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丽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小学
【摘要】《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品社课应该生活化。也就是说儿童品德的形成应该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感悟。在教学中一定要打造良好的学校氛围,注重学生平时的养成教育,同时,立足生活,贴近生活,重视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经历结合,注重老师的言传身教,用实际行动影响和感染学生。身处信息时代,现代网络对德育教育的影响也不容小觑。成长离不开家庭,家庭教育是德育的起点。让学生有一个学习、融入、吸纳、提升的过程,丰富拓展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主题词】品德生活化养成教育言传身教影响网络家庭教育合力
中图分类号:G62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051(2017)02-032-01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行为,乐于探究、热爱生活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型课程。品德来源于社会生活,是“学会社会生活”、“学会认识人生”、“学会超越自我”的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在课堂教学中要“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实教学内容”和“拓展教学空间”,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以生为本,把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把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经历结合起来,我结合教学实践,对小学品德与社会的课堂教学进行了一些反思,借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打造良好的学校氛围,注重学生平时的养成教育。
一个好的环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素质。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起步阶段,正是好奇心最重,最容易接受新事物、新观念、新思想的年龄段,犹如一张白纸,最容易画上美丽图画的时刻,所以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环境对他们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古时候尚有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环境育人的重要性。在学校教育中,学校领导和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好的德育氛围,利用一切有利时机,给他们传播正能量,使他们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例如,在升国旗、唱国歌之后,向学生介绍国旗国歌的相关知识,进行国旗下的演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在重要的活动日举行相关的活动,如三月:进行学雷锋、树新风活动;在清明节,举行讲革命故事活动,培养革命主义精神。在进行校园文化、班级文化建设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都参与到其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作力,把校园班级建设的更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情感。在学生动手参与过程中,他们更加热爱自己的校园。打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在平时就一点一滴的做好学生品德的养成教育。
二、德育教育生活化,重视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经历结合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行为为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应德育生活化,注重以生为本,把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把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经历结合起来,让学生用心去经历、用心去体验,去感受品德的魅力与力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教学三年级上册《我们的学校》时,我就带领学生参观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等甚至学校的一草一木,让他们做学校的名片设计,画学校的简单示意图,学生们兴趣盎然,既了解了学校,又增强了热爱学校的情感,同时也树立了建设更美校园的理想。
如在教学《温馨的家庭时》,学生们通过了解父母的工作辛苦,更加理解父母,更能把孝敬长辈落实到实际行动中来,会向父母端一杯水或削一个苹果,又或是一句安慰的话或是留一张爱心纸条。虽然只是小小的一件事,可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品格。犹如在心中种下一粒粒种子,慢慢会生根发芽,开出艳丽的品德之花。
三、身教重于言教,注重用实际行动影响和感染学生
在小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教师要摆脱传统教学中师道尊严不容侵犯,对学生严厉管束、限制的教学方法,采用引导、影响和熏陶的方法,用教师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学生被教师的人格魅力所感染,从思想和行为上都获得提高。在教学中,教师要求孩子做一个讲信用的人,那老师就应该在学生面前绝不食言。教师要学生爱护环境,自己就应该从生活中做一个环境保护者。教师教育学生爱惜粮食,自己就应该在就餐时做好表率。要从自身做起,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用爱心来引导学生,使教学顺利开展。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行为,需要教师首先做到。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德育教学应与时俱进,重视现代网络对德育教育的影响
今天,随着社会的进步,电子技术的不断革新,互联网对社会生活影响的不断深入,人们的社交、学习也越来越离不开电脑、手机等社交工具。但网络信息量大,且覆盖范围广、内容繁杂,各种不良信息和不健康的暴力游戏对于理解力和判断力不成熟的小学生来说是个极具挑战性的考验。因此,学校必须加强对学生的正确引导,使学生做到文明上网,避免小学生沉溺于网络上的不良信息和游戏。如:做“小学生文明上网”、“拒绝营业网吧”签名动,做“争做沉溺网络危害宣传员”等活动,让学生既能从网络中收集有益的信息,又能拒绝危害。使学生能够正确利用网络资源,做懂法、依法、守法的好学生。
五、家校合力,德育教学要重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是家庭的未来。孩子的健康成长,除了离不开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更离不开儿童在早期所接受的良好的家庭教育。家长应该积极配合学校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重视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密切关注孩子的言行举止以及在学校的学习状况,规范自己的言行,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帮助孩子培养优良的品质。古人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因此,加强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职责,更是家长们的义务。同时,家长也应当重视对小学生是非判断能力的培养,让孩子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做一个明辨是非的人。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联系,除了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外,还要关注学生在家里的生活情况,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效统一。力争让学生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社会做个好公民。
总之,《品德与社会》课是我国义务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内容,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国家公民良好道德品质的重任,而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品德与社会》课的核心。加强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不仅有利于促进小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帮助学生从小树立积极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更有利于帮助学生实现更美好的未来。
论文作者:王艳丽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1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2
标签:学生论文; 品德论文; 学校论文; 社会论文; 教师论文; 小学生论文; 德育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8年12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