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有效的信息技术教育课堂初探论文_王海

如何构建有效的信息技术教育课堂初探论文_王海

山东省莱西市南墅镇中心中学 266613

一、优化教学方法,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

1.问题式。

带着问题去学习,能使学生学习目标明确,有的放矢。问题式导入可以分为多种形式,比如直接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疑惑学习新课内容,在老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讨论中解决问题,从面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2.演示式。

演示式的导入也就是通过课件的演示导入课堂内容,起到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比如,我在教学WORD贺卡制作这一课时,先通过电脑演示几幅精美的电脑贺卡,当学生边欣赏边赞叹时,我趁机插入:“同学们,这些贺卡美不美啊?它们都是通过WORD制作出来的,其实很容易,你们只要通过今天的学习,也能设计出一幅幅美丽的贺卡。”学生的学习激情与兴趣一下子就被提高了。

3.对比式。

将以前学过的知识同即将要学习的知识放在一起进行对比,能突出新授内容的优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进行“EXCEL图表的建立与编辑”教学时,我将文字、表格、图表三种形式的信息放在一起让学生比较,先展示文字形式的信息,指出缺点后转换到表格形式的信息,最后再展示出图表形式的信息,让学生通过三种形式的对比,强烈感受到图表形式的优点——形象、清晰、一目了然,从而引出学习图表的目的与好处,明确学习目的。所以说,好的导入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

4.比喻教学法。

适当运用一些形象生动的比喻,对学生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尤为重要。这样一来,不仅有助于提高他们听课的兴趣,而且还能达到帮助理解和记忆的目的。

二、加强方法指导,注重学习技能的养成

1.学习方法的指导——对理论课知识的学法指导。

学习的对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书。向人学习的方法是用眼去观察,用心去揣摩,用实际行动去学习。而向书学,就存在着一个读书的方法问题。读书分为泛读和精读。泛读是找到书中的“主干”;而精读则是为每一部分“主干”添枝加叶。在上理论课时,以学生自学为主,充分表现学生的能力。当然,学生真正做到“会学习”,还要教师给学生适当的指导,教会学生如何学。上课时,首先可让学生泛读,找出这节课要学习的几个内容。有的学生很快就找到了,有的却找不到,我就让找到的学生说出他是怎么找到的、标志是什么,这样学生就知道怎么找了。解决了这个问题,就该精读了。精读的目的就是了解这些内容具体讲解的知识是什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一个范围内,提出若干个问题,学生就有目标和范围了。这种方法掌握以后,学生就找到探索和解决问题的“钥匙”了。

2.实验指导——对学生的操作实验作现场指导。

学生在上机实践所学时,经常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在教师和学生的计算机没有联网的情况下,除了巡回指导外,我还安排了学生中的优秀者参与指导,让这些学生把探索的过程“再现”一次。另外,学生在完成既定的任务后,总是喜欢看看这个(软件)、看看那个,当出现新奇的画面时,常引得周围的同学观望。此时,我并不以为他是“故意捣乱”,他这是在尝试探索新的东西,所以,我总是耐下心来对他的实验给予指导,让他在实践中学习。

3.线索指导——为学生提供知识体系的线索。

例如:在学习了画笔、书写器中打开、保存和退出等基本操作后,在Word中打开文件、保存文件的操作同画笔、书写器一样,并鼓励学生到没有学过的Excel中去试一试打开文件、保存文件,让学生自己去发觉它们内在的联系、感觉探索的乐趣。另外,让学生观察:在“另存为”的对话框中多了一个“选项”按扭,它是干什么用的?试试看!它会带你走进另一个窗口,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作用?……这就为学生提供了线索去探索。

三、采取多种手段,注重课堂知识的及时巩固

1.少讲多练。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重在操作的课程,有些内容讲得越多学生越糊涂,讲了一节课不如操作10分钟。所以,在许多需要操作的课程中,应注重少讲多练,通过精心导入,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学习内容,然后新授学习内容和方法,最后巩固练习。其中,导入和新授的时间应该压缩在15分钟左右, 余下18分钟到2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上机练习,达到巩固、熟练和提高的目的。

2.分段教学。

在教学中也可采取分段授课、分段练习的方法,教师先讲授一段知识,然后让学习练习,完成后再讲授下一段知识,再让学生练习。通过这种方法,能让学生及时吸收教学内容、及时消化;教师也能在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更好地实施教学任务。如在EXCEL的《工作表基本操作》中,我先演示数据的几种插入与复制方法,然后提出任务,要求学生根据刚学的知识完成几步操作练习,让学生马上吸收、消化这些知识。然后再继续下面的数据的移动与删除等教学任务。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可以非常顺利地接受新知识,而 且也比较容易消化知识,教师的教学效果也能很理想。

3.运用多媒体课件巩固知识。

这种手段主要是针对一些知识性课程。这一类课程的内容主要是一些微机的基础理论知识,比如《认识计算机》、《初识WIN98》等,理论性较强。这些课程中知识的巩固,如果采取一般的方法,是单调的。但可以做成课件,如填图等练习形式,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比如在《初识WIN98》教学中,我把桌面同各种图标名称、作用等做成匹配题,让学生通过移动对象进行配对,这样既生动活泼又巩固了知识,培养了学习兴趣。

论文作者:王海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7年1月总第2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13

标签:;  ;  ;  ;  ;  ;  ;  ;  

如何构建有效的信息技术教育课堂初探论文_王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