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什么是社会主义”讨论的新进展_邓小平理论论文

如何理解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什么是社会主义”讨论的新进展_邓小平理论论文

如何理解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问题讨论的新进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进展论文,本质论文,邓小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核心问题展开的,且作了明确回答。如何正确科学地理解邓小平的社会主义观,一直是理论界关心、讨论的热点问题。近两年来,这一讨论又取得了新的进展,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现将主要问题综述如下,以期加深人们对邓小平社会主义观的认识,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

邓小平为什么重提“什么是社会主义”问题

从1980年到1992年,邓小平同志不下二十次地提出,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一问题,指出:马克思主义者过去闹革命,现在搞经济改革,都是为了实现和坚持社会主义。“但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我们的经验教训有许多条,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搞清楚这个问题。”为什么在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一个半世纪,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几十年之后的今天,邓小平还要重新提出“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最基本问题?

一种观点认为,邓小平同志提出这个问题,是鉴于如下三个事实:一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曾出现了许多严重的失误,改革开放以后,从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设立经济特区、引进外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每推进一步,都遇到姓“社”姓“资”的质疑。产生这些问题和困惑,就在于我们长期以来没有完全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二是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苏联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是整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需要解决的基本理论问题。三是非洲一些国家搞社会主义的经验教训。二战后,非洲一些新独立的国家希望通过社会主义措施来建立平等、公正的新社会,但结果不仅没有达到目标,而且给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困难。这也是促使邓小平同志提出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的缘由。基于这三个事实,邓小平同志提出问题的思路是:社会主义制度是个好制度,为社会主义奋斗的方向也是正确的,但为什么世界各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会发生各种挫折与错误?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为什么不能充分体现出来?最主要的就是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思考这一问题,不是要怀疑社会主义信念和方向,需要进一步搞清楚的,是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李君如:《邓小平是怎样思考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的?》,载《人民日报》1995年6月15日)。

另一种观点认为,邓小平说“什么是社会主义”没有搞清楚,当然不是说,我们长期坚持并为之奋斗的社会主义方向、目标和理想是什么,本身是搞不清楚的;也不是说,经过长期的学习、宣传和教育,业已成为人们的信念和信仰的那些马克思主义观点是什么,本身是不清楚的。所谓没有完全搞清楚恐怕是,问题出在两个“结合”上没有做到完整准确:一是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完整结合,即完全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方式来理解社会主义;二是理论与实践完整结合,即完全做到从实际出发、特别是从中国国情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理解和建设社会主义。这两者本质是一回事,其中任何一方面的脱节,都必然带来思想和行动上的混乱与偏差。提出“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是要进一步从理论与实践、目标与过程等完整统一的高度来把握社会主义,解决走什么样的道路的问题。应该特别注意的是,邓小平是把“是什么”和“如何建”同时提出,当作一个整体来表达的。他不是如人们通常所习惯的那样,喜欢先就什么是找出一个定义,然后再按定义来设计如何建。实际上,不解决究竟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就等于没有弄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同样,不结合实际弄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也必然不知道怎样建设它,这两者之间是互不可分、完全一体的(李为善、乃进:《实事求是地理解和建设社会主义》,载《中国社会科学》1997.2)。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提出“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是着眼于社会主义还需要不断探索而言的。在改革开放时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反映了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基本问题有了较深入正确的认识与初步成功的实践,但是,建立、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我们目前还只处在初级阶段,还需要不断的探索,我们现在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还是初步的,必须在今后长期的实践中不断总结提高,继续加深认识。改革开放十多年来在前进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和困惑,失误和曲折,归根到底也在于对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张汉清:《邓小平论社会主义》,载《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1997.1)

怎样理解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

邓小平对“什么是社会主义”问题的回答,集中体现为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即“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怎样理解这一概括,学术界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有人觉得,这样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似乎还不够充分,有些同样很重要的东西,例如公有制、按劳分配、党的领导、无产阶级专政等等,都没有提到,是不是应该补充进去?但大多数人认为,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具有科学性、创造性和指导意义。

一种观点认为,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是从动态整体和实践的高度,重新恢复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本义,并结合现实有所深化。首先,它从社会主义产生的基础和根源上恢复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本义,社会主义之所以产生,就是要解放被资本主义束缚的生产力和人对人的剥削与压迫,实现共同富裕。其次,它从社会主义的社会性质和历史任务上,进一步明确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本义。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经济形态”,它的根本任务在于从改造经济基础入手,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并以此为根基解决各种社会问题。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它从社会主义的存在方式和发展目标上,更进一步恢复并深化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完整本义。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是把它作为一个动态过程加以整体把握的:从这个过程的起点和动力(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这个过程所要解决的基本社会问题(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到最终实现的目标(共同富裕)等,都做了明确规定和清楚表述,描绘了这一过程的完整图景。这一表述虽然是高度概括,却并不简单抽象,也不狭隘僵硬,而是抓住了最实质的内容和统贯全局的线索(李为善、乃进:《实事求是地理解和建设社会主义》,载《中国社会科学》1997.2)。

一种观点认为,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从三个方面对社会主义作了阐述:联系生产关系从生产力方面阐述社会主义本质,明确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赖以存在的历史根据;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联系生产力从生产关系方面规定社会主义本质;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从上述两方面的结合上揭示社会主义所要实现的价值理想(王锐生:《社会主义本质论》,载《中国社会科学》1996.4)。

一种观点认为,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是邓小平社会主义观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传统的社会主义观不把生产力包括在社会主义形态之中,不把生产力视为社会主义社会的规定性的本质内容,认为搞社会主义就只需着眼于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而无需着眼于生产力及其发展。这种思想理论和认识上的偏差,曾经使我们在以往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忽视发展生产力,而片面地关注于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革命”,以致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后果。邓小平把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本质,无疑是对这个传统观点的有力匡正,对于克服那种离开生产力来抽象谈论社会主义,离开生产力的具体发展状况来单纯变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错误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揭示了社会主义发展生产力的自觉性、必要性、必然性,是对社会主义之所以把生产力作为最根本任务的最深刻最彻底的说明(刘敬诚:《论邓小平对生产力理论的贡献》,载《江西社会科学》1997.1)。

一种观点认为,有的同志问邓小平同志为什么没有讲坚持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没有讲人民民主专政、社会主义公有制?这是因为,邓小平同志在别的文章里已反复讲过,而且在这些问题上党内没有分歧。要坚持社会主义当然要坚持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问题是光有这些,还不能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邓小平同志讲,我们要发展生产力,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防止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就叫做社会主义。就是说,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制度已经建立,政权已经是人民民主专政了,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问题没有解决,特别是没有实现共同富裕,这还不能叫完善的合格的社会主义,恰恰是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有模糊认识。邓小平同志概括的五句话把我们从多年来对社会主义认识的误区中引导出来了,这五句话与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是不矛盾的。我们不应该误解,好像邓小平同志概括的五句话里没有包含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其实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本身就是与社会主义制度相联系的,关键是我们过去没有把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所以他突出强调了这一点(邢贲思:《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载《人民日报》1996年6月6日)。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邓小平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回答,包括两个层次含义:第一个层次,也是首要层次,科学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第二个层次,反复强调了社会主义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坚持的基本特征,包括公有制、按劳分配、人民民主专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全面学习和领会邓小平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不难发现他在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问题时,反复强调必须坚持公有制占主体和实行按劳分配。但是必须搞清楚:第一,邓小平是把公有制、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或基本原则来对待的;第二,邓小平是把公有制、按劳分配看作为一种逐步实现的过程,坚决摒弃了那种静止化的思想方式。公有制、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社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所必然表现和必须坚持的基本特征,这些基本特征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种逐步实现的过程。它们的实现程度,决定于社会主义的本质,即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程度,以及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提高程度,以至人的全面发展的程度(包心鉴:《邓小平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理论思考的两层含义》,载《学习》1995.3)。

如何认识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与马克思的社会主义观的关系

有论者认为,一些人把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看作是纠正或补救马克思社会主义某些论断的产物,认为邓小平的理论不是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继承发展,而是对马克思理论的修正。这是完全错误的。邓小平在创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过程中,一方面强调对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的理论必须坚持,对社会主义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原则必须坚持,另一方面,又强调必须解放思想,不能停留在马克思的结论上。他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的论述中,批评的锋芒都是针对过去建设社会主义实践中出现的理论认识上的偏颇、政策上的失误和管理体制上的弊端的,但他从来没有把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某个论断作为对立面来立论,在他看来,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出现的失误,不是马克思的这些基本原理有什么失效和错误,而恰恰是没有遵循老祖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结果,是教条主义地对待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造成的(胡钧:《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载《真理的追求》1996.11)。

有论者认为,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是一种社会主义新观念,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思想、观点,继承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这是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科学的社会主义新观念,它是以发展生产力的新思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紧密相联,以实践为依据,以否定的、批判的方式为起点,立足于矫正实践中的社会主义缺陷来确立科学的社会主义观念的(王秀云:《把社会主义本质论看作一种新的社会主义观念》,载《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1997.1)。

也有论者认为,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他们的理论过程中,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曾经从不同的角度回答过什么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问题,他们得出的结论是经得起实践考验的。后来的社会主义者由于处于战争和革命条件下,由于历史条件的不成熟,影响他们不能牢牢地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目标,而过多地重视或片面地强调社会主义的某些方面的特征,阻碍了原本优于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实现和发挥。于是,社会主义的发展碰到了新的问题,产生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需要结合新的条件进行再认识。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就是这种再认识的结果。这个再认识的结果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必将战胜资本主义的客观规律基础上的,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一脉相承的,但它又不是简单地重复马克思恩格斯和前人的论述,其中包含着丰富的经验教训和深厚的历史积淀,它不是从抽象的原则出发,而是从社会主义的客观实际出发,揭示出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是对马克思主义做出的新贡献(晓冰:《〈马克思主义与邓小平社会主义〉评介》,载《马克思主义研究》1997.1)。

标签:;  ;  ;  ;  ;  ;  ;  

如何理解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什么是社会主义”讨论的新进展_邓小平理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