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发展最新趋势研究——2011-2012年度国际组织教育政策文本解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国际组织论文,国际教育论文,文本论文,趋势论文,年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5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667(2013)10-0007-06
在“千年发展目标”(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简称MDG)和“全民教育”(Education for All,简称EFA)框架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国际组织开始关注教育领域,并对各国的教育决策和教育实践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本研究选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银行、儿基会、欧盟、经合组织在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期间发表的在世界范围内产生重大影响的报告,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系列《全民教育全球教育监测报告》、世界银行的《2020年教育战略:全民学习》、经合组织的《为21世纪培育教师及学校领导:来自世界的经验》等进行研究,发现除了传统的基础教育、弱势群体教育外,学前教育、职业教育、教师教育等领域也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并呈现出以下几个共同的趋势。
一、呼吁加大教育投入,倡导多元融资及合理分配
教育是整个社会发展的动力,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下,很多国家因为经济或者军事原因正在减少教育经费的投入,而国际组织却始终秉持教育促进世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倡导教育融资多元化,呼吁教育资金分配合理化,这也是国际组织未来教育援助政策的基本趋势。
(一)加大对教育领域的资金投入
第一,国际组织纷纷呼吁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薄弱国家基础教育援助的力度,且对这些国家的教育援助主要集中在基础教育领域。作为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全球伙伴,世界银行在2010年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峰会上,承诺到2015年将增加7.5亿美元投入最薄弱国家的基础教育,来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教育“千年发展目标”——普及初等教育和实现性别平等,尤其是撒哈拉以南地区和南亚。[1]2012年,世界银行又推行了一系列行动资助基础教育的发展,比如,世界银行支持非洲“儿童早期发展虚拟大学”的建设;在吉尔吉斯共和国、摩尔多瓦、蒙古等国开展儿童早期教育等。[2]
第二,国际组织特别重视师资问题,呼吁加大师资建设的投入。如世界银行2011-2012年度发布的《2020年教育战略:全民学习》强调将继续给予较大比例的资金,支持改善师资队伍的必要激励政策,比如职前和在职培训。[3]国际发展协会(IDA)自2000年以来为世界上最贫穷国家提供了超过130亿美元的教育资金,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投入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在过去十年中,国际发展协会为全世界最贫困的国家招聘或培训了300万新教师。[4]
第三,国际组织也非常重视加大对职业技术教育的投入。进入新世纪后,知识社会快速发展,全球金融危机、气候变化和人口发展对职业技术教育带来很大的影响,新兴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不断出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2年发布的《上海共识》提出,必须认识到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是一项人力资本投资,可以产出惠及个人、企业和国家等广泛行为者的高额回报,应给予高度优先考虑,积极倡导加大职业技术领域的资金投入。[5]
第四,有的国际组织也加大了对高等教育领域的投入。如欧盟的“全民伊拉斯谟”计划,其经费投入将增加显著。“全民伊拉斯谟”计划将在7年内拨款195亿欧元,较2007~2013财政年度大幅度增长70%。该计划2/3的资金将用于流动性补助,以提高知识和技能,促进欧洲就业和经济增长。[6]
(二)教育融资多元化
为保障国际教育援助资金的持续增长,各国际组织纷纷呼吁建立多元化的国际教育融资机制。如201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潜在危机:武装冲突与教育》全民教育全球监测报告建议,以卫生部门的相似模式为基础,建立一个国际教育融资机制,通过发行债券在2011年至2015年期间为教育筹措到30亿至40亿美元的资金。此外,报告还建议在欧洲向手机用户征收0.5%的税款,这样每年可以筹集到8.94亿美元的资金。[7]此外,国际组织强调应吸纳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如2012年5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上海共识》强调吸纳所有利益攸关方的参与,特别是通过采用适当的奖励机制,实现资金来源多样化;提倡定向融资办法,协助弱势群体接受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和实现就业,包括“资金”就业。[8]可以看出,国际组织正在通过各种渠道来募集资金,以减少资金短缺对教育援助带来的风险。
(三)教育资金分配的合理化
为保障资金的有效利用,国际组织强调必须通过与多部门的合作,合理分配资金。如世界银行2011年发布的《2020年教育战略:全民学习》报告指出,世界银行40%以上的教育贷款都是由教育部门和其他部门通力完成的。[9]在拉丁美洲,世界银行和哥伦比亚歌星夏奇拉(Shakia)所建立的ALAS基金会建立了伙伴关系,2012年为“儿童早期教育计划”(ECD)提供的援助资金就高达1亿美元。[10]同时,国际组织强调资金分配策略必须适应学生和学校的需要。如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2012年出版的《教育公平和质量:支持弱势学生和弱势学校》指出,资源的分配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机会,为确保整个教育体制的公平和质量,应该采用像加权公式这样的拨款战略,同时在分权、地方自主和资源的问责制之间取得平衡,以确保对最弱势的学生和家庭提供支持。[11]
二、强调教育质量第一,重视全方位评价
自200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EFA高层小组在达喀尔召开会议,强调教育质量应成为今后世界各国教育发展努力的方向之后,越来越多的国际组织都意识到教育质量的重要性,陆续开发了各种教育质量标准及指标体系,并依据此标准开展检测与评估工作。
(一)重视质量标准和指标的设计
不同的国际组织在近两年来关注了不同的教育领域,提出了不同的质量标准和指标的设计,有的笼统,有的具体。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达成的《上海共识》中强调,要在职业技术教育领域制定和加强各级教学标准;努力提高各种类型以及在多种环境下开展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质量,确定质量标准和基准。[12]经合组织在2011年发布的《“强势开端Ⅲ”——幼儿教育和保育的质量工具箱》提出了学前教育领域7种需要检测的目标:第一,儿童的发展;第二,学前教育机构工作人员的表现;第三,教育或服务的质量;第四,法规的遵从;第五,课程的实施;第六,家长的满意度;第七,师资水平及其工作条件。[13]在科研创新领域,2011年2月1日,欧盟委员会公布了“创新联盟记分牌”(Innovation Union Scoreboard,简称IUS),对欧盟27国创新能力及其研究和创新体制的优势及不足进行比较与评估。IUS包含8个创新维度的25个与研究和创新相关的指标,8个创新维度为:人力资源;公开、优越且富有吸引力的研究体系;资金和其他支持;企业投资;联系(创新企业与公共部门)和企业;知识产权;发明人及经济效益。[14]
除了具体的教育领域外,对于整体的教育战略,部分国际组织也提出了相应的质量指标。如除了以往的青年辍学率和高等教育入学率指标外,2012年欧盟在“2020战略”中又提出了学生就业指标和流动性指标,即:到2020年,20岁~34岁学生在其毕业的1年~3年内平均就业率至少增加5%;欧盟至少有20%的大学毕业生应该有国外学习或培训的经历;最初参加职业教育和培训的欧盟毕业生中至少有10%的人应该有国外学习或培训经历;15岁~34岁的青年中有出国学习或培训经历者的比例应翻一番,达到25%~30%,在国外学习的最短时间不得低于3周。[15]同样,世界银行在2011年发布的《2020年教育战略:全民学习》也提出绩效指标、结果指标和影响指标来评估该战略是否成功。绩效指标主要关注世界银行是否支持国家改变行动,即世界银行为加强国家教育体系,帮助其进行的知识发展和组织发展活动。结果指标主要关注被支持国家的政策和项目是否有改变,如在至少一个政策领域运用系统评估工具来检测体系是否有所改善等。影响指标主要关注世界范围内该战略带来的影响,如学习或技能有所增加的国家的比例,缩小了弱势群体学习差距的国家比例,教育“千年发展目标”取得快速进展的国家比例及劳动力技能水平获得提高的国家比例。[16]
(二)重视全方位质量评价
依据各自的质量指标,国际组织又将质量评价划分为“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学校评价”与“系统评价”四个部分。如世界银行2011年启动的一项国际教育质量监测项目“导向更好教育结果的系统办法(SABER)”中,就采用了“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学校评价”与“系统评价”四个部分,非洲、亚洲和中东地区的国家则正在使用世界银行SABER的学生评价工具,以建立更强大的学生评估系统。利用SABER这一工具,世界银行也正在收集各国政策与制度数据,这些数据涵盖了13个关键政策领域,包括教师政策与学前儿童发展等。[17]又如,2011年经合组织《教育评价和评估框架的国家评估》报告采用了这四个部分的评价体系。但各国在评价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挑战:在学生评价领域,包括如何根据教育标准调整学生评价,如何在学生形成性评价和评估框架中平衡外部评价与教师为主的评价等。在教师评价领域,包括如何根据学生的成绩来评价教师,如何利用教师的评价结果来激励教师,如何结合教师评价提高教育水平等。在学校评价方面,包括如何结合学校的外部和内部评价,如何提升学校负责人在数据处理上的技能等。在系统评价方面,包括如何满足不同层次的信息需求,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系统层次的信息等。[18]
(三)重视数据的收集和利用
质量指标的设计和全方位的质量评估最终都是为了根据质量目标和事实依据,提高教育质量,因此数据的收集和利用也就变得十分重要。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议在《上海共识》中强调,要“改善与制定国家政策议程有关的定量及定性证据的收集工作,包括关于教师和培训者的数据”。“提升国家在政策周期内有效利用证据的能力,包括社会合作伙伴和民间社会为这一过程做出贡献的能力;加强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研究,以便建立信息库,促进更多的循证决策;确保国家数据收集和国际标准及举措保持一致”。[19]经合组织在《“强势开端Ⅲ”——幼儿教育和保育的质量工具箱》报告中也指出,越来越多的经合组织国家和地区正在努力开发有效的数据系统。在数据利用方面,经合组织提倡对政策制定者、管理者和教师开展“对研究进行解释”的培训以及对研究者开展“运用非术语对研究进行解释”的培训,因为研究也可以是政策制定和实施的一个有影响力的工具。[20]
三、关注师资短缺问题,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教育质量的提高关键在于师资数量与质量的提高。经合组织、欧盟等国际组织都高度重视教师问题,关注教师短缺问题,重视教师专业发展,强调教师标准。
(一)关注教师短缺问题
欧盟对师资问题高度关注,发布的《2012年欧洲教育的关键数据》报告显示,在许多欧洲国家,目前在聘教师的年龄大部分集中在高龄组(40岁~49岁和50岁以上)。在德国、意大利和瑞典,几乎一半的小学教师年龄在50岁以上;而几乎在所有的欧洲国家中,中学教师的年龄都集中在这个年龄组。另外,由于教师社会地位不高,工资水平低等原因,在一些国家,教育与培训领域的毕业生比例显著下降,受到严重影响的国家有葡萄牙(-6.7%)、冰岛(-6%)、匈牙利(-6%)和比利时(-4.5%)。更糟糕的是,很多师范类的毕业生毕业后从事教育工作的比例也不高。在职教师老龄化,又没有足够的新教师上岗,这就会导致未来越来越多的国家面临师资短缺问题。尽管从2009年起师资短缺就一直是欧洲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但时至今日,这一问题并未得到解决。[21]
经合组织针对师资数量短缺问题进一步提出了一些建议,在2012年3月发布的《为21世纪培育教师及学校领导:来自世界的经验》建议:(1)通过提高教师社会地位和专业自主性吸引和培养最优秀的教师。比如,芬兰采取措施提高教师的从业地位,使其高过其他大多数行业,并赋予教师相当大的教学自主权,这使得超过6,600多名申请者竞聘2010年的660个小学教师培训学习名额。(2)通过各项优惠政策招收最优秀的学生接受教师教育。比如,新加坡从中学毕业班招收最优秀的1/3学生接受教师培训,提供给他们的月薪超过其他部门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平均月薪。相应地,这些师范生必须承诺从教3年。这些国家通过招收优秀毕业生,并在课堂中对其提供各种指导、帮助和支持,逐步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3)为偏远、落后地区的教师额外提供丰厚补贴、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多元化的发展机会。在补贴方面,经合组织认为补贴的额度必须足够大才能达到效果。一般落后学校的补贴要比重点学校高20%~50%才能防止教师流失。工作环境则不仅包括工作条件,还包括领导支持和同伴关系等软环境。发展机会对教师也会有很大吸引力,比如,在韩国,愿意去偏远、落后学校工作的教师不仅会获得额外补助,而且所教班级规模更小、教学时间更少,这段工作经历也会成为其日后晋升的重要资本。[22]
(二)引领未来教师的专业标准
经合组织尤为重视未来教师的专业标准,在2012年3月发布的《为21世纪培育教师及学校领导:来自世界的经验》报告中指出,在当今这个快速变化的世界中,教育需要强调的是如何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复杂性思考能力和工作方式,而这些是无法被计算机所替代的。这就意味着21世纪的教师应满足以下五方面的要求:(1)教师必须精通自己所教的科目,善于采用不同的方法,甚至改变他们的教学方法来使学生获得最好的学习成果;(2)教师需要多样化的教学策略,运用一定的方法和策略将知识及其运用相结合,包括直接的全体教学、引导、小组学习、自学和个人发现等。(3)教师需要深入了解一般情况下学习是如何发生的,学生的动机、情感及其在教室外的生活。(4)教师需要高度协作的工作方式,在同一组织或不同组织的其他教师、专业人员和辅助专业人员在一起,形成专业团体和网络来进行合作,其中可能包括实习教师。(5)教师需要获得强大的技术技能,将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工具,同时优化数字资源在教学中的利用并使用信息管理系统来跟踪学生的学习。[23]
(三)呼吁通过顶层设计提高教师质量
教师质量的提升有多种途径,经合组织特别强调顶层设计的重要性。针对不同的群体经合组织提出了不同的政策建议。首先对于弱势群体,经合组织在《教育公平和质量:支持弱势学生和弱势学校》报告中,经合组织指出必须通过下列方法提高弱势学校的教师质量:提供针对性的教师培训,确保教师掌握在学校教授弱势学生所需的技能和知识;为新教师提供辅导方案;创造辅助性的工作条件,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和留任率;制定适当的经济和事业激励方案,使弱势学校能够吸引并留住高质量的教师。[24]
其次,对于学前教育领域,经合组织认为,高质量的教师对于学前教育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2011年初,经合组织出台的《“强势开端Ⅲ”——幼儿教育和保育的质量工具箱》指出,要实现高素质的学前教育工作人员队伍,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包括:提高工作人员的资质;招聘、留住高素质的工作人员,并给予他们多元化的发展机会;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技能;确保私立机构工作人员的资质。[25]
再次,对于新教师,经合组织在2012年4月出版的《新教师的经验——来自TALIS2008的调查结果》报告中提出:第一,在新教师和有经验的教师之间区分不同的工作将有效地提高学校的教与学;第二,对新教师的评价和反馈有利于改善新教师的教学;第三,就目前各国开展的新教师指导和入职培训形式而言,并没有增加对新教师教学的反馈;第四,新教师需要教学支持和专业发展机会来提升他们的课堂管理实践能力。[26]
当然,除了以上三点趋势外,国际组织依然关注教育公平、关注弱势群体的教育,但理解和把握国际组织教育政策的最新趋势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融入国际教育交流、对话和合作的平台,为未来引领世界教育的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