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抗细菌性感染的研究策略及评价论文_陈磊

陈磊

(甘肃省嘉峪关市第一人民医院;甘肃嘉峪关735100)

【摘要】目的:分析尝试评价莲花清瘟胶囊辅助治疗热毒袭肺细菌性肺炎的疗效,并采用体外抑菌实验分析连花清瘟胶囊起效成分抗菌作为,总结中药抗细菌性感染的研究经验。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18年7月,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住院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组,经培养诊断为细菌性肺炎对象77例,其中对照组完成研究40例、观察组37例。选择药物主要成分金银花、炙麻黄、板蓝根、鱼腥草、大黄制备溶液,采用棋盘滴定法测定各种成分联合头孢他啶最低抑菌浓度(MIC),计算IFC指数。结果:观察组对象感染控制时间(7.6±2.4)日,低于对照组(8.1±2.6),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中药对鲍曼不动杆菌体外抑菌实验结果如下,单用MIC从低到高前4位分别为炙麻黄、大黄、金银花、板蓝根。而FIC指数从高到低4位分别为板蓝根、炙麻黄、大黄、板蓝根。部分中药对铜绿假单胞体外抑菌实验结果如下,单用MIC从低到高前4位分别为板蓝根、炙麻黄、鱼腥草、大黄,FIC指数从高到低4位分别为金银花、炙麻黄、板蓝根、绵马贯众。结论:中药抗细菌性感染的研究方法较多,单纯的体内实验研究困难较大,不容易得出中药抗感染作用结论;体外抑菌实验可以筛选单独抑菌作用较强的药物,分析中药与抗生素是否存在协同作用。

【关键词】中药;细菌性感染;体外抑菌实验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9753(2019)01-0008-01

中医药特别是植物药在细菌性感染治疗中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相较于西药,中药耐药风险低,目前大量研究证实中西医结合治疗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疗效分析。本文尝试评价莲花清瘟胶囊辅助治疗热毒袭肺细菌性肺炎的疗效,并采用体外抑菌实验分析连花清瘟胶囊起效成分。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2月~2018年7月,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住院患者入组。纳入标准:①经X线检查明确诊断为肺炎;②年龄18~60岁;③轻症,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4分;④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已出现肺外病变,诊断为重症肺炎,CPIS评分≥4分;②其他重大疾病,如糖尿病。退出标准:①肺炎支原体、病毒等非细菌感染导致的肺炎,混合感染;②其他主客观原因导致终止研究。入选对象90例,按照入院顺序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各45例,经培养诊断为细菌性肺炎对象77例,其中对照组完成研究40例、观察组37例。对照组40例,其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56.3±9.6)岁。感染病原菌类型:铜绿假单胞菌23例、鲍曼不动杆菌13例、其他4例。CPIS评分(2.9±1.0)分。观察组37例,其中男25例、女12例,年龄(58.2±11.4)岁。感染病原菌类型:铜绿假单胞菌22例、鲍曼不动杆菌10例、其他5例。CPIS评分(2.8±0.8)分。两组对象年龄、性别、感染病原菌类型、CPIS评分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 临床研究

对照组:常规治疗,经验性应用抗生素,同时落实对症治疗,主要为退热、化痰、镇咳治疗,支持治疗。根据疗效、药敏以及病原菌检测结果调整抗感染治疗策略。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莲花清瘟胶囊,每次4粒,每天3次。

1.2.2 体外抑菌实验

连花清瘟胶囊的主要成分包括连翘、金银花、炙麻黄、炒苦杏仁、石膏、板蓝根、绵马贯众、鱼腥草、广藿香、大黄、红景天、薄荷脑、甘草,基于现有的有关于中药成分抗菌作用,选择金银花、炙麻黄、板蓝根、鱼腥草、大黄分别干燥至衡量的饮片10g,以60乙醇溶液定容10mL,0.22μm微孔滤膜过滤,获得1g/ml的溶液,4℃保存。同时制备以上临床分离得到的菌株,选择铜绿假单胞菌或鲍曼不动杆菌,接种于10mL LB液体培养基,培养制得菌悬液,采用棋盘滴定法测定各种成分联合头孢他啶最低抑菌浓度(MIC)。

1.3观察指标

两组对象的感染控制时间,不同药物成分单独或联合头孢他啶最低抑菌浓度(MIC),计算分级抑菌浓度(IFC)指数。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软件以及WPS表格进行统计学处理,感染控制时间服从正态分布,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感染控制情况

观察组对象感染控制时间(7.6±2.4)日,低于对照组(8.1±2.6),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体外抑菌作用

部分中药对鲍曼不动杆菌体外抑菌实验结果如下,单用MIC从低到高前4位分别为炙麻黄、大黄、金银花、板蓝根。而FIC指数从高到低4位分别为板蓝根、炙麻黄、大黄、板蓝根。

3 讨论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对象感染控制时间(7.6±2.4)日,低于对照组(8.1±2.6),但差异不显著(P>0.05),与其他文献报道不一致,这可能与入选对象比较严格、并非流感对象有关。单纯从体内特别是临床实验来看,受医学伦理学研究影响,使用中成药难以有效的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口服后药物活性成分特别是抗菌活性成分的药代动力学不完全清楚[2]。

研究显示,体外抑菌实验比较清楚的反映不同中药制剂的抗菌作用强度,对不同病原菌的抗菌作用,以及与其他抗生素的是否存在协同作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种体外抑菌实验的工作量非常大,中药中成分非常的驳杂,不同成分的含量也存在较大的差异,中成药的质量控制难度也较大。

目前还没有一种理想的中药抗细菌性感染的研究技术,研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①从中医药理论中筛选潜在的抗菌药物,特别是那些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的药物、经方,基于数据挖掘等方法,寻找潜在的具有抗菌作用的药物;②从现有的中药指纹图谱中寻找具有较好的抗菌作用、含有抗菌成分相对较多的药物。从细菌的耐药、抑菌作用的机制来看,抗菌成分主要为黄酮类、生物碱类成分,这些成分主要通过破坏细菌细胞膜与细胞膜的完整性等途径发挥抑菌作用,或与其他药物产生协同或影响细菌的耐药途径起间接作用,在分析中药抗菌作用时需要充分考虑活性成分的化学结构[3];③体外实验、体内实验都必不可少,坚持科学研究的思想,积极完善体外抑菌实验、相关动物模型构建,充分的利用代谢组学分析技术等先进的技术,筛选中药中的强效抑菌成分、分析抑菌机制、活性成分药代动特征。

小结:中药抗细菌性感染的研究方法较多,单纯的体内实验研究困难较大,不容易得出中药抗感染作用结论;体外抑菌实验可以筛选单独抑菌作用较强的药物,分析中药与抗生素是否存在协同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小雪,卢杉,郑思悦,等.归经中药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的实证分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8,33(11):5193-5197.

[2]墙建.中药干预多重耐药菌(MDRO)机制及抗菌谱研究进展[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8,31(13):1918-1920.

[3]王琳,杨阳,张一颖,等.中药抗菌作用文献研究现状[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12(12):1663-1665+1763.

论文作者:陈磊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1月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

标签:;  ;  ;  ;  ;  ;  ;  ;  

中药抗细菌性感染的研究策略及评价论文_陈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