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分析论文_赵云龙,廖洪韬

(安岳县中医医院 四川 安岳 642350)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于2015年12月-2016年5月期间,选取我院同期收治的66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将其依据1:1比例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等两个不同组别,各组别病例数均为33例,其中前组别患者均行中医治疗,后组别患者均行常规西药治疗,治疗后观察并对比两种不同用药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治疗后可知,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与HP(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分别为93.9%和97.0%,与对照组患者的81.8%和72.7%相比均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经2个月随访调查发现,研究组患者病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指标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中医治疗消化性溃疡,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或控制其病情发展,且治疗后患者HP根除率较高,复发率较低,治疗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推广与应用价值。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中医;治疗;疗效

【中图分类号】R256.3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7-0348-02

为进一步研究消化性溃疡的最佳治疗方案,我院主要以临床中对于该症治疗方法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并结合现阶段医疗水平,特选取66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参与研究,现将其研究过程和结果均详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活动主要开展于2015年12月-2016年5月期间,从我院同时期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中任意选取66例患者作为研究病案,所有患者经急诊内镜检查均明确诊断;且研究开始前,经意向调查,所有患者对本次研究均表示知情同意。本次所选66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中男性42例,女性24例,患者年龄为24~52岁,平均年龄为(37.6±5.3)岁,病程为1~25年,平均病程为(8.7±1.4)年;同时为明确研究结果,特将该组患者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均33例,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展开对比。

1.2 治疗方法

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均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给予患者口服奥美拉唑,20mg/次,2次/d,连用4w;同时,给予其口服阿莫西林(0.5g)与甲硝唑(0.4g),3次/d,连用2w。研究组患者均采用中医治疗,具体治疗方法为:①自拟中药方剂:处方为黄芪(30g)、厚朴(20g)、丹参(20g)、太子参(20g)、瓦楞子(15g)、白芍(15g)、苍术(15g)、白术(15g)川贝母(12g)、元胡(12g)、黄芩(12g)、海螵蛸(10g)、川楝子(10g)、白及(10g)、黄连(6g)、三七粉(2g);②中药加减治疗:给予两胁胀满、暖气频作患者在原有处方基础上加用木香、枳壳、青皮、香附等;给予存在淤血患者加用红花、赤芍、郁金、桃仁等;给予胃脘胀痛伴灼热感、口干、易怒、舌红患者加用滑石、茯苓、苍术等;给予胃脘隐痛、手足心热、大便干且纳少口干患者加用沙参、麦冬等;给予疲劳乏力、胃脘部隐痛患者加用炮姜、吴茱萸等。将中药处方中的药材用水煎服,1剂/d,分早、晚两次温服,连续用药4w。

1.3 观察指标

用药后,观察两种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并对所有患者进行2个月的随访记录,对比其预后情况,主要观察指标包括治疗效果、HP根除率与复发率等。

1.4 疗效判定标准

依据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诊断标准,并结合本次研究中患者实际病情恢复情况,特制订以下疗效判定标准:

(1)治疗后,若患者烧灼、疼痛、反酸等症状全部消失,胃镜检查胃黏膜表面为橘红色,无水肿、充血,病情无复发可判定为显效;

(2)治疗后,若患者烧灼、疼痛、反酸等症状显著改善,胃镜检查胃黏膜表面愈合,水肿、充血情况好转,溃疡面积减少50%以上可判定为有效;

(3)无效:治疗后,若患者临床症状、胃黏膜表面情况、溃疡面积等均未改善或好转可判定为无效。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显效率与有效性之和。

1.5 统计学数据处理

详细收集并整理本次研究中的所有数据资料,均利用软件SPSS13.0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与处理,其中计量类数据均用(x-±s)表示并均通过t检验,计数类数据均用百分比表示并均通过卡方检验,若最终数据检验结果显示P<0.05,则表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临床疗效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经数据分析、整理可知,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数据详见表1。HP根除率与复发率:观察并对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P根除率以及病情复发率,经数据总结、对比发现,研究组患者HP根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病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数据详见表2。

3.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其生活方式的逐渐转变,消化性溃疡患者越来越多,其中尤以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较为多见,患者发病原因较为多样,与家族遗传、生活环境、胃肠肽作用、胃排空延缓、胆汁反流、精神、情绪等多种因素有关,临床可表现为烧灼感、疼痛、反酸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肠胃功能与身体健康,降低其生活质量,危害性较大。

一般来讲,临床治疗消化性溃疡多采用药物治疗手段,且现阶段有多项研究资料显示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该症,患者用药后易出现局部血循环障碍或营养不良等不良反应,复发率较高,治疗效果不佳;故当前环境下,有许多医疗机构开始研究并应用消化性溃疡的中医疗法,以提高HP根除率,降低患者病情复发率,改善预后。本次我院为探讨中医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特选取66例该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其不同治疗方法开展分组对比研究,最终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HP根除率、复发率等多项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均P<0.05,各指标数据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

总而言之,于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运用中医疗法,患者临床症状可得到有效缓解,HP根除率较高,病情复发例数较少,预后较好,临床疗效显著,应用价值高。

【参考文献】

[1]郭锦钰.中医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7):497-498.

[2]吕志波.中医治疗消化性溃疡49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02):79-80.

[3]王凤丽.中医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临床研究,2016,08(07):87-88.

论文作者:赵云龙,廖洪韬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6月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27

标签:;  ;  ;  ;  ;  ;  ;  ;  

中医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分析论文_赵云龙,廖洪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