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新华医院 四川 成都 610066)
【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诊断中应用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检查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共80例。另选择同时期本院接收的非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共40例,两组患者均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将检查结果与踝肱压指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下肢血管病变检出率85.00%显著高于对照组27.50%,P<0.05;2型糖尿病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率为71.25%,检出准确率为83.82%,高于踝肱压指数检测15.00%、17.65%,P<0.05;观察组斑块检出率67.50%,狭窄检出率15.00%,闭塞检出率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10.00%,2.50%,0.00%,P<0.05。结论:在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能够通过对病变位置、阻塞性质、病变长度等评估,实现尽早诊断和尽早治疗。
【关键词】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超声诊断
【中图分类号】R58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05-0057-03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value of ultrasonography in the diagnosis of lower extremity vascular disease in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Methods A total of 80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who were examined in our hospital from April 2016 to April 2017 were selected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 A total of 40 patients were enrolled in the non-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patients who received the same period.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underwent lower extremity vascular color Doppler ultrasonography.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the ankle brachial index. Results The detection rate of lower extremity vascular disease was 85.00%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detection rate of color Doppler ultrasonography was 71.25% in the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and 83.82% The rate of occlusion was 10.00%,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10.00%, 2.50%), and the detection rate of the stenosis was 15.00% and 17.65%, P<0.05. 0.00%, P<0.05. Conclusion Color Doppler ultrasonography in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has a high value in the diagnosis of lower extremity vascular disease, and can be diagnosed and treated as soon as possible by assessing the location, obstruction and lesion length.
【Key words】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Lower extremity vascular disease; Ultrasound diagnosis
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是指肢体大、中、小动脉粥样硬化和微血管病变,临床表现为肢体缺血、缺氧、甚至失去正常的活动能力[1]。为了实现对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的早期诊治,需要选择合适的诊断方法,如今影像学诊断技术发展迅速,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能够有效测量患者下肢血管,了解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分布特点及形态学特征,为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2]。为此,本次研究对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诊断中应用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进行了探讨,同时选择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间本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80例和非2型糖尿病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过程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检查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共80例,均满足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3]。另选择同时期本院接收的非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共40例。其中观察组男性患者52例,女性患者28例,年龄在40岁至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0.53±6.25)岁,病程4年至18年,平均病程为(11.85±3.25)年。对照组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在37岁至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0.01±5.87)岁,病程3年至16年,平均病程为(10.97±3.45)年。两组患者均知晓本次研究内容及目的,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对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年龄分布、病程等资料采用统计学软件进行比较分析,显示均无差异显著性,P>0.05。
1.2 诊断方法
80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40例非2型糖尿病患者均采用飞利浦HD15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查,设置探头频率为7至12MHz,取样容积2mm,声束与血流检查不大于60°,最低流速为10cm/s。指导患者取平卧位及俯卧位,观察患侧股动脉、腘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及足背动脉多点多节段进行测量,包含血管内径、血管壁内-中膜厚度,有无斑块、管腔狭窄或闭塞。
1.3 判断标准
踝肱压指数(肱动脉收缩压/踝动脉收缩压)≥0.09为正常,反之为病变;超声诊断血管壁内光滑,IMT低于1mm,彩超显示血管管腔内血流通畅,频谱呈规则的3相波者为正常;若血管管壁IMT超过1mm,毛躁、欠光滑,管腔内无血流信号为病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 统计学处理
将本次研究资料所记录的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进行处理与分析,其中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检出率比较分析
两组患者共检出下肢血管病变患者79例,检出率为65.83%,其中观察组下肢血管病变检出例数为68例,检出率85.00%,对照组下肢血管病变检出例数为11例,检出率27.50%,观察组检出率更高,χ2=39.19,P<0.05。
2.2 2型糖尿病患者超声与踝肱压指数检出率比较分析
2型糖尿病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下肢血管病变例数为57例,检出率为71.25%,检出准确率为83.82%,与2型糖尿病患者踝肱压指数检出下肢血管病变例数为12例,检出率为15.00%,检出准确率为17.65%相比,均明显更高,χ2=81.23,χ2=59.57,P<0.05。
2.3 两组患者超声诊断斑块检出率、狭窄检出率及闭塞检出率比较分析
观察组超声诊断斑块检出例数为54例,检出率67.50%,狭窄检出例数为12例,检出率15.00%,闭塞检出例数为8例,检出率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超声诊断斑块检出例数为4例,检出率10.00%,狭窄检出例数为1例,检出率2.50%,闭塞检出例数为0例,检出率0.00%,观察组患者检出率均更高,χ2=35.31,χ2=4.31,χ2=4.29,P<0.05。
2.4 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病变分析
68例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病变患者超声诊断显示动脉硬化斑块分布在下肢主干及分支动脉,以动脉管腔狭窄、闭塞及腘动脉下远端动脉血管多见,其中以胫前动脉受累最为严重。
3.讨论
临床研究可知,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属于糖尿病最为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具有发生率高、致残率高等特征,严重危害糖尿病患者及人类的健康[4]。若不及时给予糖尿病疾病有效的控制,则随着糖尿病病程延长,发生下肢血管病变发病率会明显增高,而想要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疾病发展,则必须实现尽早诊断和治疗。虽然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会表现出多食、多饮、多尿、血糖增高、尿糖阳性等症状,且肢体表现出肢体缺血症状,但仅通过临床表现进行诊断,难以有效确诊[5]。目前临床将动脉造影技术诊断作为血管解剖形态检查的“金标准”,虽然具有可靠的诊断价值,但由于其具有侵袭性,且价格昂贵,难以普及,难以被家庭经济较差的患者接受。踝肱压指数对比诊断方式也属于临床常见的检查方式,但其难以有效诊断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即使通过踝肱压指数确诊时,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已发展为狭窄严重状态,治疗难度增大甚至无法治疗。为了促使患者早期能够获得有效的诊治,术前影像学诊断技术应用比较广泛,尤其是随着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显像的发展及高频、高分辨率超声的广泛应用,获得满意诊断效果。本次研究对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诊断中应用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率为71.25%,检出准确率为83.82%,与2型糖尿病患者踝肱压指数检出率为15.00%,检出准确率为17.65%相比,均明显增高,P<0.05,表明与踝肱压指数相比,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能够有效检出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且诊断准确率较高。
在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诊断中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主要是以IMT粗糙增厚、官腔狭窄、管壁顺应性降低等形态学改变,与单纯动脉硬化疾病有较高的相似性。由于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动脉硬化发展快,发生率高的特征,如在本次研究结果中观察组下肢血管病变检出率85.00%显著高于对照组27.50%,P<0.05,表明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发生率远远高于非2型糖尿病患者,危险性更大,必须及时进行防范,因此2型糖尿病患者应注重预防和检查。2型糖尿病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长此以往动脉血管内膜损害将会比较严重,并导致血管壁上的蛋白质发生非酶糖化及糖化产物的增加,继而致使代谢发生紊乱。本次研究结果中观察组斑块检出率67.50%,狭窄检出率15.00%,闭塞检出率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10.00%,2.50%,0.00%,P<0.05,表明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2型糖尿病患,超声会表现表现出动脉内膜增厚、管腔内呈单发或多发低回声,可以作为可靠的诊断方法。在血管腔内,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可以显示较大斑块处彩色血流充盈缺损,狭窄处血流束变细,节段性显示,狭窄处峰值流速加快,频谱增快,对病灶的显示比较直观,且可以有效进行病变部位的评估,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此外,2型糖尿病患者病程越长,出现下肢血管病变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率越高,而且在早期主要对患者下肢远端动脉累及比较严重,如本次研究结果中68例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病变患者超声诊断显示动脉硬化斑块分布在下肢主干及分支动脉,以胫前动脉受累最为严重。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常伴有周围神经进行性病变,导致临床表现特征不明显,当症状表现明显时,则表明糖尿病足症状已发展为晚期,可能需要截肢治疗,而彩色多普勒超声作为无创性、操作简单、可重复性等特征的检查手段,不仅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率,易利于被患者接受,是实现尽早发现和尽早诊断的有效措施,但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如检查花费时间较长,且对血管全貌观察与动脉造影相比,明显较差,同时检查结果还可能受到探头压力、声束、血流夹角等影响,因此在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中,仍然需要联合其他检查内容、患者临床表现等综合评判,以获得最佳的诊断结果,提高诊断价值。
综上所述,在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诊断中应用超声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能够获得较高的检出准确率,且了解到疾病特征,尤其是其作为非侵入性诊断方法,更容易被患者接受,临床价值更高。
【参考文献】
[1]周璠娅.彩色多普勒超声在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病变中的诊断价值[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v.24(18):2027-2029.
[2]毕蓓蕾.彩色多普勒超声对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价值[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2):41-42.
[3]孙建浩,来永飞,诸纪明.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老年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中的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6,14(1):116-118.
[4]赵改萍.彩色多普勒超声对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7(5):98-100.
[5]雷凡.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下肢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6,39(3):49-50.
论文作者:谢桂华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2月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6
标签:检出论文; 下肢论文; 多普勒论文; 血管论文; 超声论文; 糖尿病论文; 动脉论文; 《医药前沿》2018年2月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