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政治经济学论文,研究对象论文,共同富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内容提要:作者认为,政治经济学根据社会本质要求和社会最终目标,在确定研究对象本身内涵上经历了一个从“财富”到“资源”再到“共同富裕”演变过程。共同富裕是贯穿本质内涵的全部过程和各个层次,体现社会主义的性质、特点和目的。文章还对国家教委推荐本中个别提法提出了己见。
关键词: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研究对象 共同富裕
《邓小平文选》特别是第二、三卷文选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并在深入阐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时将经济体制改革决定看作“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政治经济学”(《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83页,下同)。这里试以历史与逻辑相一致的原则,以社会主义本质的基本内涵为主要内容,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作一初步探索。
(一)
政治经济学和其它社会科学或人文科学一样,本质上是一门历史科学。它作为一门科学是同资产阶级生产方式一起产生的,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和演变,资产阶级学者关于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观点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作为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一般地是从社会经济的本质或目的出发的,以保障资产阶级追求财富的目的及其选择实现这一目的的经济运行的道路方向问题。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就是这样,他们在17—18世纪几乎都把“财富”作为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经济活动的共同研究对象的。
在学说史上,一切严肃的政治经济学无不从清理和界定其研究对象开始的。被资产阶级经济学奉为泰斗的——亚当·斯密写了一部传世之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这部著作的书名就概括地说明了他研究什么或经济学对象问题。斯密认为,政治经济学就是要给人民提供丰富的收入和给国家提供足够的收入,要达到这样两个目的,必须找到增加财富的原因,然而在分析这个原因时和前人不同,他批判了重商主义者所持的只有外贸劳动才是财富源泉的偏见,也批判了重农主义者的只有农业劳动才是创造财富的错误。他由破而立地第一次明确指出,所有社会的各种生产劳动都是财富的源泉。由于这一正确认识便确立了他在学术上的历史地位。被马克思推崇的古典经济学完成者大卫·李嘉图对政治经济学的见解和斯密几乎一样,认为是探讨财富的起源和增殖规律的,但两人又有所区别。斯密强调的是如何用搞好自由交换来增殖财富,而李嘉图则强调的是如何用搞好社会分配来增殖财富。因此,他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的原序和第二十章为界定和增殖资产阶级“财富”而大声疾呼。众所周知,在政治经济学说史上,哪一个阶级和阶层的经济学家不为本阶级阶层的生产发展和财富增殖而制造舆论呢。恩格斯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一文中论战时就曾指出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是“一门完整的发财致富的科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第596页)。
一般来讲,学说史上的每一概念、范畴、规律和原理几乎都有其理论渊源或师承关系的。马克思在创作政治经济学时汲取了古典经济学的优秀成果,并在科学劳动价值理论的基础上创作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两部代表著作的开篇中明确写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的财富,表现为“庞大的商品堆积”,单个的商品表现为这种财富的元素形式。因此,我们的研究就从分析商品开始”(《资本论》第一卷,第47页)。很显然,在这里马克思是借鉴了古典经济学研究“财富”思想的,但重要的是他在这部著作中创造性地提出了财富形式和财富实质两个古典经济学始终未能解决的问题。尽管古典经济学提出了研究“财富”,然而他们对于什么是“财富”始终莫衷一是:有的说黄金、白银等贵重金属是财富,有的说工厂、矿山和商店是财富,也有的说土地、资本和劳动是财富……。马克思经过潜心研究发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社会财富都表现为商品形式,并从这种形式到内容分析了资本主义“财富”的实质。分析结果表明,财富无非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而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剩余劳动所转化的剩余价值,而且他还深入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揭示了在资本主义“经济运动规律”中“生产剩余价值或赚钱,是这个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这样,马克思就从财富的形式、内容、目的和关系上系统地回答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问题。
在资本主义社会从自由阶段进入到垄断阶段后,这时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对于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财富”进行了一次“包装”,用“资源”替代“财富”作为研究的对象。美国著名的诺贝尔奖金得主、西方经济学权威萨缪尔森在《经济学》一书评述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时,他在罗列了种种研究对象后点到了一下“经济学研究货币、利息率、资本和财富”(上册,第4页), 然而他得意的却是“经济学者们同意一个类似下列的一般定义:经济学是研究人和社会如何进行选择,来使用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的资源以便生产各种商品,并在现在或将来商品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或集团供消费之用”(同书,第4页)。 在这里他们所以对“资源”感兴趣,原因是两个世纪来的社会主义和小资产阶级对于资本主义“财富”及其来源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鞭鞑。蒲鲁东曾经针对资产阶级“财富”写了名为《什么是财产?》一书并界定了“财产就是盗窃”;而马克思、恩格斯在《资本论》中深入刻画了资产阶级贪婪资本剩余价值“财富”到了“只要有一块肉、一根筋、一滴血可供榨取,吸血鬼就决不会罢休”的地步。同时资产阶级学者在逻辑上将经济学与市场学混为一谈,用市场学上的“资源”配置取代经济学上的“财富”研究,这样一来,他们便来一个语义学上的“整容手术”,从研究“财富”转到研究“资源”了。
到了本世纪的80年代,作为当代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邓小平,从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共同富裕”出发,一方面“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和《资本论》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财富”的思想;另一方面从中国国情出发,有胆有识地提出研究“共同富裕”这个“中心课题”(第364 页)即研究对象的意思。从字面上看“财富”和“富裕”只有一字之差,然而《辞海》告诉我们,“富”字的第一种含义是“财产多”的意思,“裕”字的第一种含义是“富饶”的意思,我们如果将这两个字含义中的第一个字的“财”字和“富”字合起来,这时你会看到财富同富裕就是同义语了。问题是用不着这样逻辑合成。往下我们就会看到小平同志自己也常常把“财富”和“共同富裕”作为同义词。
然而在财富的主体对象上小平同志和他们又有着本质的区别。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往往打着研究“国民财富”或“全民财富”旗号,其实他们研究的“财富”主体并不是国民也不是全民而是少数剥削阶级;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财富”主体不同,正如小平同志在答美国记者迈克·华莱士向时强调指出的:“我们讲的致富不是你们讲的致富。社会主义财富属于人民,社会主义的致富是全民共同致富”(第 172页)。从这种意义上讲,发财致富确实有一个人际关系或主体关系的问题。那么如何达到共同富裕呢?他反复强调要“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就是说不是全国立即共同富裕,也不是同步富裕、同等程度的富裕,相反地是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地先富起来,“这是加速发展、达到共同富裕的捷径”,而达到共同富裕的根本条件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加速经济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在积极鼓励勤劳致富、合法致富的同时,兼顾公平原则,让先富起来的人和地区多拿出一点利税,以帮助和带动贫困落后的地区和人民,这样才能使全社会“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
值得指出的是,小平同志在文选第三卷中有24处讲到了“共同富裕”,并系统地阐述了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第155页), 是大原则(第168页),是特点(第265页),是中心课题(第364页), 是最大优越性(第364页),是本质(373页),而且他认为中国达到共同富裕具有世界意义,能“更好显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于资本主义制度,就为世界四分之三的人口指出了奋斗方向”(第195—196页)。所以不难看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中心范畴问题。
政治经济学根据社会本质要求和社会最终目标,在确定研究对象本身内涵上经历了一个从“财富”到“资源”再到“共同富裕”的变化过程。这个变化过程说明“财富”问题既是历史性的又是共时性的,再次表明了政治经济学是一门历史性和社会性很强的科学。
(二)
从认识来源和认识规律上讲,概念、范畴等思维形式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总结和概括,同时又是人们深入认识、改造和建设客观世界的工具和向导。作为政治经济学,无非是人们认识和再现一定的社会经济本质及其发展趋势的概念、范畴所合成的范畴体系或理论体系。因此,要想认识、概括和表述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只能从一定的社会历史观和社会本质观为前提和基础。我们前面简述的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演变历史便充分地证明了这个问题。
一般来讲,研究对象是历史的发展的辩证的。研究什么是个对象问题,而怎样研究则是个方法问题,然而这两个问题是辩证的。在纷繁复杂的研究对象客体中为什么确定“财富”或“共同富裕”为研究对象,可见在研究对象中有一个研究方法问题。同样在种种方法之中为什么用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为研究方法,可见在研究方法之中含有一个研究对象问题。因此,在对待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问题上必须同时正确解决研究方法问题,只是为了叙述方便才把它们作为两个问题分别进行叙述。
在研究对象这个问题上,应当讲,马克思和邓小平为我们提供了科学方法论。马克思在研究《资本论》这部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时,就是在解决了社会历史观和社会本质观下进行的。他首先以劳动和实践的关系为中心,从劳动和实践的发展中认识了人类社会历史规律,发现了唯物史观,接着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又以劳动和资本的关系为轴心,从劳动和资本的实践变化中认识了资本主义社会历史规律,发现了剩余价值。由于马克思这两个伟大发现,使他从根本上把握住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进而从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中概括认识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社会财富”,并以财富形式——商品形式和财富实质——剩余价值作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两个基本特征,创作了政治经济学的划时代的巨著《资本论》。
当代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以他的求实精神、丰富经验、远见卓识和理论勇气,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和“社会主义的本质”上全面、深刻地阐述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样不仅彻底地解决了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长期未搞清的一个基本问题,而且也为建立我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提供了科学的社会观和本质观。在文选第三卷中他系统地回答了本质问题,开始时讲我们搞活经济是为了社会主义,并未伤害社会主义的本质,接着深刻指出,只讲四化而不讲社会主义的四化,这是忘记了社会主义本质,然后明确指出共同富裕是体现社会主义一个本质问题,最后才全面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第373页)。
值得指出的是,小平同志还对如何把握本质内涵问题从方法论上指明了“共同富裕”是“中心课题”(第364页)。从这个意义讲, 共同富裕是本质中的“本质”,是贯穿本质内涵的全部过程和各个层次,体现社会主义的性质、特点和目的,“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在本质内涵中是如何维护“共同富裕”这个根本目标,和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上进一步指出共同富裕的财富归属或产权主体问题。小平同志在文选第三卷一谈到共同富裕几乎同时就谈到“不搞两极分化”(第123页),“避免两极分化”(第149 页), “消除两极分化”(第 373页),“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在本质内涵中既是共同富裕的物质技术财富的存量,又是创造和增殖共同富裕财富的基本手段,是实现共同富裕这一最终目标的物质技术来源和保证问题。小平同志在文选第三卷有115处从不同的角度、层面上讲到了生产力问题, 而且把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第116页)、“中心任务”(第130页)、“主要任务”(第171页)、“第一任务”(第227页)和“根本任务”(第264页)。所以,我们这种从目的性、 层次性和整体性上认识和把握研究对象无疑对建立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有着重要方法论意义。
学说史告诉我们,研究对象往往涉及到这门科学的性质、规律、体制和运行,是这门科学能否确立、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所以,一般来说,想要认识和把握住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似易实难的。如果把我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简单地描述一下就会看到有如下说法: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论;生产关系实质上是阶级关系论;研究生产关系应该联系生产力论;生产关系实际上是人们的物质利益关系论。然而有意思的是国家教委推荐本则认为“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只能主要以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经济运行为研究对象”(该书下册,第1页)。 这种说法和传统说法相比显然是研究对象史上的一个重要突破,可是只要你联系一下这段话的上下文便不难发现,该书作者认为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一定的“局限性和不成熟性”,因而概括和反映这种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只能主要以”经济制度和经济运行为研究对象。不难看出,该书作者所使用的“只能主要以”的用语显然包含着这种意思,就是一旦社会主义由初级阶段发展到高级阶段或成熟阶段,这时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仍然是要回归到“社会生产关系”的。当然在这里想用三言两语来评述他们这种表述研究对象显然是不够的,而且这也不是本文所要论述的范围,但仍然愿意在这里简单地表示一下,我总认为这与他们只从社会主义的传统观点和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出发,而未能从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和社会主义的本质内涵出发恐怕有着一定的理论渊源。
标签:政治经济学论文; 共同富裕论文; 经济学论文; 社会财富论文; 经济论文; 本质主义论文; 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财富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