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第五代”_消费社会论文

解读“第五代”_消费社会论文

解读“第五代”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第五代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代”:是指一定社会中,由于年龄所规定着的人们成长和活动于其中的特定的时代和环境而造就的具有一定社会特质的人群。

年龄是代的一个基本的标准。但使一代人真正成为一代人的,主要的不是由于他们的共时性,而是他们的共有性;代的差异也主要不是年龄的差异,而是其社会性差异。

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出生的一代被称为“第五代”人。因“第五代”人是在我国政府把“独生子女政策”作为基本国策之后出生的。前几代人所处均为“政治运动时代”,他们之间不会呈现出多少本质的社会性群体差异。“第五代”人则完全不同,他们从出生之日起就幸运地赶上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稳定的、巨大而深刻的改革和发展的“经济建设时代”,他们是20世纪末最后20年的改革开放成果的最大受益者,他们是与中国的“经济建设时代”共同成长的一代。所以他们敏感而可塑的心灵总是能最先触摸时代跳动的脉搏与社会进步的节奏,这使得其身上必然会形成反映时代特点的社会性群体特征。

“第五代”人的价值观

“第五代”人是代表当代社会先锋力量的群体,作为社会变革最活跃、最富生机的引导者,置身于经济、思想、文化急剧变化的洪流中,他们价值观的特征很大程度上是社会变革的折射,常常代表着未来社会的价值观及意识。

在义利观上,由重义轻利变为义利并重

中国传统价值观念有“重义轻利”的倾向。人们虽然实际在求利,但却得不到道德上的肯定。尤其在计划经济时期,求利和赚钱还要受到道德谴责。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第五代人内心深处的这种义利两分的传统道德观念从根本上发生了变化。据一项调查表明,高达95.4%的在校研究生“同意”、“非常同意”“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的观点。市场经济体制中市场主体之间的关系主要是一种经济关系,市场主体行为的出发点和根本目的就是通过买卖获得利润。衡量市场主体价值的标准就是看其是否获得利润。赢利越多,其价值越大,实力越强,其在社会中的地位也就越高。反之,如果不赢利或亏损,市场主体的地位就不断下降,甚至会失去生存的空间。市场经济从本质上讲就是一种经济利益导向的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必然对重义轻利的道德思想造成强大的冲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物质利益原则是个人利益、集体的局部利益同国家的整体利益、长远利益的有机统一。当问及如何处理个人和集体的“关系”时,选择“集体利益为主兼顾个人利益”者有52.5%。这种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青年个人合法利益的义利并重的社会主义义利观,适应于市场经济的需求,也是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的相一致的。

在公私观上,由崇公抑私变为公私并重

计划经济时期,片面强调集体利益至上,扼杀个人价值和自我的生机。改革开放后,特别是确定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后,从根本上改变了这种蔑视个人自我价值的状况。市场经济是一种自主经济,任何参与市场竞争的主体,都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自主性,把握自己的命运。随着市场经济的能动性和自主性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作用的凸显,个人的价值、尊严、权利成了青年的现实追求,人的个性得到发扬,独立人格得以实现。2000年共青团北京市委、北京青年研究会的调查反映出:94.2%青年认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提高”有助于提升自身素质和实现自身价值。所以,目前电脑、外语、文秘、财会、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和技术成为青年普遍青睐和热衷学习培训的内容。年轻人强调自我独立、自我奋斗、自我设计,通过完善自我,充分实现个人价值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显而易见,在公私观上,“第五代”人要求公私并重。

在贫富观上,由安贫乐道、平均主义变为勤劳致富,能人勤劳先富

中国自古推崇安贫乐道的做人信条。这种安贫乐道的观念,有利于维系数千年的中国封建社会的稳定,也对中华民族的道德心理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改革开放促进了经济的发展,青年率先树立了勤劳致富,勤劳先富的道德观。调查显示:44%的北京青年对生活的最大需求是“挣钱”。近些年来,在我们国家的青年群体中已经出现了一批勤劳致富的知识“资本家”和百万富翁、千万富翁,甚至亿万富翁。

在消费观念上,由紧缩消费转变为适度消费

改革开放前,由于社会物质财富的匮乏和教育文化的落后,人们只能省吃俭用,紧缩消费。改革开放后,人们逐渐具备了适度消费的条件。适度消费是市场经济的要求,也成了当今青年消费的现实。在饮食上、在衣着上、在居住条件上以及在精神文化生活上,青年都是人们消费方式的前卫者和代言人。

“第五代”人的创新精神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促使“第五代”人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成果——创新精神独具特色和力量。“第五代”人的创新精神,不仅体现在他们接受社会的教化,发展自身的社会化,也体现在他们反作用于现代社会,以其特有的“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改造和变革社会。

站在创业和创新的时代前列

“第五代”人的创业能力和创新精神一经开发就显出巨大的增值资源,一批由他们创业和支撑的高新技术产业异军突起,并在强手如林的国际市场上,为我国赢得了一片崭新的产业天地。当今中国IT产业的“少帅现象”就是一个生动的例证。闻名于世的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北大方正电脑公司现有员工1800人,平均年龄27岁,其中有博士50人,硕士将近500人,大专学历100人左右,其他均为本科学历。在以技术为本的方正,研究院起到了重要作用。该院的450人都是研究开发人员。他们中有50人是博士,200人是硕士,其余都为本科学历。这450人中,有300人都是大学刚毕业两三年的年轻人,年龄在22至25岁之间。其余人员年龄也都在25至30岁之间。其平均年龄比公司整体平均年龄还要低。在技术全部依靠自己研究开发的方正公司,研究人员每年都要承担100多个项目,在全国高校校办企业年度创造利润排行榜上,北大方正公司以每年创收89亿元居榜首。这给世人一个令人鼓舞的现实,科技含量最高的产业也是员工队伍最年轻的产业,他们在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中起着“领头羊”的作用。

伴随着“网络”成长的“第五代”人,紧迫顶新科技,拥有较系统的知识技能,成为现代科技进步的代言人,成为当今中国创业的新主体。他们是备受关注的群体。通过对当前越来越多的“第五代”人步入创业领域的热门职业的梳理及分析,不难发现,他们所从事的创业领域普遍具有较高的知识科技含量,较复杂的职业技能、较高的收入、较大的风险等特征,他们热衷于创业的领域主要表现在:

(1)知识创新、科学技术业。包括基础研究、应用技术开发、管理、制度、组织的创新活动等。它为人类社会的知识产业进步提供动力源。

(2)人力资本形成业。包括教育、培训等。如今的世界已进入终生学习时代。这将使文化教育与培训成为21世纪的最大产业之一。

(3)知识创造、传媒业。包括图书出版、报纸期刊、广告、文学、艺术、曲艺、影视、戏剧、音乐、广播电视、通讯、信息机械(打字机、计算机、现代通讯技术、自动控制系统、信号装置)等。

(4)专业服务、咨询业。包括金融、法律工程、建筑、物业、医疗保健、会计、审计及档案储存、贸易谈判、专门策划建议等。

新兴产业将建立在对高科技价值肯定的基础之上。因此,谁更好地把握高新技术并能使其迅速转化为生产力,谁更会赢得具有更高社会地位的可能性和现实性。从目前不同人口群体接受教育的程度来看,恰恰是“第五代”人具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由于信息网络的普及和内容丰富的各种媒体的影响,“第五代”人在获取知识的渠道上要明显地优于其他成人群体。在这些有利条件下,越来越多的青年已成为掌握高新技术的骨干力量,成为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人才。可以说,今天的“第五代”人是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群体,明天他们将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中坚。

创业逐渐走向理性

上海团市委和大众出租汽车有限公司联合组织的上海市大学生创业竞赛集训中,对各高校走在创业前列的学生所做调查显示不少学生对在校期间进行创业持理性态度。参与此次集训的学生都是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的选手,他们都参与设计了具有相当有可行性的市场计划。但这些已有创业意识和创业经验的学生中,有38%对休学创业表示反对。1998年,清华大学首次借鉴欧美一些高校模式举办创业计划大赛,并产生了“视美乐”、“易得方舟”等学生注册的公司,开了清华大学“休学创业”计划的先声。此后,创业成了大学生中最时髦的名词之一,其中也逐渐出现了一些盲目性,造成了不少大学生的浮躁心态。经过几年的创业实践,清华的学风又回到踏实上来。

不但在清华,许多高校的大学生对创业的思考也正在趋于理性化。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创业者既是有市场观念、对技术发展前沿敏锐、富有创新精神的技术带头人,也是对未来发展具有远见卓识和准确判断力、有很强组织管理能力的专家。所以大学生越加认识到创业前大学学习和积累对将来创业的重要性。对于如何创业的问题,有63%的学生打算毕业后会先选择单位工作积累经验等条件成熟后再创业。注重学习,勇于创新,满怀抱负在“第五代”人身上,得到鲜明展现。

“第五代”人的生活方式

当今,新的时尚、风气总是在“第五代”人中间发轫、扩散乃至风靡一时。可以说,热衷于时尚是“第五代”人文化和生活方式最为显著的外化表现。

追求前卫和新潮孕育社会生活流行之前兆

成长中的“第五代”人是社会中消费量最大的群体。当现代消费的意义超越了维持基本生存而拥有享受、发展、表现自我等内涵后,消费生活在他们眼中就有了特别的社会学意义。他们已不再把消费仅仅作为生存需要的必须,而是当作展现自我的大舞台。

“第五代”人生活方式上不停地追求前卫和创新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1)一些有较高收入的“金领”阶层,如歌星、影星、球星等为社会关注的前卫人物,为了表现出自己与众不同而标新立异,用自己独创的服饰、发型等方式首创出令服务业、创造业为之兴奋的生活模式,引领社会消费的潮流。

(2)一些经济虽不富裕但感知敏锐、想象丰富的“第五代”人,能够预示即将出现的生活时尚,并将此预先告知有关企业,成为企业开发流行商品的信息资源。因此,做生活时尚的首创者和倡导者,以自己独特的文化品位引领社会生活潮流是“第五代”人最为突出的生活方式的表现。近些年来,全球出现的影响较大的几次生活方式的变革和消费流行都与当代青年这一主体性参与和作用息息相关。如20世纪80年代欧美国家兴起的讲究名牌、崇尚豪华高档生活品的雅皮士时尚;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主张低耗能源、减少污染、回归自然的节俭环保的生活时尚。其倡导者和践行者都是具有高学历、高收入并供职于大企业和科研机构的青年。再如,与享受名牌一样,享受休闲也成为当代青少年追求的生活方式,并因此带动了我国较具潜力的音响、健身、旅游等行业的兴起。

率先示范的引领性开社会生活之先声

现代社会生活方式的时尚和流行除“第五代”人中前卫青年的创新,还有很大部分是由市场的诱发和消费广告的刺激引发的,但是广告攻势、商业炒作的新的消费品和消费样式并不能一开始就被广大消费者认同。“第五代”人总是新产品的大胆实验者,新款式的最先接纳者,新消费方式的积极推进者。20世纪80年代初风靡世界的牛仔裤传人我国时,顶着批评和非议,以藐视常规的态度率先穿着的是青年。是他们“另类”的示范效应,才使被称作“奇装异服”的服饰向社会各个年龄阶层扩展,最终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同和仿效,形成迄今仍方兴未艾的牛仔时尚。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高级音响、影碟机、手机、电脑、网络也是首先为青少年接受和享用,从而形成蔚为壮观的高科技家电新潮流。目前这种新潮流和时尚有低龄化的趋势。以手机消费为例,笔者曾对首都中学生购买手机现象进行调查,发现在自行车品牌、运动鞋和品牌服装之后,手机已成为不少中学生新的攀比目标。尽管有90%的被访者坦言,手机对他们的确没什么急用的价值,然而每一个被访者都提到拥有手机使自已有一种“好像一下子长大了一样”的满足感,觉得“自己更能够引人注意”。

在现代社会,如果没有“第五代”人对新的消费品和消费样式的敏锐感知,率先接纳,勇于示范,新的生活方式就难以走向大众,形成一个又一个改变人们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消费流行。可以说,“第五代”人的生活方式折射着现代社会发展的脉络,因而,他们的生活方式就具有强烈的时代特性和社会生活的先声。

在当下中国,似乎还没有哪一个问题像“第五代”人一样能如此牵动众多国人的心:上达七八十岁的耄耋长者,下至不足二十岁的“花季”少年;在当下中国,似乎也没有哪一个问题像“第五代”人一样能滋生出如此之多的说法:不仅有“新人类”,还有“新生代”,更有“酷的一代”……正因为其关心者众,又众说纷纭,才凸显出对其进行系统而深入研究的学术价值。

标签:;  ;  ;  

解读“第五代”_消费社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