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袁店一矿103采区轨道上山架锚喷技术应用论文_王朝峰

淮北袁店一矿103采区轨道上山架锚喷技术应用论文_王朝峰

安徽理工大学 安徽省 232001

摘要:袁店一矿103采区轨道上山巷道揭露岩层滑面较多,裂隙发育,岩性较差。爆破施工后巷道成型差,巷道顶板和帮部处围岩难以控制,出现大面积的掉顶和折帮,致使帮顶严重超挖。同时制约后道工序(锚杆和挂网)施工的工程质量,对安全生产极为不利。为加强过破碎带期间的安全管理,并根据现场实际迎头岩性构造变化,决定采用将锚网索梁喷支护改为架设29U型棚+锚喷复合支护形式。

关键词:轨道上山、锚喷支护

正文:

袁店一矿103采区轨道上山16°施工段近将结束,上段为10°施工,原支护方式锚网索梁喷,掘进断面14.34 ㎡,净宽4.0m,净高3.6m,锚杆Φ20×2200mm,间排距700×700mm,每排14根,矩形布置,最下部一排锚杆距底板不大于300mm,水沟中部加打1根补强锚杆,每根锚杆采用2卷K2950树脂锚固剂;挂钩式钢筋网采用Φ6.0-100×100mm,长2100mm,宽900mm,挂钩连接牢固、压平;锚索与梯子梁联合补强支护,锚索规格Φ17.8×6300mm,间排距1500×1500mm,每排5根,等距布置,每根锚索采用3卷Z2550树脂锚固剂,钢筋梯子梁规格3600×150mm,锚索托盘与喷层之间安装梯子梁,托盘紧压梁格,梯子梁沿巷道中心线延伸方向布置;巷道喷厚150mm,喷砼强度C20。水沟在巷道的右侧,规格:宽×深=300×300mm,水沟铺底及壁厚均为100mm,中线至水沟中为1750mm。

根据巷道顶板情况,对过破碎带地段采用架设29U型棚+锚喷复合支护形式。

一、技术参数

1、29U型棚材质为20MnK。所架设的“U”型棚规格为底板净宽4559mm,拱基净宽4223mm,净高3730 mm。

2、棚距600mm,棚扎角6°,共分三节,两处搭接,U型棚节与节之间搭接长度500mm,每处搭接位置采用三副板卡卡缆固定,上下为限位卡和中部采用平板卡,卡缆扭矩不小于300N•m。棚内采用钢筋笆和铁背板腰帮过顶,钢筋笆规格1100×500,Φ10mm钢筋,全断面铺设,铁背板长800mm、宽50mm、厚10mm的扁钢加工,沿棚档间距200mm布置;每棚搭接处采一个铁拉板,铁拉板卡在中间一个卡缆卡片中部,铁拉板采用长500mm、宽80mm、厚10mm的钢板加工。

3、架棚腰背密实后,及时全断面一次喷砼100mm封闭钢棚;锚杆滞后迎头3~5m布置,拱部每排7根,帮部每排8根,考虑正规循环作业施工和现场施工条件,帮部锚杆可滞后耙矸机后补齐,锚杆间排距800mm×600mm,布置在棚与棚之间,为考虑棚外锚杆施工难度,可预先进行棚内注浆;锚杆施工完毕后,抓紧二次喷砼封盖,厚100mm,防止锚杆、钢棚暴露空气中锈蚀。

4、锚杆规格为DQM22/2200-380,锚杆托盘采用TPF200×200/10型,每孔采用2卷K2950树脂药卷,底脚锚杆距离巷道底板不大于300mm, 水沟侧底脚锚杆距离水沟底板不大于200mm,锚杆初锚力不小于300N•m,锚固力不小于80KN,外露10~40mm。

5、棚腿1m永久腰线下500mm处及时锁腿紧固,采用Φ20×2200mm锚杆配合U型外卡片锁腿,以防止巷道帮部严重变形。

6、喷射混凝土配合比:水泥:黄沙:石子=1:2:2,速凝剂掺入水泥用量的3~5%,喷射砼强度为C20。水泥采用P•O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初喷作业紧跟迎头施工。

7、架棚作业时,迎头锚网索梁喷段退后5m开始架设门棚,以确保巷道施工加固支护要求。

8、迎头破碎难以控制时采用超前预注浆措施,注浆措施另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架棚施工工序及质量要求

1、U29棚+锚喷施工工序:

安全确认→敲帮问顶→看线、画轮廓线、点眼→打下部眼→装药、连线→放下部炮→通风、验炮→敲帮问顶→看线、画轮廓线、点眼→打上部眼→装药、连线→放上部炮→通风、验炮→敲帮问顶→串前探梁→放顶梁、过顶(顶板破碎时打铁撞楔或超前注浆)→扒迎头、出矸→清底、验炮→栽腿子、腰帮→锁腿→初喷→洒水养护

2、架棚质量要求:

(1)、严格按测量给定的巷道中腰线施工,现已装设激光指向。

(2)、在需架设29U型棚位置处进行登矸作业或搭设好脚手架。

(3)、正规使用护山网、护山梁,下道护山梁至巷道底板距离不大于1.5米,上道护山梁至巷道顶板距离不大于1.0米。

(4)、顶梁用两根前探梁通过吊环固定在成巷前后的支架上,前探梁采用11号工字钢长度5.5m制作,数量四根,且等距离布置,每根梁上吊环不得少于三副,隔棚卡设,金属前探梁每施工一循环向前挪一次。

(5)、上顶梁前,分好搭接部位,用卡缆将顶梁在巷中位置固定,顶梁卡好后要保证顶梁搭接中与巷中在同一条直线上,并且高度与搭接长度要与设计保持一致,确保顶梁不出现淋肩、掉斜。棚梁两端高差,不应超过设计规定30mm;两棚梁间距(中一中),不超过设计规定±50mm。

(6)、腿窝挖好后,把两侧棚腿立上,然后根据中线、腰线及棚间距找准棚腿位置,要求中线至支架任何一帮间距不小于设计20mm,不应超过80mm。同时要求棚梁垂直于巷道中心线,梁端扭距不超过80mm,支架倾角为8~9°,保证支架迎山角。

(7)、喷浆时应先喷浆充填U型棚后,再喷棚两棚间棚档,保证支护体与围岩间充填密实。

三、安全技术措施

1、架棚安全技术措施

(1)、架门棚支护时,首先采用四根5.5m长的11#矿用工字钢通过U型吊环组合加固,并且每根11#矿用工字钢采用4根Φ20×2200mm锚杆进行悬吊、固定,按设计的U29棚进行架棚支护。

(2)、支架下井前必须绑扎牢固,一头用铁丝网兜住,在大巷内运输或过弯道时必须执行井下“四超”物体运输管理规定。

(3)、严禁架设等劲棚,帮顶必须接实,严禁空顶,空帮,空肩窝;当棚后掉矸时,采用水泥背板接实,然后喷浆充填实,腰帮过顶结束之后再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4)、架棚前,应检查作业地点的围岩情况,用长钎捣掉危岩活石或炸皮、裂开的喷浆料。

(5)、工作面架棚挖腿窝前必须超前背帮,每帮超前背帮板间距不大于500mm,最上一块距顶梁(顶板)不大于300mm,最下一块距底板不大于1.0m,背帮板必须牢固可靠。

2、过破碎带安全技术措施

(1)、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三班进尺前必须打探眼,探眼个数不少于3个,方向与巷道施工方向一致,超前距不小于3m,以便准确掌握断层及巷道围岩状况。

(2)、打设临时支护必须及时、牢固、有效并按规定进行,临时支护金属前探梁严格按要求设置。

(3)、加强过破碎带附近围岩的支护,期间作好原始记录,出现特殊情况必须立即矿调度汇报,禁止盲目行动。

(4)、当工作面或其它地点发现由挂红、挂汗、变冷,出现雾气、水叫、顶板淋水加大、顶板来压、支架位移严重、底板鼓起或产生裂隙出现渗水、水色发浑、有臭味等突水征兆时,必须停止作业,采取措施,并立即报告矿调度,发出警报,撤出所有受威胁地点的人员。

结论:

通过技术的改变,由原来的锚网索梁喷支护改为架设29U型棚+锚喷复合支护形式后,对于巷道顶板和帮部处围岩难以控制的现象得到改善,增强了巷道作业的安全系数。

参考文献:

[1] 张光智. 锚喷支护在小煤矿的推广应用[J]. 广东科技. 2013(16)

[2] 王剑,李付臣,李林. 普掘迎头锚喷支护综合降尘技术研究[J]. 山东煤炭科技. 2009(02)

论文作者:王朝峰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7

标签:;  ;  ;  ;  ;  ;  ;  ;  

淮北袁店一矿103采区轨道上山架锚喷技术应用论文_王朝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