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论文_胡娟凤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论文_胡娟凤

胡娟凤(广西省岑溪市马路镇中林小学 广西 岑溪 543200)

摘要:基础教育课程在美育方面主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审美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因为学生面对的语文课文,不仅仅是一大堆优美的语言文字,而且是对美景的欣赏、对美的生活的感受、对美的精神的感悟。所以,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善于引导学生发现美,感悟美,并再创造美。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成长,而且还能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和创造力,培养高尚的人格。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的审美素质教育,通过各种审美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关键词:小学语文;审美教育

中图分类号:G66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691(2017)1-0195-01

一、精心设计导言,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愉悦美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些,每一节课的开头导言的设计十分重要。它可以是一段风趣生动的语言,可以是一幅优美宜人的画面,可以是一段轻松明快的音乐,可以是一个蕴含哲理的问题,可以是一则有趣的谜语,也可以是做一个别开生面的小游戏等等。它可以起到“投石激浪”的作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进入到课文情境中。例如:在执教《小鱼的梦》时,我就创设情境,说:“小朋友们,在池塘里生活着许多活泼、快乐的小鱼。当月亮公公睁开眼睛,星星也醒来了,像珍珠一样一闪一闪的,真美丽!小鱼睡着了,它做了甜甜的梦,你们听……” 让学生进入有趣的学习氛围中,为学生进一步探究小鱼的美梦做了铺垫。又如,在教学《理想的翅膀》一课时,我先学着《开心辞典》里的王小丫对学生们说:“请听题,猜一猜,我所描述的是什么?”学生立刻集中了精力,注意听,“像鸟不是鸟,它在天空飞。你动它就动,线儿把它牵。”学生们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在说出“风筝”后,我又追问:“你们喜欢放风筝吗?自己放过什么样的风筝?”使学生开篇就有了愉悦的情绪,张开了想像的翅膀,去追寻美、感受美。因此,得体的导语不仅能消除学生的疲劳,集中学生的精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能给学生一种和谐愉悦的心理体验,感受愉悦美。

二、抓住文章内容,激发学生想像,感悟美

在教学英雄人物的文章时,应带领学生挖掘人物的奉献美、崇尚美,让学生受到情感的陶冶,从而净化心灵、灵魂。比如《炮手》一文,叙述了一百多年前法国军队中一名普通炮手的感人故事,在反击德军的一次战斗中,击中了自己家的房子,而那是他家仅有的财产。他这种为了国家、人民的利益,默默奉献自我、牺牲自我的精神——奉献美却永放光芒。教学时,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讲了什么事,然后让学生画出表现炮手神态变化的句子,体会炮手的心理变化:(1)“是,将军!”一个脸色苍白的士兵应道。(2)士兵的脸色煞白:“我看到了,将军。”(3)炮手的脸色更加惨白了。(4)这时,裹着大衣的副官们在凛冽的寒风中打颤,可炮手的前额却滚下了大粒的汗珠。(5)可是,他吃了一惊:炮手的脸颊上流下了两行热泪。再讨论他为什么会这么做呢?从而引导学生领悟他崇高的奉献精神:为了战斗的胜利,默默奉献自我、牺牲自我的精神。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拓展延伸时,请学生结合作者的感悟,放飞想象,“战争胜利后,他的家会是什么样子的……”激发学生再创作的热情,培养美好的情感。

在教学写动物的文章时,让学生抓住词句,体会语言美。如《松鼠》一文,开篇描写了松鼠是一种美丽的小动物,很讨人喜欢。用优美的语言,按从上到下的顺序写出了松鼠的外形特点。

在教学写景物的文章时,感受景色美、意境美。意境是作者的思想感情与所描写的景物融为一体所达到的一种艺术。在教学中,抓住作者所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的情感。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讲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的物产,真是“美丽的大花园”和“巨大的宝库”!教学时,让学生重点学习第二部分,用多媒体课件呈现大自然的美景,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受器官,全方位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中来。抓住景物描写来体会春天的气息,如“树抽新枝,长嫩叶,积雪融化,小鹿在溪边散步,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表现了小兴安岭春天的美丽。夏天,作者抓住“树木、雾、太阳、草地、野花”等景物来描写。用词准确、生动,如“葱葱茏茏、密密层层、封、浸、各种各样”,把生机勃勃的夏天森林的景象展现在我们面前。秋天的小兴安岭更是充满活力,色彩斑斓,也是丰收的季节。冬天,抓住“雪花、树木、西北风、黑熊、松鼠”来反映小兴安岭的特征。让学生在文中感受美,享受美,并通过想象,让学生感受到了意境美,从而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三、结合教学内容,把握朗读方法,体会节奏美

一节成功的语文课,好的朗读总能给人以美的享受,或低沉,或激昂,或流畅,或洪亮,或婉转,或清脆……。著名教育家叶圣陶称诵读为“美读”,他说:“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读的时侯传达出来。”这告诉我们朗读要美,重要的不是技巧,而是情感,是读者与作者心灵相通。只有真正做到与作者同欢娱、共悲切,才能情出肺腑,语同己出。吟诵的时侯,需根据文章的内容及自己的体会采用不同语调,而吟诵的方式既可以是教师的范读,学生的个别读,课件的范读,也可以是学生齐读。这需要根据文章抒发的情感而定。大体说来,情感低沉、缠绵柔缓的文章,宜采用个别读,从而体会到节奏的阴柔美。而激昂、热烈的文字,则宜采取集体诵读,从而体会节奏的奔放美。因此,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时,要重视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学生与课文之间架起感情的桥梁,否则难有理想的效果。

四、潜心设计板书,突出文章内容,体现和谐美

在语文教学中,板书设计是一门重要的教学艺术。好的板书设计有助于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脉络,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明确课文的中心,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同一篇文章,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设计,可谓形式多样,可以是对称、整齐的,可以是图文并茂的,可以是一幅图,也可以是简单的几个词,但都要能突出文章内容、中心,体现出一种和谐美。这样的板书不仅给人以形式美,也给人一种美的熏陶,达到了形式和内容的统一,从而给学生以和谐的美。

总之,语文教材是美的载体,语文教学就是发现美、挖掘美、感悟美、创造美。只要我们根据不同的内容,用不同形式的教学美来感染学生,让课堂美一点,使学生在美的世界里徜徉,就会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品德教育和美的熏陶,并且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1]栾艳梅.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渗透[J].江南论坛,2013(3):55-56.

[2]于国和.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教育,2015(24):19.

论文作者:胡娟凤

论文发表刊物:《教学与研究》2018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14

标签:;  ;  ;  ;  ;  ;  ;  ;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论文_胡娟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