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应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论文_贺媛媛

小学数学教学应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论文_贺媛媛

贺媛媛 德州经济开发区袁桥镇杨庄完小 253000

【摘要】数学是小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对学生的生活、学习都有着重要的帮助作用,在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显得尤其重要,那么就现阶段教学而言,教师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呢?如何来保证教学的质量呢?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如何培养

中图分类号:G25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8-026-01

引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学生数学素质的高低不仅仅在于能否考出一个好的数学成绩,更在于他们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因此素质教育与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具有重要意义:一是对学生将来的学习和发展都有好处;二是对现阶段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着重要作用;三是数学思维能力与知识、技能紧密结合。那么对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而言,教师应该如何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呢?如何才能保证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以生为本,生本教育,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习惯于把自己当做课堂的中心,要求学生按照自己设定的模式、思路来学习,这种教学的形式学生只能成为学习的机器,数学思维能力丝毫得不到培养。因此在这种形势下教师一定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着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这样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才能得到培养。举例而言:在进行《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的教学时,教师不要一味地把运算定律的内容全部灌输给学生,可以设定一些问题,例如“运算定律都有哪些内容,如何来进行简便计算”等等,引导学生带着这几个问题去进行自主预习、探究,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思维能力的培养,等学生自主学习完成之后教师再就学生学习中的困惑与学生展开探讨,保证教学效率的提升。因此从这一点来看教师一定要贯彻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以学生为本来进行教学。

二、巧妙利用教材,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我们的教材都是很多数学工作者认真精选编写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巧妙利用教材上的内容合理设置问题,来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进行培养。举例而言:我们在进行《多边形的面积》的教学时,教师在教会学生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以及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之后,可以设置一个问题“如何来计算正六边形的面积”,并把正六边形画在黑板上让学生进行观察解决,如果学生并不会把六边形分割成学过的图形来进行计算的话,那么说明学生们对于教材上的内容并没有学透,相反如果学生能够联想到已经学习过的图形的面积,并做一条辅助线把六边形转化成两个梯形再求面积或者是做两条辅助线把六边形分割成一个长方形加两个三角形的话,那么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才算得到了培养。因此教师在进行教材上知识的教学时,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合理设置问题并进行拓展延伸,借此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互相借鉴,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无论是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还是数学思维能力培养下的数学教学,小组合作模式都是有效帮助教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要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就不能过多干预学生的学习过程,但是学生的学习能力参差不齐,有的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较强,他们很容易就能完成教学的任务,而有的学生数学能力较弱,他们花费很长时间也没有任何进展。面对学生之间的这种差异,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模式来引导学生互相帮助,教师引导学生每五六个人成立一个小组,每个小组内既有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同时也要有学困生,学困生可以学习其他学生的思考方式,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则重点贡献自己的智慧,这样一来整堂课下来不仅教学的进度没有耽误,学生们的数学思维能力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升。举例而言:在进行《谁先上场——可能性》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题目“上个星期我们学校组织了广播体操大赛,我们班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下周学校就要举办4×100米接力赛了,咱们六年级一共有五个班,那么有几种出场比赛的形式呢?有哪些公平的形式来决定出场顺序呢?咱们班第一个出场的可能性是多少呢?”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去进行合作探究、有的学生可能会说出场的方式有很多,每个班级都可能会是第一个出场,所以我们班级第一个出场的概率是1/5,但是出场的形式有很多我觉得还是抓阄比较公平,而有的学生则会说“我们可以通过石头剪刀布的形式来决定出场顺序等等,学生们讨论探究的过程也就是数学思维能力开发的过程,等所有的学生都发言完毕之后,小组再就得出的结论与教师一起进行探讨,保证最终能够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在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前提下,教师可以利用小组合作的模式来辅助教学。

四、创建教学的情境,利用生活实际来引导学生的思维发展

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要借助一定的场景的,只有在一定的场景之中,学生才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中去,因此教师可以借助教学情境的形式来引导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举例而言:在进行《奥运奖牌——统计》的教学时,教师可以搜集一些奥运会奖牌统计的新闻来让学生进行观看,让学生自己去观察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有的学生可能会指出“扇形统计图能够很明显地看出哪个国家得到的奖牌数量最多,因为它占的面积最多”,而有的学生则可能会指出“每个国家所占的扇形面积的大小,代表了它所得奖牌数量占奖牌总数量的比例”,而另外的学生则会说“把所有国家所得奖牌的扇形统计图合到一起可以组成一个圆”,教师利用这种教学情境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联想,这对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可以借助教学情境的形式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总述

数学是小学的基础科目,它的教学有效性与学生现阶段的生活和学生将来的数学学习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因为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一定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切实提升教学的质量,唯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意义上实现素质教育。今天我们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做了一下探讨,希望能够对各位教师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朱阳金.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2,(40):102-103.

[2]吴球.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究[J].学周刊,2012,(23):66-67.

[2]李秀娣.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14):37-37.

论文作者:贺媛媛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8月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31

标签:;  ;  ;  ;  ;  ;  ;  ;  

小学数学教学应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论文_贺媛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