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宝玉
黑龙江省明水县中医院 151700
摘要:目的:探析活血化瘀法在中医内科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5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60例中医内科患者,分为两组,一组实施常规治疗,另一组实施活血化瘀法,对比与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是96.7%,对照组是83.3%,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中医内科临床治疗中使用活血化瘀法,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消除患者的临床症状,且用药较为灵活多变,应用价值较高,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行大范围的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活血化瘀法;中医内科;临床治疗;应用价值
活血化瘀法[1]在中医临床治疗中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主要应用在血瘀证的治疗中。血瘀证主要指的是离经之血或者是血行不畅造成滞留而引发的一系列症候。以发病机制为基础,血瘀证主要分为血液污秽、血液离经、瘀滞內结[2],其中血液污秽主要指的是毒血、恶血、败血等,多属于病理性产物;血液离经指的是离经之血,主要是脏器出血;瘀滞內结指的是血行凝聚、阻滞、迟缓,是指血液流变学存在异常、形成血栓、血流动力学存活在异常以及血管狭窄等。血瘀实际上是病理产物,也是由病邪引发的疾病,在内科疾病中较为常见。笔者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6月治疗的60例中医内科患者,分成两组,分别给予常规治疗与活血化瘀法,以探讨活血化瘀法在中医内科临床中的应用价值,现将探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选我院在2013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60例中医内科患者,入院后进行实验室检查,且符合中医辨证的诊断标准。60例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中男患者17例,女患者13例,患者年龄在22—67岁之间,平均是(46.8±1.7)岁,包括12例头痛,5例心悸,7例胃痛,4例胸痹,2例腹痛;观察组中男患者18例,女患者12例,患者年龄最大是70岁,最小是20岁,平均是(46.0±2.4)岁,包括11例头痛,6例心悸,9例胃痛,1例胸痹,3例腹痛;比较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上的差异,无显著差异性(P>0.05),但存在可比性。60例患者均签订知情同意书,参与此次探究活动。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例如抗生素应用、吸氧、吸痰等;观察组患者实施活血化瘀法进行治疗,头痛患者给予患者通窍活血汤,以发挥通窍止痛、活血化瘀等作用;心悸患者需给予患者桃仁12g、川芎12g、丹参24g、红花6g、赤芍12g、生地黄12g、当归24g,用水煎服,以发挥通络理气、活血化瘀等的作用;腹痛患者给予患者腹逐瘀汤,以发挥通络止痛、活血化瘀等的作用;胃痛患者给予患者失笑散合丹参饮,以发挥通脉止痛、活血化瘀等作用;胸痹患者给予患者柴胡疏肝散联合血府逐瘀汤,以发挥通脉止痛、活血化瘀等的作用。
1.3疗效判定标准 治疗后,患者的疼痛完全消失,且未见其他不适症,没有出现复发,为治愈;治疗后,患者的疼痛基本消失,为显效;治疗后,患者的疼痛症状明前减轻,存在复发迹象,为有效;治疗后,患者的疼痛无减轻或者是存在加重趋势,为无效。
1.4统计学处理 本文相关数据资料通过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标准差形式( )表示计量数据,完成t检验,通过百分数%表示计数资料,开展X?检验,P<0.05表示两组比较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本次探究过程中,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性显著(P<0.05),见表一:
表一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例)]
3讨论
临床治疗中,淤血主要是指受到血液运行的影响,导致血液在患者脉中滞留或者是溢到脉外,在患者某个部位中发生聚集,而导致病理的发生。淤血主要分为两种:血脉中的血液与滞留于脏腑中的血液[3],淤血会影响患者的组织与器官功能,诱发一系列疾病,因此淤血的临床治疗极为重要。
中医内科临床治疗中,普遍使用活血化瘀法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淤血症临床治疗的效果。医务人员依据患者淤血部位、临床症状为基础进行辨证治疗,用药具备灵活多变的特点。若是患者存在出血症状,需给予活血化瘀、行气止血双管齐下,以保证在止血的同时不造成淤血;若患者身体较为血多,需给予患者益气养血于活血化瘀,在化瘀的同时保证不伤正;若患者存在热毒挟瘀,需给予患者解毒化瘀[4]治疗。活血化瘀药方中的药物具备活血、通脉、祛瘀、消肿、止血、止痛等功能。
本次探究过程中,笔者选择60例中医内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是我院2013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施两种不同治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6.7%)明显高于对照组(83.3%),差异性显著(P<0.05)。但在临床治疗中应用时,需注意活血化瘀法属于坠胎下血的药方,因此孕妇忌用,以防造成不必要的医疗事件,引发医疗纠纷。与王东海[5]等人的探究结果极为相似。
综上所述,活血化瘀法在中医内科临床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而且能够极大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具备良好的应用价值。但是在临床治疗中使用时,医务人员需重视活血化瘀法的两面性,对患者病情进行详细询问,以实施辨证论治。
参考文献:
[1]丁海燕.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79例[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1,25(4):70-71.
[2]王阳.活血化瘀法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42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2,20(8):373-374.
[3]姚成,沈敏鹤,阮善明等.活血化瘀法治疗大肠癌研究进展[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1,25(1):20-22.
[4]梁立锋,史伟,赵君雅等.活血化瘀法论治难治性肾病综合征述要[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9,23(8):17-18.
[5]王东海,焦岩.活血祛瘀对冠心病心绞痛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0,24(2):62-63.
论文作者:陶宝玉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3
标签:患者论文; 活血化瘀论文; 内科论文; 中医论文; 淤血论文; 两组论文; 血液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17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