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第一医院 福建泉州 362000
【摘 要】目的:研究无创呼吸机在急诊ICU中急性心衰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88例急诊ICU中急性心衰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入住时间先后为标准将其分为2组,分别给予低流量持续吸氧治疗(对照组44例)及无创呼吸机治疗(观察组44例),对比其治疗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疾病影响、临床症状、活动影响及评分总数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均明显降低,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呼吸频率、心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均明显降低且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呼吸机在急诊ICU中急性心衰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治疗应用中具有良好效果,患者心率、呼吸频率及呼吸状况均得到明显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无创呼吸机;持续低流量吸氧;ICU;急性心衰合并呼吸衰竭
前言
急性心衰患者多伴有呼吸衰竭症状,患者病情加重的同时生命安全受到更加严重的威胁,必须及时给予正确治疗以改善患者呼吸状况,维持患者生命安全。以往临床针对急性心衰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多以有创呼吸治疗为主,但其会给患者带来新的身体创伤,且后续治疗期间常见多项并发症类型,治疗效果有待提升【1】。本次研究将观察无创呼吸机在急诊ICU中急性心衰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应用效果,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中88例急诊ICU中急性心衰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入院时间均为2016年2月~2017年2月,依照其ICU入住时间先后分为2组。观察组(44例)患者中男性、女性比例为28:16,年龄由低至高由55岁~85岁,平均(68.6±8.5)岁,病程由短至长4年~25年,平均(10.9±4.5)年;对照组(44例)患者中男性、女性比例为27:17,年龄由低至高由55岁~86岁,平均(68.5±8.8)岁,病程由短至长4年~24年,平均(10.5±4.8)年。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上述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而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立即给予急性心衰对症治疗,医护人员为患者实施止咳祛痰、强心利尿、抗感染治疗、纠正电解质、吸氧供应、降低肺动脉压等一系列治疗措施,结合患者实际病情发展给予相应剂量的药物治疗。
对照组患者同时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设置氧流量为2.5L/min、吸氧浓度35%~40%。
观察组患者则同时给予无创呼吸机应用,医护人员调整无创呼吸机至S/T模式,指导患者持半卧位并带上面罩通气,调整患者呼吸机肩带以确保无创呼吸机的密封性,观察患者是否存在不适感。患者治疗初期应保持吸气压力为6~12cmH20,观察患者一切状况正常后以2个单位的速度持续递增吸气压力,直至其单位值达到18cmH20,指导患者保持16次/min的呼吸频率,设置氧流量3~8L/min、呼气压力保持仔4~10cmH20。后续治疗阶段中医护人员可以根据患者实际耐受性及病情发展调整呼吸机相关治疗参数,要求吸氧过程中必须保持血氧饱和度≥90%。
1.3观察指标
①使用呼吸问题调查卷评估患者治疗后呼吸状况(SGPQ问卷标准)【2】,主要包括患者疾病影响、临床症状、活动影响三项指标,评分越低则代表患者呼吸问题越少;
②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心率、呼吸频率的变化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将本次研究数据输入统计学软件SPSS18.0表格中,分别以( )、(%)表示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并予以t 检验、 检验,分析组间项是否之间的差异,如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呼吸状况评分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疾病影响、临床症状、活动影响及评分总数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均明显降低,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呼吸衰竭是一种由于多种原因引发的、患者肺部通气及换气功能障碍而无法有效呼吸的综合征。由于无法与外界进行有效有序的气体交换,导致患者身体出现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诸多生理功能障碍、代谢功能障碍症状,最终引发患者呼吸困难、精神功能异常等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的症状。有关研究显示【3】,急性心衰患者是最容易引发呼吸衰竭的心脏疾病之一,患者致死率与致残率极高,即使治疗后预后效果也不够理想。因此给予急性心衰伴呼吸衰竭患者及时有效的呼吸辅助干预,对改善患者呼吸状况、提升患者预后效果均有重要意义。
无创通气辅助呼吸是近年来临床针对呼吸衰竭患者的一项有效治疗手段。相较于以往传统的有创呼吸干预,其能够在不添加患者身体创口的情况下依然达到辅助患者呼吸的效果。同时与传统有创呼吸相比,无创呼吸能够辅助患者自主决定自身的呼吸频率与供氧时间,医护人员能够通过无创呼吸机随时随地的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选择适合患者的吸气压力与呼气压力,引导并极大程度的提高患者自主呼气功能。同时与有创呼吸只能单纯的供养呼吸不同,无创呼吸机在急性心衰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还能有效作用于急性心衰患者的支气管、心脏跨壁等结构,对改善患者支气管呼吸功能、缓解患者肺泡水肿症状、改善患者呼气困难症状、降低患者有氧消耗等均有良好效果。多项研究显示【4-5】,无创呼吸机适用于呼吸衰竭患者的任何治疗阶段,其治疗过程也不会对患者日常饮食、说话等造成影响,具有并发症发生率低、无不良反应等诸多优点。同时研究显示【6】,无创呼吸机还能有效改善急性心衰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血气指标,有效改善患者体内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等指标,全方位的改善患者呼吸功能。而本次研究结果中,观察组患者在呼吸状况评分等诸多指标上均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无创呼吸机在急诊ICU中急性心衰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治疗应用中具有良好效果,患者心率、呼吸频率及呼吸状况均得到明显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周玉平. 急诊ICU中急性心衰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无创呼吸机的疗效观察[J]. 中国民康医学,2015,27(24):44-45.
[2]叶培富. 急诊ICU中急性心衰合并呼吸衰竭应用无创呼吸机的临床价值分析[J]. 医学信息,2013,8(29):460-460.
[3]尤振辉. 急诊 ICU中急性心衰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无创呼吸机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民康医学,2016,28(20):21-22.
[4]朱军,刘浩,薛磊,等. 急诊ICU中急性心衰合并呼吸衰竭应用无创呼吸机的临床价值分析[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22):93-94.
[5]陈莹. 无创呼吸机用于急诊ICU中急性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6,22(18):2781-2783.
[6]熊齐. ICU中急性心衰合并呼吸衰竭无创呼吸机治疗的临床观察[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35):6764-6765.
论文作者:黄建辉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5
标签:患者论文; 呼吸论文; 心衰论文; 呼吸机论文; 急诊论文; 统计学论文; 症状论文; 《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