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人民医院放射科;云南昭通657100)
摘要: 目的 文章主要围绕放射影像学CT和普通平片在颌骨肿瘤疾病诊断中的临床表现和应用价值。 方法 研究采用回顾分析方法,综合分析我院于2018年8月~2019年8月所接收的90例颌骨肿瘤患者,所有患者按照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进行随机分配,病分别予以普通平片检查和CT检查,并对两种不同诊断方法的检查重点部位和检查准确率进行综合对比分析。 结果 两种检查方法在肿瘤部位、肿瘤结构等方面对比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而两组在患者诊断符合率方面,相较于对照组71.1%的符合率,观察组97.8%的符合率优势较为明显。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颌骨肿瘤患者临床检查过程中,通过与放射影像学CT的有效结合,能够对患者肿瘤部位和肿瘤结构进行更加精确的判定,有助于医院综合诊断符合率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颌骨肿瘤;放射影像学CT;普通平片;表现;诊断
在人体骨骼系统中,骨肉瘤是其中一项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而颌骨肿瘤作为骨肉瘤的一种却有着较低的发病率,据最新资料显示,在骨肉瘤患者中,仅有6%~9%左右患有颌骨肿瘤。在临床实验研究中发现,不同于其他肿瘤疾病,颌骨肿瘤种类较为繁多,常见的有造釉细胞瘤,骨肉瘤,软骨瘤等等,因此在临床症状方面表现极为复杂合繁琐,尚无法对病例特征进行统一和明确。为进一步提高颌骨肿瘤检查有效率和治疗水平,我院将传统普通平片检测方法转型升级为基于放射影像学的CT检查方法,对比两种不同方法所获得医学影响资料的有效性与全面性,现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以我院2018年8月~2019年8月所收治的90例颌骨肿瘤患者为例,将患者按照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进行随机划分。其中,对照组主要包括男患者26例,女患者19例,年龄最小为35岁,最大为55岁,平均年龄(45.2±0.17)岁;观察组则内包括男女患者为29例和16例,年龄主要分布于36~55岁,平均年龄大约为(46.3±0.29)岁。研究所抽取患者均符合国际相关疾病诊断标准,且伴随有颌部局部压痛、颊部变形、肿物固定不移、牙龈出血、牙齿松动疼痛、同侧颈颌区淋巴结肿大等不良症状。且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1.2.2 对照组
对照组45例颌骨肿瘤患者采用普通平片检查方法,具体检测部位包括,患者颌部侧位、斜位、正位等。
1.2.2 观察组
以CT扫描仪对观察组45例颌骨肿瘤患者进行CT检查,并针对造釉细胞瘤、骨肉瘤、软骨瘤等进行检查分析,具体检查如下:
CT扫描仪在实际运行前需将电压设置为120kV,选择自动调节工作电流,螺距为1.55m,层厚大约为1.25mm,扫描时间可控制在10s,采用Inspace系统开展后期处理工作,以2m为标准进行间隔的重建,扫描造影剂注射猪肚应尽可能的控制在3.0ml/s,用量应以90ral为标准,扫描层厚月0.5mm,延迟时间应控制在20s范围之间,失业不超过180mm,采用薄层多平面方式在患者下颌部进行系统扫描,从而对患者矢状面、冠状面以及横断面等各个角度进行相关参数的重建,一旦发现患者病灶部位影响扫描视野时,应适时增强扫描,以曲面重组、容积在线以及多平面重组等方法进行重建,采用任意方位成像,对患者骨窗进行全面观察。
各类肿瘤X射线和CT检查结果:
①造釉细胞瘤——X线检查可助诊断,其表现不一,可为蜂窝状、皂泡状或多房性囊肿样阴影。
②上颌窦骨肉瘤——X线表现为骨组织同时具有新骨生成和骨破坏的特点。肿瘤多位于长管状骨的干骺端,边缘不清,骨小梁破坏,肿瘤组织密度增高,穿破骨皮质后,肿瘤将骨膜顶起。
③软骨瘤——上领骨骨化性纤维瘤,局麻下行上领肿物切除,伤口一期愈合。病理报告显示为上领骨软骨瘤。
1.3 统计学分析
此次调查研究所得数据信息均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综合分析,重点统计并处理两组颌骨肿瘤患者检查肿瘤部位以及诊断符合率,以χ2检验肿瘤部位和诊断符合率,P<0.05则表示两组颌骨肿瘤患者检查后的诊断符合率、肿瘤部位对比存在差异,差异存在一定的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颌骨肿瘤的位置分布对比
观察组45例合股肿瘤患者中,12例患者位于上颌骨左侧位置,11例位于上颌骨右侧;13例颌骨肿瘤位于下颌骨右侧,9例位于下颌骨左侧;对照组上颌骨左侧和右侧分别为14例和10例,下颌骨左侧和右侧分别为11例和10例,详见表1。
3 讨论
根据最新数据资料显示,目前,颌骨肿瘤疾病的病发率逐年递增,受患者多样性临床特征的影响,使得漏诊或者误诊事件频发,对后期治疗效果产生直接影响,情况较为严重者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因此,在患者早期患病阶段进行有效诊断方式的实施至关重要。
相较于普通平片检查,CT检查能够更加全面、详细的显示患者颌骨肿瘤的具体结构和精确位置,能够对患者微小病灶进行深入发掘,并且通过对相关参数的有效重建,如,冠状面、横断面以及矢状面等不同角度,能够促使诊断符合率的有效增加。与此同时,基于放射影像学的CT图像能够对患者颌骨四周骨质以及软组织图像等进行清晰的现实,对所诊断肿瘤的大小、所处部位以及形态进行有效明确,能够实现对患者预后的全面估测,对治疗方案的制定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此外,在CT检查过程中,当患者肿瘤呈单房性,且有着较为整齐、清晰的边缘以及完成的包膜,此时应通过相关手术措施对其进行有效刮除。而当患者肿瘤性质为多房性时,且边界模糊、局部浸润,应及时采取相应的切除手术,最大限度的避免肿瘤的反复发作。本次试验调查在此证明,在患者诊断符合率方面,观察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颌骨肿瘤患者临床检查过程中,通过与放射影像学CT的有效结合,能够对患者肿瘤部位和肿瘤结构进行更加精确的判定,有助于医院综合诊断符合率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赵衡. 放射影像学CT及普通平片在颌骨肿瘤方面的表现及诊断探讨[J]. 现代养生b, 2015,09(18):186-188.
[2]郑洪波. 耻骨原发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8, v.31(11):117-119.
[3]刘永杰, 贾振丽, 刘红光. X线平片,CT及MRI在恶性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及对比[J].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6, 16(11):990-336.
论文作者:曾兴武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10月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6
标签:肿瘤论文; 患者论文; 颌骨论文; 部位论文; 方法论文; 影像论文; 对照组论文; 《医师在线》2019年10月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