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间相关性的研究

胃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间相关性的研究

曹先东[1]2001年在《胃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间相关性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VEGF、MVD、PCNA的表达情况,并进一步探讨VEGF、PCNA的表达及其与MVD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60例胃癌作为实验组,同时以20例癌旁正常胃粘膜作为对照组,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其VEGF、MVD及PCNA的表达情况。结果:1.胃癌组织中存在VEGF的表达,其表达与胃癌的淋巴结转移、血行转移、浸润深度、肿瘤大小有关(均p<0.05),而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无关(p>0.05)。2.胃癌组织中有PCNA的高表达,其表达与胃癌的淋巴结转移、血行转移、浸润深度、肿瘤大小、分化程度、分期均有相关性(均p<0.05)。3.胃癌组织中VEGF与MVD具有显着相关性(p<0.001)。4.胃癌组织中VEGF与胃癌细胞的增殖活性有显着相关性(p<0.001)。5.胃癌组织中PCNA与胃癌的MVD有显着相关性(p<0.001)。结论:1.胃癌组织中VEGF与MVD、VEGF与PCNA、PCNA与MVD均有相关性;2.VEGF、PCNA均可作为反映胃癌生物学行为的一个指标,代表着胃癌不良的生物学行为趋向;3.阐明VEGF、PCNA与胃癌的发生、发展、预后的关系及其与MVD间的关系,有助于开辟新的胃癌治疗方法,为临床判断胃癌的预后、预防复发提供理论依据。

南燕[2]2010年在《宫颈鳞癌组织中TSPAN-1蛋白的表达及其与Ki-67和CD105相关性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宫颈癌(cervical cancer)是女性生殖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主要转移途径是通过直接蔓延和淋巴转移。世界范围内统计结果显示,全球每年宫颈癌新增病例有50万左右,占所有癌症新增病例的5%,其中80%发生于发展中国家。而在我国每年新增宫颈癌病例约有13.5万,约占全球宫颈癌新增发病数量的1/3,每年因宫颈癌致死的有8万人。近些年宫颈癌的发病也逐渐表现出年轻化和上升化势态。女性宫颈癌的发生是由癌前病变衍变为癌的连续性病理过程,即由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CIN)发展到原位癌,最终发展致浸润癌。HPV病毒感染、性生活紊乱、性生活过早、分娩过早、低社会经济状况、密产和多产、种族和地理环境等都是宫颈癌发病的高危因素。宫颈癌发生、发展、转移的过程与癌细胞异常增殖、癌组织中微血管生成、癌细胞迁移等因素密切相关。目前对抑癌基因、抗转移基因及其基因蛋白产物、细胞异常增殖和微血管生成等方面的研究已引起很多国内外学者的关注,而找出能用于早期诊断宫颈癌、判断病情进展和预测转归的有利指标对于宫颈癌的及早治疗和预防有重要意义。肿瘤增殖相关分子TSPAN-1 (tetraspanin-1)又称为C4.8、P503s或者NET-1,最早是由S.C. Todd等人在1998年研究发现的一个四跨膜蛋白超家族(transmembrane 4 superfamily, TM4SF)的新成员。研究表明TSPAN-1在多种肿瘤组织(如乳腺癌、宫颈癌、结直肠癌、食管癌、肝癌、肺癌、卵巢癌、胰腺癌、前列腺癌、胃癌、鼻咽癌)中均有过表达,推测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转导细胞分裂信号而引起细胞的异向分化或者去分化,导致癌细胞异常增殖或血管异常增生等事件的发生,从而参与组织癌变和肿瘤侵袭转移过程;细胞异常增殖是肿瘤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Ki-67普遍存在于人类所有处于增殖状态的细胞核中,是一种增殖相关的核抗原,研究发现其功能与有丝分裂密切相关,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测定各种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和用以辅助鉴别疾病的良恶性;肿瘤组织中微血管生成的状态是反映肿瘤恶性生物学行为的重要参数,CD105蛋白是一种膜结合性糖蛋白,仅在处于增殖状态的肿瘤组织血管内皮强表达,它更能准确评价肿瘤血管的生成能力,因此CD105作为一种新生血管的特征性标记物已得到广泛应用。检测CD105的表达对于恶性肿瘤的诊断、预后的判断有着重要作用。目的探讨TSPAN-1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状况及其与细胞增殖和微血管密度的关系。材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选取2007年1月~2008年12月郑州大学第叁附属医院住院的宫颈鳞癌患者3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30例(其中CINⅡ级14例,CINⅢ级16例),宫颈无病变的子宫肌瘤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在34~65岁,术前3个月内无激素用药史,无任何免疫抑制剂和细胞毒性药物接触史,未接受过放射治疗。收集手术标本,所有标本均经10%中性福尔马林液固定,常规行石蜡包埋,做4μm厚连续切片,病理诊断证实。2实验方法采用免疫组化链霉卵白素-过氧化物酶连接法(SP法)检测30例正常宫颈组织、3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和30例宫颈鳞癌组织中TSPAN-1、Ki-67、CD105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宫颈鳞癌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及TSPAN-1与Ki-67、CD105之间的相关性。3统计学处理实验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不同研究对象的宫颈组织中TSPAN-1和Ki-67表达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两两比较采用χ2分割;CD105计数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两两比较采用(least significant differerence, LSD)检验,方差分析前对各组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Shapiro-Wilk Test)和方差齐性检验(Levene's Test);TSPAN-1和Ki-67在宫颈鳞癌病理因素间的比较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CD105在宫颈鳞癌病理因素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宫颈鳞癌中TSPAN-1和Ki-67间相关性分析采用关联性分析;TSPAN-1和CD105间相关性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选以α=0.05为检验水准,多重比较时校正检验水准α=0.017。结果1 TSPAN-1蛋白在不同研究对象宫颈组织中的表达:从正常宫颈经宫颈上皮内瘤变到宫颈鳞癌的发展过程中,TSPAN-1蛋白表达逐渐增高(P<0.017)。2 Ki-67蛋白在不同研究对象宫颈组织中的表达:正常宫颈组织中Ki-67蛋白表达显着低于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和宫颈鳞癌组织(P<0.017);宫颈鳞癌组织与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比较,Ki-67蛋白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17)。3 CD105蛋白在不同研究对象宫颈组织中的表达:从正常宫颈经宫颈上皮内瘤变到宫颈鳞癌的发展过程中,CD105蛋白表达逐渐增高(P<0.05)。4 TSPAN-1蛋白与宫颈鳞癌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TSPAN-1的表达与宫颈鳞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5 Ki-67蛋白与宫颈鳞癌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Ki-67的表达与宫颈鳞癌各临床病理因素均无相关关系(P>0.05)。6 CD105蛋白与宫颈鳞癌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CD105蛋白表达与宫颈鳞癌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7宫颈鳞癌组织中TSPAN-1和Ki-67的表达呈正相关(r=0.539,P<0.05)。8宫颈鳞癌组织中TSPAN-1和CD105的表达呈正相关(t=3.912,P<0.05)。结论1宫颈鳞癌组织中,TSPAN-1、Ki-67和CD105均呈高表达,提示叁者的过表达可能与宫颈鳞癌发生有关。2 TSPAN-1、CD105与宫颈鳞癌转移和预后有关。3宫颈鳞癌组织中TSPAN-1与Ki-67、CD105的表达呈正相关,提示叁者可能在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协同作用,TSPAN-1可能通过促进肿瘤细胞增殖活性和促进肿瘤组织微血管形成参与宫颈鳞癌的发生和发展。

潘立峰[3]2004年在《人食管癌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表达和其反义RNA体内外抑瘤作用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食管癌是人类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其生物学特征为易复发和转移,预后差,死亡率高。尽管目前食管癌的治疗方案(手术切除、放化疗、生物治疗等)日趋完善,但仍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因此研究食管癌的发病机理以及探讨新的可行的治疗方案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随着肿瘤学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在肿瘤组织中存在一些与肿瘤血管生成有关的生长因子及其受体过表达的现象;并且提出了肿瘤生长的血管依赖性学说,为探讨肿瘤的发生机制奠定了基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一种重要的促血管生长因子,它参与肿瘤细胞的生长、分化、转移、增殖等过程,并与多种肿瘤包括食管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相关性。目前,国内外针对VEGF基因表达与食管癌分化程度、生长方式、临床特点的关系尚未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针对食管癌的VEGF反义基因治疗尚无报道。本课题从叁个方面进行了相关系统研究:1.VEGF基因表达与食管癌恶性程度、临床特点、微血管密度间的相关性。2.采用脂质体体外转染VEGF反义RNA,观察转染后肿瘤细胞在体外的生长情况及VEGF表达情况。3.VEGF反义RNA转染后肿瘤细胞体内生长情况观察。结果将为探讨以VEGF为优选靶进行基因治疗,阻止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提高生存率,延长生存期奠定理论基础。第一部分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VEGF)在人食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目的:探讨在食管癌细胞中VEGF基因的表达水平,分析它与食管癌生物学特性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化的方法研究了55例人食管癌组织中VEGF的蛋白表达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了人食管癌细胞株TE-1、TE-10和11例食管癌组织和癌旁组织<WP=5>VEGFmRNA的表达,探讨了以VEGF为靶点治疗食管癌的可行性。结果:1. VEGF蛋白在食管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为70.9%,VEGF蛋白的表达水平与食管癌组织的病理学分级、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而与肿瘤大小、TNM分期、性别、年龄无关。提示VEGF在食管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2. 食管癌组织中微血管分布不均,血管密集区主要集中在癌灶边缘;MVD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相关;MVD与VEGF的表达之间存在正相关性(r=0.456,P<0.01)。提示VEGF具有促进肿瘤血管形成的作用。3. 食管癌细胞株TE-1、TE-10和食管癌组织中的VEGFmRNA表达以VEGF189、VEGF165、VEGF121叁种亚型为主;肿瘤组织VEGFmRNA的表达量比癌旁组织增高(P<0.01);VEGF121和VEGF165两个低分子量亚型表达量较高。结论:VEGF基因在食管癌组织中呈过度表达现象可能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并且与肿瘤恶性程度、转移、微血管形成能力相关。此研究结果对深入探讨食管癌与VEGF基因的关系提供了有意义的理论基础及实验依据。第二部分 VEGF反义RNA对食管癌细胞TE-1的体外抑制作用的研究目的:研究TE-1细胞经VEGF反义RNA处理后对细胞增殖周期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1.质粒的扩增、提取及鉴定:采用DH5α大肠杆菌为工作菌,制备感受态细菌,扩增质粒,提取质粒DNA,并经酶切鉴定以备转染使用。2.细胞的转化、细胞体外增殖及VEGF封闭作用检测:利用高表达VEGFmRNA及蛋白的食管癌细胞系(TE-1细胞)为体外细胞系模型,将含有反义VEGFcDNA、pcDNA3.1空载体质粒通过脂质体导入TE-1细胞;用MTT法检测叁组细胞(转染反义RNA组、空载体组和对照组)增殖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叁组细胞VEGF基因的蛋白表达;细胞原位杂交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叁组细胞VEGFmRNA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叁组细胞的凋亡率和细胞周期分布。结果:1. 采用脂质体可以成功地将VEGFcDNA转入食管癌TE-1细胞中;2. 叁组细胞(转染反义RNA组、空载体组和对照组)体外增殖反应无明显差异;3.与对照组和空载体组细胞相比,反义组的TE-1细胞表<WP=6>达的VEGF蛋白和VEGF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4.转染VEGF反义cDNA后的食管癌TE-1细胞,其内源性的VEGF基因表达水平显着下调(P<0.05);而转染空载体的TE-1细胞VEGF的表达水平与未转染细胞的VEGF表达水平相似;5.叁组细胞(转染反义RNA组、空载体组和对照组)的细胞周期分布情况相似,未见明显凋亡发生。结论:采用脂质体可以成功地将VEGFcDNA转入食管癌TE-1细胞中,使TE-1细胞VEGFmRNA及蛋白的表达受到抑制;由于体外细胞系无血管形成,VEGF反义RNA对肿瘤细胞的增殖反应无明显抑制作用,未发现导致肿瘤细胞凋亡发生。需要进一步观察肿瘤细胞转染VEGF反义RNA后在体内的生长情况。第叁部分 VEGF反义RNA抑制食管癌TE-1细胞在裸鼠体内生长的实验研究目的:将经脂质体转染的VEGF反义RNA导入TE-1细胞,在裸鼠体内进行成瘤实验,进一步证实VEGF反义RNA在体内对TE-1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将BABL/c/ nu裸鼠随机分为叁组:转染VEGF反义RNA组(简称反义组)、转染空载体组(简称空载体组)、不转染任何载体的对照组(简称对照组)。于每只裸鼠左前肢皮下分别接种等量的不同转染细胞(1×10 6/20μl/只),接种4周后终止实验。观察各组裸鼠移植瘤的生长情况,计算最终的成瘤率;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移植瘤组织中

刘家国[4]2005年在《Ⅰ.富硒麦芽预防大鼠肝癌及其伴癌综合征的神经内分泌免疫机制研究 Ⅱ.水牛静脉注射葡萄糖后血糖水平调节机制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癌症之一。其发病率在所有恶性肿瘤中位居第叁位,也是世界上常见的8种肿瘤之一。我国每年约12万人死于肝癌,占全世界肝癌死亡人数的45%以上,其死亡率在所有癌症中位居第二,并有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危害着我国国民的健康和生命。因此,肝癌的预防和治疗在我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伴癌综合征则对肝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硒是人体一种必需的微量元素。大量的流行病学和动物实验资料证明,硒与多种人类癌症的发病率呈负相关,并能显着地预防和抑制动物的自发性、移植性和化学致癌剂诱发的肿瘤的发生、发展、播散和复发。同时,硒的抗癌作用与硒的形式密切相关。随着肿瘤发病率的不断攀升,硒的抗肿瘤作用愈发受到关注。我国70%的地区是缺硒或低硒地区,硒缺乏已对人类的身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每年因硒缺乏而造成的损失十分巨大。因此,硒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机理的研究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实验以二乙基亚硝胺诱发大鼠肝癌为模型,比较观察富硒麦芽和亚硒酸钠对大鼠肝癌及伴癌综合征的发生、发展的影响,并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及细胞增殖周期、肿瘤血管生成等方面初步探讨富硒麦芽的抗癌机理。 试验一、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富硒麦芽中硒含量 研究了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富硒麦芽中硒的分析方法。讨论了实验的最佳测定条件以及消化试剂对样品消化的影响和共存离子的干扰及消除。结果表明,硒的检出限(σ=3)为0.167μg·L~(-1),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203%,回收率为94.1%~101.6%。方法简便、快速、准确。 试验二、不同剂量的富硒麦芽对二乙基亚硝胺致大鼠肝癌发生的影响 雄性SD大鼠193只,体重100~120g,随机分成5组。组Ⅰ~组Ⅲ,日粮中添加富硒麦芽至硒含量分别为0.3,1.0,3.0mg·kg~(-1);组Ⅳ,模型组;组Ⅴ,正常对照组,不加硒也不诱癌,日粮中分别添加亚硒酸钠至硒含量达0.1mg·kg~(-1)。组Ⅰ~组Ⅳ,饮水中添加二乙基亚硝胺(diethylnitrosamine,DEN,100mg·L~(-1))诱癌,维持DEN摄入量每天约10mg·kg~(-1)体重连续16周,然后改饮普通灭菌水至18周末。组Ⅴ始终以

陈善梅, 寿成超[5]2019年在《白介素1受体样1蛋白ST2与肿瘤相关研究进展》文中认为白介素1受体样1蛋白ST2(interleukin 1 receptor-like 1)属于TOLL/IL-1受体超家族成员,主要功能型ST2L蛋白由胞内结构域、跨膜结构域和3个细胞外免疫球蛋白样结构域组成。IL-33/ST2信号通路参与机体多种炎性免疫反应,ST2在变态反应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心血管性疾病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ST2在胃癌、乳腺癌、肝癌等多种肿瘤组织高表达,且与肿瘤的发生和侵袭转移密切相关,其主要机制与影响肿瘤免疫微环境及表达于肿瘤细胞直接影响细胞的生物学行为有关。本文主要就ST2的结构功能及与肿瘤等疾病的关系做一综述。

张晓华, 马宁, 吕成余, 陈维, 孙晗智[6]2019年在《受体酪氨酸激酶Eph受体在肝细胞癌中作用的研究进展》文中提出促红细胞生成素产生肝细胞(Eph)受体是受体酪氨酸家族最大的亚群之一,Eph与其配体ephrin在胚胎发育、血管生成、细胞迁移和轴突导向等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Eph/ephrin双向信号通路可以和其他信号通路相互作用,导致Eph受体和ephrin配体在肿瘤中异常表达进而影响肿瘤恶性程度,但其不同的信号调节模式可能促进或者抑制肿瘤生长。Eph受体和ephrin配体的异常表达也被证明与肝细胞癌(HCC)生长、血管生成、迁移和侵袭密切相关。近年来关于Eph受体和ephrin配体的研究是一大热点,Eph基因有望成为HCC诊断、治疗和预后的新分子标志物。

孙丽丽, 张健, 何桦[7]2019年在《无痛胃肠镜与常规胃肠镜在消化道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比较》文中研究说明目的 比较无痛胃肠镜与常规胃肠镜在消化道疾病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唐山市协和医院消化内科于2016年7月~2018年3月收治的410例消化道疾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205例。观察组行无痛胃肠镜检查,对照组采用常规胃肠镜检查,观察两组心率、血压及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检查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心率、血压和SpO2在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患者的心率、血压和SpO2在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中观察组患者心率、血压和SpO2均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0.01)。观察组的检查效果优良率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 无痛胃肠镜对于消化道疾病患者具有较好的检查效果、较高的优良率和耐受性。

参考文献:

[1]. 胃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间相关性的研究[D]. 曹先东. 安徽医科大学. 2001

[2]. 宫颈鳞癌组织中TSPAN-1蛋白的表达及其与Ki-67和CD105相关性的研究[D]. 南燕. 郑州大学. 2010

[3]. 人食管癌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表达和其反义RNA体内外抑瘤作用的研究[D]. 潘立峰. 河北医科大学. 2004

[4]. Ⅰ.富硒麦芽预防大鼠肝癌及其伴癌综合征的神经内分泌免疫机制研究 Ⅱ.水牛静脉注射葡萄糖后血糖水平调节机制的研究[D]. 刘家国. 南京农业大学. 2005

[5]. 白介素1受体样1蛋白ST2与肿瘤相关研究进展[J]. 陈善梅, 寿成超. 生理科学进展. 2019

[6]. 受体酪氨酸激酶Eph受体在肝细胞癌中作用的研究进展[J]. 张晓华, 马宁, 吕成余, 陈维, 孙晗智.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2019

[7]. 无痛胃肠镜与常规胃肠镜在消化道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比较[J]. 孙丽丽, 张健, 何桦. 中国医药导报. 2019

标签:;  ;  ;  ;  ;  ;  ;  ;  ;  ;  ;  

胃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间相关性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