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对策探讨论文_刘晓瑜

中职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对策探讨论文_刘晓瑜

(广东省商业职业技术学校)

摘要:文章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量表(MHT)为测查工具,对当前中职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总体正常,应重点关注女性心理健康状态。结合中职生的实际情况分析了他们主要存在的心理问题并提出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中职生;心理健康状态;MHT;心理健康教育


中职生年龄范围是17-19岁,正处于自我意识、独立人格、价值体系等心理要素逐渐成熟的重要时期,但其心理机能又未成熟,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能力很差,所以面临现实困惑如学习、考试、交友等问题时,往往会茫然,情绪容易波动,心理平衡失调。这种不良状态如果不及时干预,长期积累便会导致心理障碍[1]。因此,对于中职生,应该更加关注其心理发展,做好心理调查工作,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状态,提出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策略。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次心理调查对象是广州某中职学校随机抽取不同专业的部分学生,共有1378名学生参加测试。通过统计,排除掉无效答卷51份,共有参与下面统计的测验答卷1327份。统计中男生610名,女生717名。

1.2 调查工具及方法

该次调查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2]。中职生年龄阶段与量表要求相符,并且该测验适合于综合检测学生心理健康状态。MHT共有包括8 个内容量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和 1 个效度量表。8个内容量表分别是:学生心理健康测验的结果是以全量表总的焦虑倾向的标准分和8个内容量表的标准分来表示的。全量表的标准分在1-64分之间为正常,没有问题和只有较轻的问题;65分以上为心理健康问题较严重,需要制定特别的个人指导计划。每个内容量表的标准分在8分以上者视为该内容量表的心理问题的检出者,需制定该方面的特别指导计划。

本次调查采用的是智为心理系统,安排学生在学校机房登录系统进行测试。所有数据资料通过Excel 及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调查结果分析

依据以上标准并经数据统计处理,本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结果如下。

2.1 中职生心理健康状态情况概述

表1是采用描述统计对中职生MHT的测试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有47名学生MHT总分超出65分,心理健康状态出现较严重的问题,占总人数的3.54%,1280名学生MHT总分得分是1-64分之间,心理健康状态总体水平正常(没有问题和只有较轻的问题),占96.46%。根据结果显示,中职生大部分心理健康水平是属于正常水平。

从表1分别对8 个内容量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的检出率统计结果来看,依问题的检出率排列,第一位是自责倾向(27.35%),其次是恐怖倾向(22.31%)和身体症状(19.44%),然后依次为对人焦虑(18.91%)、过敏倾向(13.26%)、冲动倾向(13.11%)、学习焦虑(12.43%)、孤独倾向(7.16%)。本次参与调查的中职生,自责倾向分量表有27.38%的学生是超过8分,这种倾向走向极端就会过低评价自己。以往研究发现,有69%的中职生认为自己的能力与高中生有差距[3],中职生出现自我评价低的现象,而我们这次的调查结果也说明中职生自责倾向的人数是所有项目人数中最多的,中职生最突出的一个问题是自责倾向。

表1 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统计

项目

均分

单项分

人数(总人数1327)

比例(%)

学习焦虑

4.785

N≧8

165

12.43

对人焦虑

5.361

N≧8

251

18.91

孤独倾向

3.756

N≧8

95

7.16

自责倾向

5.850

N≧8

363

27.35

过敏倾向

5.974

N≧8

176

13.26

身体症状

5.261

N≧8

258

19.44

恐怖倾向

5.628

N≧8

296

22.31

冲动倾向

4.779

N≧8

174

13.11

MHT总分

41.394

N≧65

47

3.54

2.2 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性别分析

对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性别差异的研究,首先采用描述统计数据进行分析,表2结果显示,女生检出心理健康问题总分异常的比例(4.88%)高于男生(1.97%),女生的学习焦虑检出率(14.78%)、对人焦虑检出率(21.06%)、孤独倾向(7.81%)、自责倾向(30.13%)、身体症状(23.57%)、恐怖倾向(32.50%)、冲动倾向(14.09%)都高于男生的这七项检出率。其中,恐怖倾向项目女生检出率(32.50%)与男生检出率(10.33%)相比其它七个项目差异最大,检出率相差最小的是过敏倾向。

表2 不同性别的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人数及比例

项目

男生(n=610)

女生(n=717)

人数

比例( %)

人数

比例( %)

学习焦虑

59

9.67

106

14.78

对人焦虑

100

16.39

151

21.06

孤独倾向

39

6.39

56

7.81

自责倾向

147

24.10

216

30.13

过敏倾向

82

13.44

94

13.11

身体症状

89

14.59

169

23.57

恐怖倾向

63

10.33

233

32.50

冲动倾向

73

11.97

101

14.09

MHT总分

12

1.97

35

4.88

对中职生MHT性别差异进行t 检验,表3结果表明,女生在MHT总分水平及各个分项目平均分均高于男生,学习焦虑、对人焦虑、自责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六个项目,女生和男生平均分差异显著,p<0.01,孤独倾向项目和过敏倾向项目女生和男生平均分差异不显著。从表3来看,女生的总体焦虑水平显著高于男生,中职生所处年龄阶段本身较为敏感,女生在这个年龄阶段的敏感性更强,比男生更容易受到负面情绪的影响。这一结果与以往研究一致,发现在心理健康状况上性别存在差异,女性的焦虑水平显著高于男性[5]。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表3 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性别差异统计

项目

男生(n=610)

女生(n=717)

t

M

SD

M

SD

学习焦虑

4.446

2.098

5.075

2.056

-5.605**

对人焦虑

5.192

2.042

5.506

2.066

-2.829**

孤独倾向

3.699

1.834

3.805

1.925

-1.042

自责倾向

5.671

2.002

6.003

2.017

-3.056**

过敏倾向

5.887

1.755

6.048

1.564

-1.793

身体症状

4.913

2.32

5.557

2.242

-5.215**

恐怖倾向

4.838

2.045

6.304

2.657

-11.563**

冲动倾向

4.635

2.076

4.902

2.079

-2.379**

MHT总分

39.28

11.048

43.201

11.53

-6.435**

注:*p<0.05,**p<0.01

3讨论

3.1 中职生心理健康状态基本分析

通过本次调查发现,中职生心理健康状态总体情况良好,仅3.54%的中职生检出总分异常情况。但是对不同分量表的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的人数相比总分异常的检出人数显著增多。其中,检出自责倾向异常的学生人数最多。男女生差别最大的异常项目是恐怖倾向。

本次测验依问题的检出率由高到低排列,分别是自责倾向、恐怖倾向、身体症状、对人焦虑、过敏倾向、冲动倾向、学习焦虑、孤独倾向。由此看来,首先需要得到重视的是自责倾向的异常学生群体。有自责倾向的青少年常表现为自卑,怀疑自己的能力,将失败归咎于自己。自责倾向的异常学生群体高达363人,对这一群体的学生,不可要求过高,否则将使学生经常处于失望的境地。教师应该发现这类学生的优点,予以表扬,表现出对其的认可与赞同。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正确对事物归因的能力,能够冷静客观的面对问题,分析前因后果,这是避免过分自责的重要因素。要引导学生分析导致消极评价的错误认知方式是什么,并进而自我批判错误的认知方式,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合理信念,以此反击那些自责心理。

目前中职生对自己缺乏正确的认识和自信。由于当今社会对职业教育仍然有偏见和歧视,导致很多家长有这样的想法,觉得读中职学校的孩子没有上大学的希望,形成错误的舆论导向,社会和家庭的影响下中职生也产生心理上的否定自身,怀疑自己的能力,长此以往就产生自卑心理。所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该着重对新生进行悦纳自我的教育,使新生对中职生身份可以做到很好的接纳和认可,这对其接下来的中职生涯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次调查发现,中职生男、女生之间心理健康状况存在差异,需要重点关注女生心理健康状况。女生的MHT总分显著高于男生的MHT总分,学习焦虑、对人焦虑、自责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六个项目中女生的均分显著高于男生,这一结果说明中职生所处年龄阶段是心理矛盾冲突激烈的青春期,男女生的心理状态表现存在一定的区别,而女生在这一时期可能比男生敏感性更强,也更容易出现负面情绪。男女生恐怖倾向检出率相比其它七个项目差异最大。女生恐怖倾向检出率高于男生,这可能与女生的生理、心理发育特点及所受的教育有关[6]。在中国的传统文化教育中,男性需要接受勇敢、坚毅、顽强的教育,更有“男儿有泪不轻弹”等传统,相对而言,可能男生面对困难或者一些容易产生恐惧的特定场景时,与女生相比,不容易出现害怕恐惧的情绪。针对该类恐怖倾向异常的学生,建议其多和同学朋友交往,如果实在害怕,出门时多和他人结伴,尽量不单独将自己置于容易恐惧的场景中;可以学习一些放松的方法,如呼吸放松法、逐步肌肉放松法等;鼓励该类学生多参加集体活动,逐步培养自己的胆量。如果情况严重,应及时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同时,学校更应该多开展针对女生心理健康、生理健康的专题活动,关注女生的情绪及行为问题[4]。

3.2 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对策初探

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开展,需要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首先要唤起学生心理健康的意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影响学生人格的发展、品德的形成,而且影响其学习成绩和智力开发。特别是现在很多学生对自身的心理健康重视不够,认为上心理健康课是浪费时间;当有的同学出现心理问题的时候,又害怕去心理辅导室,对心理咨询产生误解,认为会被其他同学看作有精神病所以找心理老师;还有的同学已经认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对心理辅导缺乏信任,心存顾忌。这些观念,不仅阻碍了学校心理辅导的进展,而且不利于中职生心理困惑的及时解决,甚至可能会导致悲剧的发生[7]。学校教育做出以下三点可以帮助心理工作开展,更好的解决中职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第一,学校应定期组织教职员工进行教育理论和心理学知识的学习。聘请有关专家介绍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学生的经验,提高教职员工科学育人水平。同时向学生普及心理卫生方面的知识,增强其心理承受能力。学校心理咨询中心要做好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的工作,以便及时发现问题,予以矫治。

第二,尽一切可能满足学生心理上许多正当的发展需要。如肯定的需要。我们要改变过去工作中对学生总是批评多于肯定的作风。特别是对本来就很自卑,学习基础不好的学生来讲,积极的肯定能使他们获得成功和满足,给他们带来愉快和欣喜。此外,自主的需要也应该尽量满足。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自我意识增强,“成人感”也凸显出来,他们迫切希望与老师、父母平等交往。因此聪明的老师总是采用“商量”的方式体谅他们、信任他们、爱护他们,让他们在自主的实践中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学生参与的需要也要给予满足。生理的巨变和心理的发展,使学生从体格到意念都感到自己跃跃欲试。因此学校、班级、团队组织各项活动可放手让他们去搞,并尽可能地给他们提供易获得成功感的机会,这样他们性格中的闭锁、冷漠、挑剔、自卑等问题自然而然就会在参与活动中消失。学生的轻松的需要也要得到满足。由于学生的心理发展还很不成熟,其承受力远远不及成人。因此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时间的安排应张弛有度;教学内容要从每个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教师的态度应和蔼可亲,让每个学生都相信自己能完成学业并能取得好成绩。

第三,以心理社团为载体加强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笔者认为在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的作用固然重要,但是广大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支持配合同样重要。学生心理社团的作用也从这一方面显现出来。学生以心理社团为阵地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往往会因特殊的场合及学生相互间的交流和启发,而使他们消除或削弱防范和戒备心理,打消顾虑,达到共同探讨、相互启迪、互帮互助的促进作用。我校学生心理社团(心理健康协会)归属于学生科心理辅导中心,协助心理辅导中心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工作,并在心理辅导中心老师的指导下,主动适应学生心理健康需求,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以我校心协会为例,心协下设置秘书处、活动组、咨询组、宣传组、心灵的天空广播组5个部门,协会成立常委会,监督正副会长及各部门工作。同时,为更加积极主动地为学生心理健康服务,更有效的做好学生心理健康工作,鉴于学生之间接触的亲密性、年龄的相仿性和所面临问题的相似性,我校近年来在各班级设立心理委员。心理委员也归为心协会成员之一,每一学期都进行心理委员相关培训工作,强化学生"心理宣传员、疏导员、预警员"的作用,让心理健康教育到班级、到宿舍、到学生,更加贴近每一个学生!

参考文献

[1]黄东生.当前中职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10(6):110-111.

[2]周步成.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3]段安蜀.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态的调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29):36-38.

[4]侯诗宜.中职生心理健康状态调查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3):163-165.

[5]宁源,孔亚,温茂霖,等.重庆市某4所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状况MHT问卷调查分析[J].重庆医学,2013(22):2641-2643.

[6]韩冰,张玉兰,吴艳,等.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07(12):81-82.

[7]周清华.以心理社团为载体加强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研究.2010.197-198.


论文作者:刘晓瑜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9月3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8

标签:;  ;  ;  ;  ;  ;  ;  ;  

中职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对策探讨论文_刘晓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