财产所有权的本质之我见论文_李晓

财产所有权的本质之我见论文_李晓

——从法的两大基本价值的视角

李 晓

中央党校研究生院,北京 100091

摘 要:财产所有权是一把双刃剑,在法的价值追求上,一面是“效率”提高,一面是“平等”价值的折扣。通过分析财产所有权存在的必要性,评述财产所有权依据的既有理论,阐释财产所有权的实质就是财产私有权。文章对国内外不同财产所有权制度的比较,针对我国社会主义国家的所有制,提出若干解决财产所有权不平等问题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财产所有权;平等;效率;均等化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相对于效率而言,平等问题似乎更加严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如何处理好效率与平等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上至中央下至每个国民人人关心的一个问题。探索财产所有权制度存在之根源、深刻理解财产所有权的本质,是我们改变财产所有权不平等问题之前提。所有权在法律上是指人对物的占有、利用状态的不可侵犯性,所有权的存在通常意味着多元不同的主体。财产所有权是社会生活中最基本的权利,财产所有权意味着多元主体各自的个体所有权,换言之,财产所有权就是多元主体情况下的个体财产所有权,是每一个主体的私有权。财产所有权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也是整个自由世界共同关心的问题。

本文拟从平等与效率的视角,分析财产所有权存在的必要性,评述财产所有权依据的既有理论,阐释财产所有权的实质就是财产私有权。通过对国内外不同财产所有权制度的比较,针对我国社会主义国家的所有制,提出若干解决财产所有权不平等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财产所有权的社会必要性

关于财产所有权的社会必要性,不同学者有不同观点,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1.亚里斯多德为代表的“资源利用效率的理由”。

亚里斯多德在《政治学》中明确提出了财产私有权制度优于公有制,具体理由主要基于:(1)实行财产私有有助于人们各自关心自己的财产,从而改善各自的财产状况。(2)财产私有有助于减少人们的相互争执。(3)财产私有适应着人们自爱的本性。简言之,基于”资源有限而人的需求无限”的前提,出于对资源利用的效率考量,财产私有制优于公有制。

2.洛克为代表的“自然需要的理由”。

洛克认为,促使意义上,上帝将自然生长的一切给予人类共有,无人对自然资源享有天赋的排他性的私有权,但人的自然需求决定了必须将共有物变为个人的物才能被个人所享有,维持个人的生命、生存。因此,私有财产是以个体的自然需要所决定的。

3.黑格尔为代表的“个人自由的理由”。

黑格尔从人的自由角度提出了私有权合理性和必要性,他认为人的一只自由不仅仅表现于其自身,且要表现于外部领域,所有权就给人的意志自由提供了外部展示的空间。由于人的意志是个体意志,所以所有权的一直体现只能使个体的意志体现,只能体现个体的意志自由,所以,所有权就只能是私有权。

4.迈克尔.D.贝勒斯为代表的“自然权利的理由”。

这种观点认为,财产私有权是人的自然权利,是个人自由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组委防范和约束政府权力的根据。

5.马克思、恩格斯为代表的“效率理由”。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私有权是因为社会分工产生,分工有利于发展生产、创造财富。私有权只是人类在其历史活动的一定阶段伴随着分工这种生产方式而形成的财产制度,它是在一定的、社会生产力不够发达的历史阶段中具有有效利用资源、尽快发展生产力、增加物质财富的作用,不具有永恒合理性。

不可否认,财产所有权(或称财产私有权)制度的产生是人类生产发展的必然产物,它的产生确实带了了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生产效率的大幅提升。但是该制度也不能被夸张的认为“是人类社会最伟大的制度发明,带来了经济狂飙式的发展”。从财产私有权制度的确立来说,其初衷在于平衡和化解“资源有限,人的需求无限”这样的矛盾,从确立后的效果来看,财产私有权制度带来经济效率提升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不平等,而这些不平等又在不同程度上制约着其效率的进一步提高。基于此,国家必须从宏观政策层面采取一定的经济政策来弱化或降低财产私有权带来的社会不平等以确保整个社会健康有序发展下去,比如发达国家采取的福利社会政策、发展教育、改革遗产税和资本税,推进人口政策、公会行动、财产社会化等,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财产所有权带来的不平等,使得财产所有权制度在其社会实践中所产生的不平等减少到大多数人可以容忍的程度,从而让财产所有权制度发挥其积极作用。

二、财产所有权依据的既有理论评述

财产所有权就是在不同主体存在的前提下的各个个体的财产所有权,实质就是财产私有权。当所有物品为同一主体所占有,那么该主体就不存在去区别物品的所有权了,也就无所谓其他主体对他支配物品的侵犯了,所以,财产所有权存在的前提是多元主体的存在,同时多元主体各自对物有个体的所有权。财产所有权的依据既有理论主要有以下几种:

1.“先占说”。该理论主要源自于古罗马,他们认为先占是财产权的一种原始取得方式,这是依据自然理性的要求。

2.“劳动及个人需要说”。该理论以洛克为代表,他认为人们的身体及身体的活动——劳动都属于个人自己所有,劳动是个人将自然物据为己有的唯一依据,劳动使物具有价值,在自然法限制条件下的劳动使人获得财产所有权。

3.“社会公认说”。该理论以卢梭为代表,他认为,私有权成立的核心在于社会公认,使财产权得以成立的根据是“公意”,即组成为政治共同体的全体人民的共同意志。

4.“主体的占有意志与公共的权威意志结合说”。该理论以康德为代表,他认为所有权的所有,既是集体意志的占有,又是个人意志的占有,所有权不是人对物的权利,而是人对人的权利,这种人对人的权利包含着社会群体对物的主人的关系内容以及社会群体人对其他人的关系内容。

5.“个体的自由意志说”。该理论以黑格尔为代表,他论证人通过对物的占有,体现了自由意志的外化和实现,这就构成了所有权。他认为主体的自由意志的存在以及这种自由意志的表现仍然是占有即所有权的内在实质性依据。

以上这些学说都从不同角度说明了财产所有权的依据,但是这些学说都在不同程度上具有片面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事实上,先占并非权利之依据,它仅仅是人们为判所有权的依据所选择的一个外部行为标志,而劳动充其量也仅仅是人们获得财产所有权的形式依据,或者说是获得财产权的外部标志,所有权所具有的对物的支配的对抗他人的不可侵犯性并不因劳动而产生。个人意志也不足以阻止他人对物的占有要求。社会公认说也不足以成立,人们只有在进入国家状态之后,基于社会契约而一致同意以国家力量来保卫物主对物的占有,这才使原先物主对物的事实占有状态变为所有权。

三、 财产权的功能属性

财产权的存在,通常意味着多元的、不同的主体,各个主体分别拥有各自占有物的所有权。 所有权的作用就在于区分不同的主体各自占有物的范围,防止、禁止每一主体对其他主体的占有物的随意支配。

1.定纷止争功能。财产权的本质在于确立权利人对于各自占有物的不可侵犯性,防范他人侵害权利人对于客体物的占有支配和利用。这样,财产权便具备了定纷止争之功能。韩非子说,“一兔走,百人追之。积兔于市,过而不顾。非不欲兔,分定不可争也。”一只野兔跑过,一百多人争相追逐,每个人都想得到野兔,因为野兔的归属未定。市场上有很多兔子,没有人去抢。不是因为人们高尚,是他们知道那已经是个人的财产。韩非子的这段话鲜明的表述了财产权的本质属性和其具备的定纷止争功能。为什么众人都去追逐野兔而不去争抢市兔呢?这是因为市场上的兔子归出售人所有,具有财产权的属性,出售人对于市兔享有的权利具有不可侵犯性,大家也意识到并且承认这种权利人对于市兔的不可侵犯,因此没有人会冒天下之大不韪去争抢权利名分已定的市兔。而野兔则不然,任何人都可得在自然力的支配范围内占有之,谁获得野兔谁就可以自由支配,这种占有支配并不排斥他人的占有支配,不具有财产权的属性,名分未定,因此众人都得争抢野兔。对物的占有支配,只有达到排斥他人侵犯的程度,方能上升到财产权的高度,人们才能够承认权利人对于物的排他性支配状态,从而发挥财产权的定纷止争功能。

2.人格独立功能。财产权作为表征社会关系的范畴,是以权利人享有占有支配状态的不可侵犯性为前提的。孟子说过,对于普通的老百姓来讲,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人们只有享有一定的财产权,才能排除他人的任意侵犯,维系人格之独立,享有做人的尊产。德国哲学家黑格尔也认为,人的自由意志不仅表现于自身,也表现于外部领域。财产权给人的意志自由提供了外部展示的空间。“人只有在所有权中才是作为理性的存在”,“从最初的角度看,财产是自由最初的定在,它本身是本质的目的”。在黑格尔看来,财产权是自由意志、独立人格的外在表现形式,没有一定的财产权,人的独立人格和自由意志便无所依托。

四、财产所有权制度在不同类型国家的现状

财产所有权制度在不同类型国家其表现形式不同,产生的社会效果也不同。

1.发达国家的现状。

很多发达国家在财产所有权方面确实存在非常严重的不公平,以英国为例。20世纪50年代末,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就采取均等化措施,但英国私人财产所有权分布仍然极不公平,不少于75%的私人财产由只占人口5%的最富有阶层占有,富人的财产收益率比穷人高,结果财产性收入的集中程度比财产所有权本身的集中程度还要高,1959年应该不少于92%的财产性收入被5%人口的富人占有。为了增加更大多数人的劳动收入,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世界各发达国家纷纷采取对策,即大幅度提高公民的人均受教育程度。但是这在多大程度能够成为一股导致财产所有权和劳动收入均等化的力量取决于教育投资由谁承担和教育投资由谁获益。目前的现实可以看出发达国家政府的教育投资是给大多数穷人提高了劳动技能,带来了劳动收入的增加。

2.福利国家。

此处福利国家特指通过富人的收入征税来直接或间接补贴穷人的国家。这种制度的国家往往带来的效率问题较多。

笔者以为,福利国家制度可用于收入均等化,但它不能直接使财产所有权均等化,极端的财产所有权不平等是不可取的,更何况财产所有权不平等有可能导致收入不平等。福利国家虽然能够防止导致过分不平等的收入分配,但不平等的财产分配也意味着不平等的权力和地位分配。

3.社会主义国家。

在社会主义国家,社会财产所有制下,财产性收入全部归国家所有,国家因此可以在提高税率的前提下通过预算来保证一定水平的公共储蓄,且对效率产生的不利影响小雨财产私有权均等化。在一个采用自动化生产技术、中央计划和完全社会化的经济体中,作为劳动力使用效率指南的实际工资率水平也许会很低,但是利润可供国家以它决定的公平方式加以利用。

财产所有权社会化将赋予国家更多的财产性收入,从而能够降低税率或者增加给社会贫穷成员的社会保障金,而不减少国家其他形式的支出。私人部门的总收入将有所减少,因为国债利息支出减少,或者未转移给国家的靠财产赚取的利润减少。经济动机和收入分配因为税率降低或公平的社会福利而有所改善。简言之,社会主义国家往往把部分私人财产转变成国有财产,使得资本财富收入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得到更加平等的分配。

五、财产所有权分布均等化的对策建议

当前信息化、自动化迅猛发展,这些将会明显降低人在生产过程中相对于机器的重要性,要想兼顾资源利用的效率与收入分配的公平,就需要采取对策以使私人财产所有权分布均等化,并且增加社会所有制下的净财产额。具体而言:

第一,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坚持如下原则:不应该因为存在非自愿失业而浪费资源,政府应该运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降低或提高商品和服务的种货币支出水平,以保持经济资源需求与供给水平的均衡;不应该把稀缺资源用于生产有需要的商品和服务,且应该以充分有效的方式来利用稀缺资源;在任何时候都应该把收入和财富尽可能公平分配给社会成员。

第二,用财政和其他政策措施来实现财产所有权的均等化,从而实现财产收入平等,建立所谓的“财产所有民主制”,是指让全体社会成员公平地享有生产资料所有权,在这种体制下,公民能够摆脱对权力滥用的恐惧,真正作为决策单位高效率利用资源来为社会创造财富。

第三,对于我国而言,继续坚持社会主义国家的方法,把部分私人财产转变为国有财产,尤其是通过减少国债来实现,使得资本财富收入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得到更加平等的分配。这种措施的目的在于用非劳动收入的较大不平等来直接或间接抵消劳动收入的较大不平等,从而在不影响效率或者尽量少影响效率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平等。

结语:

总而言之,财产所有权就是在不同主体存在的前提下的各个个体的财产所有权,实质就是财产私有权。当生产力水平高度发达,物质资料极大丰富,劳动分工消灭时,财产私有权也将随之消灭。财产所有权制度在短期内不会消灭,该制度是一把双刃剑,既带来了经济效率的提高,与此同时,也会带来很多社会不平等,精准制定宏观经济政策,平衡好效率与平等的关系,将会更加长久的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恒山:《法理要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美】德隆.阿西莫格鲁等著,李增刚译:《国家为什么会失败》,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年版.

[3]高连奎:《世界大时局:各国经济改革得失》,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年版.

[4]郑永年:《技术赋权:中国的互联网、国家与社会》,东方出版社,2014年版.

[5]【英】米德著,沈国华译:《效率、平等和财产所有权》,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年版.

[6]张恒山:《法理要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7月第三版,第395页.

[7]【英】洛克著,叶启芳等译:《政府论》(上),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第18页.

论文作者:李晓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5年1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8/15

标签:;  ;  ;  ;  ;  ;  ;  ;  

财产所有权的本质之我见论文_李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