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新课程实施现状调查报告_农村教师论文

体育新课程实施现状调查报告_农村教师论文

体育新课程实施现状调查报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课程论文,调查报告论文,现状论文,体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调查目的、对象与方法

2005年秋,全国正式普及实施新课程标准,基础教育整体逐步向新课程转型。教师是新课程的具体实施者,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新课程的实施,及时了解体育教师及教学的情况,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助于有的放矢地把体育新课程改革推向深入。

本研究随机抽取了湖北省荆州市216名中学体育教师作为调查对象(其中市县城区中学体育教师91人,乡镇场农村中学体育教师125人),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问卷中的问题均为封闭式问题,按内容分为教师基本素质、继续教育和体育教学情况3个部分。共发放问卷216份,全部收回,其中有4份无效,有效回收率为98.2%,调查对象基本上概括了荆州市中学体育教师的总体情况,调查真实、可信、有效,在湖北地区具有一定代表性。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教师的基本素质。

(1)性别和年龄结构。从216名被调查的中学教师中,男教师130人(61.3%),女教师82人(38.7%);30岁以下的人数为82人(38.7%),30~40岁的人数为80人(37.7%);41~50岁的人数为24人(11.3%);50岁以上的人数为26人(12.3%),由此可见:荆州市中学体育教师男性多于女性,40岁以下占76.4%,年龄结构基本合理;平均年龄为34.2岁,说明中青年已成为体育教师的主体。因此,加强中青年教师的知识更新、能力培养与素质提高非常重要。

(2)职称结构、学历情况。被调查的教师中,中学高级教师11人(5.2%)、一级教师86人(40.6%)、二级教师11人(33.5%)、三级以下教师22人(10.4%)、小教系列职称22人(10.4%),可见,教师职称总体较低。

学历情况(仅为本次调查结果),教育硕士0人,本科学历85人(40.1%),大专学历124人(58.5%),中师人数3人(1.4%),如果按初中教师学历以大专为达标计算,中学学历达标率为98.6%,但与东部城市中学教师的学历达标率相比,教师中本科学历和教育硕士比例仍有待提高。

(3)教师任教情况。根据调查发现,教师所教专业对口的人数133人(62.7%),不对口人数79人(37.3%);专职教师170人(80.2%), 兼职教师42人(19.8%),由此可见,有三分之一的教师专业不对口,兼职教师近1/5。体育教师的非专业化问题严重。

(4)职业理想。教师对职业的理解和热爱程度不高。在216名教师中,对教师职业表示“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和“很不满意”的人数分别为36人(16.8%)、103人(47.6%)、60人(27.7%)和9人(4.1%),另有8人(3.8%)表示“不太清楚”。“如果有选择工作的机会”,24人(11%)表示“坚决不改行”;60人(28%)选择“谨慎行事”;112人(52%)表示“工作合适就改”;19人(9%)选择“立即就改”。这表明大部分教师改行的动机不强。但是,大多数教师坚守岗位的原因并非完全出于对教师职业的热爱,他们不改行的原因包括:“教师更能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及“教师受人尊重”,分别占13%和15%,“职业稳定,待遇可以”及“找不到更好的工作”,分别占46%和26%。选择“坚决不改行”的大多数是40岁以上的女教师,而选择“立即就改”和“找不到更好工作”的大多数是25岁以下的男教师。

2.教学情况。

(1)教学观念。先进的教学理念没能转化为教学行为。在教学中,当自己的教学安排因客观条件的改变而难以完成时,26位教师(12%)会“放低要求、加快步伐、学完教材”;67人(31%)会“利用课余课外学练、训练完成”;123人(57%)选择“适当调整、讲求实效,能完成多少就完成多少”。以上数据表明,有近一半教师的教学观念还是“课本本位”,而不是“学生本位”。

新课程标准是新课程教学的纲领性文件。175名教师(81%)认为课程标准对自己的教学工作有指导作用,但仍然有41位教师(19%)认为课程标准没有指导作用或不知道具体内容。

(2)教学方法及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这也是体育新课程积极倡导的,被调查的教师中有31人(15.1%) “常用探究式教学方法”,二者兼用的人数有120人(56.6%),常用讲授法的60人(28.3%);经常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人数为20人(9.4%);尝试过的有149人(70.5%),没有进行过的人数为43人(20.3%),虽然素质教育已实施多年了,体育教育仍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接受式教学方法的影响,体育研究性学习也只是处在尝试阶段,还没有真正落到实处。

(3)教学反思能力及教育科研能力。对于教学反思,91人(42%)表示经常在完成一个阶段的课程后进行回顾和反思;86人(40%)偶尔会进行回顾和反思;35人(16%)表示极少在完成一个阶段后进行回顾和反思;4人(2%)从来不进行回顾和反思。

通过对体育教师教育科研情况的调查,笔者发现,只有68人的教学论文获得了县级或县级以上的奖励,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教学论文的更是寥寥无几,承担过科研课题的教师仅占8%。

(4)教师本人对体育的兴趣。体育教师本人对体育学科是否有兴趣或兴趣的强弱,从某些方面说决定着其在体育教学方面的付出和提高,影响着教学质量的高低。教师个人对体育学科很有兴趣的人数为117人(55.2%),对体育学科兴趣一般的人数为90人(42.4%),没有兴趣的人数为5人(2.4%),从结果来看,有一半以上体育教师对自己所教的体育学科非常有兴趣,但也有近一半的体育教师对体育学科的兴趣一般,甚至有个别教师没有兴趣。

3.教师对继续教育的看法与需求。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才能达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回答“您认为教师每年应有多长时间的进修时间”时,所选答案为“1个月”、“半个月”、“一周”和“没必要”的被调查教师分别为123人(57%)、71人(33%)、19人(9%)和2人(1%)。当被问及“您认为当前教师发展所具备的有利条件是什么”时,选择“行政部门有相关的政策支持”的为49人次(22.6%);选择“社会良好的氛围”的为52人次(24.3%);选择“学校给予支持与鼓励”的为55人次(25.3%);选择“家庭的理解和支持”的为29人次(13.4%);选择“本人的基本素质和发展潜力”的为50人次(23.3%);选择“时间比较充裕”的为17人次(7.9%);选择“工作压力适当”的为25人次(11.6%);选择“其他”的为3人次(1.4%)。

以上数据表明,社会、政府、学校和个人能力是促进教师素质提高的主要因素,但教师的工作性质限制了其接受培训的时间。教师们对参加培训都抱有强烈的愿望,希望进修的课程多种多样,最希望进修的课程依次是:新型体育运动项目知识、技术(177人次,81.8%)、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知识、技术(129人次,59.9%)、体育教学理论与实践(103人次,47.9%)、社会体育指导(79人次,36.6%)、计算机应用(74人次,34.2%)、教育学和心理学(32人次,14.7%)。

教师继续教育面临较大困难。一是经费问题。二是没有时间。三是师资紧缺。四是教学设备陈旧、老化,难以满足现代师资培训需要。对于教师继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有65位教师(30%)认为“培训内容不实用,脱离实际”;58位教师(27%)认为“收费太高,应该免费”;37位教师(17%)认为“培训方法和手段不先进”;32位教师(15%)认为“时间安排不合理,加重教师负担”;60位教师(11%)认为继续教育“搞‘一刀切’,不能因材施教”。教师们喜欢的继续教育方针依次为: “经常外出考察学习”(60人,28%);“进修或函授获得更高的学历”(43人,20%);“自学和个人钻研”(35人,16%);“同事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帮助”(30人,14%);“主持或参与教育科研”(26人,12%)和“比较重要的岗位上锻炼”(24人,11%)。

三、结论与建议

从以上的调查结果来看,农村中学体育教师难以应对当前中学体育新课程改革的严峻挑战。因此,必须下大力气建设和完善这支教师队伍。

1.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应在政策上倾斜,为提高中学体育教师队伍的素质创造良好的环境。首先,应解决教师在动机和观念上的问题,尊重农村教师,真正提高农村教师的地位。其次,给予优惠政策,提高他们的待遇,鼓励优秀教师去农村任教。再次,政府或教育主管部门应专门设立农村体育教师学习或培训基地,免费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工作。

2.重视体育教学,全面提高体育学科的地位。专业不对口、兼职教师多、教具(器材)缺乏、职称层次低、评定职称难等问题比较普遍,其实质是体育学科不受重视的表现。究其原因,如课程的设置不合理、体育学科的价值没有得到体现、体育教师的素质低、教法落后、学生缺乏兴趣等等。中考、高考制度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曾极大削弱体育学科的地位,产生的连锁反应是打击了体育教师的积极性,影响了整个体育教育的质量。所以,一方面我们呼吁全社会对体育学科的重视,另一方面教师也要不断反思自身,从自身做起,努力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

3.开展集体评课活动,编写《农村中学体育课堂教学指南》,落实教师教育行为。选取真正贯彻新课程标准理念的公开课,组织教师观摩、评课和学习;编写《农村中学体育课堂教学指南》,既要有理论依据,又要有可操作性,让教师有本可依,在实践中不断体会,把先进的教学理念逐渐落实到教学行为上。

4.利用课堂教学视频案例,提高教师的教学观察能力。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其复杂性表明,观念的转变真正落实到行为上需要一个过程。利用课堂教学视频案例开展教师教育,可以给教师提供感受、分析和反思课堂教学的机会,从而提高其教学观察能力。

5.开展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课题研究本身就是继续教育的良机。教师参加教育教学研究,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教师投身教育科研,可以了解当前教育发展的趋势,并更新教育观念,创造出更新的教育方法,同时还可以提高自身的教育理论水平。

6.教师继续教育的方式应灵活多样,课程设计要有针对性、时效性和前瞻性。在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方面,坚持“业余自学为主、短期为主、讨论为主”的原则,坚持以学校为主阵地进行校本培训。立足岗位,并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进行“沙龙式”讨论,能够有效地体现继续教育的灵活性,较好地克服人员分散、经费短缺和被动参与等困难。

教师继续教育课程的设置和培训内容直接影响教师继续教育的效果。因此,继续教育开设的课程必须结合教育实际、教师的需求和新课程改革对体育教师的要求。首先,继续教育的课程应包括对新课程标准理念的学习;其次,要突出改善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教师的能力;最后,继续教育课程的设计应有前瞻性,对问题要有预见性。

7.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平台,全面提高体育教师的素质。从调查结果可见,处于转型期的体育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市县区教师整体素质较高,乡镇农村体育教师的学科素养较低,而新课程的实施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调查发现,多数教师非常希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科研水平,渴望交流与合作,特别是农村教师的要求则更迫切。这体现了体育教师主动参与课程改革的要求,非常有利于体育新课程的实施,如提供一个城乡学校教师交流的平台,由市、区教育局牵头,建立城区重点学校与农村学校联谊制度。联谊学校双方每年选派教师,定时到双方学校进行教学交流,不断提高组织能力;事先确定时间和地点,确定要讨论解决的体育教学问题,这样使存在的问题能及时得到解决,使新的教育思想得到传递,先进教学经验得到交流,体育教学资源得到共享。搭建这样的平台,不仅使学校建立了一种新的学习机制,更重要的是可以督促教师去学习、去反思、去发展。这无论对于体育教师个人的体育专业成长,还是对农村学校的未来发展都是重要的。这种交流应是长期的而不是短暂的,是实质性的而非形式化的。只有当农村学校体育课改成功了,整个体育课程改革才会成功。

总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中学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提高中学体育教师的素质是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因此,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尤其要对农村教育进行扶持,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加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前瞻性,而最关键的是充分调动教师学习和工作的积极性。

标签:;  

体育新课程实施现状调查报告_农村教师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