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植县人民医院 湖南张家界 427100
【摘 要】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的丁苯酞对脑梗塞患者治疗的近期疗效及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8月到医院进行治疗的80例脑梗塞患者进行研究对比。将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在入院后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静脉滴注不同丁苯酞注射液。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剂量注射,观察组患者采用大剂量丁苯酞氯化钠注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对两组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患者治疗一个周期后,脑梗塞患者观察组的治疗疗效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血清CRP、IL-6水平高于观察组组,数据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剂量相比,大剂量丁苯酞治疗脑梗塞的近期疗效更为显著,能有效降低血清CRP、IL-6水平,在临床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不同剂量;丁苯酞;脑梗塞
引言
脑梗塞在医学中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大脑血液循环存在障碍所导致缺血缺氧,使局部脑组织坏死或软化,引起大脑功能障碍,从而导致患者出现偏身瘫痪、偏侧视力下降、语言能力障碍及偏身麻木等症状。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和腔隙性梗死等都是脑梗塞的临床表现类型,在我国全部脑卒中病例中,脑梗塞占80%[1]。糖尿病、高血压、肥胖、心律失常、休克、血压下降过快过大等都对脑梗塞的发病有很大的影响。脑梗塞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造成极大威胁,对患者的家庭也带来极大痛苦。为了使脑梗塞患者的治疗效果得以有效提高,在临床上采用不同剂量的丁苯酞进行治疗,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8月到医院进行治疗的80例脑梗塞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将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患者。对照组有男患者26例,女患者14例,年龄在45~73岁,平均年龄(58.64±7.69)岁,脑梗塞部位:脑叶11例,丘脑10例,小脑8例,基底节6例,脑干5例。观察组有男患者24例,女患者16例,年龄在47~75岁,平均年龄(57.68±6.93)岁,脑梗塞部位:脑叶12例,丘脑9例,小脑9例,基底节5例,脑干5例。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脑梗塞位置等一般资料进行比较,数据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两组脑梗塞患者在住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对患者的血小板、降颅压、控制血糖等得以抑制。对照组患者采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生产厂家: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00041)静脉滴注,每天1次,每次100ml,连续注射12至14天。观察组采用大剂量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每天1次,每次200ml,连续滴注12至14天。
1.3观察指标
治疗一定周期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和患者的血清CRP、IL-6水平进行比较。对于患者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患者生命体征趋于正常,病情完全恢复视为显效;将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患者生命体征有所回升,病情有所恢复视为有效;将患者临床症状并无改善,生命体征没有变化,病情没有恢复或更加严重视为无效。治疗有效率=治疗有效率+治疗显效率[2]。同时,对患者的血清CRP、IL-6水平进行比较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将脑梗塞患者的相关治疗资料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将两组患者的血清CRP、IL-6水平相关计量单位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将脑梗塞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进行比较分析
治疗一定周期后,对照组患者脑梗塞治疗有效率低于观察组,数据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的比较分析(%)
2.2两组患者的血清CRP、IL-6水平比较分析
治疗一定周期后,观察组的血清CRP、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数据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RP、IL-6水平比较
3.结论
脑梗塞作为一种突发性脑部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坏死程度因血栓部位及大小不同而有所差异,多发生于40~70岁中老年人,发病情况较急,无前驱症状,患者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内局灶性神经体征达到高峰,多表现为完全性脑卒中,患者存在轻微意识障碍,由于颈内或大脑中动脉主干栓塞,从而导致大面积脑梗死,会引发严重脑水肿、颅内压增高、昏迷等现象。
丁苯酞为人工合成的消旋正丁基苯酞,与天然的左旋芹菜甲素结构相同。丁苯酞氯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枢神经功能损伤有改善作用,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3]。丁苯酞对于缺血性脑卒中多个病理环节所致脑损伤由一定的阻断作用,具有明显的抗脑缺血效果,可使局部脑缺血的梗塞面积明显缩小,使脑水肿得以减轻,利于患者脑能量代谢及缺血脑区的微循环和血流量得以改善,抑制患者神经细胞凋亡,同时具有抗血小板聚集和抗脑血栓形成的作用。丁苯酞在对于心动过缓、病窦综合征患者、肝功能损害患者、有严重出血倾向的患者使用时应谨慎使用。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对患者治疗一个周期后,脑梗塞患者观察组的治疗疗效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血清CRP、IL-6水平高于观察组组,数据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剂量丁苯酞的治疗能有效提高脑梗塞患者的治疗效果,使患者的血清CRP、IL-6水平得以有效控制,安全性能较高。
综上所述,与常规剂量相比,大剂量丁苯酞治疗脑梗塞的近期疗效更为显著,能有效降低血清CRP、IL-6水平,在临床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杜双双.不同剂量丁苯酞治疗脑梗塞的近期疗效及作用机制研究[J].医药论坛杂志,2017,38(01):162-164.
[2]翁逸菲,高翔. 不同剂量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评价[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8(1):71-73.
[3]张桂新,崔朝阳,夏曙光. 不同剂量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肝肾功能影响的观察[J]. 医学综述,2013,19(14):2652-2653.
论文作者:陈旭
论文发表刊物:《兰大学报(医学版)》2018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3
标签:患者论文; 脑梗塞论文; 丁苯论文; 血清论文; 剂量论文; 统计学论文; 两组论文; 《兰大学报(医学版)》2018年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