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嘉县第三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 325100
【摘 要】目的观察不同类型的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本院2012年9月~2013年9月128例突发性耳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类型分为A、B、C三组,将40例48耳高频率下降类型的突发性耳聋患者归为A组,将44例53耳低频率下降类型的突发性耳聋患者归为B组,将44例50耳全频率下降类型的突发性耳聋患者归为C组,对三组患者使用大剂量激素联合前列地尔进行治疗,对比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A组5耳痊愈,7耳显效,8耳有效,28耳无效,总有效率为41.67%;B组19耳痊愈,10耳显效,14耳有效,10耳无效,总有效率为81.13%;C组8耳痊愈,9耳显效,11耳有效,22耳无效,总有效率为56%。B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C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频率下降类型的突发性耳聋患者使用大剂量激素联合前列地尔进行治疗的效果明显高于高频率下降及全频率下降类型的突发性耳聋,临床治疗过程中,患者的预后判断可根据突发性耳聋类型来进行。
【关键词】不同类型;突发性;耳聋;临床疗效
突发性耳聋是指48h内突然发生且不知道原因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两个及以上相连的频率发生20分贝以上的听力下降现象。突发性耳聋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疾病,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该病越早发现,治疗成功率越高,相反,若不能及时治疗,该病就会致使患者永久性耳聋[1]。本文抽取本院2012年9月~2013年9月128例突发性耳聋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不同类型的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现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本院2012年9月~2013年9月128例突发性耳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78例为男性,50例为女性,年龄20~68岁,平均年龄(41.8±8.2)岁,发病时间4h~8d,平均时间(3.4±1.1)d;致病原因:8例长期处在噪音状态,7例因感冒,8例因劳累,6例因情绪激动,99例病因不明。按类型分为A、B、C三组,将40例48耳高频率下降类型的突发性耳聋患者归为A组,频率4000~8000Hz,平均下降60dB以上的听力;将44例53耳低频率下降类型的突发性耳聋患者归为B组,频率250~1000Hz,平均下降60dB以上听力;将44例50耳全频率下降类型的突发性耳聋患者归为C组,频率250~4000Hz,平均下降60dB以上听力。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三组患者给予大剂量激素联合前列地尔治疗,具体方法如下:提供10mg地塞米松+100mL的0.9%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持续3d,同时提供20μg前列地尔+100mL的0.9%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每天1次,1个疗程为10d。结束疗程后,检测三组患者的听力恢复情况[2]。
1.3疗效判断标准
按突发性耳聋诊治指南划分疗效判断标准:痊愈:全部频率的听阈恢复正常,或整体水平为健耳;显效:全部频率均提高30dB以上的听力;有效:全部频率均提高15~30dB以上的听力;无效:全部频率均提高15dB以下的听力[3]。总有效率=(痊愈数+显效数+有效)/组耳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及处理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率(%)表示计数资料,应用t检验和X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A组5耳痊愈,7耳显效,8耳有效,28耳无效,总有效率为41.67%;B组19耳痊愈,10耳显效,14耳有效,10耳无效,总有效率为81.13%;C组8耳痊愈,9耳显效,11耳有效,22耳无效,总有效率为56%。B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C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3 讨论
突发性耳聋属于常见的一种临床疾病,主要有自身免疫学说、病毒感染学说、膜迷路破裂学说、循环障碍学说等发病机制。耳蜗血液供应源来自耳蜗微血管,它既可以提供必要的能量,又可以将代谢物质排出,以稳定耳蜗内部环境,使人体听觉正常工作[4]。
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类型有高频率下降类型、低频率下降类型及全频率下降类型。这三种类型的突发性耳聋可能因不同原因所致,病情也就会有不同的表现。目前关于突发性耳聋的治疗方法主要采用包括加压氧、血管扩张剂、神经营养剂及溶栓剂等在内的综合性治疗法,但本研究中三种类型的突发性耳聋均采用大剂量激素联合前列地尔治疗,主要是为使耳蜗内血液的流动性增强,对内耳血液循环功能进行改善,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5]。在本研究结果中,B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1.13%,A组为41.67%,C组为56%,B组明显高于其它两组,说明低频率下降类型的突发性耳聋患者更合适使用大剂量激素联合前列地尔治疗。
综上所述,低频率下降类型的突发性耳聋患者使用大剂量激素联合前列地尔进行治疗的效果明显高于高频率下降及全频率下降类型的突发性耳聋,临床治疗过程中,患者的预后判断可根据突发性耳聋类型来进行。
参考文献:
[1]李东波,孙丽萍,韩锦华. 不同类型的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观察[J]. 当代医学,2012,03:49-50.
[2]邵美君,焦粤龙,谭国杰. 突发性耳聋患者不同类型听力曲线与临床疗效关系分析[J].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2,01:82-83.
[3]王英歌,张榕,许元腾,陈国郝,林少莲,林有辉,叶胜难. 不同年龄及不同类型突发性耳聋患者近期疗效观察[J]. 中华耳科学杂志,2012,03:364-367.
[4]韩瑞华,张群芳,赵青丽. 不同类型突发性耳聋临床疗效观察[J]. 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07:169.
[5]樊新,修世国. 不同听力损失类型及年龄突发性耳聋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01:32-33.
论文作者:王秀爱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6月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7
标签:突发性论文; 患者论文; 类型论文; 频率论文; 听力论文; 疗效论文; 不同类型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6月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