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意识的演进与提升_科技论文

科技创新意识的演进与提升_科技论文

科技创新意识的演进与提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创新意识论文,科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实施我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经济腾飞的重要一环。由于实际科技成果转化的复杂性,不同领域的差异性,以及各项措施实施中的特殊性,必须紧紧抓住“创新”这一关键,以争取较大幅度地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数量、质量和速度,加快科技、生产、经济发展一体化进程。正如江泽民总书记所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活动的实现首先要有创新意识,因此深入探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科技创新意识,具体落实创新措施,对加速转化步伐具有积极意义。

一、科技创新意识的兴起与演进

科技成果要在经济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需经历科学——技术——生产的转化过程,通过研究、开发、应用、推广等阶段,构成复杂的科技——生产系统工程。在系统运行中,既要求系统内部结构有利于转化的实现,又要求有良好的外部社会环境的促进,并要求系统能不断进行协调控制,探索新的机制,以增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实现。科技创新意识贯穿在系统运行的全过程中,提出科技设想需创新,形成产品需创新,生产工艺、设备、产品的设计及付诸实现的体制等均需创新,因而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首先要求科技——生产系统的全体人员普遍具有强烈的科技创新意识,即追求科技的社会价值,使科技发明与生产相结合,与实际运用相联系,主动积极地实施创新活动,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

人们的科技创新意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在一定的社会实践基础上兴起并演进的。古希腊人把科学看成是一种“为知识而知识”的心智活动,运用思维追求自然知识,重理性思辩轻视实践,学者传统与工匠传统泾渭分明。即使古代第一位近代型的物理学家阿基米德也因崇尚纯理性思辩而要求将他发现的球体积公式图形刻在他的墓碑上。学者传统推动人们从直观表象中抽象出规律性知识,并以一定的逻辑形式或符号体系表现出来,为科学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但学者的活动与社会生产相脱离,科学被看成是某种超越于价值的事业,只是理性的追求。这种科技意识符合当时社会的生产、经济状况。

近代社会首先由培根把科学看成造福于人类的社会事业,提出“知识就是力量”的著名论断,认为“科学的真正的、合法的目标说来不外是这样:把新的发现和新的力量惠赠给人类生活。”他强调科技是人类利用自然的一种力量,冲破了古希腊人把科学视为思辩的智慧的传统,使科技与社会发展联系起来,科技创新意识开始兴起。近代科学建立在实验基础上,并从经验科学走向理论科学,尤其是电磁理论的诞生使科学第一次走到生产前面,科技的生产力功能日益表现出来。然而在社会化大生产发展早期,对科技成果转化的社会需求不那么强烈,有些资本家为己短期私利,购买科技专利权束之高阁封锁起来;企业家多凭经验从事生产经营;科研工作者则在个人实验室中为求真求知而奋斗。科技创新意识较弱,科技研究活动远未实现与社会生产的广泛结合。

20世纪以来,科技领域从基础科学开始爆发全面的科技革命,科技的社会功能空前加强,科技进步使生产力发生质的飞跃,整个产业结构、经济结构有了根本性改变,能否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已成为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中获胜的关键因素。这不仅改变着社会活动的内容和方式,还变革着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表现出对创新活动的主观倾向和追求。西方学者对科技创新活动加以研究,肯定了科技对经济发展的决定性作用和重大贡献,高度评价了知识的价值,提出了各种技术创新理论与模式。实践与理论的发展使现代科技是振兴经济、改造社会的强大武器的意识越来越强。

因此,首先是社会生产与经济活动实践决定了科技创新意识的兴起和发展。科技成果转化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结构中、一定的自然条件下进行的。在现代,从科学新思想的诞生、技术发明到应用于生产的周期已大为缩短,一项新科学成果的诞生立即就会开辟全新的技术领域,再迅速形成新的产业部门。科技成果的转化从偶然性事件和个人的努力逐步成为社会、国家的有意识有组织的活动,一些如科技——工业综合体、科技研究中心、科研生产联合体等组织陆续成立并迅速增加,强化了科技生产一体化成为现实的途径,工矿企业逐渐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自觉地从科技创新中谋求发展。人们认识到科技的社会作用大小主要不是取决于科技的发明量和拥有量,而是取决于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速度、使用量和覆盖面。科技成果被有意识地广泛系统地应用于生产,“科技立国”、“科技兴国”成为世界性潮流,科技与生产紧密联系,力求首先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进而开发名、特、优、新产品,以获取市场竞争优势逐渐成为人们普遍、强烈的共识。科技创新活动在社会实践中从个别成果的转化到科研机构与企业联合攻关,再发展到建立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科技创新意识也不断演进,从弱到强,从个体意识成为部分群体意识,再进一步成为公众意识,而其普及性则随各国科技、生产、经济发展基础的不平衡而有所差异。

其次,科技价值取向的转变表现出科技创新意识从不自觉走向自觉。科技在社会系统中也执行着意识形态的功能,它通过工业进入人们的生活,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人们的价值期望与价值追求又内化于科技活动之中,科技创新意识随着科技发展逐渐形成并纳入社会价值体系。

古代科学与技术相分离,技术一般是生产经验的总结,由于其实用价值而得以革新并世代相传;科学则主要被视为认识自然的思辩活动,由于其理性价值而被追求。近代人们对科技成果有了某种向往与欲求,不自觉的创新意识使人们运用科技成果于生产之中,对科学有了从求真到求效的转变,开始认识了科学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现代管理科学、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学等一批新兴学科专门指导人们如何有效地达到目标,使科学活动与人类需要息息相关。科技成果的转化成为社会性需求,即使传统基础学科的研究方向也受到社会需求的制约。马克思说:“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他不仅使自然物发生形式变化,同时他还在自然物中实现自己的目的。”这种在观念中预想的结果在科技活动中就成为人们追求的科技价值目标,使人们从科学的社会效果对科技活动作出选择。这种科技价值取向的转变表现出人们的科技创新意识走向了自觉,对于创造价值的科技活动具有决定性意义,影响到大众的行为选择,对创造者有巨大的推动力。使科研人员不仅探索自然真理而且投身于科技成果的开发应用,将求真与求效结合起来;企业家追寻科学管理,求取合理有效的科技生产一体化建制,大力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不断追求创新。

再次,现代思维方式的改变强化了科技创新意识的体现。一定的思维方式也是历史时代的产物,现代科技进步冲破了传统思维方式的束缚,导致了人们思维方式的转变,更表现出创造性、能动性和强烈的创新意识。

人们的思维方式经历了古代思辩直观朴素到近代形而上学的转变,至19世纪中叶后,又转变为现代科学的辩证思维方式,贯穿着联系、发展的观念,并突破了主客体对立的简单反映客体自身的性质与关系的思维原则,而是主体必须参与在所描述的现象之中,在排除主观任意性的前提下,以自己的方式从内部来进行描述,发挥思维的自由创造,把自己的精神赋予世界,在创造中体现自己的本质。这种从静观到参与的思维方式的转变,体现了“是人的实现了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界的实现了的人本主义。”在认识与改造自然的斗争中,激发了积极创新意识的发挥。20世纪40年代以来,系统科学等新兴学科的兴起,不同学科间广泛相互渗透、交叉和综合的潮流,市场经济活动要求人们思维精确理智,有高超的思维准则,不断创新,由此促进了现代系统思维方式的形成。它不仅看到整体性,而且看到系统结构与功能,并增强了科学思维的理论概括能力,坚持普遍联系和运动发展的原则,有着更丰富的系统辩证法因素。现代社会人力资源是创造效益的原动力,智力开发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思维方式的转变产生了重大影响。现代社会科技生产一体化的发展,使人们在系统思维方式指导下,把科技成果的转化放在社会经济大系统中考察,从整体性观念出发。考虑各子系统间的相互作用和转化中的动态变化,以动态方法突破了系统间的封闭状况,选择最优化决策,大胆创新,促进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强化了科技意识的体现。

从科技创新意识的演进可见,只有当社会实践产生了对科技成果的需求,并具备利用科技的能力时,科技的社会价值才能得以形成和实现。在社会系统中,科技创新意识的影响又必须超越物质层次,达到社会价值观念最高层次,进入人类思维深层,才能从根本上激发起人们强烈的创新欲望,自觉地投身于科技创新活动之中。

二、提高我国的科技创新意识,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很大进步,尤其由计划经济体制转为市场经济体制后,更为实现我国经济腾飞注入了活力。但与许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还较低。这对于实现科技商品化和产业化,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造成了很大的制约;而引起我国科技成果转化难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缺乏科技创新意识,创新倾向不强。科技研究人员偏重于科学技术的研究,企业家缺乏科技开发应用的动力,全民科学文化素质不高,科技意识不强,科技与生产缺乏应有的紧密联系。因此,科技创新意识亟待提高。

从社会实践看,决定我国科技创新意识发展的社会基础较为薄弱。长达几千年的封建专制统治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缺乏对科技发展的社会需求,它所形成的小生产者意识具有强烈的保守性,求稳务实,缺乏开拓精神,至今仍深深地制约着科技创新意识的演进。近代我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状况导致工业不发达,科技落后,与西方拉大了差距。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由于历史的原因,科技发展时起时落,单纯的计划经济束缚了企业的活力。科技与生产仍然脱节,加上中外科技交流与贸易往来的断层,形成封闭状态,延滞了创新能力的发展,客观地形成了不利于科技创新意识发展的社会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全党全国的工作重心逐步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取得了巨大成就。近十多年的实践使人们转变了传统观念,商品意识、竞争意识基本形成。目前,我国总体上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企业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进行战略性重大调整时期,实践提出了加强科技与生产的结合,以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总目标,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的迫切要求,使科技创新意识的提高有了一定的社会基础。但由于传统观念的长期影响,传统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总体上占相当比重,并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社会生活的飞速发展,形成不少人陶醉于已得利益,缺乏对世界经济发展潮流的足够认识,企业缺乏对技术进步的自身需求和意愿,缺乏紧迫感。科技与生产相脱离状况未能根本转变,大量科技成果被搁置,技术引进缺乏再创造、再开发手段,科技创新意识远未达到普及和自觉的程度,还需进入社会经济系统的高层次,实现观念的转变。

从科技价值取向看,我国经历了两次较大的转变。封建时代形成了我国重经验轻理性、重人文轻科学的倾向,否认了科学探索价值,尤其将政治凌驾于经济价值之上,往往把科技成果作为政治较量的宣传工具,而不是应用于生产之中。近代洋务运动客观上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到辛亥革命所遭遇到的种种失败,酝发了我国的思想启蒙运动,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掀起了科学思潮,开始认识了科学价值的内涵,看到了科学技术可以创造发明,可以变革社会,有自己的精神内涵。但当时中国社会的内忧外患局面没能使科学精神、科技意识持续发展。新中国建立后,我国的科技事业有了巨大的发展,至改革开放以来,认识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开始追求从求真到求效的科技价值取向,部分科技人员走出单纯的理性探索狭区,进入研究开发应用的广阔天地;企业寻求科技成果的引进与开发,从创新中求发展,探索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机制,表现出科技创新意识的增强。然而,我国社会包括科技人员自身不把科技产品当作商品看待的观念较强,人们对科技成果的一般生产力功能、认识价值、伦理价值有了一定的认识,但缺乏对科技产品中凝结的经济价值进行深入研究,仍传统地把科技产品看成是自然共享的知识。科技产品是通过科技工作者的实践所获的劳动成果,在现代化生产中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关键性因素,具有高度的使用价值,推动了现代经济的发展,是生产力要素中最主要的要素。在商品经济社会中,科技产品已是具有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商品,缺乏科技商品化、产业化的认识与理论研究,缺乏衡量科技产品经济价值的计量方法,直接影响到创新活动的实施,也制约了科技创新意识在社会价值观念层次上的提高与自觉发挥。

再从思维方式看,中国传统的直观整体辩证的思维方式具有实用性、整体性、创造性、辩证性和系统性,曾在历史上发挥巨大作用,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但随着近代中国科技生产的落后,传统思维方式的不足也暴露出来。我国传统思维善于以体验、妙悟进行思考,以直觉把握总体关系,缺乏细致分析,认识停留在表象思维阶段,因而对一些重大发明也很少上升到更高的理论层次,对外来文化成果有吸收也往往只限于技术应用层次。这种思维方式延续至今,造成了我国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引进再创造的极大障碍。人们往往喜欢描述性语言,缺乏分析性语言,影响了工作中的理论创造和实际工作水平。长期封建统治形成的传统思维方式中的封闭性和保守性,影响了人们紧跟时代的思维能力和超越时代的预测眼光,缺乏探索、冒险、创新精神,也制约了科技创新意识的强化。因而,需要突破传统思维方式的束缚,吸取西方现代思维方式中的精华,形成中西方互补,实现从静观到参与的转变,走向思维方式现代化。

综上所述,可见在我国接受世界新技术革命挑战的关键时期,我们应利用科技革命提供的机遇,抓住时机,努力提高全民的科技创新意识。科技创新意识的形成与演进并非完全自发的,它需要社会环境的支持,来自各方面的倡导和培养,尤其需要在社会经济系统的高层次实现观念的转变。

因此,首先要创造良好的社会实践基础。抓紧科技、经济体制的改革,落实各项科技创新措施,自觉地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的轨道上来,促使企业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技术进步的机制,促进科技创新意识的提高。

第二,大力宣传、倡导、培养科技创新意识,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加大宣传的广度、力度与深度,充分利用各类舆论工具,使科技创新意识深入社会系统各层次,激起全民的科技创新欲望,形成积极创新的社会态度,追求科技的社会价值目标,实现思维方式的现代化,促使科技创新意识迅速强化,上升到自觉的高度,真正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三,抓紧科学教育的改革,全面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在各层次的教育中,包括多种形式的成人教育、专职培训等,均需贯穿科技创新意识的培养。尤其高等教育,除了积极改革教学,培养具有强烈的科技创新意识,知识面较广,有独立工作和创新能力的高等专业人才和具备现代科技知识、经营管理才干,能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新一代企业家;同时,在加强科技研究、进行高水平的创新开发外,还要直接参与“产学研合作”,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通过各层次的努力,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深化、强化科技创新意识,认识其深刻内涵,激发全民族的科技创新精神,自觉投身于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中,加速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

标签:;  ;  ;  ;  ;  

科技创新意识的演进与提升_科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