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论文_邵亚军 王晓梅

浅析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论文_邵亚军 王晓梅

邵亚军 王晓梅(大庆油田总医院1630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优化急诊护理流产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2 年1 月-2014 年12 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100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 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急诊护理流程,观察组采取油画急诊护理流程,比较两字患者的急救时间、心电图检测时间、住院时间以及随访3 个月后的复发率。结果:观察组在各方面都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应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急救时间、心电图检测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并且能够降低复发率。

【关键词】优化急诊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抢救【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5-0195-01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的急诊时间,该病主要是由于患者的冠状动脉出现严重阻塞,并且心肌由于严重的缺血缺氧出现局部坏死。近几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水平的不断提升,急诊相关调查表明,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并且该病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成为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安全的疾病。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突然,若不尽早送往医院救治,可能引起出现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以及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状,导致患者出现死亡结局。

文章主要针对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2012 年1 月-2014 年12 月100 例医院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 例。观察组50 例患者中有男性26 例,女性24 例;年龄为51 ~ 73 岁,平均为(55.3±1.5)岁,;发病至入院的平均时间为(43.3±5.5)min。对照组50 例患者中有男性27 例,女性23 例;年龄为52 ~ 76 岁,平均为(56.5±1.7)岁,;发病至入院的平均时间为(45.4±6.5)min,。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为发布的《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中的诊断标准[2]。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发病至入院的平均时间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急诊护理流程,具体操作为:急诊室接到急救电后立即安排救护车将患者接往医院,入院后第一时间送往急诊室进行急诊流程抢救,包括将患者摆成平卧体位、辅助吸氧、静脉滴注、实验室检查、心电图检测以及球囊扩张等措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观察组采取油画急诊护理流程,具体操作为:(1)急诊室接到急救电话后首先确定患者的具体地点,并与5min 内安排救护车前往接收患者,并与现场人员进行电话指导,现进行一些简单的急救措施,包括平卧、稳定呼吸以及情绪,若救护车上有呼吸机可给予吸氧,防止患者出现呼吸衰竭。并根据现场人员的描述在急诊室内准备好相应的急救仪器以及药物,确保患者在入院后能够尽早的得到治疗。(2)现场人员在运送患者的过程重要注意自身的力度,避免造成患者身体上的损伤,为患者建立氧气通道以及静脉通道,给予患者机械吸氧以及静脉注射等急救措施,与急诊室人员进行沟通,并阐述患者的病情以及临床表现;急诊室再得知患者的情况后要安排好护理人员,并为后续急救措施以及患者的病房做好准备,准备好急救措施。

(3)将患者送往医院的途中可以由现场人员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检测,例如呼吸频率、心跳、脉搏以及血压等各项指标,一旦患者出现其他并发症状需要给予尽早治疗。若患者出现剧烈疼痛,可以给予镇痛药物缓解疼痛。(4)患者在进入急诊室后立即行各项实验室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有助于临床诊断患者的病情,患者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后需要准备好心电监护仪以及除颤器,并由医师以及责任护士送往导管室进行置管操作。

1.3 观察指标比较两字患者的急救时间、心电图检测时间、住院时间以及随访3 个月后的复发率。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6.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差异、组内差异采用P 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 检验,P<0.05 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两组患者的急救时间为(36.8±10.6)min 和(72.8±18.8)min;两组患者的心电图检测时间为(6.4±3.4)min 和(9.8±6.9)min,;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7.6±3.6)d 和(13.3±4.2)d,观察组在各方面都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其常出现于老年人群体中,且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以及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该病在临床中的发生率呈逐年增长的趋势,该病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尤其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发生率较高,成为影响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因素[3]。相关文献指出,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后20min 内心肌细胞开始出现大面积坏死,并于3h 内可扩展至心肌的70%,若发病后6h 内仍未得到有效控制,出现死亡的机率较高[4]。文章通过选取医院急诊收治100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观察发现,观察组在各方面都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比常规急诊护理流程具有更高的应用效果,能够有效缩短急救、心电图检测以及住院时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1] 魏宝英.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作用[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4):811-812.[2] 赵书芬.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3(29):219-220.[3] 李昕芯.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J]. 医学信息,2015,21(2):184-184.[4] 周早姣.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效果观察[J]. 中国社区医师,2015,14(21):131-133.

论文作者:邵亚军 王晓梅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7

标签:;  ;  ;  ;  ;  ;  ;  ;  

浅析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论文_邵亚军 王晓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