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尺讲台上走过了十几个春夏秋冬。当秋风再起时,我再次接到一年级的孩子,孩子们踏着满脸的笑容和希望向我走来。我面对这群孩子们心中满怀期待,期待着我教育的孩子们能阳光向上,积极生活。期待着在孩子们成长的过程中我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我到底该怎么做呢?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改革,做为一线教师的我,这种困惑常常伴随着我,尤其是在课堂中面对这群天真可爱的孩子时,真的很希望孩子们能敞开心扉,露出笑容,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让课堂效果事半功倍。让孩子们真正享受到他们自己课堂的快乐。
短短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每个细小的动作、微妙的神态暗示和富于情感性的激励语言,都能点燃学生的情感之火,激发其孩子们内在的积极性,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特别是刚走入校园的孩子们,他们对老师有着更强的情感依赖,此时教师使用激励语言要注意选准时机,根据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把握住情感的切入点。让情感能激起孩子的求知欲望,表现欲望,教师的激励评价对孩子的学习过程产生较大的影响。如教学课文《爷爷和小树》教师提问"谁知道什么是绿色的小伞啊?"生回答"绿色的小伞就是树的叶子。"我及时用肯定性的话语评定孩子"你真棒,真善于动脑,你真是好样的"。学生答得好时,要注意及时"强化"评价。这批一年级的孩子们个个自尊心都特强,肯定的话语对他们而言入沐春风。学生回答问题时,结果准确,声音响亮,这时教师要抓住时机给予表扬和鼓励,如"你真聪明,回答得很准确"、"你真棒,真善于动脑"、"你真是好样的"等。此时学生一定会领略到成功的喜悦,学习积极性会越来越高,这样,有利于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
近日,在教学语文公开课《影子》这首儿歌时,课堂中巧妙利用灯光让孩子们互相找对方的影子,这样的情景创设让孩子们积极性很高,并且布置这样的课堂作业:模仿《影子》自己简单的说几句儿歌。不愿意说的也可以动手画影子。一时间孩子们情绪高涨,积极配合。在此基础上,我再及时的推波助澜配上生动的教学语言,形象生动的描述影子的产生原因,让孩子们自由的想象,这时的学生已经有了创作的欲望,思维也变得活跃起来。孩子们成了课堂真正的主人,课堂立刻动起来了,许多灵性的火花在积极的闪烁,看着这一情景,我由衷的欣慰。启发的教育,肯定的鼓励,滋润着孩子的健康成长。
课堂是孩子们学习知识的特定环境,在这一情境中教师与学生构成了双边活动。课堂教学中的评价推动着孩子的进步,新一轮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下,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行为、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都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大变革。课堂教学评价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内容简单、形式单一,检测与评价的功能混淆。传统的教学重视结果轻视过程。在这样的形式下怎样让踏进校门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成长呢?正好教材里有《一次比一次有进步》这篇文章,于是借着这个滴水藏金的小故事洗礼着孩子们的世界。当文章中的小燕子每次去菜园里看了后,回来告诉妈妈的内容一次比一次有进步,讲到这里,我鼓励孩子们:"你有进步吗?老师看到我们班的孩子,你们都比入学那天有进步多了?能不能自己找找自己的进步?"于是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说起来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我比进学校时长高了。""我会背《三字经》了"。"我进步最大,我认识好几百个生字了,妈妈还奖励了个遥控飞机给我。""我会当小班长了。""我进步最大,我会自己回家了。"孩子们津津有味的谈论着自己的进步和变化。趁着这股子热情,于是我板书句子:"我发现,我比刚刚到一年级时进步了,我学会了( )。"句子一写完,就让每个孩子站起来,自由的大声的把括号里的内容填上并把全句通读给我,我此刻再次听到孩子们对自己肯定的欣赏,同时看着孩子们充满阳光自信的小脸,我知道他们在这节课里面的收获了。肯定自己,欣赏自己,再大声的告诉自己,这个勇气是不可比拟的,这样的评价来自课文,来自课堂,更来自每个孩子内心的自信。
孩子们在课堂里成长着,他们快乐的学习着。在新课程形式下学生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的都同等重要,以人为本,以学为主,注重实效。虽然这些评价标准的表述方式和指示体系各有不同,我们从中可以感受教学评价的变化和发展趋势。如在课堂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中重在培养孩子们对生活的观察和想象能力,各种动物在雪地里留下足迹,到底这些足迹象什么呢?孩子通过儿歌能清楚形象的认识到。到次课文原本应该结束了,可是教学的过程中给孩子们增加了绘画内容,对于低段的孩子把想象融入到绘画中是很自然的事情,于是我煽动孩子们可以当画家,让他们把自己认识到的小动物的足迹加上自己的想象描画出来,孩子们纷纷动笔,此时课堂中老师及时肯定并给上激励的评语"老师相信我们一五班的孩子最棒!是一群了不起的小画家!"孩子们迫不及待的动笔展示,并当堂把优秀的绘画当众展示,让孩子介绍自己的绘画作品,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胆量都得到了强有力的锻炼。这种表扬让孩子自信心大增,学习的劲头更足。把原本单调的课堂赋予了更多的色彩,增加了更广的想象。
古人说得好:"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良好的激励评价机制能唤醒和鼓舞学生的潜能,课堂的激励也采取多种的形式,如在教学《小柳树和小枣树》中结合课文针对小柳树和小枣树的谈话内容,分析如何面对优点和缺点,分别让孩子对其描述,并引发到讨论自己身上的优点和缺点,孩子们由课文引发到生活,探讨如何做人?并让孩子们正确的评价自己的同桌,以孩子的互相评价来颁发每个小组的五角星,这样孩子们知道相互的优点和缺点并在小组这个团体中取长补短,互相进步。这样的课堂的激励让课堂更加真实,更加贴近生活。
当孩子们渐渐走完整年的启蒙阶段,他们会发现原来上课也是一种生活,课堂生活里面也是充满乐趣的。课堂里不仅仅是老师讲,孩子听,孩子们也可以讲,可以评,还可以多种形式来参与。这一年下来,我尝试着的课堂鼓励性的评价,重视的学习过程也日渐收获。在课堂的改革下把孩子们的主体调动起来,并且让孩子们学会倾听,更在课堂中学会表达。把孩子在课堂中被动接受的知识,通过鼓励的阶梯让孩子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吸收,这样效果往往会出人意料。课堂短暂的时间里面,孩子们举手的多了,想表现的多了,整个课堂孩子们热情高涨,让我的课堂逐步的还原给孩子们,他们才是这个课堂的主人。我的班级中还建立起红花制度,奖励卡制度,表扬信制度等等这些机制的建立在班级中是一种良性循环,激励带动进步,进步的孩子成为榜样也会带动更多孩子的进步,学习的过程让孩子们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体验到自信的力量,让孩子在这样的激励环境中求知,进步,同时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逐步喜欢课堂,渴望求知。让孩子们在享受中感受课堂的魅力,让温暖的激励真正的在每节课堂中"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论文作者:段雪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教育前沿》2019年0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6
标签:孩子们论文; 课堂论文; 孩子论文; 自己的论文; 评价论文; 教师论文; 我会论文; 《科学教育前沿》2019年0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