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机制的建立与完善_银行论文

论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机制的建立与完善_银行论文

论建立健全商业银行的内控机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商业银行论文,建立健全论文,内控论文,机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来,国际上陆续发生一系列严重的金融风波,威胁着金融资产的安全与发展,已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更引起金融界的重视和警觉。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建立健全有效的内控机制,是商业银行防范风险的主要防线和有效措施。

一、商业银行面临的各种风险

商业银行业务的性质决定了银行自然要承担各种类型的风险,各国商业银行也都由此设置了风险准备金,来处理由于力所不能及的原因而发生的一些风险。但这种处理的有效性是局限在一定的范围和数额之内。不同时期、不同国家,风险形成的原因和表现形式各不相同。就我国银行业现实情况看,金融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市场风险。包括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和衍生业务风险。 利率风险是由于资产负债的构成和期限对应不相吻合,受到利率变动的影响而收益恶化的风险。汇率风险是由于汇率变动而蒙受损失或丧失所期待的收益风险。衍生业务风险是随着金融业务的不断发展,金融衍生业务增多,如证券交易、期货交易、银行承兑等,一旦管理跟不上,就会造成大的风险。

2、经营风险。经营是我国银行业, 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表现为最突出、最集中、最严峻的风险。其来源于:(1 )商业银行由于资本金不足、资本充足率低、信贷资本质量低、资产盈利水平低等原因造成的风险,资产的盈利水平和负债的成本水平是决定商业银行盈利多少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合理的资产结构和负债结构是商业银行减少风险的有效途径。如果贷款额占存款额的比率过高,产生超负荷贷款,就会出现信贷风险的失控。信贷结构风险还表现为长、短期贷款的构成比率如何,三、四类企业贷款占整个贷款总额的比例多少等。(2 )在新的外汇管理体制下,本、外币的结构配比不当也将是形成经营风险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就负债结构而言,如果高成本负债比重大,银行盈利就会减少甚至亏损,那么抗风险能力就会减弱。

3、决策风险。首先, 在国有商业银行向市场经济条件下按规范程序科学决策转轨中,旧的决策模式难免继续起作用。其次,由于我国银行机构层次多、网点多、情况复杂、决策高度集中,决策才很难把握真实情况。另外,面向商业银行转轨过程中,决策程序不尽完善,权力制约不很健全,加上各银行经营管理决策者的素质和水平差异较大,往往导致决策失误,发生风险。

4、体制性风险。 主要是指金融市场发展初期和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特有的某些风险。如利用“双轨制”打“擦边球”而形成的违规投机风险;产权多层次代理、利益边界和责权不明晰、统一法人体制与相对分散经营的利益差异与冲突等引发的失控风险。

5、管理风险。目前我国银行业,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在体制、 管理方式、制衡机制等方面还很不适应形势和业务发展的要求。管理上的漏洞也是形成金融风险的重要原因。

产生金融风险的内部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一些商业银行的领导者对金融风险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没有足够的认识,因而对防范风险的工作就缺乏足够的重视。在对待现实的风险时,往往强调客观影响多,检查自身原因少;强调本地区、本单位的特殊性多,考虑统一法人的整体战略及全局和长远利益少。二是信用观念淡化,近几年来,一部分金融机构信用意识淡薄,经营思想不端正,使各种风险不断积聚。三是小团体利益驱动,有法不依,有章不循。总之,内控机制不健全是当前商业银行应解决的首要问题。

二、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要素和内容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是金融机构的一种自律行为,是商业银行为完成既定的工作目标和防范风险,对内部各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从事的业务活动进行风险控制、制度管理和相互制约的方法、措施和程序的总称。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是规范商业银行经营行为、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关键,也是衡量商业银行经营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1、健全强有力的内控组织体制, 充分发挥内控体系的职能作用。一是建立和完善顺序递进的三道监控防线:第一道防线以一线岗位人员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为基础,建立各职能部门及各岗位的自我监督、自我控制;第二道防线相关部门、相关岗位之间相互监督制约的工作程序,各业务部门之间,岗位之间的相互监督和相互控制;第三道防线指专设内控监督部门,对各岗位、各部门、各项业务全面实施监督,对各业务部门、岗位的再监督和再控制。二是建立银行董事会、监事会或法定代表人等直接领导的内部控制负责制和派驻制,从内部组织形式上与业务和经营系统分离,以提高内控管理部门权威性,增强独立性。三是实行内控否决权制,建立内控否决程序,授权内控部门可以对违反制度规定、操作程序,可能造成重大风险损失的业务活动先作出停办或缓办决定。使内控真正由“软约束”变成“硬约束”,由“事后约束”变为事前或事中约束。四是建立和完善严密的会计核算规则和控制体系。改变过去一些内部专业部门会计记录、帐务核算自成体系,会计系统设置不完整、环节多、管理分散、监控困难的局面。

2、完善制度和岗位轮换制度。 商业银行应当推行内部工作的目标管理,制定规范的岗位责任制度,严格的操作程序和合理的工作标准;并按照不同的岗位,明确工作任务,赋予各岗位相应的责任和职权,建立相互配合、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工作关系;对各机构的重要岗位,人员实行轮换制。

此外,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建立和改善还要跟上业务和形势发展的需要,在金融创新领域,要建章立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以符合“及时性”原则。将监督、控制部门和管理、执行部门适当分开,以符合“独立性”原则,以查错防弊,堵塞漏洞,消除隐患。这是商业银行内部各部门和各岗位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要实现的目标。

3、建立合理的授权分责和责任分离。 商业银行应按照各自经营活动的性质和功能,建立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内部“分级分口”和“授权有限”的管理制度,针对部门的工作性质、人员的岗位职责,赋予相应的工作任务和职责权限。各级管理操作人员,要在各自岗位上按照授予的权限开展工作,并对职责范围内的工作负责。同时,商业银行在业务经营过程中应当对部门和岗位之间实行恰当的分离制度。如实行对货币、有价证券的保管与帐务记录相分离;重要空白凭证的保管与使用相分离;对资金交易审批与经办要分离;前台交易与后台结算相分离;信用的授理发放与审查相分离;损失的确认与核销相分离;风险评定人员与办理岗位的相分离等。

4、加强中央银行的监管力度、要健全监管网络, 进一步明确中国人民银行分支行各监管部门的职责,充实监管力量,加强对监管工作的考核。要建立金融监管责任制,严格各项审批制度,把好金融机构准入关,对商业银行高级人员任职资格进行认真审核,在开展现场稽核的同时,完善非现场监管。对由于内部控制制度健全或执行监管不力造成的损失或违规违法行为的,不仅要处罚机构,而且依法查处有关责任人。中央银行的稽核部门与各金融机构的稽核部门要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要经常通报中央银行稽核工作的情况,对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的金融机构提出整改建议和要求,这也是商业银行做好内部稽核工作,进而不断加强和完善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

三、内部控制的目标和原则

1、要确保将各种风险控制在适度的范围之内。 金融风险是商业银行业务机构经营过程中造成各种损失的可能性,是客观、普遍存在的。金融机构要完全规避损失是不可能的,关键是如何将风险的损失控制在最小、适度的范围之内。内部控制对商业银行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防范金融风险方面。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必须围绕防范和控制金融风险而设置和实施,即必须遵循“审慎性”原则。

2、要确保自身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的全面实施。 商业银行自身的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是商业银行根据自身的实际经济状况而制定的在一定时期内实施的目标。为确保上述目标实施,内部控制必须遵循“全面性”原则,控制程序和措施渗透到各个业务领域和各个操作环节,覆盖所有部门和岗位,从而保证金融机构自身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的实现。

3、要确保国家法律、法规和中央银行监管规章的贯彻执行。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任何活动和经营性行为都必须在法律的严格规范下进行,商业银行不得例外。为此,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要为有效贯彻国家法律和中央银行监管规章服务,内部控制的措施和秩序必须保证法律和监管规章在各保部门和所有人员中得到充分遵守和执行,以便有效地杜绝内部人员违法行为,即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必须遵循“有效性”原则。

4、建立有效的预警预报系统和应急应变措施。 商业银行应当围绕经营行为、业务管理、风险防范、资财安全等方面建立定期业务分析、信贷资产质量评价、资金运用风险评估制度;建立定期实物盘点、各种帐证、帐表的核对制度以及业务活动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制度;健全内部控制系统的评审和反馈制度;建立对带有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预测预报系统,及早发现经营过程中的问题,防患于未然,减少失误损失,把风险降到最低限度。金融机构遇到断电、失火、火灾、支付困难等紧急情况下,金融工作人员应当根据各自职责和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应急应变措施。

总之,在对国际上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一些经验和做法进行广泛了解和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目标原则、要素、内容、基本要求以及监督管理,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加以完善,结合我国金融体制改革,达到防范金融风险的目的。

标签:;  ;  ;  ;  ;  ;  ;  ;  ;  ;  

论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机制的建立与完善_银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