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内镜下腺样体切除联合鼓膜置管或鼓膜穿刺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对比分析论文_韦佳勇

广西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耳鼻咽喉科 广西柳州 545002

【摘 要】目的:探讨耳内镜下腺样体切除联合鼓膜置管或鼓膜穿刺对伴有腺样体肥大的分泌性中耳炎患儿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4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8例伴有腺样体肥大的分泌性中耳炎患儿作为对象 ,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儿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2组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7.73%、88.64%,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耳内镜下腺样体切除联合鼓膜置管或鼓膜穿刺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更确切,安全性更高。

【关键词】分泌性中耳炎;腺样体切除术;鼓膜置管

伴有腺样体肥大的分泌性中耳炎为儿科临床治疗中一种常见病,患儿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听力下降、耳痛、耳闭塞感、耳鸣、鼻塞、打鼾等,听力下降症状表现最为明显[1]。患病后,如患儿不能及时接受有效治疗,随着病情的加重,可导致耳聋、言语障碍、睡眠障碍。本文主要探讨耳内镜下腺样体切除联合鼓膜置管或鼓膜穿刺治疗伴有腺样体肥大的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现做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88例在2015年1月-2016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伴有腺样体肥大的分泌性中耳炎患儿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入选者均具备完整且有效的临床资料。通过临床症状及耳内镜、声导抗、纯音听阈检查,88例均符合诊断伴有腺样体肥大的分泌性中耳炎。其中临床表现听力下降67例,耳闭塞感21例,反复鼻塞50例,睡眠打鼾38例;纯音听阈检查至少一个以上频率下降有88例;声导抗B型71例,C型18例。

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儿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44例(68耳),性别:男性27例,女性17例;年龄:最小为3岁,最大12岁,平均(7.42±2.15)岁;病程:最短为0.3个月,最长为20个月,平均(13.21±1.46)个月;通过行电子鼻咽镜检查,对患儿腺样体阻塞后鼻孔程度进行评估[2]。阻塞后鼻孔程度:最轻为48%,最严重为78%,平均(63.42±2.35)%。观察组44例(62耳),性别:男性26例,女性18例;年龄:最小为4岁,最大12岁,平均(7.52±2.08)岁;病程:最短为0.2个月,最长为21个月,平均(12.64±2.16)个月;阻塞后鼻孔程度:最轻为49%,最严重为79%,平均(65.38±2.48)%对患者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单纯行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实施麻醉后,经鼻腔将0度耳内镜置入,对鼻咽部腺样体组织进行全面、仔细地观察,然后在内镜显示器直视下精确的实施腺样体切除。术后均给予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中耳炎,用药时间为5~7d,同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适当使用2d的鼻腔减充血剂。术后,对2组患者进行至少6个月的跟踪随访,了解患者病程时间、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等。

观察组患者行耳内镜下腺样体切除联合鼓膜置管或鼓膜穿刺治疗,基于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基础上,根据鼓室积液情况、病程长短,行鼓膜置管或鼓膜穿刺治疗。具体方法:以活力碘对其耳廓部位、耳周部位等进行充分消毒,并以酒精对其外耳道展开消毒,定位其鼓膜组织后,于耳内镜显视器直视下予以切开,充分清除鼓室组织中的积液成分,如果有胶冻状的成分出现,还以地塞米松以及糜蛋白酶予以充分冲洗后,再将药液吸除,再缓慢置入钛哑铃形鼓膜通气管,直至机体鼓膜位置后止,对其方位适度调整,判断方位正确后,以无菌棉球填塞机体外耳道。术后给予抗生素,3d-5d即可,并对患儿通气管的方位及其通气质量展开严密随诊观察。

1.3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主要观察患者治疗有效率、听力水平改善情况等水平的变化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资料统计学分析主要选用SPSS20.0统计软件包进行。在统计学处理方面,以“ ”表示计量资料,以“%”表示计数资料,分别行t检验、χ2检验处理,组间差异比较存在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均以P<0.05表示。

2.结果

2.1治疗效果比较

2组患者接受相应方式进行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7.73%、88.64%,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伴有腺样体肥大的分泌性中耳炎为儿科治疗中的一种常见病,指的是以听力下降、鼓室积液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中耳非化脓性炎症。腺样体是淋巴上皮的一个器官,其又可称为咽扁桃体或增殖体,处于鼻咽顶,附近存在咽鼓管咽口,见图2。诸多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腺样体肥大使得咽鼓管功能存在一定程度的障碍是导致分泌性中耳炎发生的主要原因[5]。腺样体肥大导致鼻咽部受到阻塞,进而对咽鼓管咽口产生压迫,使得鼓室负压、积液或渗出发生,最终形成分泌性中耳炎。儿童为该病的高发群体,患病后,如病情长期未能得到有效控制,会对患儿听力、颌面正常发育 、言语正常发育产生不同程度影响,甚至可导致患儿失聪、学习交流障碍。应用传统单纯药物治疗方式对伴有腺样体肥大的分泌性中耳炎患儿进行治疗往往无法取得十分理想的疗效,因此,目前临床上主要选用腺样体切除术对分泌性中耳炎患儿进行治疗。

图2 小儿腺样体肥大

本次研究对观察组44例患儿实施耳内镜下腺样体切除联合鼓膜置管术或者鼓膜穿刺治疗后,该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术后患者听力水平提高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组间相关差异比较均存在显著性,组间鼓膜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对伴有腺样体肥大的分泌性中耳炎患儿实施耳内镜下腺样体切除联合鼓膜置管术或鼓膜穿刺进行治疗,整体疗效更加确切,可提高手术精准度、缩短病程、促进患儿得到更好恢复,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张政,熊素芳,赵端仪,等.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前后细胞免疫指标分析[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3,12(02):437-438.

[2]赵源庆,郭家亮,唐慧玲.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联合鼓室置管治疗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伴分泌性中耳炎[J].中国内镜杂志,2014,13(03):556-557.

[3]刘飞,史保轩.腺样体切除联合鼓膜置管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临床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2,16(10):208-209.

论文作者:韦佳勇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5月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7

标签:;  ;  ;  ;  ;  ;  ;  ;  

耳内镜下腺样体切除联合鼓膜置管或鼓膜穿刺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对比分析论文_韦佳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