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汉市连山中学 李发剑
近年来,改革教学模式,创建高效课堂的东风吹遍广汉的各个校园,我又有幸亲身经历。在与高效课堂亲密接触的这些时间里,由于种种原因,我没能成为教学改革的弄潮儿,但在随波逐流的过程中,也有了许多切身的体验,真实的感受和一些思考。在此罗列一二,希望把我对高效课堂的这些认知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呈现出来,供专家来解剖,同病来相怜,从而引发更多的思考。
一 、高效课堂认识的三个阶段:神,人,我
教育叙事:当第一次从专家的报告中听到高效课堂这个词语时,它是与许多的教育理论、心理学原理一起呈现的,我虽然对他知之甚少,却已能感受到它的非同一般,它披着神秘的纱巾,戴着神奇的光环,就像南海的观音,或者说达芬奇笔下的蒙拉丽莎令人仰慕,膜拜,以至于敬而生畏,总以为“高效课堂”是专家们的事,自己没有那样的学识和水平。后来,又陆续知道了杜郎口、洋思等现象和模式,惊叹于他们的高效,他们的成功。特别是杜郎口的教室三面都是黑板,学生在教室自由往来,着实令人吃惊,彻底颠覆了我以往对课堂的认知,令我羡慕、嫉妒,以至于敬而远之,总以为“高效课堂”是别人的事,自己没有那样的条件和环境。等到被要求每个人必须上一堂体现高效课堂理念的公开课时,这种自上而下的推行方式让不少人一下子慌了神,赶鸭子上架,心理准备不足,仓皇上阵,最终落后于潮流,只能随波逐浪,缺失了在教学改革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学反思:高效课堂这一理念为什么会让教师觉得神秘、高深,产生距离感?
高效课堂之“高”作为我们教学改革的理想,可以激励我们精益求精,不懈追求。高效课堂之“高”若作为教学改革起始阶段的要求则会使人心生敬畏,望而却步。高效课堂之“高”要求,影响了教师课改的自信心,跳一跳也摘不到桃子,谁还愿意跳呢。无可否认,有一部分老师先知先觉,已经先“高效”起来了,但多数老师还无法积极主动地投入高效课堂的改革之中。要改变这种现状,我们不妨先从“有效课堂”做起,大讲,特讲有效课堂,少喊高效课堂的口号。褪去其神秘色彩,消去畏难心理,用有效课堂的平易近人替代高效课堂的高不可攀。让老师们感觉到:教学改革是我能做的事,是我可以做好的事。从而调动更多老师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一种自下而上的全员参与的教改热潮。把“有效”作为每堂课的基本要求,在研究如何实现有效教学的过程中,去不断地改革教学的方式、方法,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模式,并最终实现课堂的高效。
二 、高效课堂内涵的三个要点:效率,效果,效益
教育叙事:我曾经有过这样的教学经历,为了在公开课上展现高效课堂,我用心准备,精心设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呈现出一堂内容丰富,节奏紧凑,学生热情参与活动,教师充分利用音响、视频、幻灯等多媒体手段的“好”课。也得到“精彩纷呈”“目不暇接”等好评。但课后,我却又不得不对这一课重新再上一遍,因为学生在一番热情参与,热热闹闹之后,尘埃落定才发现很多知识点并未掌握。那堂课沦为一场演出。这样的表演在我们身上还少吗?
教学反思:为着追求高效的教学却堕落成了一场演出,高效课堂具体追求什么?
高效课堂之“效”应包涵效率,效果,效益。我们往往片面的认为高效即高效率,于是在一堂课上尽可能多的安排内容,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在很多学习环节煮了夹生饭,不得不事后投入更多时间去弥补。所以,高效课堂之“效”不应先放在效率上,而应该首先着眼于效果,学一点就掌握一点,做一题就会一题,一课一得,重点在落实,重心在过手。“不怕慢,就怕站”,这样看似慢,实则更快。因为减少了许多不必要的重复,所以效率会更高。课堂的效率不应该在一堂课上去计较,而应该看到一定阶段多堂课后的综合效率。每堂课的效果好了,每个阶段的效率高了,课堂的效益也就能得以实现了。同时,效益还体现在每个教学活动都能有多项收益上,既能学到知识,又能学到该如何去学习知识;既能掌握学习方法,又能培养学习习惯;既能开阔视野,又能认识自我;既能培养情感,又能丰富思想。有了好效果,高效率,大效益,也就成就了高效课堂。
三 、高效课堂实施的三个目标:实际,实践,实效
教育叙事:我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想着在教学改革的浪潮之中,如何去实现课堂高效的理想。但总有老虎吃天——不知如何下口的感觉。有时觉得让学生讨论就是高效课堂,于是分组交流,吵吵闹闹;有时觉得让学生高兴就能高效,于是笑声、掌声不断,热热闹闹;有时觉得把时间都交给学生就是高效课堂,于是放手学生去自主,场面混乱;有时觉得多提问题就能高效,于是学生七嘴八舌,莫衷一是。但过后一想,这些想法和做法或方向不明,或失之偏颇,都缺乏实效。
教学反思:高效课堂是教学改革的理想,那又该怎样在教学中实现这一理想呢?
纵观走在教学改革前列的成功典范,他们无一不是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理念,通过大量实践,逐步探索,形成自己的教学模式,再根据教学实效的反馈,不断改进,完善教学模式,并最终实现课堂高效。他们的这些成功模式,我们可以学习,可以借鉴,也可以模仿,但他们的成功我们不一定能复制。所以,我们必须有更接地气的自己的教学模式。我们可以在广泛学习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立足于校本研究,就如广中的王小槐老师所言:研究自己,做到知“己”;研究学生,做到知“生”;研究教材,做到知“教”。还应该研究学校,做到知“校”,在此基础上找到自己的教改方向。然后在教学实践中大胆尝试,不断总结,最好不要一个人战斗,应该团队协作,摸索出有校本特色的易于操作的教学模式。实践出真知,实践也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确有实效的就保留下来。这样不断实践,不断改进,走在教改路上的我们也就离高效课堂越来越近了。
论文作者: 李发剑
论文发表刊物:《现代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9
标签:高效论文; 课堂论文; 教学改革论文; 自己的论文; 他们的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堂课论文; 《现代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