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境外投资现状分析与建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境外投资论文,现状分析论文,建议论文,我国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境外投资概况
近几年来,我国利用外资总额一直排名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与此同时,我国企业也逐渐跨出国门,开展直接投资活动。然而,与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形成较大反差的是,作为跨国经营高级形式的对外直接投资(我国称为境外投资,下同)受资金、技术、经验等多种因素的限制,规模不大,约为我国利用外资总量的9%, 仅占世界各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0.2%。
据统计,到1998年底,我国除金融机构以外的境外企业已达5356家(含贸易性企业),协议中方投资额63.3亿美元,涉及贸易、农业、资源开发(如矿业、石油、林业、渔业等)、原材料、机电、轻纺、邮电、运输、工程承包、旅馆和餐饮等领域,遍布全球160 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以我国香港、俄罗斯、美国、日本、加拿大和东南亚国家为主。
二、境外投资方式与投向
1.投资方式
与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方式一样,我国企业境外投资的方式也包括对外合资经营、合作经营、独资经营和合作开发等。对外合资、合作经营是我国企业境外投资的主要方式,我国企业在境外举办的生产性投资项目(企业)绝大多数采取与东道国或第三国的企业合资、合作经营的方式;贸易性企业则主要采取中方独资的方式;境外资源开发,尤其是石油勘探开发项目主要采取国际上惯用的中外合作开发的方式;在香港的中资企业则有不少采取了由中方控股的股份制上市公司的方式。目前,我国也有少数企业的境外投资欲采取BOT等项目融资方式, 如中国煤炭进出口集团的菲律宾煤炭开采项目。
从总体上分析,我国境外独资企业户数约占总户数20%,合资、合作经营企业约占70%,其他约占10%。
2.投资方向
我国企业境外投资的领域较广,涉及进出口贸易、农业、林业、渔业、石油、矿产资源开发,加工、装配,房地产开发,运输(海运、航空),通讯,金融保险,医疗卫生,旅馆及餐饮业等,但大多数集中在各种资源开发和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加工工业领域。受国内总体技术水平的限制,我国企业境外投资的高新技术项目还较少。
我国企业境外投资的区域大多集中在北美和亚太地区。在这些地区,无论是企业数量,还是投资比重都比较大。据统计,在美国、泰国、俄罗斯、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中国香港及澳门等10来个国家和地区集中了我国境外投资企业户数的55%和投资总额的78%。由于地理位置毗邻、文化价值观念相近,东南亚国家既是我国利用外资的重要来源国,也是我国企业境外投资的重要目标国。
三、境外投资的目的
总的说来,由于我国还没有制定境外投资发展战略,绝大多数企业尚不具备大规模进行境外投资的能力,自身也缺乏全球性的发展战略。所以,我国绝大多数企业的境外投资都处于初始阶段,主要目的是配合国内母体发展的需要或满足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
在境外投资及开发项目的目的,主要为获取国外开采条件较佳或储量、品位较高的石油、矿产、林业、渔业等资源,以满足国内的需要,同时也带动国内相关设备的出口。这类项目主要集中在非洲、拉美和东南亚地区。比如,原中国有色工业总公司的赞比亚铜矿项目,吉林大石头林业局的俄罗斯林业开发项目。
境外投资的加工、装配项目则主要为转移国内长线产品的生产能力或发挥我在技术、管理上的比较优势来占领当地的市场,同时也带动国内相关材料、设备或零配件的出口。这类项目也主要集中在非洲、拉美和东南亚地区。比如,广州卷烟厂投资的柬埔寨卷烟项目,不仅转移了国内一些卷烟设备(生产能力),而且促进了国内卷烟原料的出口。
我国企业在发达国家投资的贸易性企业则主要在于促进国内产品的出口,生产性企业则主要在于获取或利用该国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以进一步提高国内母体的工艺、技术水平。如杭州东方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在美国硅谷投资设立研究开发基地,目的就是利用美国的人才和先进技术来开发中方拥有知识产权的手机。
我国香港的中资企业由于历史上的原因,多数是利用香港良好的金融、贸易环境,使其成为对外融资的窗口或进一步走向世界的中转站。
四、境外投资的特点
1.投资规模较小,以中小型项目为主
据统计,当前国际上对外直接投资项目的投资额,大型跨国公司平均为6000万美元,发达国家平均约为600万美元, 发展中国家平均约为450万美元。而我国境外投资项目,由于受国内企业的规模、资金、 技术和管理经验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平均投资额不足130万美元。 除一些资源开发项目和少数资本密集型项目外,绝大多数境外企业,尤其是贸易型企业的投资规模普遍较小,一些境外企业甚至就是“夫妻店”或驻外的“接待站”、“办事处”。
项目投资规模偏小使得很多境外企业难以抵挡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效益不佳,有的甚至只能依靠国内母体的进出口业务生存,发展举步维艰。
2.新建企业多,购股企业少
据统计,我国境外投资项目约有86%属于新建项目,通过收购、控股、参股等方式设立的企业的比重很低,而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约有50%是通过收购股票、购买股份或兼并等方式实现的。这反映我国企业尚难以熟练运用国际上常用的收购他国企业的方式。比如,在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后,不少东南亚国家的货币贬值导致其企业的资产缩小,一些欧美公司趁机采用收购或兼并方式迅速以低成本购买了一些企业,而我国不少企业尽管有扩大对东南亚国家直接投资的意愿,但收购或兼并其企业的活动却很少。
由于新建项目一般至少需要1—2年的建设期才能投产,3—4年才能达到设计规模,而采取收购、控股、参股等方式只需3—4月就可以生产或经营,有的甚至立刻就能创造效益。所以,我国企业境外投资总体上见效慢。
五、境外投资的前景
1.境外投资潜力很大
从理论上分析,为顺应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客观要求,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协作和分工,我国应在进一步促进对外贸易和扩大利用外资的同时,积极、稳妥地促进我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从国际资本输出规律来看,我国利用外资和对外直接投资的比例为1∶0.09, 远低于发达国家平均1∶1.66的水平,也比发展中国家平均1∶0.18的水平低得多,说明我国境外投资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反过来,我国利用外资和对外直接投资1∶0.09的水平,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能力。
2.宏观经济形势对企业境外投资的影响
其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但作为发展中国家,目前乃至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仍属资本的净输入国,还需大力引进外资,包括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和借用国外贷款,以弥补国内建设资金的不足。因此,我国企业境外投资,近期只能是尽量发挥比较优势和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其二,亚洲金融危机尽管没有直接冲击我国金融市场,但严重地影响了我国利用外资和出口形势,从而影响我国外汇(包括资本项目下和经常项目下)的收入,1998年我国外汇储备比1997年仅略有增长就是证明。尽管我国外债规模处于国际公认的警戒线以下,但近年及未来几年正值我国偿还外债的高峰期,所以我国金融和外汇储备形势并不容乐观,这无疑影响我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
其三,目前国内初步形成买方市场,缺少好的投资机会,我国很多企业有扩大对外直接投资的意愿。但由于扩大对外直接投资将增加外汇资金的需求,出于金融安全、汇率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等多种因素考虑,我国有关部门也可能会在境外投资项目的审批上采取审慎和从严的措施。
3.企业境外投资的能力有限
从微观上看,企业,尤其是大型生产性企业,是投资资金、技术和管理的主要载体,是跨国投资经营活动的主体。然而长期以来,由于体制上的原因,我国从事跨国经营活动的主体主要是贸易性企业(外贸公司),而不是生产性企业(尽管很多生产性企业也陆续拥有进出口经营权,且国家目前已大大放宽了对企业进出口经营权的限制),跨国经营活动也主要限于商品、技术、服务的进出口贸易或对外承包建设工程与劳务合作等。因此,除一些中外合资、合作经营、外商独资经营企业外,我国绝大多数国有生产性企业(包括一些大型企业集团)缺乏跨国投资经营的人才和管理经验,这是影响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此外,从我国企业的规模和资本实力来看,除极少数外,绝大多数企业,包括一些所谓的大型企业集团,经营规模和资本总量普遍偏小,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境外投资活动。
六、建议
1.制定我国境外投资发展战略、规划
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研究制定我国境外投资发展战略、规划,并将其作为我国利用外资的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使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能有计划、有目的地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并适应加入WTO后的新情况。 近期应根据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和扩大对外出口的需要,尽快出台境外投资投向指导政策和境外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以引导企业境外投资的投向。具体可参照我国利用外资的指导政策和产业目录,也将境外投资项目分为鼓励、允许、限制或禁止四类,同时,制定国家对鼓励类境外投资项目在税收、进出口许可、融资、担保、保险等方面的扶持政策或措施。
2.建立以大型企业集团为本位的境外投资激励机制
从世界范围来看,跨国经营活动的主角是一些大型的跨国公司。尽管目前我国大型企业集团的境外投资活动尚处于初级阶段,但发展潜力很大。只有积极扶持和促进我国大型企业集团的境外投资,才能较迅速而有效地提高我国经济竞争力。
其一,赋予大型企业集团更大的境外投资自主权。建议可从国务院确定的试点企业集团和计划单列企业集团当中,经考察、评比或视其开展跨国经营活动的能力、业绩和经验,挑选出一部分作为境外投资试点企业集团。试点的主要内容是赋予企业更大的境外投资自主权,包括进出口经营权,投资项目的决策自主权,境外融资和对外担保自主权,出国进行经贸合作洽谈人员的审批权等。
其二,制定一些经济性措施,促进大型企业集团的境外投资。在税收方面,要避免对境外企业的利润进行双重征税;对国内企业作为股本投资的实物(如机器、设备),可视同出口,予以减免税待遇。在融资方面,除放宽对企业集团境外融资、对外担保的限制外,还可从政策性银行出具担保、出口卖方信贷、中央对外贸易发展基金、援外基金甚至财政拨款等多方面予以支持。在外汇管理方面,可放宽企业集团用人民币购汇的限制,同时可减免其利润汇回保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