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风险区划与综合防治对策论文_牟小飞1,符亚衡2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

摘要:我国幅员辽阔,地质灾害十分普遍。地质灾害不仅仅是威胁着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且对于经济发展的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地质灾害具有突发性、地域性的特点,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虽然近些年来,我国在灾害的防治上取得了非常大的进展,但是鉴于的特殊国情,灾害从根本上杜绝几乎是不可能的。其中,作为防治手段的一种,对地质灾害危险性和风险进行区划,开展预防性的研究,对于我国的地质灾害防治大有裨益。

关键词:地质灾害;风险区划;综合防治

我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地质灾害的类型与种类在我国都有出现,全国范围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地质灾害风险。可以说地质灾害是我国面临的主要灾害之一。随着人与自然环境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如果我们不采取措施加以整治,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地质灾害爆发的时间就会越短,损失就会越大。

一、地质灾害灾情

作为自然灾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地质灾害不仅仅是给人类生命安全造成了巨大威胁,而且对环境自身也有着非常大的破坏性。地质灾害的突发性与区域性是灾害中的遇难人数相当惊人。有关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仅在前九个月中就发生地质灾害2.99万起,造成人员伤亡的有368起,其中造成死亡(失踪)人数2892人,直接经济损失在62.6亿人民币。相对于去年同时期,地质灾害发生的数量以及造成的死亡失踪人数和经济损失分别增长了1.8倍、5.5倍、2.7倍。据联合国救灾署公布的数据资料显示,全世界受自然灾害的影响的人口正在以每年6%的速度递增。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遭受的损失尤为严重。在1960~1990年三十年的时间里,平均每年大约有十万人死于自然灾害,其中发展中国家占到了其中的四分之三[1]。

二、地质灾害区划现状及问题分析

目前,关于地质灾害区划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分别是:第一,将地质灾害的分布图与各种因素图相互叠加起来,设定对地质灾害的敏感性系数,然后对个敏感性系数进行处理。我们一般用红色标注高敏感区,这里代表地质灾害易发区,用绿色标注低敏感区,这里代表着地质灾害不易发生的地区。第二,将地质灾害的影响因素与地质灾害的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论上的分析与论证,同时使用打分等方法对引发灾害的各因素进行划定系数,再利用技术手段对各种技术进行数学上的计算,之后,我们就会获得对地质灾害危险区划的数据作为依据。对于两种方法而言,两者都属于一种综合的图件,只是反映了一个地区在一定时间内的静态特点,这就需要相关人员进行数据上的更新,最重要的是在发生地质灾害的时候,能够及时的更改与修订。

鉴于GIS技术的优越性,其在空间应用技术、绘图功能以及可视化的技术特点,在地质灾害区划领域内,GIS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

三、我国地质灾害的特点分析

在我国,有关人员经过多年的总结,归纳出地质灾害具有着规律性以及时间上的突发性的显著特点。有数据显示,在过去的30十年的时间里,每次成规模地质灾害几乎都造成了人员的伤亡。在长江流域爆发的大洪水的一九九八年中,全国就发生滑坡、崩塌以及泥石流等突发性自然灾害就有18万起,造成的人员伤亡在千余人左右,房屋以及经济损失不计其数[2]。结合相关研究的资料表明,目前我国的地质灾害防治的基本特点是:国家在地质灾害理论与实际研究方面进一步提高,同时,对灾害的防治水平也迈上了新的台阶,但是灾害还是客观存在,并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集中,人身及自然财产损失越来越严重。

我国经济结构决定了自然灾害的损失程度。目前,自然灾害主要在西部地区发生,原因在于西部地区自然环境脆弱,尤其是地质环境复杂,本身就存在着地质灾害的高危险性。近些年来,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贯彻实施,使得西部的经济发展有了显著的提高。基础设施的建设、能源的开发利用等都开始如火如荼的进行起来。但是,尽管相对应的实行了环境保护策略,还是没有避免经济发展与地质灾害的矛盾激化。有数据表明,80%以上的地质灾害是由人不合理的活动引发的,而且西部的经济发展并没有达到很高的水平,自然灾害的频发使得经济环境进一步恶化,打压了经济进一步增长的空间。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在环境治理上有同样表现。西部经济欠发达,发生地质灾害往往必须借助国家财政的支持。2010年8月,甘肃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这次灾害一次就导致了1765人死亡或失踪,几乎占到了当年地质灾害死亡人数的一半[3]。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不少地区缺乏对地质灾害的防御措施,缺乏地质灾害的自救措施。发生地质灾害的后果几乎是毁灭性的。

四、我国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一)有效加强地质灾害重点地区的防治力度

对于地质灾害重点地区要有符合自身特色的地质灾害防治体系,要加大对灾害易发区的整治工作。同时,政府部门应与科研单位展开密切合作,进行实地调研,加强对隐患点的排查工作。将调查的结果绘制成图,认真总结经验,建立一套完整的地质灾害自救体系,以便在第一时间内使地质灾害的人员与财产损失降到最低。

(二)建立完善的地质灾害预警预报体系

作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点,预警预报体系应该结合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将城、乡、镇联合起来,建立三位一体的防治体系(附图:地质灾害分级响应程序图)。对于具有先进预警预报信息系统的市级部门,在灾害发生之前就应该做出紧急部署。同时,拨付专项资金,在乡镇两级建立专门的监测员。针对当地的实际情况,可以直接与市级单位进行汇报工作。同时引进先进的地质灾害预警预报技术,利用卫星遥感等高科技对地质灾害高发区域实行全天候不间断监测。

地质灾害分级响应程序

(三)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防灾意识

政府应积极进行防灾意识的宣传或动,通过座谈会以及展览会对各单位进行防灾意识的培训工作。同时,利用大众传媒等手段,不断对群众进行宣传教育。在学校、公园等公共场合进行灾害预警演练,让群众切身感受到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同时,敦促群众在家中常备急救物品,学会简单的急救措施。政府应该把加强群众的防灾意识工作放在突出位置来抓,努力做好事前准备工作,为地质灾害的发生做好充足的准备。

(四)加强生态化城市建设,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政府应该积极进行高污染、高耗能产业的转型,积极发展旅游业,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实行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政策,积极恢复自然景观,积极促进自然生态的平衡发展。推动节能环保企业的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沟通,对生态化城市建设的集体或者是个人进行奖励,对破坏环境的行为进行从严处罚。

结语

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关系到区域经济的平稳运行,事关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作为我国自然灾害防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地质灾害防治部门要积极与其他部门进行合作,实现资源的有效共享。地质灾害的发生很大程度上源于人类的不合理运动,所以,政府一方面在加强经济产业转型的同时,应该加大对破坏环境行为的惩处力度。灾害防治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需要整个社会的全面参与。

参考文献:

[1]张梁,张建军.地质灾害风险区划理论与方法[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0,11(4):323-328.

[2]张丽君.从土地利用规划入手提高地质灾害的防治水平——兼议地质灾害风险区划的急迫性与重要性[J].地质通报,2009,28(2):343-347.

[3]殷坤龙,张桂荣.地质灾害风险区划与综合防治对策[J].安全与环境工程,2003,10(1):32-35.

论文作者:牟小飞1,符亚衡2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

标签:;  ;  ;  ;  ;  ;  ;  ;  

地质灾害风险区划与综合防治对策论文_牟小飞1,符亚衡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