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诊断的临床价值评价论文_乔丹丹

(洛阳市吉利区吉利乡卫生院 ;洛阳 吉利 471012)

【摘要】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到2017年3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0例,采用心电图法进行检查,回顾分析患者的心电图诊断资料。结果:经过心电图诊断,发现30例患者中10例患者心前区疼痛伴有压痛与咽喉痛,10例患者伴有间断性胸闷,7例患者伴有夜间间断性胸痛,3例患者CK值且cnl值高于正常值。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诊断的过程中,心电图检查能够提升诊断准确率,帮助患者提升后期治疗效果,值得进行推广。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诊断;临床价值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19-0252-01

急性心肌梗死属于临床常见的缺血性疾病,主要发病原因为患者长期心肌缺血导致心肌坏死,引发急性心肌梗死。由于患者的发病速度快,因此,应及时进行准确诊断,帮助患者提高后期治疗效果。目前,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过程中,常用的为心电图诊断法,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应掌握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检查规律与特点,并提升诊断准确率。基于此,下文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诊断进行研究,归纳总结应用措施。

1 基本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3月到2017年3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0例,采用心电图法进行检查,回顾分析患者的心电图诊断资料。其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最大年龄83岁,最小年龄47岁,中位年龄(56±1.4)岁。所有患者均同意知情并签订心电图诊断同意书。

1.2方法

在患者入院23小时之后,行心电图检查,主要方法为:采用华西科创LM61-EDS-D型号的心电图机进行检查,予以患者右心室V3R与V6R导联,正后壁V9、V10导联。记录患者临床诊断数据,要求专业医师分析检查结果。同时,仔细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动态监测日常行为与生活习惯,并采用心肌酶谱与肌钙蛋白等检测法开展工作。

1.3观察指标

仔细分析患者心电图的检查结果,记录心肌酶谱检测数据,掌握患者的日常活动情况,分析心电图的诊断结果特点。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比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检查资料,患者临床症状发生率采用率(%)的形式表示,均有研究价值。

2 结果

2.1 患者临床症状发生率

对30例患者的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分析,临床症状发生率见表1。

表1.患者临床症状发生率

2.2 心电图诊断结果

观察30例患者的心电图诊断结果,有25例为典型的急性心梗死症状,Q波与T段弓背抬高,且T波已经呈现出倒置的状态。其余5例患者为典型性临床症状,Q波段抬高,T波已经呈现了直立的状态。

2.3 其他诊断结果

经过心电图诊断可以发现,30例患者中有15例患者的CK值为260mmol/L,高于正常数值。5例患者的CK值为16mmol/L,高于正常数值。5例患者的cnl值为0.001mg/ml,高于正常数值。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属于临床常见心脏病,发病时间较快,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影响。因此,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应尽早进行诊断,采用心电图诊断法开展工作。经过研究可以得知,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病因为:患者冠状动脉出现了粥样硬化问题,血管狭窄对血流速度与质量产生影响,导致患者出现心肌缺血的症状,在长期处于心肌缺血状态的情况下,导致患者心肌梗死。所以,为了可以提升患者的临床诊断准确性,应正确采用心电图诊断法开展工作。

3.1 掌握心电图诊断法的应用特点

急性心肌梗死经由心电图诊断有一定的演变规律,主要为超急性阶段、急性阶段、恢复阶段。超急性阶段为超急性损伤阶段,就是患者在发病3小时之内,采用心电图诊断法,ST段的形态处于异常状态,向上的凹面会变为垂直状态,斜面与直面的形状抬高,抬高的程度逐渐提升。T波段在提高的同时也会加宽。急性阶段属于急性演变阶段,患者在发病之后的12小时到24小时之内,导联坏死Q波的宽度与深度增加。通常情况下,患者在正常状态下,左外侧导联会出现效Q波,心电图诊断结果中S斜直形ST段会呈现抬高的趋势;在心肌梗死的急性阶段,采用心电图诊断法,患者的Q波没有出现变化,因此,首次检查结果不可以作为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临床医师需要对心电图的变化情况进行观察,结合患者的血液等标志物检查结果开展综合分析工作,提升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准确性[1]。

3.2 非典型特征

在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治疗的过程中,非典型特征主要为:(1)患者的疼痛位移,发生压痛症状、头痛症状与腹痛症状,突发性昏厥与脑卒中等临床症状时有发生[2]。(2)患者的心率体征指标市场。(3)经过心电图诊断,患者的T波处于高耸状态,且振幅很大[3]。R波处于递增的状态,且ST波段逐渐下移。对于非典型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症状而言,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因此,在临床诊断的过程中,不可以只凭借一次或是两次心电图检查判断诊断结果,应观察患者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预防漏诊与误诊等问题,帮助患者提升治疗成功率,降低病死率,维护患者的生命安全[4]。

综上所述,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过程中,应正确采用心电图检查法开展诊断工作,增加心电图的检查次数,通过动态分析心电图心肌酶谱与肌钙蛋白的检查结果,保证临床诊断的准确性,为患者提供诊断依据,帮助患者顺利治疗[5]。

参考文献:

[1]汪凤琴. Poincare散点图联合心电图QRS碎裂波诊断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J].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2018, 16(3).

[2]郭英, 罗薇, 丁霏,等. 高敏肌钙蛋白T正常的胸痛患者早期排除急性心肌梗死的最佳策略[J]. 实用医学杂志, 2018(1):63-66.

[3]张萍.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缺血分级与靶血管狭窄程度的临床研究[J]. 中国综合临床, 2018(2).

[4]袁航, 葛晓颖, 唐继志. 超声心动图联合心电图对急性心肌梗死及其并发症的诊断价值[J].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8(3).

[5]曾春芳, 李巍景, 李尊雄,等. 心率减速力及连续心率减速力对急性心肌梗死猝死的预警价值及意义[J]. 中国医刊, 2018(2).

论文作者:乔丹丹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10月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9

标签:;  ;  ;  ;  ;  ;  ;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诊断的临床价值评价论文_乔丹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