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有效性教学的中职学前儿童心理学课程改革
章进
(柳州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广西 柳州)
摘 要: 以幼儿园工作过程为导向,从有效性教学的视角出发,围绕内容、过程和结果三个维度展开课程改革,从而提高学前儿童心理学课程教学实效。
关键词: 有效性教学;中职;学前儿童心理学 ;课程改革
一 学前儿童心理学课程教学效果的现状
学前儿童心理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作为一门应用性、理论性很强的学科,对学前儿童发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该课程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在现有的教材中,国内的高校教材、中高职教材中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教学内容基本上按照心理发生的过程来编排内容,国外的儿童心理学及儿童发展心理学则有许多是按照年龄划分体例,也有少数儿童发展的教材将年龄与心理过程综合作为体例编排教材。无论是哪种体例架构的学前儿童心理学或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幼儿心理学,课程内容丰富,专业术语难而多。目前中职的学前心理学一年总课时是72课时,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知识涉及了理论流派、认知发展、个性社会性、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等丰富的内容,其中有许多理论知识、发展规律和概念是比较抽象的,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去教授和消化,教授这门课程的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就会赶课时,许多学科内容需要学生们课后自学完成,而中职生学习自觉性较差,思维理解能力有限,并且缺少行业经验,因此他们在缺乏操作、抽象的理论教学中很难将知识与实际情况建立起有效的联系[1]。在对中职学前教育毕业和在读三年级的学生进行了职业胜任力,职业表现的调查中,40%学生反映专业核心课程的实践内容少,17%学生反映课程结构太复杂,68%的学生反映课程学习不能较好地帮助他们在托幼机构、儿童服务机构工作。在对民办幼儿园园长和行政人员访谈时,她们反映中职毕业的教师们在保教工作的态度、工作生活经验和保教能力上仍存在较多问题。那么如何将职业教育理念渗透到学前儿童心理学的课程中,如何提高我们的课程实效性是当下中职学前教育改革面临的最大挑战。基于以上问题本课题展开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学前儿童心理学有效性教学的研究[2]。
二 学前儿童心理学有效性教学的课程研究
(一) 有效性教学的基本理论
有效性教学研究的是如何通过教学活动高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简单地说:“老师,一生要琢磨的,就是让学生听明白!”有效教师,他或她会建立自己与学科,学科与学生之间的联系。有效性教学主要包括内容、过程和结果三个维度。内容维度主要指所有学习活动内容的特征,教师主要的任务是设计合适的学习活动。过程维度指教师和学生的行为及学习任务和课题内活动的特征[3]。在过程维度中需要关注教师的感知策略和行为、学生的感知策略和行为以及学习任务和活动的特征这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维度是指教师在学生身上所期待的教育结果。它既是教师制定学习计划的基础,也是监控教学有效性标准的基础。结果往往可以通过测验,或主观评价获得[4]。
为了尽量避免频谱分配过程中使用过强的假设条件,本文基于物理干扰模型,将传输功率离散化为若干等级,从弹性用户收益角度设计目标函数,提出一种仅需与同信道相邻用户进行信息交互的博弈模型,并从理论上证明其为严格潜在博弈,分析了纳什均衡解的存在及有效性.同时,为了进一步降低了问题求解的复杂度,引入随机学习理论,提出基于随机学习博弈的信道分配与功率控制算法,给出了该博弈收敛到纯策略纳什均衡的形式化证明.最后通过一系列仿真实验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
(二) 有效性教学的学前儿童心理学课程改革
20世界90年代以来,国际职业教育课程模式发展转向以工作本位学习为重心,因此课题组在对学前儿童心理学课程的改革过程中,以幼儿园工作过程为导向,从有效性教学的内容、过程和结果三个维度展开课程改革[5]。首先是课程内容。针对当下课时少,内容多,教学效果不佳的问题,本课题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进行了以下调整:
不同试验条件下C/C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符宏山 杨 敏 任慕苏 李 红 张家宝 韦习成 孙晋良 (6,947)
(2)内容组织上采用模块化。“模块”最初用于建筑、家具、计算机等行业,模块化课程的核心内涵会凸显模块原有的内涵:①模块是一个部件、组件,其大小介于整体与零件之间,是整体的基本组成部分;②每一个模块本身是独立的,可以将其进行不同的组合;③每一个模块都是标准化的,有严格的指标要求。因此我们将学前儿童心理学划分为三个大模块:产前期、婴儿期和幼儿期。每个模块中又划分了更详细的子模块,如幼儿期分为小班幼儿的发展、中班幼儿的发展、大班幼儿的发展。
2.3 心理护理 该患者由于术后反复出现恶心呕吐症状,疗程长。患者思想压力大,情绪波动。作为医护人员要特别做好心理护理进行多方位的心理疏导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
(1)课程内容编排上采用双体例,即同时以时间和心理发生过程为主线,组织学科知识。按照时间的体例该课程分为:产前期、婴儿期和幼儿期,其中幼儿期又分为小班、中班和大班。在每个时间段里按照心理发生的过程来架构体例,如:幼儿期小班幼儿的感知与注意、小班幼儿的思维与想象、小班幼儿的情绪情感等。双体例编排便于学生从一个完整的人视角来认识儿童的心理发生与发展,同时也能突显儿童发展的年龄特征和规律。
(3)精简课程内容,在繁杂的学习内容中去粗求精,将儿童在每个阶段发展的过程中最为突显的发展特征和发展任务提炼出来作为该模块的核心内容,调整教学的目标,使教学从面面俱到向求精发展,节约出的剩余课时,可用于学生的实训操练,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改善学习方式,促进学习动机,从而提升课程的教学效果[6]。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课程为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打破原有对专业理论课无用论的说法,尝试跨学科的学习领域课程教学。学习领域是“经过系统化准备的行为活动领域”,它要求教学不再按照学科逻辑结构而是按照活动过程进行,旨在促进行为活动能力的发展。因此本课题将与学前儿童心理学课程相关联的课程有机组合在一起,以幼儿园工作过程中的典型案例为线索展开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学习之旅。(与学前儿童心理学相关的课程有: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解读、幼儿教育心理学、幼儿园课程论、幼儿园教育政策与法规等)[7]。在学习领域的典型案例情境中解决生活中的儿童心理问题,让学生体会心理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心理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结果结合过程性小组课堂讨论与展示的考核和闭卷测验来评估学生学习效果,这里的评估既有主观的评价,也有客观的心理考题,更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8]。
苏霍姆里斯基说过“教育者应当深刻了解正在成长的人的心灵……只有自己整个教育生涯中不断地研究学生的心理,加深自己的心理学知识,才能够成为教育工作的真正的能手[9]。”本课题研究将围绕中职生的心理和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学科特点,打破传统理论课程的架构与教学模式,不求体系上的完整,但求以学前教育的职业实践问题为中心,覆盖学前儿童心理学的主要问题领域,力图在课程模式、课程内容组织和课程教学上有所突破,建构真正有价值的,符合当地行业需要及本校学生特点的专业核心理论课程。
参考文献
[1] 赵青. 如何在中职学前儿童心理学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2):192.
[2] 苏利娟. 生本教育理念下中职学前儿童心理学教学模式探索[J]. 科教文汇 (中旬刊 ),2018(5):113-114+127.
[3] 肖舒月,杜桂娥.论学前教育中幼儿情商的开发与培养[J].教育现代化 ,2016,3(39):304-305+311.
[4] 韦祯梅.心理学、教育学在学前儿童绘本阅读推广中的应用[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32(02):125-128.
[5] 胡利敏.基于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学习型游戏设计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8,14(04):197-199+201.
[6] 韩瑞芳.试论积极心理学理论对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启示[J].新课程 (上 ),2017(12):328.
[7] 石媛.浅析高职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模式[J].课程教育研究 ,2017(48):176-177.
[8] 徐春桥.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J].现代职业教育,2017(31):186.
[9] 王敏.《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课程改革[J].现代交际 ,2014(08):144-145.
本文引用格式: 章进.基于有效性教学的中职学前儿童心理学课程改革[J].教育现代化,2019,6(38):266-267.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38.131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18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研究——以学前心理学学习领域课程为例》(项目编号:GXZZJG2017B047)
作者简介: 章进女,回族,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
标签:有效性教学论文; 中职论文; 学前儿童心理学论文; 课程改革论文; 柳州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