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写”的教学活动设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学活动论文,小学英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写”是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两层含义:书写意义上的“写”和写作意义上的“写”。英语教学中“写”的教学备受关注。但是经笔者考察后发现,“写”的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仍属薄弱环节,许多教师过分关注书写意义上的“写”,而相对忽视写作意义上的“写”,致使学生写作兴趣低下,遣词造句能力不足。因此,本文拟从多方面、
多角度探讨“写”的教学活动设计。
一、“写”的活动设计要层层推进
从《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英语课程标准》)中可以看出,小学英语“写”的内容主要包括字母、单词、句子、段落、标点符号、文体等语言知识。因此,在教学活动设计过程中应遵循由简到繁、由少到多的原则。
1.“写”字母和单词
写字母和单词是“写”的开始,除了关注书写意义上的“写”之外,更应该关注字母和单词的运用。为此,教师可设计如下练习:
请把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并设计班级课程表。
本案例以School Subjects为话题,要求学生把调查统计结果转化成最受欢迎的班级课程表,很好地把字母、单词与生活实际相结合,重点落在单词的运用上,同时关注字母的大小写。此案例能够有效培养三、四年级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写”句子
写句子着重于功能句的训练,可以通过造句、连词成句、句型替换、句型转换、句子仿写等练习,帮助学生习得自主表达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如积累词汇、掌握功能句式、把握篇章组织关系以及标点符号的使用等。根据教学内容、年级水平和训练目标的需要,写句子的活动可分为控制性活动、半控制性活动、开放性活动。
例1 I can run fast.
仿写:I can________.
例2 I can run fast.
仿写:________.
例1为半控制性仿写,在给出例句的同时,要求仿写的句子开头必须加入相同的主语和情态动词。例2属于开放性仿写,给出的例句没有任何话题或内容方面的要求,但是从句子结构看,是由主语+情态动词+动词短语构成的。很显然,本案例仿写的重点落在功能句“I can…”上,通过逐步导入、加深难度可以帮助学生较好地掌握这一重要句型。
此外,写句子训练还应适当加入简单的句式知识,比如让学生知道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的区别等。而且,这一阶段的“写”应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常见的英文标点符号书写规范和使用方法。“能基本正确使用大小写字母和标点符号”是《英语课程标准》二级目标(小学五、六年级)的要求,是学生能够自主表达思想的重要基础。实践中,教师可请学生当编辑,把收集到的学生英语征文发给他们,请学生对稿件进行修改、整理和相互校对,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字母大小写和英文标点符号的使用。
3.“写”段落
写段落是小学阶段“写”的训练的主要内容和目标之一,它可以有多种变化形式,比如改写、续写、扩写、缩写等,属于引导型“写”的训练。以所给段落为依托进行段落仿写是小学阶段英语教学的一种重要的引导训练方式。如以下看图仿写活动既为学生学写段落提供一定的示范,又保证了活动的开放性,非常适合小学五、六年级的学习水平。
在写段落的训练中还可以适当渗透段落逻辑关系的知识,比如让学生感知段落可以由“主题句+支撑句+结尾句”组成等,逐步培养学生的写作意识。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写”的活动应层层递进,充分注意学段特点:比如三、四年级学写字母和单词,五、六年级学写句子和段落。需要注意的是在学段过渡阶段,可采用分层要求,比如,可根据学生水平适当要求一部分学生优先学写句子和段落。
二、“写”的活动设计要与其他技能相结合
“写”的活动设计要有深度,要注意与听、说、读等技能相结合。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是一个有机整体,听与读是输入技能,说和写是输出技能。因此,写与听、说、读等技能的发展密不可分,相辅相成。
1与“听”相结合
写与听相结合可以很好地梳理语篇脉络,帮助学生有效地听故事、理解故事。例如,在教学The Little Red Hen这个故事时,可要求学生在听故事录音的同时,完成如下练习:
Listen and fill in the blanks.
The Little Red Hen is working.The________is sleeping.The________is eating.The________is listening to the music.They do not help him.
One day,the Little Red Hen is working.The Mouse________.The Pig is reading.The cat is________.They do not help him.
One other day,the Little Red Hen is making a cake.They don't help him.They are________.
该项练习通过填词补空训练学生听音获取细节信息的能力,同时在听录音的过程中训练了学生的单词书写和组合能力,二者有机融合,互相促进。
2.与“说”相结合
教学中,通过写与说相结合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能有效提升学生的仿写能力。例如,学生在学习《神笔马良》的故事时,教师可要求学生模仿图1的例子,把图2、图3穿插到故事中。学生在口头扩充故事之后,教师可以接着要求学生把扩充的故事情节用简短的语句写出来。
3.与“读”相结合
在教学语篇The Elves and the Shoemaker时,教师可引导学生阅读故事,并概括故事大意。如执教四年级时,教师可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出示如下故事大意,把重要信息设空,请学生阅读故事补全段意。如下所示:
概括故事大意是一项重要的语言技能。这项练习强调以“写”的形式概括大意,帮助学生读懂故事。具体实施中,教学设计可针对不同学段,设计不同内容的“写”:三、四年级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帮助下以选词填空的方式填写段意,着重训练单词的运用能力,五、六年级学生尽量独立完成简单的段意概括。本例中,读与写充分结合,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概括能力,又提升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写”的活动设计要提供适当的辅助
要保障“写”的活动设计的顺利实施,教师应为学生提供语言支架。《英语课程标准》提出,学生应在图片、图像、手势的帮助下进行语言学习。可以说,学生“写”的过程就是教师搭建语言支架的过程。因而,教师有必要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的“写”提烘适当的辅助。具体而言,常见的语言支架有范例、图片、问题、图表等。
1.搭建问题支架
问题支架可以通过具体的问题帮助学生建立信息框架,有力地辅助学生的“写”。例如,为帮助学生掌握如何写一则自我介绍的短文,教师提出六个问题,从姓名、年龄、居住地、头发颜色、饮食爱好、体育爱好等六个方面加以引导,启发学生使用这些问题的答案组合成介绍人物的短文。这六个问题在“写”的活动中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是强有力的语言支架。
2.搭建图表支架
图表支架以直观的方式表现语言信息,符合小学生“写”的认知水平与层次。例如,笔者曾听过一节六年级英语课,课上,教师要求学生写一则以A School Trip为主题的文章,并通过如右图示进行引导。
这个图示以话题A School Trip为中心,很好地表现了trip之前的购物和制订计划等准备活动、trip过程中的活动描述、trip之后通过书信和电子邮件保持联系,直观地表达了整个school trip的脉络。而且,图示中还列出了对应的语法,能够有效减少学生写作过程中的语法错误。通过该图示,学生对文章结构、内容素材、语言组织等有了整体、直观的认识,从而保证这项写作任务的顺利完成。
另外,“写”的活动设计还要注意及时进行正面的反馈与评价。及时、有效的正面反馈与评价能提高学生“写”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的写作态度。除了鼓励性评语外,可以选取学生的优秀习作在课堂上、班级里和走廊上或者周边社区加以展示,还可以鼓励学生把自己的作品贴到博客或其他网站上,甚至向学生报刊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