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鹦鹉学舌”到“做体贴芦苇”:通过课堂观察培养幼儿教师的听评能力_幼儿园论文

从“鹦鹉学舌”到“做体贴芦苇”:通过课堂观察培养幼儿教师的听评能力_幼儿园论文

从“鹦鹉学舌”到“做一根有思想的芦苇”——通过课堂观察培养幼儿园年轻教师的听评课能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鹦鹉学舌论文,芦苇论文,幼儿园论文,课堂论文,评课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课堂观察是一种当下正逐步运用于我国中小学教研活动中的研究范式,它不同于传统的听评课。它是通过观察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专业活动。它要求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直接(或间接)从课堂上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做相应的分析、研究。课堂观察有明确的工作流程,它包括课前会议、课中观察与课后会议三个阶段。从课前会议的讨论与确定,课堂中的观察与记录、到课后会议的分析与反馈,构成了确定问题—收集信息—解决问题的工作流程。这样的流程对于提升幼儿园年轻教师的听评课能力,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用问题引领:在课前会议中确定观察点,做到观察从问题开始

传统的听课活动前,听课者无需做任何准备,甚至有的听课者直到走进他人课堂时才知道今天听课的内容是什么。听课者在听课前没有任何预想,头脑中也没有任何问题,听到什么是什么,基本处于“无主题变奏”的状态。而课堂观察则不同,它要求观察者在观课之前,必须召开课前会议。课前会议着重解决被观察者说课、观察者提问与被观察者的进一步阐述、观察者确定观察点等问题。其目的是为观察者和被观察者、观察者与观察者之间提供一个交流沟通的平台,让观察者对被观察者的课情有所了解,以便确定自己在本次活动中所准备观察的点。如在课堂观察大班科学活动《向下落的物体》前,我就把执教老师设计的此活动方案提前发给了各个年轻的观课老师,要求观课老师预先熟悉此活动设计,并准备一至两个问题与执教者交流。课前会议时,待执教老师说课结束以后,我组织观课者就自己准备的问题与执教者交流,然后引导观课的老师们分别从课程、幼儿、教师、课堂文化等方面来确立自己的观察点,可以两两合作确立观察点,也可以独自确立观察点。如梅梅老师准备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发言情况,云云老师准备观察执教者情境创设的效果,豆豆老师准备观察整个活动中师幼互动的频率和有效性,小芳老师观察执教者回应幼儿问题的不同方式等,不同的老师都确立了各自的观察点,作为组织者的我把所有老师的观察点都一一记录下来。

没有问题参与的观课,固然也就没有研究、提升的可能。如果观课者的脑与心一片空白地进入他人的课堂,那么其观察课堂的收效可能更是微乎其微,甚至是空空如也。让幼儿园的年轻教师带着自己的一些困惑、思考或者是个人对本次活动的一些理解进入他人的课堂,使他们从一个个小问题开始观察起,一点一滴,日积月累,由线而面,不断增强他们观课的针对性和目的性,从而达到对课堂生活的整体理解与重构,提升观课的效果。

用心灵观课:在课中观察时围绕观察点,力求多方面收集信息

课前会议一结束,观察者就带着明确的目的进入课中观察阶段,即观察现场并做好记录。进入现场以后,观察者要根据自己所确立的观察点的要求选择在观察现场的具体位置,因为观察者是否选择有利的观察位置,对观察的顺利开展十分重要,并能确保收集到真实而全面的信息。如观察教师情境创设的有效性,观察者应该选择便于走动的位置,可及时通过移动来了解情况;如观察幼儿动手操作的情况,那观察者就应选择离他们较近的位置,以便随时记录他们的动手操作的时间与次数;如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发言情况,观察者就应选择能通览全班幼儿的位置,以便于记录全班幼儿的发言次数等。当然在一节活动中,观察者所选定的位置应该是相对固定的,应以不分散幼儿的注意力为宜,尽量避免与执教教师的课堂走动发生冲突。

当观察位置确立好以后,观察者就开始观察并记录了。课堂观察的记录方式有很多种,观察者可根据具体的观察内容、观察类型,选择有针对性且比较擅长的记录方式来记录。如梅梅老师在观课前就设计了一张简易的量表用于记录幼儿上课的发言情况。当幼儿回答一次问题时,她就在表格的相应位置打上√。有的老师则选择用文字记录的方式,也有的老师选择用摄像机和文字记录相结合的方式。当然还可以采用和他人合作记录的方式等等,但无论采用哪种或哪几种记录方式,观察者都要如实地记录自己所看到的与听到的种种现象,而且还要尽可能保证记录系统简洁明了,能有效地记录数据并进行后续解释。

在传统的听课过程中,听课者的思想常常游离于听课活动之外,听课时玩手机者有之、和身边老师悄声聊天的有之。而课堂观察活动中的观察者们则是忙碌而充实的,他们的身心完全浸入到自己所确立的观察点中。如他们不仅记录幼儿发言的次数,还要观察教师应答幼儿时的言语表情,等等。他们在整个课堂观察过程中,不仅在记录,更多的还是在思考,思考伴随着观察与记录的全过程。而观察与思考就是幼儿园年轻教师最好的老师。

用事实说话:在课后会议中根据观察点,努力用信息分析问题

课中观察结束后,就进入了课后会议阶段。课后会议着重完成被观察者课后反思、观察者简要汇报观察结果、形成几点结论和行为改进的具体建议等任务。被观察者课后反思过后,每个观察者都要向大家做个简要的汇报。汇报时要基于自己所记录的数据,紧扣课前会议中确立的观察点,提出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改进建议和对策。由于观察者所确立的观察点是不一样的,所以课堂观察的内容比较广泛,听评课双方获取的课堂信息就比较丰富。在这样的评课活动中,年轻教师和幼儿园其他教师乃至一些专家的地位是一样的,因为他们各自所确立的观察点是不同的,所以他们在评课时就有了自己的话语权,有了自己的思想,而不再像以往那样跟着其他老师“鹦鹉学舌”般地评课了。如梅梅老师是这样汇报她的观察结果的:“在本次活动中,我主要观察孩子们举手发言的情况以及幼儿发言后教师的表情。我发现,全班一共有15个幼儿举手发言。当幼儿的发言是正确的时候,教师的脸上是微笑的;当幼儿的发言有误的时候,教师的脸上出现了疑惑的表情,还用肢体语言不断地启发暗示幼儿。同时我还发现位置靠近老师的孩子回答问题的次数比后面孩子的次数要多,因此,我觉得教师提问时要注意顾及坐在后边及两边的孩子,……”这样的评价言之有物、言之有据、言之有理。

同时,观察者与被观察者,观察者与观察者之间要展开充分、平等的对话,以期达成一些初步的共识。如小结本次活动的成功之处,挖掘执教者个人的特色,同时也要找出存在问题,即本次活动的主要问题,然后提出几点明确的改进建议。如有可能,观察者尤其是幼儿园的年轻老师们还可以针对自己所确立的观察点,再进行递进式的跟踪观察,这样就把所观察的“问题”变成了教师继续开展研究的“课题”。在这样的过程中,年轻教师逐步学会了思考、学会了研究,从而能够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发展水平。

课堂观察改变了幼儿园传统的听评课范式,它以一种全新的专业视角来观察课堂。它为幼儿园年轻教师提供了发表自己意见以及与他人平等对话与沟通的平台,使得年轻教师从“鹦鹉学舌”般地评课中摆脱出来,逐步成长为一个个“有思想的芦苇”,同时也为幼儿园所有的老师们提供了同侪互助、相互学习的好机会。因此,无论是处在哪个发展阶段的幼儿园教师,都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发展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堂观察,从他人课堂中汲取经验,从而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技能,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因此,比较有质量的课堂观察就是一种研究活动,它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实践和教育教学理论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为不同层次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一条很好的路径。

标签:;  ;  

从“鹦鹉学舌”到“做体贴芦苇”:通过课堂观察培养幼儿教师的听评能力_幼儿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