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相关的建设工程不断增多,使得地质环境的压力不断增加,导致灾害的强度以及频率也在扩大。我国是地质灾害频发的国家,在岩土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就很容易出现地质灾害,对工程施工带来了很大阻碍和损害,对于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有着很大的影响。本文主要就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类型以及危害加以阐述,然后对岩土工程地质灾害产生的原因和防治措施详细探究,希冀能通过此次理论研究,对防治岩土工程地质灾害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岩土工程;地质灾害成因;防治技术
1、地质灾害的类型及成因
1.1、滑坡及成因
导致山体产生滑坡的原因非常多,其主要就是自然因素以及人为因素,对于自然因素主要就是产生的大量降雨,降雨对山坡不断冲刷,以致于造成坡体滑落。对于人为的因为主要就是在人类自身的生存以及发展当中,人们对于树林无节制的砍伐,对土地进行随意开垦,这样就会对地质环境产生非常大的影响,从而为山体滑坡埋下一定的隐患。
1.2、地面塌陷及成因
地面产生塌陷是一种很常见的情况,导致地面崩塌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对地下水过度开采,以致于地面产生沉降。第二,因为地下岩溶活动很活跃,导致地质的稳定性不好。第三,主要就是对于地下资源过于开采导致的。
1.3、泥石流及成因
泥石流主要指的就是在一些坡体或者沟谷地由于产生的强降雨和融雪所造成的洪流,在这当中伴随着石块以及泥沙等问题,使得洪流成为一种高浓度的伴有颗粒的洪流,导致泥石流产生的主要原因就是,人类对坡体的植被过于砍伐以及在对坡体的开垦中不合格;对渣以及石块和土体等随意堆放和弃置。
2、防治措施
2.1、滑坡治理措施
对于滑坡治理主要就是以地表排水量为主,在对滑坡进行治理当中,通常可以在地表上应用清方减载与填土反压的方案。在滑坡治理当中最为常用的技术主要就是抗滑挡墙技术。在对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当中这种方法的应用非常广泛,并且其在实际的应用中还有一定的优点。例如,在布置方面很灵活以及施工简单和施工面积小等特点。在早些时期的铁路工程建设当中,为了避免滑坡地质灾害的产生通常应用的就是抗滑桩技术,然而缺少相应的效果。在后期的滑坡灾害治理当中,就相应的改变了治疗措施,对地表排水和减方减载进行有效的结合应用,最终也就使得其成为应用比较多的防灾措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崩塌防治措施
相对于一些崩塌灾害的防治中其主要可以采用以下相关措施,分别是护墙、护坡,排水和支档以及拦截等,这些基本上都是较为传统的技术,其在实际的应用中主要就是按照崩塌的实际原因来进行确定,除了这些处理技术之外,现阶段还还有很多新型的处理技术,在这当中最为突出的就是SNS柔性拦石网技术,该技术在一些斜坡的坡度很大的区域有着很好的应用效果,并且在当前我国的各个矿山以及水电站等工程建设当中,都有很好的应用效果。
2.3、泥石流防治措施
在一些非常容易产生泥石流的相关区域当中,通常可以应用避绕方式实施治理,若是采用这种方式不能防治,就需要采用以下几个方面的技术进行防治,第一,排导技术,也就是在泥石流可能产生的区域下方进行排导沟的设置,这样在产生泥石流的时候就能够使得其改道或者被分流,从而将其下游的相关区域危害就能够减少。第二,拦挡技术。这种技术主要就是在一些可能产生泥石流的沟道当中进行拦砂坝的设置,这样就能够对一些固体砂石比较大的泥石流实现拦截,从而将泥石流的危害程度降低。第三,储淤技术。通常需要在泥石流的下方进行停淤场的相应修建,从而能够对泥石流的相关流量有效调节,从而降低危害的产生。
3、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措施
3.1、强化地质灾害工程防治措施实施
在岩土工程施工中,对地质灾害进行有效防治,要采取多样化的手段,工程防治措施实施就是比较重要的举措。加强对沿途地质灾害工程的科学化设计,遵循地质灾害的运行模式成因机制,针对性的制定防御方案。在防治的途径上以及工程的强度和施工量等诸多层面都要能科学规划,并能严格的按照行业规范进行施工。在对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御工程的勘查设计层面能体现出科学合理性,对排水工程以及截水工程和加固工程等综合性的应用,以工程防治作为地质灾害的重要防治手段。
3.2、注重地质灾害的生物防治措施实施
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当中,生物防治的方法应用比较重要,主要是通过植树造林以及种草护坡等方法,在投资上相对比较节省,并且应用的范围较为广泛,对自然环境的改善以及防治作用的持续时间长的优势能充分体现。在对生物防治措施的实施过程中,就要和岩土工程的实际施工情况紧密结合,注重岩土工程的特征以及自然条件和经济状况等,针对性的采取生物防治的方法,选用退耕还林以及封山育林的举措,这是降低地质灾害以及减少经济损失的重要方法
3.3、加强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监测水平
为有效防治施工中地质灾害带来的严重损害,就要在监测水平上有效提高,最大可能的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在岩土工程施工中,地质灾害的出现通常会有着一些前兆,例如在发生滑坡地质灾害的前,水会突然干涸,地面出现大面积的位移等等,在对这些前兆进行详细的观察下,就能为减少造成的损失赢得时间,从而制定科学有效的防御措施。在当前的新科学技术的应用下,对地质灾害的监测水平也有着提高,可在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下,对岩土工程的施工区域底层实施准确的定位,对底层的移动状况实时的观察,从而就能为防御地质灾害提供及时性信息。
总之,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防治过程中,充分重视方法的科学运用,针对性解决地质灾害的问题。在面对当前的工程建设发展阶段,不仅要注重工程的质量,在安全性方面的保障也是关键,通过从理论层面对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成因分析,就能进一步了解实际情况,这对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问题解决就有着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朱斌.岩土工程地质灾害成因与防治[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16):240-241.
[2]崔春桂,胡仲亚.岩土工程地质灾害成因及防治[J].科技展望,2017,27(17):25-26.
论文作者:余丽军,武志超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5
标签:地质灾害论文; 泥石流论文; 岩土工程论文; 成因论文; 滑坡论文; 技术论文; 防治措施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3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