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规划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赵玉明
(辽宁省建平县自然资源局,辽宁 建平 122400)
摘 要: 我国现目前已经进入了21世纪发展新时期,然而,因为深受许许多多历史原因的影响,我国在土地规划方面还是存在许多问题,土地产权主体的划分仍旧不够明确,这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本文便是围绕此问题,明确阐述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发展、历史变革和社会作用,分析了我国国土规划存在的问题,并对此提出了建设性对策。
关键词: 国土规划;问题;对策
国土资源是一个内涵非常丰富的词语,包括了国家土地上一切的物质,如土地、水源、矿产、海洋领取、动植物、风雨、气温等等。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来说,需要对国土资源进行统筹安排,便是所谓的国土资源规划,特别是需要对国土资源进行有目的、可持续的规划。
合作社现有理事会成员7名,监事会成员3名,由村两委干部和村民小组组长担任,理事长由村书记担任。在合作社运行初期专门聘请执行经理1名,负责日常经营管理工作,财务由村会计兼职,季节性竹林管护临时聘请人员,涉及重大事项由合作社理事会商讨决策。合作社建立了规范的议事制度、监事制度和财务制度,严格按照制度执行。
1 国土规划的重要性
顾名思义,国土规划是在经过详细的研究和科学的计算后,对国家土地上的所有资源进行综合整合、合理分配、开发、利用、保护,保证在不损害当地环境的基础上,尽可能的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经济提升的需求。由此可见,国土规划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即为重要,因为国土资源的规划和当地的承载能力是匹配的。开发前,需要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和资源保障能力进行综合有效的评估;保障国土开发项目的力度和强度,保证有利于当地的经济建设、社会和谐发展;统筹环境、经济、社会、管理之间的关系,已达到保护资源环境和促进社会转型发展的任务。因此,国土规划对于新时代经济建设有着无法取代的作用。
2 国土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2.1 没有遵循可持续发展模式
我国国土资源的开发主要是为了,满足人口日益增长的需求。随着我国人口的急剧增加,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人与地的矛盾、人与资源的矛盾逐渐激化,国土资源的后备力不足,部分土壤退化或损坏的情况时有发生,生态环境也日益严峻。一个地区的国土规划是否为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指标为GDP的构成来源和当地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匹配能力。我国当前很多地方档子资源环境的承载力远远不及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特别是在一些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城市和区县,此种情况尤为明显。
2.2 国土空间规划不合理
我国地大物博,现目前有编制的大约有90多种土地资源。也正因为如此,我国国土规划的职能十分混乱,许多职能还会发生冲突,造成了许多国土资源的无法利用和浪费。首先,我国多数规划职能的分工不明确;一些土地规划的职能部门在设计上无法避免会出现差异,价值缺乏有效统一的管理,直接影响着职能各层互相的沟通和协调。其次,因为土地空间规划的层级每一年都在增加,出现了上下级职能重复的现象;另外上级对下级的制约能力不强,无法发挥其职能的价值,这都影响了土地规划的整体进度。最后,土地规划的体系不够完善,特别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土地规划的法律体系十分缺乏,没有科学的决策和制约,人民群众的参与性不高,这都影响了土地规划的有序进行。
2.3 经济发展不平衡
改革开放发展至今,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性日益明显,这对于国土规划的影响也十分显著。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方,国土规划在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还能兼顾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实现地区内的全面协调发展。但是在一些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更注重追求GDP的快速增长,大力发展经济,但是却忽略了当地环境的承载力。或者是为了追求经济水平的发展,盲目投资、盲目建设,导致相邻城市有相同的行业、产业,最终造成产能过剩。
3 对国土规划问题提出的对策
3.1 坚定走可持续发展路线
在国土规划的执行中,需要为国土资源的分配提供良好的环境保障,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发挥好政府在国土规划中的主导作用,对环境资源进行保护,大力倡导社会各组织、企业对国土资源进行可持续性利用和开发。因此,需要建立健全国土资源的市场调控体系,优化资源的配置,避免出现因为一味追求经济发展从而破坏环境的情况。还要贯彻落实节约优先的原则,对现有的环境资源进行统合利用和循环发展,避免国土资源的浪费,提高国土资源的效率。
3.2 合理进行土地空间规划
“土地确权将进一步明晰农村土地产权,更好地保护农民利益,促进农村土地要素市场发育和优化配置。”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表示,随着土地确权工作的完成,下一步应当做好土地流转市场服务工作,让农村土地确权证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作用。同时,土地确权工作中的相关经验也可以在后续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以及农村宅基地改革 “三块地”改革中推广。
首先,应当建立健全土地规划的法律法规;政府部门可以在现有的法律体系中增加一些条款,加强各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追平各区域之间的差异化发发展。还可以建立土地空间规划法,严格落实和执行,促进国土空间规划。其次,创新行政体制,针对地方制定可行性的方针,确保当地土地的稳妥进行。最后,应当建立健全完善的国土空间规划制定,强化由上自下的体系制度,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可行的政策制度。
3.3 全面协调经济、社会、制度平衡发展
我国国土规划必须与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相呼应,重视经济、土地、政策等制度对于国土规划的影响。当前我国的国土规划的背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目的是打造新时代的经济规划体系,所以国土规划也应当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保证地域内土地规划和经济、社会、制度和谐发展,积极呼应人民群众参与,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共同努力。
有上文可知,国土规划和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制度建设、社会和谐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国土有关部门应当加大对国土规划的重视,科学性、统一化、合理化地对国土资源进行可持续规划,提高国土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 利用公共管廊管道的风险评价模型,对上海某化工园区的氢气管廊管道进行了风险评价。结果表明: 该管廊管道失效概率等级为1级,失效后果等级为B级,风险评价结果为低风险。
参考文献
[1] 李维东.当前土地规划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学技术创新,2015,(25):319-320.
标签:国土规划论文; 问题论文; 对策论文; 辽宁省建平县自然资源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