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纲要文献_精神文明论文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纲要文献_精神文明论文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纲领性文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纲领性论文,文献论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根据全面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要求,认真地分析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面临的形势,科学地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经验和教训,深刻地阐明了精神文明建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中的战略地位,明确地提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主要任务、工作方针和重大措施。这是对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条件下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所作出的全面部署。它既有很强的战略性、思想性、指导性,又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是今后一个时期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是党中央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举措。

丰富的内容 鲜明的特点

《决议》共分七个部分。第一部分: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它全面回顾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十八年精神文明建设的历史进程,客观地分析了精神文明建设面临的形势,科学地总结了精神文明建设的经验和教训,深刻地阐明了新形势下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长期性、复杂性。第二部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它明确地提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今后十五年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目标,并提出首先要抓好今后五年的工作,认真解决当前精神文明建设中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五个方面的重要问题。第三部分:努力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第四部分: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这两部分部署了思想道德建设和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并阐述了思想道德建设和文化建设的方针原则。第五部分:深入持久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它阐明了深入开展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重大作用和目标任务,总结了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基本经验和成功做法。第六部分:切实增加精神文明建设的投入。第七部分:加强和改善党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这两部分从增加投入和加强领导两个方面强调了精神文明建设的保障措施,强调建设物质文明关键在党,建设精神文明关键也在党,各级党委必须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以上七个部分相互联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是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具体落实,是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党和人民集体智慧的宝贵结晶。它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宏观与微观相一致,长远规划与阶段性任务相结合,目标与措施相配套,科学地回答了新形势下如何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纲领。同以往我们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认识相比,《决议》作出了更加深刻的阐述。它既显示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雄才大略,又反映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综观整个《决议》的内容,主要有以下特点:

1.《决议》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邓小平同志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充分地体现了邓小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作用。《决议》指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这一理论回答了我们正在实践着的精神文明建设所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鲜明的时代特征,是我们从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强有力武器。正如《决议》指出的那样:“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深刻理解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认真实践邓小平同志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就一定能体现人民的意愿、时代的要求,把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推向前进。”《决议》不仅接连用了八个“强调”,从战略地位、根本任务、指导思想、基本内容、根本途径等方面深刻地阐述了邓小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而且自身始终贯穿了邓小平同志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使这一理论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就很有助于我们深化学习和准确掌握邓小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进一步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决议》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正确地把握和处理了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之间的辩证关系。它既强调新形势下“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重大战略任务”,要讲政治,要开拓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局面,同时又强调“我们进行的精神文明建设,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的精神文明建设,是继承发扬优良传统而又充分体现时代精神、立足本国而又面向世界的精神文明建设”。这就说明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与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的一致性。因此,我们要在把物质文明建设搞得更好的同时,切实把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业。

3.《决议》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鲜明地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必须认真解决的历史性课题。这就是:在新形势下,“如何在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前提下,使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防止和克服一手硬、一手软;如何在深化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条件下,形成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共同理想、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防止和遏制腐朽思想和丑恶现象的滋长蔓延;如何在扩大对外开放、迎接世界新科技革命的情况下,吸取外国优秀文明成果,弘扬祖国传统文化精华,防止和消除文化垃圾的传播,抵御敌对势力对我‘西化’、‘分化’的图谋”。十四届六中全会不仅提出了这些历史性课题,指出了“在新形势下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对全党同志的一个重要考验”,而且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方针、重大措施。这对于我们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实现国家富强和长治久安,具有重大的意义。历史必将证明,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进程中的里程碑。

4.《决议》完整地提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重点突出,积极可靠。它指出:“根据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根据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经验,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团结和动员各族人民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既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又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总的要求,它的实质就是塑造人,提高人的素质,从而实现社会主义社会全面进步。为了贯彻这个总的指导思想,《决议》又坚持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根据全面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要求,提出了与之相配套的今后15年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目标和今后5年精神文明建设的阶段性任务,指出了当前精神文明建设中必须着重解决的五个方面的重要问题。这既深刻地体现了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时代要求,又充分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

5.《决议》突出地显示出“精神文明重在建设”的方针,注重精神文明建设的机制建设,务求实效。《决议》在确定精神文明建设的方法途径时,既继承我们党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又注意总结和吸收群众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的基本经验和成功做法,更注重建立和完善精神文明建设的运行机制,把精神文明建设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它指出:“要深入持久地开展文明家庭、文明单位和军民共建、警民共建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开展群众性文化、卫生、体育和科学普及活动,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建设社区文化、村镇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同时,《决议》又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有物质保障。在它的第六部分专门阐述有关增加精神文明建设的投入问题,提出“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立规范有效的筹资机制,逐渐形成对精神文明建设多渠道投入的体制”。这样一来,势必将更有效地把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地推向前进。

深远的影响 理论的贡献

《决议》是党中央关于新形势下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它充分体现了邓小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作用,充分体现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充分表达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决心和信心。认真学习和准确领会《决议》的精神,对于我们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进社会全面进步,胜利跨进21世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决议》从新的理论高度,准确地抓住跨世纪的时代特征,进一步阐明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有利于我们提高认识。改革开放以来,全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已经比较牢固,这对于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具有决定性意义。同时我们不能不看到,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基本方针还有待于进一步牢固确立起来,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的认识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当前在一些地方和部门的工作中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之所以难以有效地加以克服,文化生活中之所以仍然存在着诸多不如人意的地方,显然是与有些同志忽视精神文明建设、认识片面分不开。而《决议》正确把握和洞察未来的机遇和挑战,从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迫切需要出发,深刻地阐述了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它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关系跨世纪宏伟蓝图的全面实现,关系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进一步开创新形势下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局面,已经成为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极其关注的大事。”这些重要的论述,必将有利于提高全党对新形势下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的认识,增强“两手抓”的自觉性。

其次,《决议》对现阶段精神文明建设形势的科学分析,有利于我们统一思想,明确任务。要真正搞好精神文明建设,不仅要提高认识,而且要认清形势。科学分析和估量形势,是正确决策的前提。《决议》全面地分析和估价了改革开放十八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四大以来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状况,既充分肯定成绩,又如实估计问题,认真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指出了克服困难的思路和办法。这就为制定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提供了基本依据和出发点,有利于统一全党全社会对精神文明建设形势和现状的认识,克服目前一部分人存在的操之过急或信心不足的两种倾向。正如《决议》指出:“看不到十八年来精神文明建设的主流,就会丧失信心,是错误的;看不到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就会丧失警惕,是危险的。只有坚持全面的、历史的、发展的观点,把精神文明建设放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整个事业的大局中来考察,放到整个世界的大局中来考察,才能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增强建设精神文明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第三,《决议》明确指明了在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和对外开放条件下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和奋斗目标、主要任务,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决议》运用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的客观规律,既明确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必须遵循的总的指导思想,又具体地提出了思想道德建设和文化建设各自领域里的方针原则;不仅明确提出了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要求相配套的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任务,而且还部署了思想道德建设和文化建设的目标任务,表述得很具体,指导性很强,这就有利于我们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把握方向,防止工作中出现盲目性和片面性。

第四,《决议》明确提出了加强和改善党对精神文明建设领导的具体要求,有助于把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落到实处。搞好精神文明建设,关键在于能否加强党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决议》指出:“各级党委必须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把两个文明作为统一的奋斗目标,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考核、评价党政领导班子和主要领导干部,不仅要看领导物质文明建设的实绩和本领,而且要看领导精神文明建设的实绩和本领。这要作为对干部使用和奖惩的基本依据。”《决议》又指出:“为加强协调,中央成立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建立相应的机构。”这样有力的举措和明确的要求,势必促使各级领导班子切实承担起精神文明建设的责任,建立目标责任制,真正把两个文明建设作为统一的奋斗目标,形成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局面,克服“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

第五,《决议》提出一系列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思想和新观点,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为邓小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增添了新的内容。例如:它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特别是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为依据,提出了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指导思想以及一系列方针政策,正确回答了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问题。又如: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仅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结合在一起,而且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结合在一起”的观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观点,“形成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个人合法利益的社会主义义利观,形成健康有序的经济和社会生活规范”,“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人际关系”;建设物质文明关键在党,建设精神文明关键也在党的观点,等等。还有诸如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概念的界定上,都有新意,更准确。这些都是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中科学地总结出来的,有助于我们提高水平,更好地开拓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局面。

标签:;  ;  ;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纲要文献_精神文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