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市场化进程对收入分配影响的实证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实证论文,中国论文,收入分配论文,进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01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892(2012)10-0027-07
一、引言
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之后,表现出了连续的、平滑的和强劲的增长。[1]中国的市场化改革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在走向市场的经济转型期间,中国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但是,伴随着市场化改革而来的现实是:收入分配差距迅速扩大,改革成本代价分摊不均、成果得不到共享等问题突出,产生了一系列社会问题。[2]分配不公、贫富差距持续扩大导致社会矛盾日益加剧,并引起了部分群众对现实生活中的消极现象强烈不满,由此导致2004~2005年爆发了关于我国改革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及中国向何处去的大争论。[3]
市场经济与较大的收入差距乃至两极分化相伴相生,这种观点在我国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并得到广泛认同。市场是平均主义的“天敌”,深化改革若以工资收入同市场接轨为目标,势必造成以工薪收入为主的人员之间的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4]在现代化、全球化和所有制结构调整中的发展转型和体制变革过程中,收入差距扩大既是合理的,也是必然的。[5]只要从国有部门获得收入的人数下降,就直接加大了收入的不平等。经济体制与经济结构的所有变化,均无一例外地推动了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持续拉大。[6]即使是为自由而生、弗里德曼自由奖获得者茅于轼先生也认为,中国收入分配不公的主要原因是市场因素,市场将人的机会、能力与活动范围所造成的收入差别明显显露,而计划经济时期没有市场,能干与不能干的人拿的钱都差不多。①在国内已有的研究中,只有极少数学者认为市场化有助于收入分配平等。张维迎(2010)认为,市场经济最大的受益者是普通人,市场经济发展最好的地区、国有经济部门最少的地区、财政收入占GDP比重最低的地区,是收入差距最小的地区。[7]市场经济有贫富差距,但在市场经济情况下,除了地震,不会因粮食短缺而死人。[8]李春海(2004)认为,市场化不足与太多的政府干预限制了农民从经济进步中获益的机会,从而使得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增速远低于城市居民。[9]他们的研究只是逻辑推理,缺乏数量分析的有力支撑。
陈宗胜等(2002)最早就中国市场化进程对收入差距的影响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市场化程度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基尼系数将增加0.1211个百分点。[10]他认为“双重过渡”②是中国社会一切大事件发生的基本导因,当然也是中国居民收入差别及其变动的基本因素。但由于仅有12年的数据,回归方程中检验人均GDP和市场化程度回归系数显著性的概率值分别为25%和10%,因此其回归结果不具有可靠性。王小鲁、樊纲(2005)在其收入差距影响因素的回归模型中加入市场化指数变量,以检验市场化对收入差距的影响。回归结果显示:市场化指数对城镇和农村收入差距都显示出负向影响,虽未达到显著水平,但t值都超过1,意味着市场化有助于缩小收入差距。他们认为市场化过程中原有公有财产所有权部分地转变为私人财产所有权,导致财产向少数人集中,进一步引起收入分配不均。[11]他们显然对这一结果感到十分惊奇,“市场化程度出人意料地显示了对收入差距的负影响”。边燕杰、张展新(2002)利用1988和1995年城市住户收入调查的数据,实证分析了市场化与收入分配的关系。[12]他们分析的实际上是1988年和1995年个人收入决定因素以及1995年城市市场化对个人收入产生的效应。
市场化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方向及其贡献程度,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因为“确定支配这种分配的法则是政治经济学的首要问题”,[13]而当前我国面临的最大经济问题是收入差距日趋扩大。如果市场化进程必然伴随收入差距扩大,那么就应该限制市场经济的作用范围,更多地让政府发挥作用;如果市场化进程有利于缩小收入分配差距,那么就应该进一步推进市场化进程,更多地发挥市场的功能。本文的目的是在测算中国市场化进程和基尼系数的基础上,分析市场化进程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方向,定量测算市场化进程对收入分配的影响程度,从而为进一步推进市场化进程提供实证方面的支持。
二、中国的市场化进程与收入分配
20世纪90年代以来,很多学者测度了中国的市场化程度,并得出了许多具有重要价值的结论,但多数研究仅仅基于某个时点或较短时间进行测度,所形成的数据缺乏持续性。同市场化程度的测算一样,虽然关于中国居民收入差距的研究汗牛充栋,但由于方法和资料的限制,对居民收入差距进行有数据基础的、连续的统计测算并不多见。③因此,在考察市场化进程对收入分配的影响之前,必须测算中国的市场化进程和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并形成1978-2010年完整的时间序列数据。
1.中国的市场化进程
为获得1978-2010年市场化指数连续的时间序列数据,满足计量经济分析的需要,本文运用如下模型测算中国市场化指数。市场化指数是一个加权合成指数,即由若干个代表市场因素的指数加权构成综合市场化指数:
本文选择如下五个单项市场化指数计算出一个综合的市场化指数:
(1)投资市场化,以“利用外资、自筹投资和其他投资”三项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表示。(2)生产市场化,以工业总产值中非国有经济比重表示。(3)价格市场化,以农产品收购价格中非国家定价比重表示。(4)就业市场化。以非国有部门就业人数占职工总数的比例表示。(5)经济国际化,以进出口总额占GDP的比例表示。市场化指数为上述五个指标的算术平均值,具体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
2.中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是最广泛使用的衡量收入差距的指标,它描述的是按人口分布所形成的收入平均差距对收入总体期望值偏离的相对程度。如果将人口分成N个等份组,即每组人口占总体的比重相等,且已知相应等分组收入的均值,则基尼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在我国统计年鉴中,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分组的数据格式并不一致,1986年之前的城镇和2001年之前的农村居民收入按照一定的收入区间分组,城镇在1987年之后按收入等级分为非等份的7组,农村在2001年之后按收入等级分为5等份。因此,无论是等份还是非等份的基尼系数计算公式都不能提供口径一致的计算结果。根据基尼系数是洛伦兹曲线图中不平等面积与完全不平等面积的比值,可以推导出如下计算基尼系数的公式:
利用基尼系数计算公式(5)直接计算出全国城镇居民、农村居民基尼系数,然后利用Sundrum(1990)提出的“分组加权法”[16]计算出全国城乡基尼系数:
根据我国统计年鉴特点,利用基尼系数计算公式(5)直接计算出全国城镇居民、农村居民收入基尼系数,然后使用“分层加权法”计算出全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1978-2010年基尼系数计算的具体结果见表1。
三、实证分析
为了分析市场化进程对居民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本文建立如(7)、(8)式所示的回归模型:
模型(7)考察市场化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方向,双对数模型(8)既可以考察市场化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方向,更可以具体考察市场化进程对收入分配的影响程度。
ln(RGDP)是剔除价格因素后的实际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对数。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居民收入分配的重要因素,库兹涅茨倒U定理认为人均财富差异主要源于人均财富增长。由于RGDP是二阶平稳的,其对数是一阶平稳的,为使所有变量均为同阶平稳,因此模型(8)中的经济发展水平为RGDP的对数。为验证经济发展水平对我国收入不平等是否具有库兹涅茨效应,本文在回归模型中加入经济发展水平对数的二次项。
mark是市场化指数。1978年以来中国大规模的制度变迁主要表现为市场化过程,市场经济的分配以商品等价交换为原则,以生产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标准,依据要素对生产贡献的大小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并通过市场交换完成分配的过程。这对所有参与分配的主体都是一样的,因而市场经济具有平等、合理的内在分配机制。
Indu是现代产业比重,即第二、三产业GDP占GDP的比重。按照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结构模型,在经济发展早期,现代部门能够以不变的工资水平从第一产业获得无限的劳动供给,直到二元经济结构消失。因此,在经济发展早期,现代产业的发展必然导致居民收入差距扩大。
city是城市化水平,以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表示。城市化可以吸纳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因而有助于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unem是城镇登记失业率。失业意味着失去收入来源,失业率上升必然导致收入差距拉大。
基尼系数和市场化指数数据来自本文第二部分的计算结果,从业人员人均受教育年限来自历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其余数据均来自历年《中国统计年鉴》。
本文采取如下三个步骤估计市场化与收入分配的关系:首先,对所有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以避免虚假回归问题的出现;其次,对变量进行协整检验,以考察变量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最后,在通过平稳性和协整检验的基础上,对模型进行协整回归,从而具体考察市场化进程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模型(7)、(8)式的估计结果如表2所示。
在表2中,虽然模型(7)和模型(8)估计的变量系数有所不同,但系数的符号都是一致的,表明它们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方向一致。从表2中,可以得出如下估计结果:(1)市场化进程显著地缩小了收入差距。市场化进程每提高1个百分点,基尼系数将下降0.1个百分点。(2)经济增长显著扩大了基尼系数。对数实际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每增长1个百分点,基尼系数将增长1.26个百分点。经济增长二次项的估计系数不具有显著性,表明中国不存在库兹涅茨倒U曲线,或者倒U曲线的下降部分尚未到来。(3)现代产业占比、从业人员人均受教育年限和失业率均显著扩大了收入差距。现代产业占比每提高1个百分点,基尼系数将扩大1.37个百分点;从业人员人均受教育年限每提高1个百分点,基尼系数将扩大2.51个百分点。这两个因素在回归结果中对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最大,而实现产业现代化和提高教育水平是经济现代化和经济增长的必然要求,因此收入差距扩大有其内在必然性。城镇登记失业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基尼系数将扩大0.14个百分点。(4)城市化显著地缩小了收入差距。城市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基尼系数将缩小1.10个百分点。
四、结论性评论
市场化将导致收入差距扩大的观点在我国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并得到广泛认同,而且得到了很多的理论证明。但是由于衡量收入不平等的基尼系数和衡量市场化进程的市场化指数的计算十分困难,这种观点很少受到数量分析的检验和论证。本文通过计算1978-2010年中国的基尼系数和市场化指数,实证分析了市场化对收入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市场化显著地缩小了收入差距,市场化指数每提高1个百分点,基尼系数将缩小0.1个百分点。
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在资源配置方式上有根本的不同,收入分配格局也截然不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劳动力和其他经济资源是靠行政命令协调的:通过中央计划和等级组织体系,经济剩余被集中到国家,然后按照国家的目标进行再分配。在这一体制下,计划者倾向于满足自己,所以受益最大的是等级体系中拥有行政权力、实施计划的各级官员。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直接生产者占有大部分剩余”。[17]由于存在无数个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生产者,他们在人力资源、生产要素、产品销售等环节竞争中的个人收入分配将比计划经济中政府垄断的收入分配更为平等。同时,市场经济的分配以商品等价交换为原则,以生产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标准,依据要素对生产贡献的大小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并通过市场交换完成分配的过程。这对所有参与分配的主体都是一样的,因而市场经济具有平等、合理的内在分配机制。
进一步推进市场化进程是缩小居民收入差距的必由之路。近年来,由于对市场化与收入分配的关系认识不清,受“反思改革”的影响,我国市场化进程出现了倒退的趋势,集中体现为国家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垄断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不断扩张,政府对市场价格的不当干预频繁出现以及政府直接投资的范围和领域不断扩大。降低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进一步放松价格管制,大力扶持非国有经济的发展,积极而稳步地推进市场化进程,不仅是今后经济转型中的重大现实任务,也是缩小居民收入差距的必然要求。
注释:
①2010年6月9日,茅于轼做客强国论坛,指出中国收入分配不公的主要原因是市场因素。参见:http://www.people.com.cn/GB/32306/143124/147550/11833158.html.
②陈宗胜教授认为,中国社会正在经历历史性的“双重过渡”,即从经济发展格局看,中国经济正在从低收入型向中等(中下等)收入型经济过渡;从经济体制模式看,中国社会正在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模式过渡。这是中国经济社会运行的基本背景。参见:陈宗胜.经济发展中的收入分配[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③对居民收入差距进行有数据基础、连续计算的研究主要有陈宗胜(1994)、陈宗胜、周云波(2002)、向书坚(1998)、钱敏泽(2002)、程永宏(2007)等。
标签:收入分配论文; 收入差距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实证分析论文; 基尼系数论文; 宏观经济论文; 陈宗胜论文; 居民收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