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BA三题_大学论文

EMBA三题_大学论文

EMBA三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三问论文,EMBA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如果说MBA是"培养精英的教育产品",那么EMBA是什么呢?或许该称之为"精英们培养出来的教育产品"。MBA和EMBA虽然只是"E"字之差,却有着极大的不同。EMBA的英文全称是Executive MBA,原意是高层经理MBA。不过,有人对EMBA的E做过各种不同的解释,虽然带有一些调侃的味道,但透过这些"新解",也可以了解到EMBA的些许特色,以及与普通MBA的不同之处。

EMBA=Expensive(昂贵的)MBA?

一般说来,MBA的学费在5~8万元之间,稍贵一些的,如北大的国际MBA和清华的金融MBA,达到12万元左右,但这些都无法与EMBA高昂的学费相提并论。目前国内EMBA学费最贵的已达到29万元之巨,最便宜的也在18万元左右。如果再算上来往的交通和食宿费用,以及用于社交聚会等活动的费用等,每人约需再加10万元。如此高昂的学费,不能不令普通人瞠目结舌。然而价格是最有效的市场区隔手段,不同的价格之下,MBA与EM-BA学生的层次也明显拉开了。一位朋友曾经打趣地说,把学费乘以二,基本上就是MBA或EMBA学员所开的车的价格。事实上,MBA学生中有车一族并不多,有车的大多数只是价值十来万的车,而在EMBA学生中,开四五十万名车的大有人在。所以每逢EMBA学员上课的时候,学校的停车场往往就成了露天名车展。

从职位上看,普通MBA大多是部门经理、项目经理、销售经理、产品经理等级别,基本上属于企业的中层管理者,而EMBA的职位构成大多是企业的决策层领导。从学员所在的企业性质分布情况来看,大体是民营、外企和国企三分天下的局面。来自民营企业的,往往是董事长、总裁和总经理;外企则是地区经理、部门经理、销售总监、首席代表等职位居多;国企是介于中间部分的比较多。清华、北大等知名院校EMBA的统计数字显示:董事长和总经理所占的比例普遍达到60%左右,而这些老总们当中,又有超过半数的人手里掌握的资产在1个亿以上。如果把一些大型国有企业的资产也算进去的话,将是无法想象的天文数字。

据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的赵纯均院长介绍,学院培养一个MBA学生的成本是每年4~5万元,而学生缴纳的学费是每年3万多元。因此,国内许多学校的MBA项目是不赚钱的,甚至是赔钱的"买卖"。EMBA的出现,无疑对商学院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就以清华EMBA为例,每年约300名EMBA学员入学,每人25万元的学费,每年即为学校创收7500万元,立马就成了学院"第一利税大户"。而如果按照北大29万元的学费计算,这个数字则高达9000万元!再加上学员们的各种捐赠,对学校来说真可谓是价值不菲啊。

EMBA=Easy(容易的)MBA?

EMBA到底有多easy?有人说EMBA是给钱就能上的MBA,事实是否果真如此?也有人说读EMBA不是学知识的,只是混个圈子而已,EMBA是否真的很好混?

由于EMBA学员来源的特殊性,不能采用普通MBA全国联考的方式进行选拔。笔试题目都是各学校自行命题,而题目类型也类似于中文版的GMAT(美国的商学院管理学硕士入学考试)。这种试题被翻译成中文之后,对于大多数受过高等教育的中国人而言,是非常easy的。笔者就曾听一位参与过EMBA入学试题编制的朋友透露,他们在出题的时候基本上是按照GMAT的难度和形式来出的。数学题很多是中学生就能够解答的,逻辑部分与MBA的逻辑考试类似,但难度也相应降低了,管理问答题考的也是比较基本的管理学或经济学知识。但即便如此,仍然有相当一部分人连一半的题目都无法答对。在某学校的EMBA考场上,甚至还出现过代考的现象。

与MBA联考相比,EMBA的入学考试明显要容易很多,但EMBA的考生却并没有感到那么轻松。MBA的入学考试有多如牛毛的考前辅导班,浩如烟海的复习资料,还有无数的考研网站可供考生们交流考试经验。而EMBA考试却无章可循,能否录取全凭个人实力和面试结果。当然,这主要是针对那些名牌学校的EMBA而言。对于一些名气较小的院校,EMBA的入学门槛要低很多,甚至有些学校因招不满学生,雇佣专门的招生代理公司来替他们招揽生源。

和普通MBA相比,EMBA的课程要少很多,而且也更容易一些。老师一般很少会像对待MBA学生那样,布置大量的课后作业让学员完成。由于EMBA大都是集中授课,因此老师往往会在四天的课程结束时随堂进行考试。或是布置一些小组报告,令学员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由于学业上的要求相对较低,因此对EMBA学员的管理大都要求保证一定的课堂出勤率。像清华北大等学校的EMBA项目都设有专门的班级主管,每堂课都会在课堂上和学员一起上课,桌子上还摆着写有每位同学姓名的牌子,学员想要逃课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不过,与普通的MBA相比,EMBA学员由于在公司职位比较高,在时间的掌握上要比在职的MBA学员灵活得多。虽然都很忙,但绝大多数学员都能保证按时上课。但调课、换班、请假等等也是家常便饭。因此,想要管理好这些特殊的"学生",也绝非一件easy的事情。

毕业环节也是困扰很多EMBA学员的一件事情。每到写毕业论文的时候,总会有很多人为此发愁。笔者的一位EMBA朋友曾经为了写毕业论文而专门找了一位海归博士为他组织相关材料。还有的EMBA请MBA为其操刀写论文。各位在商场中久经磨练的老总们,为了能够拿到一张光灿灿的硕士文凭,也可谓是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使出了"十八般兵刃",才得以最终修成正果。

EMBA=Entertainment(娱乐的)MBA? ^如今,各校的EMBA已经变成了不折不扣的富人俱乐部。与脱产MBA学生艰难苦读、在职MBA学生疲于奔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EMBA学员们所表现出来的轻松和潇洒。虽然同处一所学院之内,你却可以明显地感觉到两个群体的截然不同。这并不仅仅是因为年龄上的差距,更是由于所处的社会地位的不同而产生的不同的心理状态。MBA学生中的很多人正处于一种转折期,面临着事业上的重新定位,因此还处在一种苦苦挣扎的状态之中。而EMBA们则大多是功成名就、雄霸一方的领袖,谈吐举止间会自然地流露出一种以强大实力为背景的自信和悠闲自得。

与所有其他的莘莘学子不同,EMBA学生们可以说是一群最潇洒、最会娱乐的学生。MBA学生们也会组织各种各样的同学聚会和活动,但同EMBA比起来,则明显逊色太多了。由于EMBA学员的经济实力和社会资源都非常强大,因此组织的各种聚会和活动以及开展的各种组织文化建设也是花样百出,极尽想像力。教室里上课上腻了,就会想要把教室搬到外地去,这叫做移动课堂。既游历了山水又学习了知识,还变相地宣传了学校的EMBA项目,真是一举三得。还是以清华为例,2004年一年之中开展的大小移动课堂就有十几次之多,而每次移动,都会有当地的学员进行赞助。

MBA和EMBA都有很多俱乐部,MBA的学生俱乐部主要还是以学习和工作为主题,如房地产俱乐部、金融俱乐部、人力资源俱乐部等等。而EMBA的俱乐部则大多是以休闲类居多,如高尔夫俱乐部、乒乓球俱乐部,以及各种地方性同学会。这可能与很多人想象中的不同,本以为这些叱咤风云的商业巨头们在一起,一定会组织一些很有影响力的行业俱乐部或协会,以利于促进商业上的交流和拓展。不过这也恰恰反映出了EMBA与普通的MBA不同的诉求点:MBA主要是要学知识、长能力、求发展,而EMBA更多的是要建圈子。

EMBA虽然出现才两三年的时间,但俨然已成为成功者的代名词,甚至也成为许多MBA同学们的奋斗目标。从这个意义上说,EMBA似乎又可以解释为Expect-ed(众人企盼的)MBA。然而,所有这些令人羡慕的光环、傲人的财富数字背后,却是一个个不为人知的艰险历程。许多EMBA学员都曾经历过常人无法想象的艰难和困苦。通往财富的道路并非都是一帆风顺,MBA的毕业生们想要在MBA前面再加上个"E"字,却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情。

标签:;  ;  

EMBA三题_大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