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伤护事件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论文_赵晓琴,,樊霞云

[摘 要]目的减少暴力伤护事件,提高护士职业安全感。方法针对暴力伤护事件的现状,多个角度分析原因,通过提高护理操作技能、改善护士沟通能力、强化护士安全意识,逐步提出应对策略。结果暴力伤护事件减少,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护患关系改善。结论加强操作技能、沟通能力、安全意识能有效减少护患矛盾的发生,提升护士的自身价值。

[关键词]暴力 伤护 现状 对策研究

0 前言

营造良好的医疗执业环境和患者就医环境是人们共同的期望,如何减少医疗暴力日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医疗管理研究的突破点。但相关学者在此调研对象上多针对医生,对伤护事件的研究仅仅一笔带过或笼统而谈。由此可见,对暴力伤护事件展开专项调研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1 暴力伤护事件的现状

1.1数量与日俱增 地域分布不均

从21世纪开始,我国暴力伤护事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并带来诸多不良影响,造成了严重损失。如下图1所示,近七年来,网络报道护士受到暴力侵害的事件呈逐年增长的趋势,且涨幅明显。自2009年9月至2015年10月份,媒体报道中有明确地区或医院名称的暴力事件逾百起,其中涉及21个省的46个城市。在地域分布上有明显的差异性,据统计以广东省最多,达20件,占总数的19.6%。如下图2所示,在数量分布上呈现由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递减的趋势。

1.2医院等级明显 施暴场所固定

在医院等级分布上,以三甲医院发生的伤护事件最多,达87% 。在施暴场所上,基本为院内伤害,其中98.87% 的事件发生院内,在网络调查数据中仅一件伤护事件在院外发生。主要因为大部分冲突发生在诊疗过程中,诊疗结束后的纠纷,患者及患者家属也都以医院为暴力发泄场所。

1.3科室数量不一 护龄参差不齐

在科室分布上,呈现明显的差异性。如下图3所示,急诊科是发生伤护事件次数最多的科室,其次分别是外科、妇产科、儿科、内科等科室。这是由于急诊科、外科等属于高风险,易发生医疗事故的科室。受伤护士在年龄上参差不齐,据调查数据显示最小的21岁,最大的48岁,基本上覆盖各个年龄阶段的护士,但以年轻护士居多。

2 暴力伤护事件的成因

暴力伤护事件并不是现代医学与社会的产物,但不可否认进入21世纪以来暴力伤护已成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中急需解决的矛盾。总结分析暴力伤护事件产生的原因有利于缓解该矛盾,现从社会、护士、患者三方面展开具体分析:

2.1社会层面:

2.1.1医疗资源总数不多,滋生不满

我国大部分医院的人流量超出其负荷,在人满为患的情况下,患者需经历漫长的等待同时忍受病痛折磨,易对医院、体制、疾病产生怨气、怒气等不良情绪,从而将满腔的烦躁和焦虑情绪发泄到护士身上[1]。例如:2015年6月2日珠海市妇幼保健院护士被打。由于有多名患儿候诊,护士告知其先量体温再予治疗,患者闻言却对护士背部踹了一脚。大部分患者在就医时希望自己第一时间得到诊治,当需求得不到满足时便会出现焦虑、狂躁等情绪,而护士往往出现在安抚情绪的第一线,最终沦为“受气筒”、“发泄球”。

2.1.2媒体宣传管中窥豹,导向有偏

由于媒体宣传需要吸引眼球,往往会片面报道有关医疗行业的负面消息,如有关医务人员收受红包等。同时,新闻具有时效性的特点,而事件真相的澄清往往需要一定的时间,这导致报道有时会偏离事件的真相[2]。另外,社会为营造和谐护患氛围,有时会过分拔高对护理服务的要求,使广大群众对护理服务有过高的期望。

2.2护士层面:

2.2.1部分护士服务意识不强,沟通不够

部分护士进行医疗服务活动时缺乏服务意识,面对患者冷言冷语,态度恶劣,对患者的关怀不够,存在生冷硬推现象。同时,护理岗位多为女性,她们往往在工作之余承担着大部分的家庭琐事,超标的工作负荷给她们带来不耐烦的情绪,难以保持对患者的持续热情。此外,她们多为感性思维,在遇到问题时个体情绪难以收放自如,易在沟通造成误解。

2.2.2一些医院防范不足,护士安全教育不够

目前,部分医院还未意识到安全防范的重要性,并未建立以及完善科学的防范措施体系,这导致暴力伤护事件发生后,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阻止其进一步恶化。另外,大部分护士也不够重视自我防范,更不懂得如何在暴力事件中科学有效的保护自己。

2.3患者层面:

2.3.1患者多缺乏医学常识,胡搅蛮缠

许多患者对于基本医学常识缺乏了解,甚至以为现在没有医学不可解决的难题,由于医学复杂性以及人类生存环境的不断变化,总会出现新型的疾病种类,医学并不能在第一时间确诊并保证治愈[3]。这样,患者的主观期望与实际情况形成巨大落差,当治疗效果未达到患者的预期效果,则片面地认为是医务人员的能力有限或不负责任所致,将自己的愤怒全部转嫁给执行医嘱的护士。

2.3.2患者多缺乏法律常识,胡搅蛮缠

在我国医疗法律的研究起步较晚,对护患关系的认识存在一些误区,甚至有人将护士等同于酒店服务员或护工。患者对护理服务或质量不满,并未从内心去尊重护士,耐心地与护士沟通协调。往往下意识地投诉,甚至通过暴力来解决问题。同时,大部分患者并不了解护患纠纷的正常处理程序,如下图所示,当出现护患纠纷时,往往选择暴力伤护,先出气再谈解决方案。

3 暴力伤护事件的对策

由上述分析,暴力伤护事件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与社会根源、护士本身、患者认知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为了有效防止暴力伤护事件发生,应着重从以上三方面开展,本文结合相关实践,现主要针对护理管理拟定对策。

3.1提高护理操作技能

加强对低资护士的定期培训,提高护理操作技能,经常组织应急演练,结合临床强化训练各项护理技术操作。同时,进行严格地考核,督促护理人员加强操作技能、理论知识的学习。对照统一标准逐项评分,并对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让每一名护士认真吸取不足,减少在工作中的失误,避免护患纠纷的产生。

3.2改善护士沟通能力

注重护士语言素质的培养,将培训内容从文明礼貌的层次上升到处理人际关系层面。在工作沟通中倡导情感性沟通,如交谈时目视病人,点头表示赞成,面带微笑等非语言的情感性沟通。建议护理人员学习一定的心理学知识,正确理解患者的反馈消息,护患纠纷发生时通过合理沟通将其有效遏制。

3.3强化护士安全意识

护士在实际工作中不仅要强调医疗安全,更要注意自身安全。医院作为一个特殊场所,其服务对象文化层次有高低,精神状态有好坏,会出现不可预期甚至难以避免的护患纠纷。医院可定期组织护士进行安全知识学习和教育,护理部严格要求护士分析安全隐患,特别注意重点人、重点时间段的医疗安全,在纠纷发生时,懂得自我保护,积极发出信号源求助。

参考文献:

[1] 辛智平.暴力伤医事件频发的原因分析及安全防范[J].家庭心理医生,2015,(1):5.

[2]李晓康.加强医疗缺陷管理和思想建设有效防范暴力伤医事件[J].中国医院,2013,(12):32—33.

[3]王玲玲.解决暴力伤医事件和医疗纠纷的相关建议[J].中国医院,2014,(1):17—18.

论文作者:赵晓琴,,樊霞云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年11月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8

标签:;  ;  ;  ;  ;  ;  ;  ;  

暴力伤护事件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论文_赵晓琴,,樊霞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