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 湖南永州 425000
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患者血脂和心脏缺血事件的影响,进一步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我院接受过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60例,随机将其分为A组和B组,A组患者在常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一日一次10mg的阿托伐他汀治疗,B组患者在常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一日一次20mg的阿托伐他汀治疗,治疗期为24周,比较两组患者术后4周、12周、24周时间段血脂情况和心脏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服用24周阿托伐他汀,血脂情况及心脏缺血事件均比手术前有所改善,且随着服药时间的延长,采用较大剂量的B组患者血脂和心脏缺血情况改善程度明显优于采用较低剂量的A组,两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阿托伐他汀可有效改善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患者血脂和心脏缺血情况,且相比于低剂量,强化剂量的阿托伐他汀作用更明显,安全有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关键词:不同剂量;阿托伐他丁;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血脂;心脏缺血事件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然而,生活节奏过快,压力也越来越大,各种疾病的发病率直线上升,特别是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冠心病一直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1],对于冠心病的治疗,临床上除了药物治疗之外,最常见的手术方式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尽管手术治疗可有效的改善冠心病患者病情,但是对于术后如何有效降低血脂和再狭窄率仍然是临床治疗的重点[2]。本次研究为探讨阿托伐他汀对经过PCI术后的冠心病患者血脂和心脏缺血事件的影响,选取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通过不同给药剂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强化剂量的阿托伐他汀作用更明显。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接受过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60例,年龄分布在36岁至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8.5岁,其中男性患者95例,女性患者65例,入选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诊断标准,在治疗前所有患者均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且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发病前2周均未服用他汀类降血脂药物;排除标准:肝肾功能不全者、随访期间存在其它炎症性疾病者。所有患者在入选时均详细记录了其性别、年龄、现病史、既往病史、过敏史、吸烟史、糖尿病、合并用药等情况。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两组患者各80例,且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情况差异性小,P>0.05,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包括抗凝药物、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β受体阻断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以及硝酸酯类药物等进行常规治疗。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A 组患者在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第一天即接受阿托伐他汀治疗,用法用量为一日一次,一次10mg;B组患者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第一天接受阿托伐他汀治疗,用法用量为一日一次,一次20mg。两组患者治疗期均为24周。
1.3 观察指标
1.3.1 生化指标 对患者进行随访,分别于术前、术后第一天、术后第4周、第12周以及24周清晨患者空腹状态下静脉取血,以测定患者的血脂水平(包括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HDL-C、LDL-C等)。
1.3.2 心脏缺血事件发生的情况 每次随访均详细询问病人是否存在心绞痛再次入院或再发心肌梗死入院等心脏缺血事件的发生,并进行详细记录,及时上报SAE。
1.3.3 安全性评价 详细记录患者在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并结合患者随访时的肝肾功能、肌酸激酶等指标的变化进行判断。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采用SPSS 18系统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则采用X2检验,以P<0.05作为差异性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生化指标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血脂情况均明显降低,而对比两组数据可发现,A组患者血脂降低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且随着服药时间的延长,血脂改善情况越明显,两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
2.2 心脏缺血事件发生情况 在随访的24周内,B组患者未发生相关心脏缺血事件,而A组患者有2例因心绞痛发作再次入院。两组比较,心脏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P>0.05,无统计学意义。
2.3 安全性评价 在随访期内,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随访时期肝肾功能均正常,说明阿托伐他汀药物治疗安全性高。
3 讨论
近年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已经成为了治疗冠心病以及心肌梗死患者最重要的治疗手段,然而,有研究表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治疗后3-6个月患者发生再狭窄率高达10%至20%,随着该手术的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如何降低患者再狭窄率已经成为了医学界的重点和难点[3]。众所周知,血脂异常是造成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血脂水平的升高与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息息相关[4]。他汀类药物不仅具有降低血脂的功能,同时它还具有抗炎抗氧化、抗凝、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刺激内皮细胞分化、调节免疫等功能。阿托伐他汀是他汀类药物中较强的一种,它通过抑制肝脏内胆固醇和HMG-CoA还原酶的合成来达到降低血脂的目的。
综上所述,本次研究为探讨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患者血脂和心脏缺血事件的影响,特选取了我院接受过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60例,随机将其分为A组和B组,A组患者在常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一日一次10mg的阿托伐他汀治疗,B组患者在常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一日一次20mg的阿托伐他汀治疗,治疗期为24周,比较两组患者术后4周、12周、24周时间段血脂情况和心脏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术后服用24周阿托伐他汀,血脂情况及心脏缺血事件均比手术前有所改善,且随着服药时间的延长,采用较大剂量的B组患者血脂和心脏缺血情况改善程度明显优于采用较低剂量的A组,表明阿托伐他汀可有效改善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患者血脂和心脏缺血情况,且相比于低剂量,强化剂量的阿托伐他汀作用更明显,安全有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叶广宁,欧家满,等.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血脂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3):313-312.
[2]俞小韵,陈锐,等.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后的影响[J].世界临床药物,2009,30(1):30-32.
[3]张文利,黄定.PCI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机制及防治研究进展[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1,3(2):154-156.
[4]高怀信.阿昔莫斯胶囊对冠心病PCI术后血脂调节的疗效观察[J].实用预防医学,2011,117(4):749-750.
论文作者:周振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11
标签:患者论文; 血脂论文; 冠心病论文; 冠状动脉论文; 术后论文; 剂量论文; 两组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16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