躬身耕“云”“智”惠凉都论文

躬身耕“云” “智”惠凉都

文 / 图_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 谌晗

又是一年孟夏,行走凉都,我们欣喜地发现,搭乘大数据、物联网技术“快车”,六盘水市山间田坝、工厂车间、城市街区正呈现一派欣欣向荣景象……

水城润永恒猕猴桃物联网基地,工区内建气候观测站,用手机一扫即可获得工区施肥方案,坐在监控中心一键远程浇灌……这是农业生产从“靠经验”走向“靠数据”的生动缩影;

全市1011家煤矿、非煤矿山、冶金工贸、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道路交通等高危行业领域企业接入“安全云”平台管理,六盘水“安全云”渐成安全监管“千里眼”;

六盘水智慧城市体验中心建成开馆,场馆内慧治、惠民、兴业等五个展厅,城市大脑、智慧社区等47个智慧体验应用系统让人目不暇接,勾勒数字时代智慧生活美好蓝图……

新景象,新惊喜,新收获。

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万物互联“新突破”。物联网关键网络基础迈入全省第一方阵。完成与贵阳·贵安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的高速互联;率先在贵州实现NB-IoT全域覆盖,为在广域范围接入海量终端提供了基础支撑;5G等前沿技术应用率先落地。

产业快速发展注入转型升级“新动能”。2018年,全市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工业总产值完成89.9亿元,同比增长38.2%;全市从事物联网相关业务的企业达254家,从业人员近10000人。邀请多家国内物联网骨干企业、通信运营商、高校及科研院所联合成立“六盘水物联网产业联盟”,目前已有33家企业自愿加入。

物联网融合实体经济点燃高质量发展“新引擎”。2018年,六盘水市共打造融合标杆项目8个、示范项目78个、融合企业94户。全市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水平指数达33.2,正由融合初级阶段向中级阶段加速迈进。

近年来,六盘水把大数据战略行动作为城市转型发展的重要战略,张开双臂主动拥抱数字经济“新蓝海”,在大数据发展征程上蹄疾步稳、足音铿锵。

控制单位面积上玉米穗的合理数量就是合理密植。土壤肥力、水肥条件等因素都决定着玉米的适宜种植密度,调整好玉米的种植密度可以增强整个地块的玉米长势,植株健康生长,玉米的优质高产才能得到保障。不同玉米品种的合理种植密度各不相同,自然条件以及土壤条件也影响着玉米种植密度。针对一些早熟的玉米品种,因为其发育期相对较短,植株相对矮小,所以可以适当密植,每亩以4000株左右为宜。在降雨条件或者灌溉条件良好的地块也可以适当密植,但是干旱地块的种植密度相对稀疏。

2017年,全市各类电子商务市场主体超20万户,其中活跃网店超12万家,活跃网商增长势头良好,入驻淘宝企业店铺的网店增幅明显,入驻天猫、京东、苏宁等平台网店则趋于稳定,服装服饰、3C数码、食品等网店热销。2017年,全市线上商贸企业网上商品零售额298.52亿元,同比增长34.3%,高出非线上商品零售额增速21.3个百分点。

装配式建筑可实现质量提升、提升效率、减少人工、减少消耗。尤为适宜推广EPC模式,但是不应狭隘化,而要广义理解。灵山岛尖九年一贯制学校项目在各专业的设计、施工阶段均考虑广义装配式,是广义装配式的一次实践。希望本项目能在绿色、循环、低碳的可持续发展方向更进一步,推进我国建筑工业化的发展进程。

数据“聚通用”开创慧治惠民新模式。政府数据共享开放水平全省领先,市县两级政府585个非涉密应用系统全部接入“凉都云”。与省级同步率先开通贵州省网上办事大厅六盘水站点,实现市、县、乡、村四级全覆盖。“最多跑一次”共整合42个部门348个事项清单,“一网通办”实现市级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80%,县乡达70%。

“智慧凉都”拓展城市建设“新空间”。“智慧城管”打造“城市云上管家”,城市网格管理覆盖率达90%以上,重点区域视频监控覆盖率100%,城市基础部件自动监测感知覆盖率60%以上,智慧环卫系统和智慧城管信息管理系统成为城市管理者的“耳朵”和“眼睛”。

1)热力学分析表明,采用苏打焙烧—酸浸法处理电炉熔炼法产出的钛渣,可以除去其中的Fe、Ca、Mg、Al、Si、Mn等杂质,以提高浸出产物中TiO2的含量。

六盘水市智慧城市体验中心内,市民正在体验无人驾驶。

创新发展走出保障体系建设“新路子”。六盘水师范学院入选教育部数据中国“百校工程”培育院校;着力实施大数据人才引进和培养“十百千”工程,引进大数据人才328人;组建大数据专家咨询委员会;政府设立每年1000万大数据产业发展专项资金、1000万“万企融合”专项资金及物联网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累计带动项目总投资超过50亿元。

站在大数据战略行动纵深推进的历史节点上,“中国凉都”六盘水将躬身耕“云”,朝着“物联未来”的美丽“云”彩和美好未来大踏步向前。

(责任编辑 / 付松)

标签:;  ;  ;  ;  

躬身耕“云”“智”惠凉都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