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社区科普美育的思考论文

关于社区科普美育的思考论文

关于社区科普美育的思考

朱洪启

摘 要 新时代,社区科普面临着新的转型,即应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转向社区文化建设。在这一过程中,社区科普美育可发挥重要作用。基于社区科普美育,社区科普工作应转型为以居民生活科学审美为基点的科学文化服务,将科学美有机引入社区,引入社区居民生活,培育社区居民日常生活中的科学审美。

关键词 社区;科普;科学审美;科普美育

社区科普是社区治理的重要方面,在新的形势下,社区科普应如何发展?影响社区科普发展的因素有很多,比如,人员、设施、活动策划与组织、信息化等等,但影响社区科普发展的核心问题是社区科普的定位问题,不同时期,社区科普有着不同的定位,发挥着相应的作用。本文以社区科普参与社区文化建设为切入点,探讨社区科普美育,以及在社区科普美育的原则下社区科普工作的转型。

文章在不确定性变量的均值—方差模型中将风险厌恶因子、单个资产投资比例控制引入模型中,建立更贴近投资者真实投资策略的模型,并给出收益为三角模糊变量的具体投资组合模型。利用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实际交易数据进行模型数值检验,计算证明模型策略有效且可行。

1 关于社区科普的重新定位

当前,随着媒介生态的变化,尤其是移动网络的快速发展,社会中已基本不存在信息传播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信息能否传播到公众,关键问题是公众会不会在海量的信息中,主动寻找信息。具体到社区科普而言,只要人们有寻找科学信息的主动性,要找到有关信息并不难。那么,在这种情况下,社区科普工作还有没有存在的必要?因为社区居民完全可以避开社区科普,而是通过网络实现科普需求。

回答是有必要,因为社区科普是社区文化建设的一部分,但新时代的社区科普需要实现转型。以前,科学信息流通渠道不通畅,越到基层,科学信息越少,社区科普的作用是把科学知识送到社区,送到百姓家门口,主要还是一种科学知识的基层服务,一种通往基层的科学信息通道,解决了科学知识到不了基层的问题。但现在,媒介高度发达,各种信息渠道丰富,社区居民可从网络、电视等获取丰富的科学信息。在这种情况下,社区科普的原有价值已不再突显,社区科普的功能应发生转向,转向社区文化建设。社区科普的目的,不再仅仅是送科学知识到社区,而更是社区文化建设的一环。

社区科普工作转向社区文化建设,这种转向意味着什么?一方面,文化建设是一种综合性的建设,更加强调精神层面,不只满足于知识的传授。第二方面,文化建设是全要素的、全领域的实践,不是几场科普讲座、几块科普展板就能建成科学文化的。第三方面,文化是一种民风的培育,要真正吸引社区居民参与才能形成民风。

社区是社区居民共同居住、生活的地方,但社区居民之间并不熟悉,虽共居于一地,但并不像村落那样是个熟人社会。虽然彼此之间并不熟悉,但大家都很关注社区,社区文化建设对每个人的影响都很强烈。通过社区文化建设,来提升社区的凝聚力,营造社区活力。社区文化建设的渠道很多,比如,组织开展活动、建设必要的公共设施等。在此,仅从社区科普美育的视角,谈谈社区科普如何融入社区文化建设。

2 社区科普美育

新时期社区科普的任务是开展社区文化建设,服务社区居民,提升生活质量,提升幸福感,更为深层的是,建设社区文化环境。社区科学文化建设,离不开科普为居民生活实践的服务,但不应仅仅满足于一种实际的功用,而应带动、建立一种精神,一种气场。社区科普美育是其中一种有效的方式。社区科普美育的核心是培育社区居民的科学态度、科学品质,基于此,社区科普工作应进行转型。

随着新时代社区科普定位的转变,社区科普不应再仅仅满足于知识的传递,而是应进一步提升,社区科普为社区文化建设提供服务,社区科普美育是一个重要的生长点。在科普美育的基础上,实现社区科普的转型升级,使社区科普为社区居民生活审美服务,使科学进入百姓身边,进入百姓心中。社区科普美育,既是科学知识和科学美的传播,又是一种心态的培育,一种文化的建设。

研究表明,人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认知活动的效率,而在非智力因素中,情感是一个关键的因素。教学活动不仅是知识传递的过程,更是学生与老师之间情感、思想等精神层面双向交流的过程。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眼神、鼓励性话语和一些教学技巧都能够调动课堂氛围,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教学活动的进行。而微课设计者们在设计微课时,受制于时间限制往往没有情感交互单元,不仅会加重学生的距离感和无助感,也削弱了学生主体的学习积极性。

3 社区科普美育促进社区科普工作的转型

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有对美的追求,日常生活中都开展着审美实践。对社区居民来说,社区的居住环境非常重要,社区环境的美化,对于提升社区居民的幸福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在社区环境的美化中,干净整洁是基础,在此基础上,加些人文的装饰,对于社区文化建设很有益处。比如,利用科学题材的图像来美化社区公共空间。科学题材图像,可以涉及各类学科,比如,星空图、黑洞图片、各种动物图片、各种植物图片、晶体图片、科技工程图片等等,以图为主,配以简要的文字说明,从而构建一种社区科学景观。景观是一种很重要的传播媒介,它不仅仅让人觉得好看,赏心悦目,景观对于人的精神状态、对于人的价值观都会产生影响。有学者指出,风景是涵义最丰富的媒介。它是类似于语言或者颜料的物质“工具”(借用亚里士多德的术语),包含在某个文化意指和交流的传统中,是一套可以被调用和再造从而表达意义和价值的象征符号。[1]当科学成为了社区中的一道景观,可培育社区公众的科学意识,培育社区公众的科学品质。

当然,开展社区科普美育,并不是将一些科学题材图片一贴了事,社区科普美育,也不是只传播科学美,而不传播具体的知识与方法。社区科普美育不是对以前社区科普实践的否定与取代,而是在以往社区科普实践的基础上,增加科学美的传播,培育公众科学审美能力。与以前的科普实践相比,更加关注科学对于人的态度、精神的影响。

一是要扩展社区科普的含义。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成为了科普的根本追求和最终目标。另一方面,十九大报告中,有关科普的内容放在“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之“加强思想道德建设”部分,也是有深意的,其中提到“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蚀。”从这一段论述也可看出,科普工作的任务是科学文化的建设,移风易俗,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蚀,要从文化建设的高度开展科普工作。科普工作不仅仅要重视科学的实际功用,还要重视科学的精神,重视科学的文化功能。科学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科普工作,即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以文化建设的视角来看社区科普,要加宽对社区科普的理解,因为科学在多个方面对生活有着指导价值,科学,是一种思考方法,一种精神状态。科普美育的最终目的也是精神状态的培育。凡是能够促进理性生活的,比如,科学知识、健康教育、防诈骗、社区环境美化、心理辅导等等,都是社区科普的重要内容。社区科普就是要为优美的社区环境,包括社区人文环境服务,培育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心态。二是进一步彰显社区科普的人文关怀。人文关怀是科普美育的核心要求。科学不再外在于我们的生活,不再是他者,科学、理性共同维护着我们的品质生活。科学就是我们生活的内在需求。只有充分发挥科学的人文关怀,才能吸引人心,真正打动人,而不仅仅注重科学的实用功能。三是要重视社区里中青年人的参与。当前的社区科普比较忽视社区居民里的中青年人的参与,而中青年人对于社区的文化建设,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是一个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影响力量。但中青年人的参与方式,可以多样化,灵活化,可多种渠道听取他们的建议,提供创意。四是要注重社区文化环境建设,重视社区文化装饰。可多利用科学题材图像,对社区进行必要的装饰。其实,这种社区装饰工作,决不是形式主义,而是利用科学形象,对社区居民产生影响,同时,对社区文化环境的建设也有积极作用。在读图时代,应积极利用形象来开展文化建设。

4 结论

社区科普美育不仅仅是社区环境的美化,更为重要和关键的是,通过社区环境的美化,以及社区科学文化活动和服务,培育公众的科学生活审美。随着科技与生活的融合日益深入,科技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已不容忽视。要保持体面、有品质的生活,科技因素是离不开的。在以往的社区科普中,多是注重具体的知识的传授,而随着社区科普的转型,在知识普及的基础上,应进一步提升,引导社区居民体会到科学对于有品质的、体面的生活的重要作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在实践着与科学的相遇,但却往往又视而不见,对科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存在极度忽略,或是因为习以为常,而意识不到。科学生活审美,就是对科学对体面、品质生活的作用的自觉认知。社区科普美育,培育人们生活中的科学审美,培育公众的科学态度,使科学成为生活品味的一部分,品质生活的重要元素。科普服务于生活审美,这也促进了科学与生活的深度融合,而不仅仅是将科学视为一种生活工具,而是,科学是生活的自觉追求,科学是一种生活方式。

根据已有研究结果[3],按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中样本容量的计算方法,利用2013年第五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重庆农村地区的相关数据,失访率为50%,计算样本容量为270例。实际共抽糖尿病患者496例。利用Epidata录入问卷调查数据,数据整理和分析采用统计工具软件Stata 11.0。

注释

她先一怔,聪明的姑娘一定知道我们昨晚听到了什么,微微一笑:“不用,过几天,我搬到何大爷那儿去,老人家太孤独了。”接着她眉毛一扬,“谁想领教我这省业余体校武术队尖子的拳头就来吧!”接着冲着我一笑,不无真挚地说:“谢谢你们!”

①由于城市社区与农村社区区别很大,本文所提社区,专指城市社区。

参考文献

[1]W.J.T.米切尔.帝国的风景[C].//风景与权力[C].杨丽,万信琼,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4:15.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9)241-0176-02

作者简介: 朱洪启,副研究员,中国科普研究所,研究方向为科普理论、基层科普等。

标签:;  ;  ;  ;  ;  

关于社区科普美育的思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