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英
(资中县双龙镇铧头小学 资中 641200)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中,我认为首要的问题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探索知识、认识事物的动力,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有一句名言:“热爱是最好的老师。”
不论你有多好,多精彩的教案,不论你运用再现代,再科学的教学手段,如果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一切都是空谈。每一个小学语文老师都该加以探索、研究而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
下面我想谈谈我对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几点做法:
一、巧妙导入,激发兴趣。
课堂教学,首先要抓住导入课文这一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课的开始,好比唱歌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讲课第一锤就敲在学生心上,像磁铁把学生吸引住,后面的课上起来也就顺当多了。在我教学工作的时间里,我从教学实践探索和积累中也累计了不少成功的经验。诸如设置悬念、故事激趣、发挥想象、温故知新、分析标题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比如课文《陶罐和铁罐》,我就是运用的故事激趣的方法。因为课文本身就是一个寓言故事,以故事作为导入,能激起孩子本来就爱听故事的天性,让他们的情绪活跃起来,让他们的思维跟着我走。
无论怎样导入课文,都是为了达到同一个目的,即尽快地抓住孩子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启发学生思维能力。
二、融爱于教,激发兴趣。
融爱于教,至关重要。这种爱,包括爱学生和爱语文教学两个方面。这种爱,绝非抽象的概念,而是具体体现在教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具体体现在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
对学生颜如冰霜,面无表情,学生则会敬而远之,远而惧之,惧而厌之。这样的语文教师,学生对其所教的语文课无论如何也不会有兴趣之感,有的只是厌恶之心。对学生满腔热情,笑口常开,笑容满面,学生就会敬而近之,近而亲之,亲而爱之,自然而然就会有爱其人到爱其课。学生与之一接触,便感到有一种吸引力,教师就能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他就能把话讲深刻、讲生动,把文章固有的作者倾注的写作意图以及思想感情发掘出来。无声的文字就会变成有声的语言,就会变成有色的画卷,就会把课讲得有立体感,使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听这样的课,学生自然会沉迷、兴奋,深感时间过得太快,即使下课,也不知铃声之既响。当然,这也是我一直努力改进自己的方面。
三、情入课堂,激发兴趣。
语文课存在着有别于其他科目的特写特色,这就是他的情感色彩。这一特色注定语文教学不仅用材,还要用情。以我的教学实践证明,凡情入课堂,凸显情感色彩的课,总是取得满意的效果,获得巨大的成功。
语文教材可以说就是中外古今名家名篇的荟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无一不是作家心中的井喷,孕风裹雨,夹雷挟电,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范文名片中先写着情感的溪流,字里行间跳动着感情的脉搏,滚烫的文句无一不是作家用心血凝结而成的。对这样的文中上品,如果执教者在执教过程中只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板着没有阴晴的面孔,没完没了地说教,不管什么体裁、什么风格的课文,统作一色处理,至于文中的“意”和“情”,则无动于衷,学生的思维是否调动起来,是否进入状态,则不闻不问,那么,课堂就会单调乏味,就会缺乏变化的氛围只能是导致学生心理疲劳,使学生无聊困顿,昏昏欲睡,严重窒息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这也是我初涉教育工作时,常犯的错误。
有“情”的课堂,能使教学趋于优化。教师注重感情色彩,以真情讲解课文,用课文固有的情感撞击学生心灵的琴弦,重开学生思想的闸门,激发学生兴趣的灵光,点燃学生创造的火花,使学生引起反响和共鸣,“情化自己”,深刻地感受到欢乐和忧愁,悲伤和惊恐,愤慨和恼怒,在艺术的感染中得到情感的升华,在高涨的情绪中进行思维活动,怎么会不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呢!
四、讲究语言技巧,激发兴趣。
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师运用语言直接作用于学生那个的过程。语言是语文教学的工具,是最基本的物质材料。运用语言,则是语文教学最重要的手段。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应使自己成为驾驭语言的能手。运用高超的语言技巧,发挥情感的示范作用和感染性功能,做到声情并茂,在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中把学生引入到创造的情景中去。如《陶罐和铁罐》,在教授陶罐和铁罐的第四次对话时,这次铁罐已经非常愤怒。我就用巧妙的语言引导学生用所学过的词语来表达铁罐这时是的语气,孩子们相继就说出了:火冒三丈、怒不可遏、恼羞成怒……然后让孩子们按照自己所说出的词语来读第四次铁罐的话,使孩子们都读得入情入境,成功地指导了这次朗读。
教学语言要有变化。千课一腔,始终同调,此乃语文教学之大忌。教师要具娴熟的语言技巧,化自己的感受为抑扬顿挫的音调,疾徐流转的气势,一波三折,一唱三叹,迂回往复;或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或慢言慢语,娓娓道来;或义正辞严,气吞山河;或轻言细语,缠绵悱恻。总之,根据课文体载和内容的需要,恰当地选用不同的语言技巧,充分发挥语言艺术的教学功能,产生一种流动美,不断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和兴奋点,就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得到延伸。
教学语言要通俗化,明白易懂。不要满口名词术语,故作深奥艰涩。要用朴素的话语,深入浅出地讲课,简明扼要地分析,使学生听得一清二楚,津津有味。教学语言要幽默风趣,生动活泼。鲁迅先生在大学讲课时,就往往扣住中心,加入一些笑谈,风趣横溢,使课堂增添活气。如《陶罐和铁罐》,在讲课过程中,我不断用幽默的语气朗读铁罐的话,引得学生不断发笑,也跟着进入到情景中来,把铁罐骄傲的语气读得入木三分。教学语言要富有感染力,干瘪枯燥的语言是没有渗透力的。只有饱和感情的语言才能打动人心,才能讲出课文中的喜,课文中的悲,才能讲出味道来,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老师讲的伤心流泪,学生也就会眼睛发潮。
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主要靠语文老师的激发和培养。语文教师要用知识本身去引导学生,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精心设计,采用新颖精当、灵活多样的方法,动之以情,授之以趣。把培养兴趣、启迪思维,贯穿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使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对学生产生吸引力,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兴趣,引导他们向知识的高峰不断地攀登。
论文作者:刘,英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5年第5期(上)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8
标签:学生论文; 语言论文; 铁罐论文; 课文论文; 就会论文; 兴趣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5年第5期(上)供稿论文;