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华集团鄂尔多斯市神东检测有限责任公司 内蒙古鄂尔多斯 719305
摘要:在社会发展中,水资源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为了满足不同行业、不同人群的使用需求,对水质尽心准确的监测工作至关重要。如果水质受到严重的污染,其组成成分就会变得十分复杂,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水质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因此,为了提高水质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我们必须从多方面入手,加强水质检测的质量控制。为此,本文对水质检测的准确性与稳定性策略进行研究。
关键词:水质监测;准确性;稳定性;水质检测
引言
水是生命之源,确保饮用水的水质合格,对于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来说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而随着我国各领域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水质检测的标准和使用的方法也得到了一定的创新发展。在实际检测过程中,针对常见的菌群和水中的其他物质含量进行准确的分析,对于提高我国饮用水水质检测技术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为此,文章中笔者将针对饮用水水质检测过程中的一些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1水质分析化验中的质量控制的重要意义
水一直是人类赖以发展和维持生存的基础,但是伴随着社会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水资源安全面临着环境污染的冲击,未经过细处理的工农化肥、污水和生活垃圾等的排放,使得水资源水质面临严重威胁。越来越多的水污染事件危害着整个社会,引起越来越多的社会人士的关注。水资源品质的高低与人们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对水质进行分析检测,是保证人类生产活动中,生活饮用中的主要手段之一。而质量控制是对水资源质量的调查与把控,在水质分析化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现通过对水质检测的结果进行分析,使得人们能够更加了解当地的环境现状,从而在保护城市环境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发展策略,以此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双赢。随着社会经济飞速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长足的提升,对生活饮用水的质量需求也在不断提高。
2影响水质检测结果准确性的因素
2.1样品采集及保存
一般地说,采样误差常大于分析误差,在水质检测当中,一旦采样误差超出分析误差的3倍,即使检测工作做得非常仔细和正确,也是毫无意义的。采样方法一般根据检测项目来决定,采集的水样应均匀有代表性。采样时应先用拟取的水样冲洗水样瓶3~4次,然后缓慢灌入瓶中,塞好瓶塞,密封,贴好标签,尽快送交实验室。由于水样存放期间,某些组分将会发生变化而影响检测结果,甚至一些采样瓶质量不合格,极易溶出待测成分或吸附待测组分,从而影响水质检测结果。因此,采样和分析的间隔时间愈短则分析结果愈可靠,对某些易变化的成分和物理数值的测定,应现场进行。若受条件限制,不能及时分析,应设法防止水质发生变化,冷藏或冷冻或加入减慢水质变化的各种保护剂。但是无论采用哪种方法保存,只会延迟样品变化,而不能使其变化停止。因此,采样后及时分析可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2.2检测方法的影响
由于水是一直流动的,具有很强的不可控性,因此选择怎样的检测方法,很大程度决定了水质检测准确性与稳定性。用同样的检测方法来检测不一样的水质或用几种方法来检测相同水质,都会产生差异性很大的结果。实际工作中,水质的不同,对检测方法的要求也不一样,这样检测方法大大影响了检测。
2.3实验室的环境条件
实验室的环境会直接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温度、湿度、光照强度、环境的洁净程度等应满足检测项目的相关技术规范的要求。如温度较高或较低,精密仪器的的电子元件将发生漂移,检出数据超出允许偏差;空气中的微粒和污染成分对痕量分析和超痕量分析导致较大误差。因此,实验室应配备各种设施来控制环境条件,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2.4检测仪器的影响
如果所选用的试剂或者仪器不恰当,也会影响水质监测结果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一是如果在使用仪器仪表进行水质监测工作时,仪器缺乏定期的矫正而造成测量的精确度不符合规定要求或者是仪器质量存在问题,就会降低测量品的准确度。二是在配置试剂时,若使用的试剂原料中含有杂质,其纯度和精度不符合使用标准,就会造成所配置出试剂的浓度会有一定误差,最终会造成水质监测结果不准确。
2.5检测人员水平不高
水质检测是一项严密且细致的工作,相应地对检测人员的要求就会高很多。譬如说一些实验人员因为技术上的不足,在检测前没有提前洗净实验仪器,那么就会导致检测结果偏大;再者一些实验人员因为缺少水质方面专业性的知识,所以在选取进行检测时没有选取合适当前情况的检测方案,使得水质检测结果出现偏差;检测人员也可能会在检验操作过程中不小心弄混了检测样本,使得检测结果不真实,从而无法发现水污染的真正源头。因此,检测人员的整体素质对于整个水质检测工作的质量而言十分关键。
3提高水质检测准确性与稳定性的有效途径
3.1构建检测体系
当前我国饮用水检测工作主要由各级疾病控制中心定期和不定期的进行检测,而且检测项目和频次无法得到保障,检测内容和项目上存在较多的局限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建立完善的自来水水质检测体系,由供水企业自建化验室、第三方检测机构、供水行业协调监督机构、行政临管部门等共同组成,各部门相互协调、监督、制约,明确各自部门的职责范围,利用先进的检测设备开展周期性检测,从而有效的确保检测质量。
3.2试剂质量的严格控制
试剂的质量对检验结果的影响主要有两种情形,一种是试剂不纯(本身含有被测组分)而使结果偏高;另一种是试剂失效或灵敏度低而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实验试剂的质量优劣、好坏都可直接影响检测工作质量,只有对这些实验试剂的质量进行了严格控制,才能确保检测结果质量不受影响。比如,能力验证样品的稀释介质在作业指导书中可能会规定使用硝酸或是盐酸来进行稀释,但为了保证分析时与仪器所采用的介质一致性,稀释介质也使用同种酸作为稀释介质,以保证检测质量的稳定和可靠性。
3.3检测方法的合理选择
水质检测的方法对检测的质量监控与管理效用有较大的作用。检测人员需要按照正确的水质检测方法和顺序开展检测工作。在检测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国家已颁布的检测方法进行日常水质检测,按照行业或部门颁布的检测方法开展质量监控与管理。还需要根据检测仪器设备及试剂制造商制定的检测方法开展非标准检测工作,在这之前,供水企业水质检测部门需要让专业的检测人员对检测方法进行适应性检查。在检测方法通过评审之后,才能将检测方法用于实际的检测工作中。在对检测方法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检测人员需要对检测标准进行查新和收集,让检测标准保持实时更新,增强水质检测的有效性。具体的水质监测方法有:第一,浓度估测。先将能力验证样品按照作业指导书的要求进行稀释后,用大浓度范围的曲线进行浓度的估测。第二,浓度范围调整。将标准曲线的浓度范围调整在 0.025-0.200mg/L 之间, 将估测的大约浓度作为曲线的中间取值点,调整曲线的取值范围,提高测量的准确度。估测的值比调整浓度范围后的测定值偏差要大得多。能力验证分发的样品指定值为 0.100mg/L,能力评定标准差为0.006 mg/L,我们的实际测定值为 0.106mg/L,Z比分数为1.0小于2.0的合格标准,评定结果为满意
3.4合理布置水质检测点
水质检测中,要合理布置水质检测点,检测点位置的浮动,对其稳定性影响也大,以河流的水质检测为例,布置检测点时,要测量好被检河流的宽度、深度,以此为参考来建立科学规范的检测基准。对检测点进行布置时要综合考虑其平面方向和垂直方向,对其空间位置进行定点,确定好位置后应做好加固工作,一般说来,检测点可设立在河流水面0.2~0.5m,具体数值应规范计算得出,从而有效保证检测的稳定性。
3.5加强检测人员的素质
检测人员实施检测实验工作,是重要的一环。因此,我们要严格把控好检测人员的专业水平、责任感以及各项素质。我们可以对检测人员进行岗前培训,确保实验人员的专业知识储备,提高检测人员的心理素质。在能力验证工作前,就要先制定能力验证工作计划,能力验证计划是能力验证能否取得成功的基础,制定确实有效可行的计划方案,保证参加能力验证的过程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做到相关人员在能力验证样品分发下来前所有的工作程序要能熟记于心。能力验证样品分发接收后,要求人员不要急于进行,因为样品分发接收到得出报告结果前一般有 2 天时间,仔细读懂能力验证样品的作业指导书,重点关注样品的稀释倍数、稀释介质,检测标准方法,报告的格式、规范等,操作前,要正确地选择好检测标准方法,熟记和读懂检验方法的原理和操作过程(步骤)的技术要求,并能对检验过程中哪些因素影响检验结果的质量进行分析。
3.6强化数据处理与监测报告审批
在对数据进行处理的过程中,需要做到对有关数据的小数位以及取舍等进行有效确定。还要注意对数据监测环节的相关负责人的工作职责加以明确,提出全面有效审核的要求,严格按照规定要求开展工作,如果出现了错误,需要在通过负责人的签字和更改后,及时对有误差的地方进行重新更改和审核。由于水质监测的结果是将监测报告的完整性作为依据,监测报告可以对监测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进行全面而详实的反映。所以,就必须要进一步加强对检测报告的审批。
结语
综上所述,水质的好坏从小处说,影响着我们生活中每个人的身体健康、生命活动;从大处说,影响着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和社会发展的持久性。而水质的分析化验作为目前优化水的质量,检测水质状况以及控制水质质量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科学的方法对各种水质进行全面检测,从而掌握水源的整体状况,其意义十分显著。而质量控制作为水质分析化验中控制、把握检测结果准确性和稳定性的方式,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因为在水质分析化验中,必然会出现或多或少的实验误差,而质量控制就是减少误差,提高检测结果的重要手段,相关检测人员一定要贯彻落实。
参考文献
[1]张晓娟.水质化验分析中的质量控制[J].山西化工,2016,36(02):77-79.
[2]汤佳莉.水质监测的质量监控与管理[J].化工管理,2017,(3):154.
[3]吴传辉.试论如何有效提升水质监测工作的稳定性和准确性[J].科技创新导报,2017,(14):184-185.
[4]赵新宇.水质监测工作中的技术问题及应对策略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1):180-180.
论文作者:朱美云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
标签:水质论文; 质量论文; 人员论文; 试剂论文; 工作论文; 准确性论文; 检测方法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