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教育应克服“空虚”、“单一”和“浅薄”_教育论文

理想教育应克服“空虚”、“单一”和“浅薄”_教育论文

理想教育应克服“空”、“单”、“浅”,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理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长期以来,我们有些部队的理想教育存在着空洞说教、方法单一,比较呆板、形式不活泼,内容浅显、烙印不深,在低水平上徘徊的现象,如何使理想教育摆脱“空”、“单”、“浅”的“怪圈”,把它搞得更加扎实、活泼、深入呢?

一、把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统一起来

理想教育,有狭义与广义之分。从狭义讲,是一种信仰教育,是人生奋斗目标的教育。从广义讲,是一种共产主义思想体系的综合教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主要内容,又是理想教育的基本目的和要求。所以,我们可以说,理想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包含有丰富的内容,涉及的范围很广。它与其他一些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虽有区别,但都有密切的内在联系。这种联系的根本点在于,都是共产主义思想体系和实践运动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从广义上理解理想教育,有助于克服理想教育简单化、模式化,也有助于克服教育上的急功近利,只重形式不重质量,抓而不紧。

理想是由若干层次组成的统一整体。理想从一般意义上讲,是人们对未来的追求和向往,是人生奋斗的目标和精神支柱。正确的理想,是指那种反映了历史发展趋势、符合社会前进方向,因而有可能实现的理想。理想可分为四个层次:社会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生活理想。其中,生活理想、职业理想是较低层次,社会理想是最高层次。社会理想,从时间上看,又有远期、中期、近期之别(最终目标、阶段目标、当前目标)。我们所说的社会理想,包括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高层次理想要以低层次理想为基础;较低层次理想,要以高层次理想为指导,它们相互联结、互相促进,构成理想的统一体。过去我们往往把理想教育搞“空”了,自觉不自觉地把本来联系着的不同层次的理想,人为地割裂开来,片面强调高层次理想(远、大),忽视、甚至否认低层次理想。结果是把社会理想悬在空中,“上不着天、下不着地”,成了可望不可及的“镜中花,水中月”。由于讲得太抽象,离现实太远,所以,美好的理想字眼成了空洞口号。因此,就出现这样的反常现象:个人目标客观上存在着,人们日常生活中也谈论着、思考着,但一上讲台就不涉及了,台上讲的和台下想的成为“两张皮”。

正确的办法应该是,讲社会理想时,从个人生活理想、职业理想讲起,把社会理想与个人奋斗联系起来,不要把两者割裂开来和人为地对立起来。对个人目标,一要承认它的合理性,承认它与远大理想有一致性。如果多数人的个人目标与远大理想相对立,那么共产主义就很难有向心力、吸引力;二要扶持,积极创造条件,帮助干部战士实现个人目标;三要引导,对那些暂时不现实、不适当的或由于部队的特殊使命不能实现的个人追求,要引导他们作适当调节,使个人目标与社会理想和军队特点相适应。使大家懂得,只有在社会需要和现实可能的条件下,个人理想才是正确的、可行的,从而把个人理想引导到为社会理想奋斗上来。对于干部战士为社会理想所作出的牺牲,要充分肯定,启发大家认清这种牺牲的价值,还要力所能及地关心干部战士的切身利益,减少不必要的牺牲。这就是说,在社会理想的高层次指导下,让干部战士努力实现自己的生活、职业理想,并使这些低层次理想尽量与社会理想相适应,自觉地在实现社会理想的前提下,去发展完善个人的理想目标。

二、把不同层次教育对象的实际与理想教育不同的起点统一起来

理想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理想的确立需要长期的量的积累,才能引起质的飞跃,这也是人们终身要解决的问题。每个人在理想形成的过程中,也是有曲折反复的,不是直线上升的,单靠一两次教育不可能完全解决问题。有些老同志过去浴血奋战,功劳很大,但到了晚年搞不正之风,这也反映了确立理想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就教育对象来说,部队中有干部和战士,有党团员和一般群众,文化程度不一样,社会经历也不相同,他们理想的基础和认识能力、接受能力也有不同。教育对象的差异性,也要求我们在理想教育时区别不同对象,提出不同的要求。不分梯次,一刀切、一锅煮,是不行的。实际工作中,可分这样三个梯次:

把一般战士作为一个教育梯次。主要是引导他们逐步走上通往理想的道路,帮助他们正确对待革命分工,尽好义务,把做好本职工作与实现远大理想联系起来,真正起好步。要允许他们经历一段时期的思考和锻炼,不企望他们一下子就确立远大的社会理想。我们当然不能要求每一个社会成员在现阶段都成为共产主义者,这不现实。一般战士,只能顺着理想的阶梯“拾级而上”,而不能一步登天,一下子爬得过高,基础不牢,还会摔下来的。

把党员和一般党员干部作为一个教育梯次。因为他们是无产阶级先进分子,理想起点应该高一些。重点是帮助他们理解实现共产主义的科学性、必然性和认真学习、实践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并把理想和行动统一起来,特别要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去带动、影响群众。

把中高级领导干部作为一个教育梯次。领导干部是所在部队的领导者和指挥员,应比一般党员干部提出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但应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热情宣传者,而且应是崇高理想的模范实践者。对他们,主要是通过党委集中学习、自己刻苦读书,弄通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并通过向干部战士宣传和自己带头实践,来检验远大理想确立的程度。

三、把理想教育过程与理想实践过程统一起来

理想教育要加强理论灌输。共产主义理想,不可能自发产生,必须从外面灌输,这是理想教育的基本手段。不懂理论,难以建立科学的信念;离开马列主义的基本理论,理想教育就失去根本武器。当然,这种灌输,不能太抽象,要具体化。列宁在《青年团的任务》中讲:“单从书本上来了解共产主义的论述,是极不正确的”,而“如果我们只从书本上了解共产主义的口号,那就更危险”。他提出,要把共产主义变成“实际工作与斗争在一起的活生生的东西”,“把自己的理想建筑在现实的发展过程上”。共产主义,既是一种社会制度,又是无产阶级的整个思想体系,同时首先是一种实践、运动。理想与现实,教育与实践是一致的,不能把知与行、讲与做分开。

理想教育要靠理想教育者的形象来打动人心。就是说,理想教育要变抽象说教为榜样引路,重视用事实说话,用榜样来感染。让有理想的人讲理想(领导干部、政工干部本身要有高尚的思想境界和情操),实际上,这既是实践教育,又是一种形象教育。全国全军的榜样需要学,抓住时机进行学习、宣传,给干部战士树立英模的“群象”,但也不能舍近求远,要以身边的共产主义因素为主。有些战士理想的确立,就是从身边的党员干部的事实教育、感化,而开始转变到信仰共产主义的。要抓好党员干部的积极因素,同时,要宣扬本单位涌现的讲理想的典型。身边的先进人物和事迹,更有亲切感和说服力。身边的“闪光点”,大家看得见,摸得着,易于接受,便于模仿。无数的“闪光点”,可以点燃理想之火。

四、把创造陶冶理想的环境和增强自我教育能力统一起来

理想的树立,离不开一定的环境因素。一个好的群体,对个人的理想树立,具有巨大的教育作用和鼓舞、激励作用。马克思讲过:“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没有集体的发展,就不会有个人的发展。所以,我们要造成一种有利于理想形成的社会环境和集体环境。当前,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首先要立足于党风、社会风气的好转。不良环境往往抵消理想教育的效果,只有人人讲理想,个个讲奉献,形成很大的舆论力量和社会群体力量,“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思想就难以蔓延。

要启发培养干部战士自我教育能力。群体影响与自我教育两者不可偏废。一个人由懂得共产主义理论、接受环境熏陶,到自觉信仰,必须经过自己的思考,这是一个反复的思想锤炼过程。老一辈革命家为了寻找真理,经过长期求索,才认定“只有马列主义才能救中国”。现在的青年干部战士,虽然不需要在黑暗中摸索,但理想的确立,仍然不能单靠外部影响、外因的作用,必须通过自己钻研马列主义理论,探索社会、人生,迎接各种社会思潮的挑战和冲击,这样建立起来的信仰,才是牢固的、坚定的。强调自我教育,符合当前干部战士的心理特点,即思维主动性,求实性,遇事要“问个为什么”,不轻易盲从。强调自我教育,要变领导“居高临下”的单向说教为上下一起共同探讨问题的双向交流,人人登台讲理想,领导和干部战士直接对话,平等讨论,这样比较实在。

理想教育搞活、搞实,必须从课堂中走出来。我们说,课堂教育,是进行理想教育的重要途径。但理想的树立,决不是仅仅靠几堂课能解决问题的。必须开辟第二课堂加强辅助性的教育,多渠道、多侧面、多形式,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教育活动。理想教育是十分庄重的思想教育,但它必须采取群众乐于接受的方式方法,否则就会显得枯燥乏味,令人生厌。一些单位开展以理想教育为内容的读书讲演、书评、影评、名作欣赏、答题竞赛、记日记等等。有的还开展“祖国在我心中”、“让理想在本职岗位上闪光”活动。海军开展“爱岛、爱海洋、爱岗位”,驻海边防部队开展“爱边疆、爱连队、爱本职”,第二炮兵开展“爱二炮、爱阵地、爱本职”等活动。还有通过帮助干部战士正确处理婚姻恋爱、入党入团、入学提升、转业退伍等人生追求和转折,去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这些做法,都使理想教育有了实实在在的内容和丰富多采的形式,使理想根植于生活之中,变得随时可学,处处受益,而不是什么不可捉摸的神秘的东西。

标签:;  ;  ;  ;  

理想教育应克服“空虚”、“单一”和“浅薄”_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