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制定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应该采用创新型思维结合当代发展进行有效适宜的安全监管改善工作,注重管理团队的优化升级、内部监督、任务划分,从硬件管理到软件管理均做到全面精确,满足电力工程实际需求,以安全生产管理创新对策推动电力企业的进步,为我国电力工程做出贡献。
关键词:电力安全;生产管理;创新意识
1加强电力管理的方针方法
1.加强安全意识,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基本思想
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是减少安全事故的关键因素。各级各部门的领导要树立“管理就是责任,责任重于泰山”的态度思想,严谨的工作态度,做到尽职尽责,始终抱有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职工的安全意识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企业需要加强安全意识的宣传,让员工意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意义。
1.2岗位责任制加快落实
电力企业安全生产,要严格落实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企业负责人是安全第一责任人,要把安全责任落实到每台设备、每个人。明确安全生产建设过程中的领导责任、监督责任、管理责任、支持责任等各级安全责任,为日常安全生产管理奠定管理基础。岗位责任制的落实,对提高全员安全职能,减少和避免安全事故起到重要作用。
1.3规范安全生产,加强现场监理,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
电力企业在生产的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加强现场监管,这是减少安全事故的核心因素。管理者要做到思想认识到位,监督责任到位,基础工作做到位,同时加强以人为本的精神,提高服务意识和协调能力;在完善安全生产监督制度同时,完善安监职能和人员的调动配置,将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一个角落。电力企业生产是一项复杂工作,任何一个小的问题,都可能造成大的安全事故;规范安全生产,加强现场监管,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是提高安全生产的前提,是减少安全事故的关键因素。
2电力安全事故案例分析
2.1电力安全事故案例回顾
某省电力公司的电业局电厂留守处,根据作业计划针对110kV变电站部分设备进行年检,其工作任务为:小修10kV开关柜(216、214、210、208、206)、例行试验和保护全检以及小修电压互感器(3×24TV)本体与例行试验等工作。当天上午运行人员作业完成,并布置好相关安全措施,工作负责人与现场的9名工作人员进行工作交接,接着开始对10kV第Ⅱ段母线设备进行年检作业。工作开始,开关班成员甲(死者)负责216小车的清扫工作,成员乙负责214间隔检修,成员丙到屏后使用专用扳手打开206、208、210、214、216这5个间隔的后下柜门,成员丁负责屏后的柜内清扫工作。接着,工作负责人又回到屏前安排例行试验人员的相关工作。成员丙打开后下柜门后,随手把专用扳手随手放在了214间隔后下柜门边的地上,并回到屏前协助成员乙检修214间隔。成员甲(死者)清理完314小车后,擅自走到屏后,准备对电压互感器后柜门进行清扫,并移开拦住电压互感器后柜门的安全栏,同时使用214间隔后下柜门边地上的专用扳手卸下电压互感器后柜门的两颗螺丝,10时57分,开关柜内的带电母排B向成员甲(死者)放电,10时28分,成员甲抢救无效死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电力安全事故的原因分析
(1)成员甲在没有经过允许私自离开工作岗位,同时还在工作中没有严格按照相关的安全指示违规操作,移开了电压互感器后的安全栏,增加了触电的危险,造成比较严重的安全事故。(2)负责人在安排工作人员具体的工作任务时并没有仔细地检查工作票上的重点标注,电压互感器后柜门设备电压的数值是非常关键的,但很多工作人员都忽视了这一点。此外,没有在现场操作的过程中对施工人员进行有效的管理,没有很好的履行工作负责人的相关职责,这也成了触电事故发生非常关键的一个要素。(3)工作票签发人在日常工作中并未严格按照屏前和屏后区域中的实际情况来调整工作负责人,同时也没有对工作负责人进行提醒,使其无法充分了解安全作业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因此也就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触电的风险性。(4)工作人员在完成工作后并没有将工具严格按照要求放回到工具箱当中,而是将其放在了地上,因此其他的工作人员可能会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拾取工作,同时增加了触电的风险。
3电力工程中创新型的安全管理措施
3.1合理的任务划分
在电力工程中构建安全监管体系是保证电力运行安全的基础。结合上述企业安全现状,发现电力企业在人员任务的划分方面不够明确,所以应用创新性思路完善安全管理的措施就是制定责任分明的工作划分,并且设立专门的安全管理部门对作业人员的行为准则进行管理,规范其工作的标准性,按照作业人员的专业领域合理进行任务分配,确保每项生产环节下发到具体责任人,这种鲜明有序的人员管理有助于提高生产安全性。此外,管理部门还应要求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并对其定期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开展实操演练,提高作业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设立奖惩制度,对违规操作的作业人员予以严格惩处,对认真负责学习能力强的作业人员予以奖励,以促进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3.2实行内部监督制度
电力企业安全生产是一项复杂过程,在企业内部实施监督制度,是减少安全事故的基本保障。各个电力企业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严格的检查制度,对保障电力企业安全生产起到重要监督作用。内部监督制度的实施,让企业内部自我管理,部门之间形成有效的监督,互相提高生产安全性能,对电力企业安全生产,减少安全事故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电力企业安全生产关系到各个领域,在内部监督的过程中,外部也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监管,目标就是提高电力安全生产,减少安全事故发生。
3.3优化电力生产管理团队的人员配置
电力企业安全生产人起到主导作用,加强管理队伍建设是提高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的关键因素,是电力企业发展需要。电力企业管理队伍建设需要提高队伍素质能力,需要对管理队伍人员定期进行培训,提高电力企业管理队伍人员的管理能力,这对电力企业安全性能保障起到重要作用。
3.4开展电力企业经验反馈工作
经验反馈是对事故、事件、问题和良好实践等信息进行收集、筛选、分析、改进和分发,从而总结推广良好实践,防止类似事故、事件重复发生。开展经验反馈工作,能够有效利用内外部经验反馈信息,改进工作方法,提高管理效能,促进管理增值。通过建立经验反馈体系,对各类事故、事件、问题和良好实践进行收集、筛选;组织填报经验反馈单,开展原因分析,制定实施改进行动,并验证关闭,以促进持续提升。
4结语
总之,电力企业的发展关系到各个领域的发展,其它行业的发展需要电力企业提供支持,加强电力企业安全性能是电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电力企业需要以科学创新的工作,不断总结经验,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不断提高电力企业生产能力和电力企业安全性能。
参考文献:
[1]罗建伟.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信息化管控[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7,7(22):47-49.
[2]赵熙.电力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探讨[J].通讯界,2017(24):229-230.
论文作者:徐强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7
标签:工作论文; 电力论文; 电力企业论文; 作业论文; 柜门论文; 安全事故论文; 人员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