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经济形势与宏观调控政策取向分析_宏观调控论文

当前经济形势与宏观调控政策取向分析_宏观调控论文

当前经济形势与宏观调控政策取向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形势论文,取向论文,宏观调控论文,政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最近,中央分析了上半年经济形势,提出了下半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笔者结合中央的有关精神,就当前经济形势与宏观调控政策取向谈谈个人的看法。

当前经济形势总体趋好

从上半年主要经济指标来看,当前经济形势总体上是好的。主要特点是:

1.经济增长速度依然较快。初步预计,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5%。比去年同期回落0.2个百分点,依然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据世界银行统计,按汇率法计算,2004年我国GDP总量为1.65万亿美元,占世界第7位,比意大利1.67万亿美元仅少200亿美元,考虑人民币升值和经济较快增长因素,2005年GDP总量肯定明显超过意大利,并将逼近法国。

2.工农业生产形势较好。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5.58亿亩,比上年增加3430万亩,全国夏粮已获丰收,夏粮产量2125亿斤,增产102亿斤;工业生产较快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4%,其中6月份增长16.8%。

3.进出口贸易持续扩大。1~6月份,进出口总额6450亿美元,增长23.2%,其中出口3423亿美元,增长33.7%,进口3027亿美元,增长14.0%;进出口相抵,顺差3%亿美元,超过去年全年顺差320亿美元的水平。

4.财税、金融运行基本正常。1~6月份全国财政收入16392亿元,同比增长14.6%,同比增幅明显回落,但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主要税种依然保持较快增长。6月末M2、M1分别增长15.7%和11.3%,其中6月份增幅明显回升。1~6月份新增存款25889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新增12735亿元;各项贷款新增14539亿元,同比多增240亿元,其中6月份多增1832亿元。6月末国家外汇储备达7109亿美元,比年初增加1010亿美元。

5.市场销售比较活跃。1~6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610亿元,增长13.2%,其中6月份增长12.9%。上半年消费市场有三个特点:一是两个“黄金周”拉动餐饮、旅游等消费;二是汽车销售从二季度开始逐步回暖,1~6月份销售304万辆,增长6.5%,其中6月份销售53万辆,增长19.6%;三是居家用品销售稳定增长,夏季高温提前到来,空调热销。

6.人民生活继续得到改善。就业形势较好,1~6月份城镇新增就业人员595万人,达到全年目标任务的66.1%,超过平均新增就业进度;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74元,实际增长9.5%,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586元,实际增长12.5%。

总体来看,当前经济形势是好的,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这为全年经济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民增收形势不容乐观。(1)粮食价格开始下跌。主要是小麦,每百斤收购价低于70元,并持续下跌;玉米、大豆、籼稻的价格也均有下降。此时农民惜售粮食,是保护自身利益的自然反应。(2)农资价格持续大幅上涨。这是当前农民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全国化肥价格上涨平均达两位数,其中主产区化肥价格上涨超过20%,把农民辛辛苦苦挣来的钱又“吃”掉了。(3)部分地区自然灾害比较严重。主要是今年气候条件难以预料,局部地区受旱面积达1.2亿亩,洪涝灾害面积达4650万亩,病虫害也比较严重,如果持续下去,将对秋粮造成影响。

2.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依然偏大。1~6月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4%,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7.1%,6月份当月增长28.8%,投资增幅已持续3个月回升。但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3.5%,其中6月份增长21.1%,增幅在减慢。

3.煤电油运依然比较紧张。一季度全国先后有26个省级电网出现拉闸限电。高耗能行业快速增长是用电紧张最主要的原因,其中化工、水泥、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四大行业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27.5%,占社会用电增量的36.9%。尽管原煤产量快速增长,但由于用煤大户电力、钢铁、建材、焦碳、化肥的高速增长,煤炭供应一直趋紧。今年入夏早、气温高、用电高峰提前到来,居民生活用电也急剧增加。目前,铁路货运每日请求的车皮始终在28万以上,而装车满足率却一直在35%以下,铁路“瓶颈”制约的压力越来越大。在国际石油价格持续高涨的情况下,珠三角等地汽油、柴油又开始脱销。

4.高耗能产品出口迅猛增长。去年以来,我国对高耗能产品的出口采取了调控措施,但效果不明显。今年一季度,出口钢坯及粗锻件增长9.7倍,出口钢材增长2.2倍,生铁、水泥、烧碱、焦炭等出口都大幅度增长。这不仅加剧了国内煤电油运的紧张局面,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国家对高耗能产品出口采取税收调节措施后,4月份以来出口增幅放缓,但增速仍较高,目前铁合金、生铁、钢材等产品出口仍居高不下。

5.工业利润增幅减缓,企业库存上升。1~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6266亿元,同比增长19.1%,增幅回落22.5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1075亿元,同比多亏损400亿元,增长59.3%。经济效益出现分化,煤炭、石油等上游行业利润大幅度增长,建材、汽车、电力、电子等行业利润明显下降。企业利润增幅下降,这里虽有去年基数高的因素,但主要是由于能源类重要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使生产中下游产品的企业成本增加,挤压了利润空间。企业库存上升,是近些年投资过快增长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后果的逐步显现,同时在生产资料价格上涨预期下,一些企业囤积能源、资源性产品也是一个原因。

6.物价上涨压力仍然存在。1~6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3%,其中6月份上涨仅1.6%,主要是粮价下降的影响。生产资料价格依然上涨较多,成本推动对物价上涨的压力加大,1~6月份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上涨9.9%,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5.6%。由于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上涨,在一些地方和企业已出现向居民消费价格传导的迹象。

下半年宏观调控政策取向分析

当前经济走势还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宏观调控仍处于关键时刻。下一步应采取“稳定政策,冷静观察”的政策思路,就是要继续贯彻落实中央已经确定的各项方针政策部署,保持宏观调控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在总体上既不放松宏观调控力度,也不轻易出台紧缩性措施。同时,要密切观察经济走势,针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适时适度采取微调措施,并根据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具体情况,区别对待,分类指导,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宏观调控成果。此外,要抓住当前经济形势较好的有利时机,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力争在农村改革、国有企业改革、财税改革、金融改革等方面取得新的进展,从体制机制上消除经济发展中的不稳定、不健康因素。

1.稳定农业生产,促进农民增收。必须继续把加强“三农”工作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搞好宏观调控的重要任务。当务之急要抓好以下几个环节:一是千方百计稳定粮食价格。认真做好粮食收购工作,落实粮食收购资金,国有粮食企业要积极入市收购,严格执行粮食收购政策。各项补贴要及时足额发放到农民手中。国家有关部门要加强粮食调控,合理控制粮食进出口和储备粮轮换的节奏,防止谷贱伤农。二是坚决遏制农资价格特别是化肥价格上涨的势头。加强农资价格监管力度,严洛执行化肥最高限价政策,严厉打击各种哄抬农资价格、坑害农民的不法行为。三是认真落实防汛抗旱工作。一些地区已进入主汛期,要密切监视汛情,落实各项防汛抗洪措施,确保安全渡汛;干旱地区要加强水资源的统一调度和管理,广辟抗旱水源,积极推广应用抗旱新技术;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坚决防止重大疫情的发生和蔓延。

2.合理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今年二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再度回升,说明固定资产投资反弹的压力依然比较大,要继续把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作为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任务抓紧抓好。一是坚持严把土地审批和信贷投放两个闸门。严格执行控制土地总量的政策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各地要积极盘活用地存量,把节约集约用地作为缓解土地供需矛盾的根本途径。继续控制对不符合产业政策特别是高耗能、高污染项目的贷款。二是继续加大对农业、水利、重大基础设施、铁路、港口等方面的投资力度,加强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对农民购买化肥实行直补政策。三是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大力调整住房投资结构,采取区别对待的政策,增加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和中低价位普通商品房的用地和投资,严控高档商品房的投资。

3.加强经济运行调节,做好煤电油运和重要原材料供需衔接工作。全力做好电力迎峰度夏的各项工作,加强电力需求预测管理,分别采取错峰、避峰、限电等措施,调节季节性缺电。加大运用电价杠杆调节电力供求力度,调控高耗能工业用电和其他不合理用电需求。各级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要大力开展节约用电的活动。完善煤电价格联动机制。合理安排运力,优先保证煤炭、化肥、粮食、成品油等重要物资的运输。大力开展节约能源活动。

4.切实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合理调控进出口规模,适当减少外贸顺差增幅,保持进出口的基本平衡。鼓励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扩大优势农产品出口。继续控制高耗能、高污染产品的出口,适时加大税收调节力度。采取妥善措施,解决欧美限制我国一些产品出口的问题,缓解国际贸易摩擦。适当增加能源、重要原材料和先进技术设备的进口。优化利用外资结构,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的外资项目进入。加大对有条件企业“走出去”的支持。

5.大力加强增收节支,努力保持金融稳定。今年上半年,受一般贸易增幅较低导致海关税收减少和出口退税增加较多的影响,财政收入增幅明显减缓;下半年,受工业企业经济效益下滑较大的影响,企业所得税等一些主体税种收入增幅也将减慢。全年财政收入形势不容乐观,而支出压力依然很大。必须大力开展增收节支工作。继续加强税收征管,清理整顿各种税收优惠政策,严格控制减免税,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继续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三农”、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重点支出力度,积极落实缓解部分县乡财政困难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货币政策间接调控机制,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继续优化信贷结构,适当控制中长期贷款,加大对农业、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强化金融监管,依法查处各类金融违法违规案件,实行重大金融案件责任追究制度,防范金融风险。规范和引导民间借贷。采取多种有效措施解决证券市场遗留的问题,认真做好股权分置试点工作,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稳定市场预期,促进证券市场健康发展。

6.积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今年是改革年,要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2005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意见,加快改革进程,突出重点,全面推进。要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农村税费改革、金融体制改革、投资体制改革、分配制度改革和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等,落实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针对出口退税面临的地方负担偏重、负担不均和影响退税进度等突出问题,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出口退税机制。总的原则是,在保持中央和地方共同负担退税机制的基础上,降低地方负担退税的比例,保持地方合理负担水平;同时,完善出口退税方式,由中央财政统一办理退税,年底再与地方财政进行结算,这样既简化了退税程序,又确保了企业能够及时足额拿到退税款;对于降低地方退税负担后仍存在特殊困难的地区,要采取专项补助方式予以解决。此外,要继续深入开展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特别要进一步加大保护知识产权的力度。

7.努力保持价格总水平的基本稳定。要切实加强价格调控工作,严格执行“两条控制线”措施,控制垄断行业涨价,制订调价方案必须充分考虑当地经济发展情况和群众承受能力,落实和完善相关配套措施,防止水、电、气等公共产品和服务价格集中涨价。做好价格监测预警工作,密切跟踪粮食、化肥、石油、煤炭、钢材、房地产等重要商品的市场价格变动情况,以及生产资料涨价向下游产品价格传导的情况,完善价格异常波动的预警和应急机制,重点防范局部地区、个别品种市场价格异常波动。深入整顿市场价格秩序,着力解决社会反映强烈的教育、医疗、公路收费和电信服务价格等问题。

8.着力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认真落实促进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的政策措施。重视解决低收入和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问题。继续做好扶贫救灾工作。落实发展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的措施。预防和减少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切实解决群众上学难、看病贵等问题。继续认真解决土地征用、城市拆迁、企业改制、金融事件以及其他涉及群众利益方面的问题,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标签:;  ;  ;  ;  ;  ;  

当前经济形势与宏观调控政策取向分析_宏观调控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