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六甲海峡与东南亚地区安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东南亚论文,海峡论文,地区论文,马六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81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099(2007)06-0026-07
马六甲海峡位于印度洋北部、马来半岛与印尼的苏门答腊岛之间,为亚洲、非洲、欧洲、大洋洲之间相互往来的海上枢纽,交通地位十分重要。马六甲海峡在历史上曾经先后被葡萄牙、荷兰、美国和日本占领过,直至二次大战之后,才归还海峡沿岸国家所有。1971年11月16日,马来西亚、新加坡和印尼三国发表联合声明,宣布共管马六甲海峡和新加坡海峡事务。
马六甲海峡是当今世界上最繁忙的海峡之一。据统计,在总量方面,每天有200多艘载重300吨以上、长度超过50米的船只通过马六甲海峡(每年约60,000艘),装载着运往东北亚石油的80%是从这里通过的;在价值方面,经马六甲海峡载运的总吨位达5.25亿吨,总价值3,900亿美元[1]。随着亚洲贸易流量和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多,马六甲海峡的未来将会更加繁忙。按照美国能源信息局(US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的说法,从现在至2025年,亚洲发展中国家的石油消耗将以每年3%的速度递增,这将使航经马六甲海峡的油轮数量增加3倍。而亚洲亦将引进大量的世界制造业基地,这无疑会使马六甲海峡的拥挤加重[2]。因此,如何保证马六甲海峡的畅通和东南亚地区的安全,就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一 海峡面临海盗与恐怖分子的威胁
包括马六甲海峡在内的东南亚海域历来是海盗活动最猖獗的地方。根据设在吉隆坡的国际海事局海盗报告中心(IMB Piracy Reporting Centre)报告,在2003年和2004年的两年中,在海上发生的近800起袭击事件中,有一半是发生在东南亚的港口和海域,且这种袭击的发生频率及暴力程度在不断地增长。如1991年在东南亚发生的袭击事件为88起,而2005年却猛增到187起[3]。在东南亚的众多海域中,印尼海域是世界上最危险的地区,在2000年报告的实际攻击案件有86起、企图攻击31起,这个数字大概占报告总攻击数的25%。在马六甲海峡,2000年报告发生的攻击案件有75起,而在1999年仅有2起。故国际海事局认为,马六甲海峡已成为继印尼之后,世界上最危险的海盗攻击区[4]。另据国际海事局2004年11月发布的报告称,从全球范围看,2004年的海盗活动虽然减少了1/3,但在马六甲海峡仍发生了25起,约占全球总数的56%。这些数字尚不包括一些没有报告的袭击案件。按国际海事局的估计,未报告的袭击案件至少占一半以上。可见日益猖獗的海盗活动已使这条世界上最繁忙的航道变成最危险的海峡。
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发生大海啸后,人们以为马六甲海峡的海盗活动可能因此暂停一段时间,但仅过了短短的两个月,海峡又发生了12起劫船事件。其中主要的有:
2005年2月28日,马六甲海峡北部海域发生海盗袭击拖船事件,被掳走的拖船船长和一名船员至今下落不明。据马来西亚红土坎海军基地的发言人称,他们的巡逻艇在当天晚上9时左右,在槟城以西约50海里的海域协助救起了一名受伤的船员和其他5名船员。
2005年3月12日,一伙武装人员在马六甲海峡使用火箭弹发射器袭击一艘满载不明可燃化学品的运输船“MT特里·苏木都剌”(Tri Samudra)号。据国际海事局海盗报告中心说,35名海盗登上这艘运输船,船长和轮机长都被挟为人质。
2005年3月14日,海盗在马六甲海峡的马来西亚领海袭击一艘日本拖船“伊达藤”(Itaden)号,导致日籍船长、大副和菲律宾籍轮机员失踪。据报道,“伊达藤”号船员向海盗报告中心求救,说拖船在槟榔屿以北海域遭到人数不明的武装海盗袭击[5]。
这些海盗活动不仅仅是强行登船和抢劫,许多还发展到屠杀和劫持船员,劫走整船货物或整艘油轮。在2003年和2004年的海盗袭击事件中,有50多名船员丧生;仅2005年一年,就有86名船员被迫离船,其中有36人是在马六甲海峡被劫持的[6]。这些海盗活动无疑对海峡的航行安全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就以2002年10月6日发生在阿拉伯海的袭击事件为例,与“基地”(al-Qaeda)组织有联系的恐怖主义分子袭击了一艘法国油轮“林伯格”(Limburg)号,杀害了一名船员,并将90,000桶石油倒入海中,致使停泊在也门港的船只的保险费提高了三倍,而亚丁港已基本关闭,因没有船只能付得起停泊在那里的保险费[7]。
这种现象如果发生在一些中心港口,其造成的危害将会更大。中心港口在全球贸易体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据有关方面估计,仅新加坡中心港口的关闭对全球经济造成的影响,从存货和生产周期的破坏每年很可能超过2,000亿美元。2002年10月,美国因工业活动成本上升到一天10亿美元,即关闭了美国西海岸的一些港口,可见中心港口的关键作用是很突出的。因此,中心港口就成为恐怖主义袭击的有利目标,海上恐怖分子可能劫持液化气(LPG)船,把它们变为浮动炸弹炸毁港口。一艘装载600吨液化气的油轮的杀伤力,将成为一颗1,200米宽的燃烧弹,把方圆1,200米内的一切物质和生命破坏殆尽,此外,大量的灾祸与伤亡也将发生。海上恐怖分子的另一种可能做法是用一颗“脏弹”(一种使放射性原料扩散的常规炸弹)炸毁一个中心港口,这种炸弹可经一艘集装箱船的一个集装箱走私进来[8]。
除了袭击中心港口外,袭击海运也可能是海上恐怖主义分子最有迷惑力的选择。假如这种袭击变得严重时,船主和船长就可能选择从现有的航道转向安全航道,这种转向将使工业生产付出昂贵的代价。美国国防大学2002年一项研究做出这样的结论,如果马六甲、巽他、龙目和望加锡海峡以及南中国海的航运被封锁,其结果是一年的额外航运花费将达80亿美元。这是基于1993年的贸易流量,如以现在的贸易流量来估计,花费无疑将会更高[9]。而大量的海运确实为海盗和恐怖主义提供了许多机会,如1999年泰国油轮MV Tenyu号、新加坡籍油轮Petro Ranger号、印尼油轮MT Atlanta号和洪都拉斯油轮MT 1号,都成了海盗的袭击目标;还有前面提到的,2002年10月,一艘装满爆破器材的快速汽艇对一艘法国油轮的自杀性袭击。这些案例使许多海运业人士感到惊讶,如果这种袭击被“基地”组织在印尼的极端分子运用于马六甲海峡,其后果将不堪设想。正如国际海事局局长普坦加尔·穆孔丹(Pootengal Mukundan)所说:“随着法国油轮‘林伯格’号遭袭击,商船(特别象油轮那样易受袭击的船只)都是恐怖主义分子的目标。”[10]
上述情况说明,马六甲海峡正面临海盗和恐怖主义分子的威胁。这些海盗或者来自印尼的亚齐,他们效法索马里海盗,疯狂地绑架人质以换取赎金;或者来自东南亚国家众多贫穷和边远地区的失业渔民或海员,他们为贫穷所迫而成为海盗,这是在东南亚打击海盗的主要难点。由于这个缘故,所以,印尼与新加坡签署双边协议,准许印尼海员在新加坡注册的船上工作,目的是防止和减少该地区的海盗活动[11]。至于恐怖主义分子,目前惟一能对马六甲海峡航运构成真正威胁的组织是伊斯兰祈祷团(Jemaah Islamiah),该团伙对袭击马六甲海峡的航运以及到访新加坡的美国海军军舰感兴趣[12]。这些威胁显然是构成马六甲海峡不安全的因素,可以设想,海盗袭击损害一艘正在运行的船只所造成的碰撞、搁浅、大量的化学物品泄漏或海峡关闭都将是一场巨大的灾难。
二 海峡沿岸国采取的安全措施
马六甲海峡沿岸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新加坡都声称对海峡的绝大部分区域拥有主权;在海峡西北入口处,泰国也声称其海上主权直至印度,原因是此海峡靠近尼科巴群岛,可对海峡附近的印度洋行使某些控制权。在这些声称国中,当然是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声称对海峡拥有最大的主权,它们是其主权最强烈的保护主义者,包括对其拥有海域的管辖权。根据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它们有权把领海与领土等同对待,行使管辖权,但是,它们也必须对其领海的安全负责,保障航道的安全。因此,它们对马六甲海峡所面临的海盗与恐怖分子威胁不会等闲视之。
早在1992年,印尼和新加坡就同意在新加坡海峡实行共同巡逻,包括其海军和合作巡逻组织每三个月在海峡的直接通讯联系。新加坡和印尼还建立了一个联合雷达监视系统,名为“SURPIC工程”,通过图像可监视新加坡海峡的交通。1992年,印尼和马来西亚也决定建立一支“海上行动计划队”(Maritime Operation Planning Team),以便在马六甲海峡合作巡逻。在此之前规定的“马来西亚—印尼合作巡逻”是一年4次,而此次建立的“马来西亚—印尼海上行动合作巡逻”亦保持不变,巡逻是与其他海上机构如海关、搜救和两国警察部队—起行动。海峡沿岸三国除了自身的合作外,还分别与其他地区和国家合作,共同维护马六甲海峡安全,如自2004年9月起,印度尼西亚与印度海军已执行“6°海峡”(Six Degree Channel)的联合巡逻。该航道正在马六甲海峡西部,位于印尼的沙璜岛和苏门答腊的亚齐海岸与印度的尼科巴群岛之间,所有国际船舶进出马六甲海峡通常都经过“6°海峡”。从2003年9月开始,马来西亚和泰国也公开增强了它们在海峡北部的海上合作巡逻力度,原因是担心该地区的武器走私、暴动和恐怖主义活动。印尼还与美国进行过反海盗演习,包括攻击敌船和船舶检查;2005年4月,印尼与中国签署了一项战略伙伴协议,双方将尽可能增加海上合作,共同努力打击走私与海盗活动[13]。
但是,在是否让其他地区国家参与维护海峡安全的问题上,海峡沿岸三国仍然存有分歧。就以新加坡来说,其海上空间很小,马六甲海峡商业航运的畅通对其十分重要,因此,它把海盗与恐怖主义看作是对其国家安全的主要威胁。所以,新加坡坚决支持美国在2004年4月提出的东南亚“地区海上安全方案” (Regional Maritime Security Initiative)。新加坡国防部长张志坚就呼吁政府“坚定地赞成多边磋商和合作。”新加坡副总理陈庆炎亦呼吁地区外国家包括日本,协助巡逻马六甲海峡。他说:“单方面限制这种巡逻只能是地区内国家,这是不现实的。”新加坡也要求美国参与这种巡逻,但遭到坚决反对把海峡问题国际化的印尼和马来西亚的强烈谴责。新加坡已准许美国海军船只使用其港口作修理、加油和补给之用,美国的军用飞机亦可在那里中途停留;此外,新加坡和美国还在商讨签署一项有关安全防御的战略框架协议,它将“包括反恐怖主义、阻截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交易的合作和联合军事演习。”这已引起印尼和马来西亚的关注,因该协议可能导致美国在新加坡建立军事基地[14]。
在马来西亚看来,海峡大约有一半是在其领海之内,他们的主要兴趣是维护海峡的绝对主权。对于马来西亚官方来说,这意味着把一切外国势力(不仅是美国)都排除在马来西亚的海域之外,2004年4月5日,就在美国亚太地区部队司令法戈(Thomas Fargo)提出将美国正考虑部署载有特殊部队的快速巡逻艇协助巡逻马六甲海峡的有关内容,作为“地区海上安全方案”的一部分后不到一个星期,马来西亚副总理纳吉布·拉扎克(Najib Tun Razak)就说道:“海峡的控制是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主权,不欢迎美国的军事力量介入。”这正是大多数马来西亚官员强调马来西亚主权的论点之一,它意味着任何情况下美国军队都不准进入马来西亚海域[15]。2005年6月,纳吉布重申马来西亚拒绝外国对海峡的援助,他说道:“如果国际组织要援助,必须遵循两条基本原则:一是该地区国家——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主权不能受侵犯;二是这三个国家自己会负起维护地区安全的责任。”2005年7月,马来西亚总理巴达维(Abdullah Ahmad Badaur)亦声称,马来西亚从来不准许外国军队协助巡逻马六甲海峡。“未经我们许可进入该地区是一种侵犯,我们将视之为不尊重我们国家的主权。”[16]
印尼在这方面与马来西亚是一致的,印尼人对海上主权问题极其敏感,即使是不会直接损害主权的合作行动(例如联合演习),也会被警惕地认为,这种活动可能导致渐进的侵占。毋庸置疑,如此强烈的敏感必将阻止与一切外部国家的合作。不过,印尼与马来西亚不完全一样,它没有完全排除与外国合作的可能性。当印尼决策者发现合作有利无弊时,就会愿意在主权问题上妥协。如在2001年和2002年,印度和美国海军船只在马六甲海峡执行反海盗巡逻时,印尼拒绝公开表示反对,因为“9·11”事件刚过去后不久,如阻止美国的安全活动,其付出的代价将会相当大[17]。
为协调这些分歧,总部设在伦敦的国际战略研究所于2005年6月3日在新加坡举行了每年一度的“亚洲安全大会”,有来自亚太地区及欧洲的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大约200多名国防部长、安全问题专家和相关代表出席,会议探讨有关亚洲地区的安全问题及其面临的挑战。马来西亚副总理兼国防部长纳吉布·拉扎克在会上说,保卫马六甲海峡安全是马来西亚、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亚三个沿岸国家的主要责任,但由于三国独立承担这些责任的能力有限,故必须同其他与该地区安全和经济利益有联系的国家共同努力,寻求被有关各方都能接受的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他呼吁国际社会,特别是从海峡安全通行中受益最多的国家做出实际贡献,支持沿岸国家正在进行的努力。新加坡国防部长张志坚也表示,与会各国的国防部长在如何提高马六甲海峡航行安全上达成了三大原则共识,即维护海峡安全的任务主要由沿岸国家负责,其他海峡使用国及国际社会也可发挥重要作用,任何保护海峡安全的措施都必须尊重沿岸国家的主权和国际法[18]。2005年9月7日,由印尼和国际海事组织联合举办的“马六甲和新加坡海峡安全会议”在雅加达召开,有来自29个国家和一些跨政府组织及非政府组织的观察员出席会议。海峡沿岸三国代表在会上一致呼吁,海峡沿岸国家和海峡使用国家以及国际机构应合作维护马六甲和新加坡海峡的航行安全,并保护好沿岸的环境。会议还讨论了有关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三国联合保卫马六甲海峡安全的进展情况,马六甲海峡使用国提供的技术援助和建立马六甲海峡监控系统等问题[19]。
其实,海峡沿岸三国在2004年7月20日就开始实施海上联合巡逻,共有17艘船只参加海上巡逻任务。但由于涉及到“国家主权”的敏感问题,故所谓的“联合”只不过是“协调”而已,是三国军舰分别在各自海域执行任务,虽然设有“热线”联系,但不能越界追缉海盗。因此,“联合巡逻”的效果不好是可想而知的,前面提到的在2005年3月连续发生的三起海盗袭击事件就是明证。于是,有不少专家指出,水域极广的马六甲海峡仅靠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三国区区17艘军舰在各自海域巡逻,无法有效打击海盗的嚣张气焰,必须联合海峡主要使用国的海军力量。他们认为,沿岸国家应采取开放的态度看待这个严重问题,并且认识到应该让主要使用国都有机会来共同参与维护安全。只要以积极开放的态度让各有关国家和组织来共同协商,终究会找到一个维护主权、消除敏感,而又能兼顾安全的办法[20]。
为克服仅靠海峡沿岸三国“联合巡逻”的弊端,2005年9月13日,海峡沿岸三国及其近邻泰国开始在马六甲海域展开名为“空中之眼”(Eyes inthe Sky)的联合空中巡逻。此举改变了过去的巡逻是由各个国家分别部署战舰、飞机,且分开指挥的做法,是海峡沿岸三国以外的国家参与联合巡逻的重大突破。这种巡逻的主要目的是从空中了解马六甲海域的情况,尽快掌握信息,保证海峡安全。这支由四国空军组成的巡逻飞机编队,每周7天执行在马六甲和新加坡海峡上空的越界巡逻任务,其作用在于能尽早发现海上突发事件,并尽快地采取应对措施。为了拓宽联合巡逻的范围,四国已同意在泰国的普吉、马来西亚的卢穆特、新加坡的樟宜和印尼的沙璜、杜迈建立5个热线联络站。同时,过往海峡的船只还可通过一个专门的无线电频道与联合巡逻队进行直接联系。至于其他国家对海峡巡逻的援助问题,海峡沿岸国仅希望它们在人员培训和技术交流方面提供援助,而海峡的日常巡逻任务仍应由印尼、马、新、泰四国承担[21]。此次海峡沿岸国家采取的新举措把水面和空中的巡逻更好地协调起来,使海盗船只难以逃脱联合巡逻的视线,因此收到了一定的成效。据最近国际海事局宣称,航道袭击在2006年上半年已从去年的8次降到3次,但海峡还不是100%的安全。海峡沿岸国虽然采用了许多行动和新举措,但他们的能力毕竟有限,他们必须在每个沿岸国的领海主权不遭受损害的前提下找出解决问题的突破点[22]。
最近,海峡沿岸国提出了“负担分摊”(burden sharing)的新提议,因沿岸国家在保证本国安全的同时,还要保卫海峡,力量毕竟有限,故“分摊负担”的做法不仅是合法,而且是切实可行的。沿岸国提出的另一个问题是预算问题,因马六甲海峡的自然条件相当特殊,沿着航道有许多小岛,且海峡又不很深。这种自然条件要求有某种相应的装备,而这种复杂的相应装备则需要有相应的预算。另外,由于海峡使用者对沿岸国保卫海峡有较高的期望,而尽力保卫海峡需要24小时不停地加强巡逻,这样就要求有大量的财政支持来维持加强巡逻活动。针对这些提议,来自31个国家的海洋官员于2006年9月聚集在吉隆坡,苦心策划一些办法以补偿保卫海峡航道安全和环境保护的花费,要求航道的使用国和航运集团提供援助。援助的范围从金钱到物质,例如情报的分享、设备、技术的合作和人员的培训。会议的宗旨是确认沿岸国的要求,然后由负有援助责任的相关国家商讨如何更好地满足这些要求。然而,由于上面提到的主权问题,海峡外部国家也只能是提供有关培训、设备及信息情报等援助而已[23]。
三 海峡使用国共同维护地区安全
马六甲海峡直接关系到东南亚地区的安全问题,当海峡沿岸三国感到仅靠他们自身力量难以维持海峡安全时,东南亚国家不得不出面要求海峡使用国及国际组织予以援助。2005年3月2日,东南亚相关国家政府和美国在新加坡举行了由东南亚国家防卫领导人及美国海岸警卫官员参加的海上安全会议。会议的中心主题为东南亚、美国与该地区以外的其他国家如何确保马六甲海峡的安全,而又不必损害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尼三国的主权。美国海岸警卫队太平洋地区司令约翰逊说道,其中的一个可能性,是让联合国国际海事组织在东南亚与美国伙伴关系中发挥更大作用。新加坡国防部长张志坚则提议,把这个亚洲唯一的安全论坛提高到对话以外的层次,举行海上安全演习,以改善打击恐怖分子和其他威胁的能力[24]。可见海峡使用国在共同维护海峡与东南亚地区的安全中是可以发挥一定的作用。
美国之所以重视马六甲海峡的安全问题,是因为它与该地区的利益息息相关。保持海峡畅通事关美国的巨大经济利益,每年世界贸易量的30%要通过马六甲海峡,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绝不能让世界贸易网出现严重混乱,况且还要保证石油畅通到它在东亚的最坚强盟国——日本与韩国。此外,从重要战略和军事行动来考虑,美国最先想到的是军舰的自由通行和港口的安全。从2000年10月美国“科尔”(Cole)号船遭袭击事件,可看出“基地”组织和伊斯兰祈祷团正在策划袭击美国其他军舰,包括通过马六甲海峡的那些军舰。而新加坡已在樟宜海军基地为美国开放了新的航空母舰停靠设施,因此美国军舰进出海峡将会较以前更多,恐怖分子袭击的目标也就更多[25]。鉴于以上原因,美国对马六甲海峡的安全考虑是防范恐怖主义袭击重于防范海盗活动。特别是“9·11”事件后,美国已把东南亚的穆斯林极端主义分子看作是该地区的商业航运的一种潜在威胁。其最坏的设想是,超级油轮在马六甲海峡的最狭窄处遭劫持或被击沉,打断包括进口石油到日本和韩国的商业交通,无形中也限制了美国海军的机动性。
美国似乎对东南亚国家防止这场大灾难的能力缺乏信心,因此,其一再强调由印度轮番护送有可能遭受攻击的目标通过海峡,以防止恐怖分子袭击。虽然这种护航在海洋法是准许的,但印尼和马来西亚不喜欢外国军舰在海峡活动,而美国和印度在海峡巡逻亦确实引起了东南亚国家对其真正目的的怀疑。他们认为,美国的兴趣在于同印度建立密切的军事关系,美印海军在海峡合作可能不只是为了打击恐怖主义,更是其促使印度海军进入该地区的重大战略的一部分[26]。最近,美国又提出“千舰海军”(Thousand-Ship Navy)计划,它是在2005年的一个国际海军研讨会上由美国海军作战部长迈克·马伦(Meike Maren)提出的。其计划是“在自愿基础上建立一个由海军部队、海岸警卫队、航运业和执法部门联合组成的跨国网络,打击恐怖主义,维护海上安全。”在该计划中,马六甲海峡当然是属于重点考虑的地区,因此对海峡严重依赖的国家如日本和韩国,都对参加该计划比较积极,印度亦对之表现出浓厚兴趣。为了使印度同意加入这一计划,美国列出了许多优惠条件,包括出售一艘特伦顿水陆两栖船,并与印度举行多次两国联合军事演习[27]。
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航运国之一,其大约99%的石油和70%的食品进口要依赖海运,而其99%的出口也同样是依靠船运。故许多航道对日本来说很重要,特别是东南亚航道,它们为日本提供了石油、煤、铀、谷物和铁矿石等战略物资,把日本的制造品载运到欧洲、澳大利亚、中东和非洲。仅马六甲海峡就承运了日本进口石油的80%,因此,海峡航道安全对日本至关重要,以致于日本官方首次承认,自卫队可能对日本领土以外的防卫感兴趣。那是在1977年日本防卫厅厅长对有关日本有能力保卫马六甲海峡航运的问题做出的回答。他说,日本海上自卫队准备把航道防卫扩展到日本以外的1000海里。在1999年前的数十年,东南亚航道安全已成为日本外交政策的一个重要因素,但航道仍然不安全,所以,日本实施了多种方案以改善航行安全,并将之与日本促进贸易和支援地区发展的总政策同时执行,如日本设立航运设备与维持基金,给沿岸国家捐赠浮标汽艇,提高海上安全资料管理体系和实行航道测量调查等。这些援助项目是由日本政府和私人组织如日本基金会来执行的。日本基金会为改善地区海峡的安全航行已花去1亿多美元[28]。
此外,日本还提议联合海岸警戒巡逻和不断提供训练和设备的援助。2002年3月12日,在日本的提议下,来自亚洲14国的海洋权威和专家聚集在东京,讨论在该地区打击海盗的方式;8月,日本海岸警卫队和文莱皇家海警在文莱近海海域举行了一次反海盗的联合演习;10月23日,日本派出一艘海岸警卫巡逻艇“八岛”(Yashima)号在南海与印度海岸警卫队联合训练,“八岛”号停靠在印度和新加坡港口,且在附近海域巡逻。2003年3月,在马尼拉召开地区海岸警卫队反海盗会议后,日本和菲律宾海岸警卫队进行了一次反海盗训练演习;7月,“八岛”号在马来西亚参加一次训练演习,且日本正协助印尼起草一份海岸警卫法规。尽管日本不断提议多方联合巡逻,但东南亚国家至今未接受这个建议[29]。提供这些训练与援助的不仅是日本,韩国也计划用两艘驱逐舰,配上“超级山猫”(Super Lynx)直升机、特别攻击部队和实行阻截用的汽船,为其通过海峡的油轮护航。2004年10月,韩国与马来西亚海警部队在朗卡维岛(Langkawi)外联合进行了特殊行动训练演习,以让韩国部队熟悉海峡,并改善两国部队的相互合作行动[30]。
印度在东南亚地区国家中也有重大投资,且在这些国家中开发其经济。印度已在2003年与东盟、2005年与新加坡签署了全面经济合作的框架协议,现在与泰国正开发一个类似的合作模式,亦正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日本和朝鲜建立一个包括自由贸易协定的共同研究集团,这些协定都是在为众多部门提供技术与经济合作的“孟加拉湾方案”(Bay of Bengal Initiative)下形成的。印度期望在2007年与东盟的贸易额达到约300亿美元,而2004年是130亿美元。因此,印度对东南亚地区和马六甲海峡的安全不可能置之度外,他们关心的海上通道安全,不仅只是东南亚航运,而且还扩展到印度洋地区,特别是从霍尔木兹海峡到马六甲海峡的运行空间。他们对东南亚恐怖主义的关注也是出于对能源的急需和供应链安全的担心,随着经济的增长,印度的能源需求亦全面上升,导致越来越多地依赖外部地区能源的不断供应。印度已逐渐转向北亚和东南亚,寻求来自印尼的供应并探索俄罗斯长期能源供应的途径,为的是减少对中东能源的依赖性。在印度看来,中东能源很不稳定且太具有竞争性,而来自东方的大部分供应都将通过东南亚海域,故印度海军不得不将其力量投放到广阔的印度洋地区,尤其关注马六甲海峡,因对这里造成恐怖威胁的海上恐怖分子有来自南亚的斯里兰卡、孟加拉和巴基斯坦,有东南亚的印尼和菲律宾,还有“基地”组织以及在孟加拉湾和马六甲海峡不断出现的海盗袭击。印度和其他海峡使用国一样,都认为恐怖集团的威胁可能切断海上交通,特别是马六甲海峡。他们还担心恐怖分子可能与海盗合作或模仿海盗的做法,劫持一艘大船并用之作为浮动炸弹,或在海峡浅水区炸沉它,使供应链和环境受到严重伤害[31]。该地区国家都认为,印度可以在反海盗与恐怖主义威胁中起到较大的作用,如在平常的自由航行时,由印度海军或海岸警卫队护送贵重的船只通过马六甲海峡,而印度在南亚和东南亚海域也积极参与由美国及其他欧洲国家举行的联合军事演习。该地区国家还认为印度有助于维持马六甲海峡的航道安全,特别在这一敏感地区可起到与美国类似的作用[32]。
中国也是马六甲海峡的主要使用国之一。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报告显示,2010年中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度将提高到40%,至2030年将达80%。中国目前的石油进口运输路线无非是陆路和海路两条,其中海路有三条航线,即中东航线、非洲航线和东南亚航线。从这些航线进口的石油都须通过马六甲海峡,大概占中国进口石油的85%。并且在每天通过马六甲海峡的油轮中,有60%是通往中国的,可见马六甲海峡对中国的能源供应相当重要。有关维护马六甲海峡与东南亚地区安全问题,中国已同马来西亚有关部门就如何开展相关海域的海上合作进行过磋商,且签署了《中马海上合作谅解备忘录》。中国政府表示,将履行海洋法公约为海峡使用国规定的义务,考虑动员一定资源,应海峡沿岸国的要求,帮助海峡沿岸国进行能力建设、加强技术业务交流和人员培训。中方的做法得到海峡沿岸国的赞许,马来西亚官员表示,中国提出在不侵犯马六甲海峡沿岸国家主权的情况下,以交换信息和派遣专家训练马来西亚海事人员等形式,为加强马六甲海峡的安全提供帮助,马来西亚对此表示认同;印尼也对中国为维护马六甲海峡安全向马六甲沿岸国家提供技术帮助表示欢迎[33]。
综上所述,马六甲海峡是当今世界上最繁忙的海峡之一,它正面临着海盗与恐怖主义分子的威胁。这些威胁有可能造成港口的爆炸或航道的阻塞,显然已成为马六甲海峡乃至东南亚地区的不安全因素。海峡沿岸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三国,虽然对是否让海峡以外国家参与维护海峡安全存有分歧,但是,仅靠该三国的力量是难以有效地打击海盗与恐怖主义。因此,这些国家呼吁,海峡沿岸国和海峡使用国以及国际机构应合作维护马六甲和新加坡海峡的航行安全,并保护好沿岸的环境。除此之外,这些国家还提出“负担分摊”的新提议,这种提议对保证马六甲海峡安全来说是切实可行的,也是可以接受的。然而,由于涉及到主权的敏感问题,故海峡外部国家只能是提供有关培训、设备及信息情报等援助而已。目前,包括美国、日本、中国和印度在内的几个海峡使用国,都在为维护海峡及东南亚地区安全尽最大的努力。这些情况说明,马六甲海峡的安全不只是海峡沿岸国的问题,它关系到许多海峡使用国的经济利益和全球的经济发展。因此,保卫马六甲海峡安全的任务也应当由海峡沿岸国和海峡使用国共同来承担,只有这种密切的国际合作,才能确保马六甲海峡和东南亚地区的安全,才能有效地打击海盗和恐怖主义活动。
注释:
[1]Joshua H.Ho,"The Security of Sea Lanes in Southeast Asia",Asian Survey,vol.46,No.4,2006,p.559.
[2]Barrett Bingley,"Security Interests of Influencing States:The Complexity of Malacca Straits", The Indonesian Quarterly,vol.32,No.4,2004,p.355.
[3]《东南亚的海上战争》,台湾《联合日报》2005年4月15日,第2版。
[4]Robert C.Beckman,"Combatting Piracy and Armed Robbery Against Ships in Southeast Asia:The Way Forward",Ocean Development 8 International Law,vol.33,No.3-4,2002,p.318.
[5]《马六甲海盗袭击招数揭秘》,台湾《联合日报》2005年3月24日,第14版。
[6]同[3]。
[7]Barrett Bingley,"Security Interests of Influencing States:The Complexity of Malacca Straits",p.357.
[8]Joshua H.Ho,"The Security of Sea Lanes in Southeast Asia",pp.563-564.
[9]Ibid.,p.564.
[10]Joshua P.Rowan,"The U.S.-Japan Security Alliance,ASEAN,and the South China Sea Dispute",Asian Survey,vol.65,No.3,2005,p.417.
[11]John Mo,"Options to Combat Maritime Piracy in Southeast Asia ", Ocean Development & International Law,vol.33,No.3-4,2002,p.349.
[12]Joshua H.Ho,
"The Security of Sea Lanes in Southeast Asia",p.564.
[13]Ibid.,pp.567-568.
[14]Mark J.Valencia,"PSC Operations in the Malacca Strait:Legal and Political Issues and Options",The Indonesian Quarterly,vol.33,No.4,2005,p.369.
[15]Barrett Bingley,"Security Interests of Influencing States:The Complexity of Malacca Straits",p.379.
[16]Mark J.Valencia,"PSC Operations in the Malacca Strait:Legal and Political Issues and Options",p.371.
[17]John F.Bradford,"Japanese Anti-Piracy Initiatives in Southeast Asia:Policy Formulation and the Coastal State Responses",Contemporary Southeast Asia,vol.26,No.3,2004,p.498.
[18]《马新两国强调:保卫马六甲海峡安全须尊重沿海国家主权》,(菲律宾)《世界日报》2005年6月6日,第10版。
[19]《马新海峡会议在印尼雅加达开幕》,(菲律宾)《世界日报》2005年9月8日,第6版。
[20]新加坡《联合日报》社论:《正视马六甲海峡安全问题》,转引自(菲律宾)《世界日报》2005年3月20日,第12版。
[21]《东南亚协会四国启动马六甲海峡联合巡逻》,台湾《联合日报》2005年9月14日,第2版。
[22]Begi Hersutanto and Bantarto Bandoro,"Securing Malacca Strait",The Indonesian Quarterly,vol.34,No.3,2006,p.199.
[23]Ibid.,pp.200-201.
[24]《对付海盗和恐怖分子袭击,印尼新马冀联合国协防马六甲》,《大公报》(菲律宾版)2005年3月3日,第1版。
[25]Barrett Bingley,"Security Interests of Influencing States:The Complexity of Malacca Straits",p.366.
[26]Mark J.Valencia,"Ensuring Asia's Maritime Safety",Far Eastern Economic Review,October 14,2004,p.27.
[27]《美邀中国加入“千舰海军”计划》,(菲律宾)《世界日报》2007年4月20日,第22版。
[28]John F.Bradford,"Japanese Anti-Piracy Initiatives in Southeast Asia:Policy Formulation and the Coastal State Responses",pp.485 -486.
[29]Mark J.Valencia,"PSC Operations in the Malacca Strait:Legal and Political Issues and Options",p.377.
[30]Ibid.,p.368.
[31]Arabinda Acharya,"India and Southeast Asia in the Age of Terror:Building Partnerships for Peace",Contemporary Southeast Asia,vol.28,No.2,2006,pp.310-311.
[32]Ibid.,p.314.
[33]《磋商有成果,七月签文件,中马合作维护马六甲》,《大公报》(菲律宾版),2006年5月17日,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