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州广济医院骨科二区 广西贺州 542899)
摘要:目的 探讨封闭式负压吸引术(VSD)治疗骨科创伤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骨科创伤感染患者作为这次分析对象,入选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其中传统组40例患者应用传统方法进行换药,研究组40例患者应用VSD治疗,比例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换药次数明显低于传统组;住院时间和创口愈合所需时间均低于传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传统组。结论 在骨科创伤感染患者中应用VSD治疗,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和创口愈合时间,提高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骨科创伤感染;VSD;临床治疗效果
骨科创伤患者术后发生感染的可能性较高,在开放性损伤患者中,感染率更高。术后感染若出了不及时,延缓病情恢复,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1]。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是一类新型引流技术,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在国内的应用逐渐广泛。本次研究旨在对比分析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骨科创伤感染中的应用效果,现具体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骨科创伤感染患者作为这次分析对象,入选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传统组中男21例,女19例,患者最大年龄58岁,最小年龄24岁,年龄平均为(42.5±2.6)岁,病程最长为12d,最短为3d,平均病程为(5.24±0.52)d;根据损伤类型进行分类,其中股骨骨折患者14例,髌骨骨折患者10例,胫腓骨骨折患者6例,骨盆骨折患者4例,跟腱断裂患者3例,踝关节骨折患者3例。研究组中男20例,女20例,患者最大年龄60岁,最小年龄22岁,年龄平均为(42.8±2.4)岁,病程最长为14d,最短为3d,平均病程为(5.61±0.55)d;根据损伤类型进行分类,其中股骨骨折患者12例,髌骨骨折患者12例,胫腓骨骨折患者5例,骨盆骨折患者5例,跟腱断裂患者2例,踝关节骨折患者4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基本资料相仿,具有比较意义。
1.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2]
纳入标准:①入选患者经临床表现、病原学检查等确定为骨科创伤术后感染;②患者及其家属了解这次研究目的,均同意配合研究;③患者的基本资料完全。
排除标准:①伴有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②不按治疗计划进行的患者。
1.3方法
研究组:首先对创口进行清理,将切口处的病灶、变性坏死的组织或是异物彻底清除;应用甲硝唑、过氧化氢、生理盐水等对创口多清洗几次;而后将VSD敷料(厂家:武汉维斯第医用科技有限公司)剪成伤口大小,形状合适,置于创面腔里或是覆盖在创面上,保证VSD敷料与创面接触完整,并将敷料周边进行缝合,并固定在周边皮肤上,最后应用具有一定粘性的透明薄膜覆盖在VSD敷料表明,并能覆盖周边的皮肤。将引流管与负压装置连接,负压值控制在120~200mmHg,确定敷料无收缩、变硬现象,,坚持对液体进行引流,给予24h持续吸引。
传统组:应用传统的方法进行创口清理,安置引流条进行引流和换药,应用抗生素进行感染防控。
1.4指标观察
比较两组患者的换药次数、住院时间、创口愈合时间。
疗效的判断[3]:创面在经治疗后两周内完全愈合,并且不需再进行敷料更换,表明完好覆盖判断为治愈;创面皮肤的分泌物明显降低,能看见新鲜肉芽组织生长,创面面积呈现明显缩小的趋势,前后期仍需继续更换敷料,伤口经游离植皮后创口愈合完整,判断为有效;经治疗后患者的创面无明显缩小的趋势,回植的皮肤出现坏死的现象,创面的分泌物呈现增加的趋势,未见新鲜的肉芽组织出现,判断为无效。临床治疗总有效=治愈+有效。
1.5 统计分析
对研究所得数据利用SPSS 18.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s)来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n/%表示,用χ2检验,检测P值,如果经检测P值小于0.05,则提示经比较两组数据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换药次数、住院时间、创口愈合时间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换药次数明显低于传统组;住院时间和创口愈合所需时间均低于传统组,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骨科创伤种类较多,导致受伤的原因较为复杂,创伤面涉及的范围较广,多数患者伴有一定的感染,因此对开放性骨折患者,由于软组织受伤或是发生骨折,患者中存在较高的感染率。骨科感染若不及时给予治疗,不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延转病情康复,可能引发一系列的并发症,因此临床需积极治疗骨科创伤感染[4]。
骨科创伤感染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应用抗生素进行感染防控的同时,频繁更换敷料,根据创面的的大小进行移植、缝合、修复,最后给予引流。引流是骨科创伤中将创面分泌物排出的主要方法,通过引流将创面的坏死组织、分泌物、脓液等排出体外,但通过引流不彻底,可能出现引流管堵塞现象,由于引流区多呈现半开放或是开放的状态,给细菌感染增加机会[5]。VAS引流技术是以面进行引流,有利于创面的分泌物、创面积液、坏死组织得到有效的排出,便于提高清理创面的效果,提高创面愈合率。另外,通过VSD引流技术应用半透性黏膜的覆盖,能将创面与外界完全隔离,降低外界因素的干扰,降低感染率。VSD技术能有效改善局部组织的微循环,加速肉芽组织的生长速率,降低组织水肿发生率,促进创面愈合。本次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患者的换药次数明显低于传统组;住院时间和创口愈合所需时间均低于传统组,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传统组为82.22%,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传统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214,P<0.05)。
综上所述,在骨科创伤感染患者中应用VSD治疗,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和创口愈合时间,提高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陈伟,马慧芳.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骨科创伤术后感染的治疗效果[J].医学综述,2014,20(19):3640-3641.
[2]陈艳,付昆,李洪潮,等.封闭式负压吸引与常规换药治疗骨科创伤感染的临床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17):4017-4019.
[3]苗振林.VSD治疗骨科创伤感染的临床观察与分析[J].河北医药,2014,36(17):2645-2646.
[4]郭远清,李国威,陈涛,等.骨科创伤感染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6):1354-1356.
[5]陈春.骨科创伤感染VSD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文摘,2017,17(38):182-182.
论文作者:彭昌文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9
标签:患者论文; 创面论文; 骨科论文; 创伤论文; 创口论文; 传统论文; 敷料论文; 《航空军医》2017年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