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第五十一中学 浙江 温州 325000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及新课改的广泛推行,人们对各行各业的人才需求也越来越大,对人才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美术作为一门发现美、感悟美的特殊课程,在培养人才的人文艺术精神、提升文化素养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我国的高中教育课程中美术鉴赏课程并没有受到重视,因为它并不是应试教育的主要课程,许多的老师和学生也就认为它是一门无关紧要的课程。面对这种教育现状,老师该怎样改变学生对美术课程的误解、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发挥美术学科的教育职能呢?本文就此入手进行了相关探讨。
关键词:高中美术 美术鉴赏 兴趣培养
随着新课程改革教育理念的不断推进,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正慢慢地退出高中的教学过程。新的教育理念更注重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旨在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专业人才。我国高中的美术鉴赏课程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还可以提高他们的观察力,训练他们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美术作为一种视觉文化艺术,从视觉方面出发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活、提高生活感悟等方面具有其他学科难以匹敌的效果。那么在目前高中阶段普遍存在的师生对美术课程的作用认识不足、学生对美术学习情绪不高的情况下,教育者该如何激发学生对美术的热情、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呢?笔者认为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改善:
一、改变对美术学科的错误认知,肯定美术鉴赏的教育作用
在以往普遍的应试教育情境下,大多数的高中生对美术学科产生了误解,他们认为美术既不是一门高考学科,在实际生活上也不实用,所以对这门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就不高。要想改变这种现状,首先老师要从思想上改变学生对美术学科的错误认知,重新认识该学科对学生的教育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美术之美不单单在于它的作品本身,学生可能通过直观的视觉感官领略艺术之美;美术之美还在于它的身影遍布学生日常的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影响着学生对生活的感知,提升他们的审美观;美术之美更在于它能让学生通过作品之美发现世界之美、感悟品德之善、体会情感之真,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其次,老师要让学生认识到美术作为一门文化艺术是需要通过他们进行发扬光大和历史传承的,这是他们的责任,也是他们的义务。要通过这些观念的传输,帮助学生从思想的根源上改变对美术学科的认知,从而形成正确的教育理念。观念的转变才能抵消学生对该门学科的轻视,从而逐渐接受美术学科,才能有机会慢慢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及心理发育特征,引导学生正确鉴赏美术之美
高中生不管在生理上还是在心理上都处在青春期的发展阶段,虽然他们的身体正在快速成长,但他们在理性、情感、社交等方面还不太成熟。个人思想的不成熟与社会阅历的缺乏让学生在很多时候并不能真正地欣赏到美术之美,也不能正确地认识美术作品的创作内涵。即使如此,他们仍然认为他们已经长大成人了,他们希望能拥有独立的成长空间,希望自己得到足够的尊重与认可。因此,老师在进行美术鉴赏课程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及心理特征,利用各种方法帮助学生进行美术鉴赏,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并尊重他们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的鉴赏意见,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发挥他们丰富的想象力。比如在进行名画鉴赏课堂时,老师可以先从介绍作者的背景、创作的时代、创作意图等方面入手,引导学生充分了解创作背景。随后再展示相应的作品,鼓励学生在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情况下各抒己见,用不同的角度与观点来鉴赏作品。通过这样的方式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尊重他们的思想与内心感觉,让学生在美术鉴赏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三、借助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挑起学生美术鉴赏的兴趣
在高中美术鉴赏课程中,想要引起学生的兴趣必须借助多元化的教学手段。老师可以通过现代互联网技术将文字、声音、图片、影音等各元素引入到课程内容展示之中,增加课堂的丰富性及生动性;老师可以在美术鉴赏过程中通过鉴赏实物的展示帮助学生在直观的视觉感官下完成对作品的分析、感悟;老师还可以把学生的美术鉴赏课堂搬出教室,通过布置学校的楼道走廊、不定时展示学生的美术作品、甚至组织学生去参加一两个画展等方法,让学生从息息相关的日常生活中感受美术的氛围,提高他们参与的积极性。
四、注重教师自身艺术修养的提升,为学生快乐学习美术提供知识保证
由于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局限,学校、学生、家长对美术课程的不重视,导致许多美术老师在重重压力下得不到自我价值的体现,甚至有些老师在其艺术修养的提升上也有所懈怠。而高中的美术鉴赏课中除了本身的专业知识外,还有许多涉及到其他学科的知识,这就要求美术老师要时刻注重自身艺术修养的提升,在扩大专业知识面的同时要多学习其他方面的知识,学习更先进的教学方法,才能在教学过程中融会贯通,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课堂体验,从而真正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总之,想要在高中美术鉴赏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兴趣,首先要从思想上改变他们对美术学科的错误认知,肯定美术鉴赏的教育作用;其次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及心理发育特征,引导学生正确鉴赏美术艺术之美;再次,在教学上要借助多元的教学手段,挑起学生美术鉴赏的兴趣;最后,老师要注意自身艺术修养的提升,为学生快乐学习美术提供知识保证。
论文作者:李可也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8年4月总第26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7
标签:美术论文; 学生论文; 他们的论文; 学科论文; 老师论文; 之美论文; 课程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8年4月总第26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